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9/4 10: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伤寒研究众多,都来源于伤寒,伤寒基本上是对的,说法不同而已,不能用对错慨括。就黄元御而言,他认为寒温异气,可以认为他的观点伤寒论即风寒论,太阳传经是风寒因阳旺而阳明,阴旺而太阴,为何不可以理解成阳邪即传阳明,阴邪即传太阴?或i“表病营卫,里病六经”?当然不论怎么理解或说辞,均依照了伤寒原文就没错,换了中说法而已。另外,黄元御三五两年就著作10余种理论性的书籍,不可谓不是天才,但他的临床实践很是欠缺,而用他的理论、方剂大多数经不起检验,即理法方药脱节之故也。因此无论多么好的理论与临床实际脱离,就只能是天花乱坠,夸夸其谈,而作聊资。这就是我不推崇黄元御反而推崇陈修园及其后裔陈逊斋的原因。当然陈氏也非完人,受他影响的首先就是刘渡舟、胡希恕等现代一时之伤寒名家。如果拿陈修园和黄元御相比较,我侧重于陈修园,至少他的东西实际,经方歌括、时方歌括...拿来便用。而黄元御搞半天理论而用其处方屡屡不应,初学因此而误,老手顶多借鉴或不削一顾。而黄氏医学流传已逾百年(我家就有老版本搜藏),而历代少有采用其理论,为何?因为行家皆知道其理想多而实际少也。好不容易出现个彭子益,像博士论文一般发挥了一气、圆动医学,而在实践中却寻他路(杂学,拾人牙慧而以此理论著书立说而博众睹)。就好像唐步麒校注郑钦安医学全书而用陈修园理论一样,反倒是李可、卢崇汉之辈力挺扶阳,而成一时之弊也。
自50年代中医院校成立,中医教材出炉后,学中医者哪个不是理论满天飞?而临床却让人心碎不已?就现代中医者,其理论知识不但将古人那点经典发挥得淋漓精致,而且新知识新理论也不是古人可以比拟,反而中医却在萎缩人才凋零,为何?今人跟风已成时弊,好坏不能鉴别,好骛理论,健忘于临床,颇似书生误国,而庸医杀人也。说实话,我亦好玩理论,就《内经》六经与《伤寒》六经之争辩,早在其他伤寒论坛已有所云,在此不在重述。我同意胡希恕之医经派与经方派之别,支持陈逊斋内经六经与伤寒六经迥异,同时也欣赏六经气化以内经解释伤寒。伤寒慨括了脏腑经络气血八纲辨证思维,与内经千丝万缕的关系却又殊途同归。黄元御以太阳总持六经而已风寒论述别具一格,却也没有脱离脏腑经络三阴三阳表里气血,故说与陈逊斋无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