|

楼主 |
发表于 2013/9/18 08: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宝:理
几年前一个修道的朋友同我谈心,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余啊,学医不要追求什么灵丹妙药,不要追求祖传秘方,明白医理是王道,医理不明,一味的钻研秘方,总会有很多病你都治不了的,明白了医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是啊,我们常用的几百味药都是宝贝,《伤寒论》上的113个方都是好方啊。如果不深究医理,治病三年则天下无方可用。对于一个医生而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对病机的识别上下功夫,而临床上患者的表现往往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是阳证还是阴证?
是热症还是寒症?
是实证还是虚证?
是逆证还是陷证?
辨析不清,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凶险立显。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疾病,才能更加接近疾病真相?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疾病,才能更加符合道的法则?
前一段时间和一位开车的朋友聊天,我问他“一辆汽车,那几个部件最重要”,这位司机说:“一辆汽车要正常运行,需要三个部件,第一:油门;第二:方向盘;第三:刹车”。
油门能让车前进——动力
方向盘决定方向——方向
刹车能让车停止——停止
没有油门,汽车开不了;但没有刹车,汽车却停不了啊;
车开不了,让人头痛;车刹不住,让人头痛;
没有方向的乱开,更让人头痛啊……
其实我们人体的气机运行,也存在两套系统,和“油门”与“刹车”一样,白天体内的阳外发散,好比油门,晚上阳气内收,好比刹车。
人体清阳上升,好比油门,浊阴下降,好比刹车。
心火温煦全身,好比“油门”,肾水救济“心火”,好比刹车。
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也是有方向的啊:“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升与降,散与收,寒与热,开与合……
人体是一个矛盾而又对立的统一体。
这些年来,通过细心的体会,发现人体很多疾病,都是这些对立的矛盾失去了统一,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常常是一些对立的症状,比如:
上焦有热,头热面赤;下焦有寒,双脚冰冷。
脘腹胀满,表现为实;四肢乏力,表现为虚。
心中热燥,喜食冷饮;手足冰凉,烤火取暖。
上气不足,心慌气短;下肢沉重,举步维艰。
借用开车来说,不是油门开的太大,就是刹车踏得太紧,要么就是方向盘坏了,四处打转。
火神派说患者双脚冰冷,为肾阳虚衰,需要大剂量附子,补坎中真阳;温病派说患者头热面赤,为热毒上攻,需要清热,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补土派说要调理脾胃,土生万物……
各执一端,谁对谁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