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716|回复: 2

读书与临证------中药蜜丸临床应用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4 09: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有着较为丰富的剂型,如传统的汤、丸、膏、散、丹等剂型,及现代发展起来的片剂、冲服剂、针剂等。每一剂型,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同一方剂,由于配制的剂型不同,它的治疗作用也可能不同。同由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组成的方剂,在《伤寒论》中作丸为理中丸,治疗中焦虚寒的吐利腹痛,而在《金匮要略》中作汤为人参汤,治疗上焦虚寒胸痹证。可见临床用药在剂型的取舍选用上,也需根据病情,结合辨证而定。如今中医临床上,严格进行辨证论治,因人制宜所采用的剂型,几乎成为清一色的汤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中药蜜丸剂型,体会到中药蜜丸除了有方便易服、省时省钱等优点外,有时在功效方面较汤剂为优,甚或有汤剂不可替代的作用。现结合病例简要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
1 .易反复病症,取丸以稳定

    临床上有一类病变,病程较长,辨证较明确,使用汤剂可以控制症状,但不易巩固,症状易反复。这种情况的出现,多因正气轻微受损,不能主持于内。治疗宜取丸剂缓中取效+候其正气来复,疾病自可痊愈。

    病例:杨某某.女,5O岁,农民。咳嗽6月余,夜间及早上痉咳明显,痰稀色黄白。咽喉部检查及胸部透视未见明显异常。前服方药,或侧重于清化痰热,或侧重于温肺化痰,或侧重于肃肺止咳,皆不效。审其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弦细。投以血府逐瘀汤加姜、辛、味法,服后咳止,停药数日,咳嗽又发。再服咳又止,但终不能愈。复予杏苏二陈汤合姜、辛、味法,每服皆有效,但都不能彻底治愈。“日咳三焦火,夜咳肺家寒”,此例夜咳明显,结合舌质淡紫、苔薄白润,口中和,脉沉弦细,本病当属肺脾不足,风痰留滞,肺失宣降,脉络不畅。投以复方轻剂丸服,调补肺脾,复使其气机升降,血脉流畅。处方:党参20g,白术30g,茯苓20g,姜半夏30g,陈皮30g,炒苏子20g,款冬花30g,紫菀30g,百部30g,炒杏仁40g,干姜20g,细辛10g,五味子20g,白前20g,葶苈子30g,桑白皮30g,浙贝母30g,僵蚕20g,黄芩20g,桔梗20g,丹参40g,当归40g,桂枝10g,炙麻黄1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早晚各服1丸。服药lO余天后,咳嗽即止,嘱其服完。1年后患者以它病就诊,问及未再复发。

2 发作性病症,取丸以控制

    发作性病症,如癫痫、癔病等,发作时症状典型,不发时如常人。方书多谓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但标本有时极难分开,且患者就诊多在不发作时。或由于正虚邪实,病久而病机复杂,投以汤药常愈此而彼起,症状纷出。或由于疗效不易在短时间内显出,容易引起医者易方,患者易医。取中药蜜丸效缓而持久,且为患者易于接受,易于坚持服用。

    病例:郭某某,女,35岁,农民。发作性全身软瘫8年余,视为怪病,经中、西药物多方治疗,未效。初发时数天、十数天1次,以后发作次数渐多,近1月来每天发作2次。发时自觉全身酸软无力,继则软瘫,四肢不能动,口不能言,目不能张,但神识清楚,耳能闻声。每次发作历时2~3小时,可自行恢复。每次发作后,伴头痛头昏、精神极差,自觉症状繁杂,有短气眠差,纳差脘胀,胁腹胀痛,腰酸膝软,身热,白带多。曾经使用温胆汤、血府逐瘀汤、升陷汤、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滋水清肝饮等方药无功。舌质淡暗、苔黄白略腻,右脉弦细、左脉沉缓。审其久病多瘀,怪病多痰,既有气血痰之郁滞,又有郁热内扰,正气亏损。投以复方缓调,旨在恢复气血津液之正常敷布运行,邪去则正安。处方:生栀子40g,淡豆豉40g,麦门冬40g,山药60g,炙甘草30g,姜半夏30g,茯苓40g,陈皮20g,胆南星20g,石菖蒲20g,郁金20g,枳壳20g,乌药20g,香附20g,炒槟榔20g,柴胡20g,甘松20g,合欢花20g,桃仁、红花各20g,赤芍20g,牡丹皮30g,地骨皮20g,焦麦芽20g,焦神曲20g,淡竹叶1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早晚各服1丸。药服尽后,诸症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 增生性病变,取丸以渐消

    增生性病变,如各种小结、囊肿、良性肿瘤等,中药治疗效果较好,但疗程较长,正如古人所说的“其来也缓,其去也渐”。此时取丸剂药效缓和而持久的特点,渐消渐化,效果优于汤剂。

    病例:赵某某,女,39岁,农民。经期延长、量多已有半年余。盆腔B超示:子宫肌瘤,大约2.6cm ×2.8cm×2.8cm。某院妇科门诊建议手术摘除,患者无经济承担能力,要求服用中药治疗,乃前来就诊。就诊时症见:每月经行1O余天,量多,色暗。垒身乏力,纳食欠佳,头晕,腰部困重,口中和,二便通调。面色萎黄,舌质淡衬紫、苔薄白润,脉沉弦细。证属气血亏虚之证,但皆缘于痰瘀凝结胞宫。治宗“癥瘕尽而营卫昌”之旨,以益气活血、化痰散结为大法。处方:生黄芪90g,夏枯草40g,玄参40g,浙贝母40g,生牡蛎40g,海螵蛸40g,茜草40g,三棱20g,莪术20g,桃仁30g,三七粉30g,山药60g,炒鸡内金40g,香附20g,柴胡20g,当归40g,白芍40g,焦三仙各2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早晚各服1丸。药后经行转为正常,复查B超示:盆腔未见增生物。继续服调补脾肾之品以善后。

4 关于蜜丸配制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处方:丸剂处方有其自身的特点,药物入丸多用生药,入汤则经煎熬生药也变为熟药。温补药熟则纯和,寒泻药生则效猛。而且丸剂处方不能和汤剂处方一样可以随时随症加减或变更处方,也非简单的汤剂处方的倍量。针对每个患者开具丸药处方,必须对其病机有一个全面的考虑,以此来权衡用药的主次轻重,处方大多为复方。

    关于药物:入丸剂的药物需要严格讲究。例如杜仲必须炒断丝,山茱萸必需用肉(肉酸收而核辛散,研核入丸药则药力正好相反),菟丝子需炒,狗脊、骨碎补要去毛,等等。

    关于配制:炼蜜火候要掌握好,要炼至刚好“滴水成珠”,过老、过嫩皆不可取。如果为假蜂蜜,那么永远也炼不到滴水成珠,自然也就不能配药了。


发表于 2013/9/4 23: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谢先生无私奉献精神!!!
发表于 2013/9/5 22: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私奉献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0 0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