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4 09:45 编辑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悟”
悟,就是想,用心去想,去体会。
当我们脑海中的疑惑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想,去思考,去感受。
学习中医必须要经历“悟”这个阶段,很多东西悟透了,在临床上运用就会得心应手,想不通,就只会邯郸学步。
多悟,开悟!可以帮助我们攻克很多疑难杂症。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举个例子:
临床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他们清晨5-6点左右出现腰痛,疼痛难忍,无法继续入睡,起床后稍活动即可缓解,每天如此。
以前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通常按照“通则不痛”的指导思想,采用“补肾强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办法,有的有效,有的没效,有效的患者,过不几天又复发了,这个问题如何来解决呢?
一次的感悟,让我彻底想通了这个疾病的病机以及治疗思路。
那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洗完脸后,我习惯性地将毛巾挂在阳台上。晚上再用时,发现毛巾上半部分已经干了, 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下端居然还结了冰!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
当时妻子说:“还不快点洗脸,在想啥?”
是的!看着这一半干一半湿的毛巾,我当时的确想了很多,也明白了一些病的病机,同时也想通了治疗方案……
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反而更湿,加上天气冷的原因,时间长点,下半部分就会慢慢结冰了……
这不正是我们中医里面的“湿性趋下”?
作为一名中医,“湿性趋下”这句话,我们记得熟,临证时常常容易忘记!
常有病人说:“医生啊!我每天上楼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这是咋回事啊?”
听到这样的主诉,西医大夫往往会考虑是不是存在电解质平衡紊乱?会不会是脑血管意外?有没有神经病变?常常开出一大堆检查来,而结果多半没有什么问题。
刚上临床的中医大夫,往往会一头雾水,一片茫然,认为是什么疑难杂症,不知道从哪里辨证入手。
其实,只要想到“湿性趋下”,这种症状就不难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