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moni

我的医学故事(转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3: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章:挑战

  自从张道长给我讲了人体气血运行和变化的机理后,我对疾病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很多疑难杂症按照张道长的气血理论来治疗,疗效都很好,在我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中医是最科学的,但也是最深奥的,学中医关键是要悟透,说白了就是要想通,道理想通了,就没有疑难杂症可言了,都是可以解决的常见病。我时常告诫自己,要对中医有信心!要持之以恒!要静心参悟!张道长说医道通仙道,医术通仙术,也许有些浮夸,但从道长的静悟所得中可以感受到,医道的确很深,但悟透了,又很浅……

  2008年6月12日,一个普通的日子。

  老病号来找我,看我病人多,就坐在候诊区,待所有病人处理完后才过来。

  “我父亲得了胆管癌,已向肝门转移,医院手术探查后,认为没有手术机会,放弃外科治疗,想请你用中药试试!”病友开门见山的说。

  我心里一沉,自从“白血病”的伤痛之后,我对癌症一直在研究,但仍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如果是普通的病情,我相信并且也能够治愈他们,还他们以健康,但面对恶性肿瘤,我却有些汗颜。这一两年,我看过一些肿瘤晚期的病人,往往都是家属请到医院会诊,而往往我所能做的只是用些中药来暂时缓解他们的痛苦,仅此而已,现在如果将虽然微弱但仍燃烧的鲜活的生命交付到我手中,让我来拯救。我真的有些犹豫,如果好了,皆大欢喜,如果……

  看出了我的犹豫,他说,“医院基本上放弃了,没关系的,老朋友了,我们相信你,万一走到尽头,也不关你的事,你也可以学一学!”病友的话充满着鼓励同时给予着希望。

  西医已经放弃的,中医不能放弃!只有给予了病人希望,病人才有机会!想到这些,我点了点头。

  第二天患者在家人的带领下过来就诊。男性,65岁,胃癌术后3年,发现胆管肿块1月。患者05年曾经因胃癌手术,切除二分之一胃,手术后恢复较好,体重恢复到手术前状态。3月前,患者开始出现面色发黄,当时未在意,一个月后颜色加重,在买菜时遇到医院医生,建议检查。做B超后发现肝外胆管肿块2.6cmx1.1cm,结论为肝外阻塞性黄疸,肝外胆管上端急性站位性变病。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显示肝外胆管中上受阻,急性病变,累及胆总管。随后手术探查,发现肿瘤位于肝总管,包绕整个肝十二指肠韧带,侵犯肝门结构,并延伸入肝内,胆囊明显萎缩。考虑患者年老,肿块已延伸入肝内,医院放弃手术切除。就诊时面色萎黄,说话有力,饮食尚可,体重128斤,舌质青紫,两侧可见齿痕,舌中部、根部白腻而厚。切脉:左右寸部虚无,左右关部浮郁,左关如豆,左右尺部沉实有力。从患者说话、饮食状况及脉象来看,正气尚存,可以一搏,我于是制定了治疗计划:

  长期医嘱:1、要求患者购买生牛蹄筋 加水熬9个小时后,熬成浓汤,一斤服用5天,每天服用两次。(事实证明这是很对的,在此后的一年内,患者白蛋白基本上在正常范围内);2、严禁吃含有动物脂肪的食物(减轻肝胆负荷);3、适当锻炼,放松心情,积极应对,乐观生活每一天;4、每十五天做一次B超,观察肿块大小。

  患者脉象显示双侧寸部细弱,关部郁塞,正如张道长通过蒸饭比如的那样,“中焦不通,半生不熟,上焦不能如雾,下焦已成焦糊状态!”,我想疏通中焦为目前之首要任务。遂开如下处方:
  玄参20 克生牡蛎20克 全虫10 克僵蚕10克 三棱20 克文术20克 丹参20 克菖蒲10 克熟地20 克淮山药20 克大芸15克 沙参15克 大黄20克 黄芩15克 胆草8 克桔梗10克 金钱草20克 白及15 克乌药10 克郁金30克 川楝15 克百合20克 枳壳20克 甲珠粉10克(冲服)党参20克 柴胡10 克决明子30克 白茵陈20克 蜈蚣2条 共五剂,水煎服日一剂。
  五天后复诊,未见不适,排气增多,食欲增强,舌苔白腻。关部郁涩稍舒,原方稍作调整,继续服用五剂。十天后复诊,未见不适,食欲可,舌苔仍白腻,脉象如故,再进五剂。十五天后,建议患者行B超检查,结果显示包块没有长大,但也没有变小,脾脏厚度减少。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4: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没有服用任何抗癌西药的前提下,单纯服用中药加食疗,经过十五天治疗,肿块基本没有长大,看来服中药对癌细胞起到了控制作用!看到检查的结果,我坚定了信心!

  于是再次给病人切脉左关郁涩,右尺沉细而弱,舌根白腻。患者肝胆淤滞不通,脾肾阳虚的病机慢慢显露出来,按照张道长的气化理论,当考虑温补肾阳,于是开下方:
  附子50克 干姜20克 肉桂15克 党参40克 黄芪40克 茯苓40克 白术30克 木香40克 炙马钱子6克 玄参20克 生牡蛎20克 川楝15克 乌药15克 三棱30克 文术30克 郁金30克 熟地40克 制首乌40克 大蜈蚣4条 全虫10克 白英20克 葛根30克 半支莲30克 半边莲30克 龙胆草10克 生大黄30克 茵陈30克 五味子30克 五剂,日一剂,水煎服两小时后浓缩成750ML,分三次内服。服完后,患者体力恢复,从家中走来(4公里左右)。但时有恶心感。于是在上方加竹茹25克 生鸡内金30 生姜20克,再进五剂……

  第二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各项生化、理化结果好转,体力恢复,患者信心大增,认为采用中药治疗的路完全正确,至少一个月下来,没有向西医所说的方向进展。

  是啊!不让患者失望,给予希望就是最大的收获!

  我总结治疗经过发现:茵陈蒿汤治疗阻塞性黄疸还是有效的;温肾健脾的药对体质的恢复是很好的;炙马钱子、玄参、生牡蛎、三棱、文术、蜈蚣、全虫、白英、半支莲、半边莲对肿块的抑制作用是确切的。

  在随后的四个月内,我基本采用上述的办法,患者病情一直很稳定,五个月的生存已经超过了西医的预测,我有理由相信,患者坚定的信心加上中药的辨证施治,一定能有好的转机!

  “肿瘤因寒而起,寒邪杜塞经络,经络不畅,日久形成包块。包块因寒而起,淤滞日久而成,郁积可以化火。本因寒起,复又化热,寒中有热,热中有寒;清热解毒可以解其热,短期内可以缩小包块,但却加重经络郁塞,用温药可以散经络之寒,却加快包块的成长,其中平衡如何掌握很是关键……”

  慢慢的,我对肿瘤的认识清晰起来……

  患者的求生欲望很强,每次无论药物再苦,都能一口喝下,而作为医者,如何在这场战役中当好指挥官很重要,好比你的士兵,无论你下什么命令都执行,而如何取得战役的胜利,你心中却没有十足的把握,看着士兵战场流血,自己时常也觉得心痛........

  2008年11月,综合近半年的经验后,我开出如下处方:
  柴胡200克 郁金400克 枳实300克 生大黄100克 龙胆草200克 虎杖400克 红参200克 茯苓300克 白术300克 木香600克 三棱600克 文术600克 玄参600克 生牡蛎600克 蜈蚣100条 三七150克 鳖甲150克 干蟾150克 半枝莲300克 半边莲300克 生川乌150克 生草乌150克 当归150克 黑豆800克 甘草300克 甲珠100克 附子300克 肉桂100克 干姜150克 黄芪500克 制首乌500克 灵芝500 红景天500克 紫金牛200克 将上方制成浓缩型丸剂2500克,每次10克,每日三次。
  ……
  一年后的今天,看到病人健康的活着,成了我最大的奖赏!中医挑战癌症的确有很多优势,但如何参悟透“癌”这个字,却非一日之功,每每想起张道长的教导,我就充满信心。
  挑战癌症,是中医必须要做的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4: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章:亮剑

  从太爷教我开始学习中医,到成为一名真正中医,我是幸运的!不仅仅是因为成为中医医生而幸运,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如今,在回头看看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看看已经进入临床却按照西医的思维模式开中药处方的医生,我深切感受到他们需要有人指引,指引他们真实的了解中医、认识中医、学习中医,只有这些人都能真正加入到中医行列,大家一起传播中医文化,传播中医理念和中医思维方式,中医才能振兴,学习中医才能有光明大道。

  培养中医不是培养一个两个中医名家,也不是拥有一个效方而自居,而是让整个社会都会为中医而骄傲,为能够学习中医而自豪!

  想到这些,我觉得我应该做些什么了!中医需要亮剑!需要向世人展示,而不是在西医面前退缩和让步……

  “亮剑!”是的!中医的确需要亮剑!

  为了让更多的人系统的了解中医,于是我将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写下来,写成这篇《我的医学故事》,希望能给中医爱好者和正在学习中医的人一些帮助;同时将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与临床结合起来,编写《我对中医的理解》,在第一章中,郑重地写下了:五脏所主在临床中的运用。

  第一讲: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意思是说心有推动气血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心与血脉相连,心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心是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心的搏动,维持着血液在脉管内的正常运行。血管方面的疾病,首先当从心来考虑,这是古人总结的具有提纲携领的作用,记住容易,但临床遇到疾病时想到就不容易了。

  案例:脑供血不足,临床很常见。患者,刘某,男,52岁,头昏、乏力3个月,加重三天

  患者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测血压115/75mmhg,在医院行TCD(颅内彩超)检查,报告血管狭窄,血行速度缓慢,于是静滴丹参7天,病情稍缓解,起床时仍然头昏。近三天病情加重,头晕伴恶心,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脸色恍白,嘴唇发淡,舌质淡,苔薄白。切脉:左右寸口细软,心率62次每分。

  中医诊断:头晕(气血亏虚) 西医诊断:脑供血不足。

  分析:心主血脉,左寸细软,心脏气血亏虚,鼓动无力,血行无力,上不能达于头,外不能养周身,故出现头晕,乏力,心脏供血改善,自能改善头晕。

  处方:人参加桂枝龙骨牡蛎汤和归脾汤加减。人参15克桂枝12克龙骨粉20克生牡蛎20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白茯苓15克黄芪20克远志8克龙眼肉20克酸枣仁15克炙甘草10克葛根25克川芎18克 ,五剂,一剂知,五剂病若失。嘱服归脾丸10天巩固疗效。五剂后血压升至135/78mmhg

  其华在面:心血与面部气色密切相关,心脏气血充足,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气血匮乏,脉管空虚,则面色苍白无华。心血瘀阻时血行不畅,故面色青紫,出现色素沉着。临床上治疗面部疾病时别忘了心是它的主人。

  案例:黄褐斑。患者肖某,女,43岁。两颧皮肤发暗1年,加重1月。患者一年来两颧皮肤发暗,形成斑块,使用多种祛斑产品无效,最近一月,生意操劳,皮肤颜色加重,请来就诊。就诊时面色恍白,两颧暗黄色,嘴唇颜色偏白,月经量少,每次三天。舌质淡,齿痕舌,苔薄白,舌尖有瘀点;脉象:左右寸口细弱,左关郁涩。血压95/60mmhg。

  诊断:黄褐斑(气血亏虚)。病机分析:“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血不足,鼓动无力,血行缓慢,面部皮肤得不到滋养,代谢产物无法清除,自然出现皮肤色素沉着。面部出现斑块,心情受到抑郁,进一步加重病情。治法: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舒肝解郁。

  处方:人参25克 黄芪20克 当归15克 丹参20克 菖蒲15克 远志10克 桂枝15克 柴胡12克 白芍30克 赤芍30克 鸡血藤25克 玫瑰花15克 香附子15克 郁金15克 制首乌20克 炙甘草15克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同时用西洋参50克煎水100ML,每早洗脸后,用手搓面部100下,皮肤发热发烫为度,搓完后,用西洋参水控于皮肤上。一周后复诊:面色有光泽,斑已变浅,守方十剂,前后大约20天,患者面如桃花。

  临床上凡面部长斑的患者,均得从心为主着手治疗;有从心、肝、肾着手治疗“肝斑”;有从心、脾、肺着手治疗“虚斑”;有从心、肾着手治疗“肾斑”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4: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肝主疏泄。

  “疏泄”是疏通畅达的意思,含义有二,其一是指肝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的功能。其二是指肝协助脾胃进行腐熟和运化的作用(与胆汁的分泌排泄有关)。临床上,看到病人心情抑郁,哀声叹气,胸胁苦满,经前乳房胀痛,我们很容易想到是肝气郁结的问题。但是如果长期消化不良,吃健胃消食药又无效,是否想到肝脏?大便不干不稀,排便却总是不甚利索,是否想到肝脏?血粘度高,血行不畅,手指发麻,是否想到肝脏?诸如此类通而不畅的疾病,我们都别忘了肝脏,因为肝脏管理着人体的疏通功能。

  案例:消化不良。患者,*某,男,42岁。消化不良10余年。

  患者10年来,每餐饭后总感到胃胀,吃吗丁啉或健胃消食片后稍舒,不吃时到下餐吃饭时无饥饿感,看中医都认为是脾胃虚弱,吃健脾健胃药无数,也有效,停药后即发,正应了广告词“家中常备健胃消食片”。偶然机会,路过我处,谈及此病如何治疗,观其色面色偏黑,身体稍消瘦,嘴唇发暗,切脉:左关郁涩,告知当从肝治。病人欣然接受一试。

  诊断:消化不良(肝郁脾滞)。治疗:疏肝利胆,健脾开胃

  柴胡15克枳实20克竹茹2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党参15克炒内金30克山楂30克木香20克炙甘草10克,五剂,患者服后,饭量增加,到下餐前有较强饥饿感。一月后体重增加近10斤。

  肝主筋。肝主筋,是指全身筋肉的运动与肝有关,就是说肝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活动。筋附着于骨,筋收缩或驰张而使关节活动自如。筋又赖肝血的濡养,故有“肝生筋”之说。如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痉挛拘急或痿弱等症状。如肝风内动时,即可出现震颤抽搐,以及角弓反张等症状。

  案例:筋膜失养。患者,王某,35岁。双侧小腿腓肠肌疼痛十余年。十余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小腿腓肠肌疼痛,以夏季为重,求治于当地各大医院,行类风湿及痛风相关检查结果均正常,无明确诊断。患者体型瘦(身高178CM,体重60公斤)。舌根苔白,齿痕舌,两寸脉细弱,两关脉玄滑紧,两尺沉紧。反复询问得知病人特别怕冷,平素食欲差。

  2009.05.23初诊,诊断:痹证(寒湿痹阻) 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三仁汤化裁。五剂

  2009.0528复诊,自觉身体轻松些,上午好转,但下午四点到五点出现疼痛加重。考虑膀胱经寒气太重,上方加大附子用量到30克,同时每剂加山甲粉8克,分三次冲服。五剂

  2009.06.02复诊,病情好转,但疲惫感加重,右寸细弱,右关郁滞。患者从小脾胃虚弱,结合脉象,采用开胃汤加玉屏风加灵效活络丹拟一方,重用白术50克。五剂

  2009.06.06复诊,病情稳定,白天没有再出现疼痛,体力恢复许多,脉象也有所好转。但每晚1点到2点出现腓肠肌疼痛,用手压时具体疼痛部位不明确。考虑寒湿长期闭阻经络,气血郁而化热,筋膜受热而焦,肝主筋,故出现丑时疼痛,当以养筋为主,但养筋又会加重水湿之邪,反复斟酌“养阴而不加重湿邪”?忆张锡纯之用白芍心得,采用如下方:
  麦冬20克 巴戟天15 克酸枣仁20 克九地20克 黄柏12克 薏米20 克苍术15克 生甘草30克 白芍80克 赤芍20克 玄参25克 生牡蛎20克 炙马钱子6克 王不留行子20克

  2009.06.09复诊,患者服后丑时未再在发作,但舌苔偏腻,上方加苍术15克 五剂

  2009.06.15复诊,服用五天来,未再疼痛过,病人情绪很好,上方白芍减至50克,马钱子去掉,再服五剂巩固疗效。本例患者,病情十年有余,寒湿痹阻经脉,筋脉焦枯失养,养阴柔筋非常重要,但养阴易加重阴邪,其中用药很有辨析的价值。

  上面的案例,我们经常见到,临床也容易考虑到。但“膝为筋之府”这句话,却容易被忘却。临床上膝关节的病变,我们临症时往往会想到用肝肾阴虚来套,其实不然。膝关节的许多问题多由于寒湿留注,筋失所养所致,病机是肾阳虚衰,寒凝肝脉,气血不通,筋失所养。治疗上在温肾散寒、活血通络的同时,别忘了行气疏肝。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4: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讲:脾主运化

  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饮食经过胃的消化后,再经脾进一步消化并吸收其富有营养物质的水谷精微,转输至心肺,再通过经脉输送到全身,营养周身脏腑、器官、组织。其水液部分,亦由脾吸收转输,在肺、肾、膀胱等脏腑的共同协作下,来维持和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脾虚不能运化,除消化不良,食后腹胀,大便稀薄外,还能产生水湿滞留的病证。水湿滞留于胃肠则腹胀、大便溏泄(脾虚泄泻);水湿停留肌肤则浮肿(脾虚水肿);水湿停留于肺,则成痰饮(脾虚生痰)。所以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

  脾主肌肉主四肢: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及四肢活动都要依靠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来濡养。脾气健运,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四肢有力;若脾气虚弱,运化不健,营养不足,肌肉失养,就会逐渐消瘦乏力,甚则发生痿弱不用等症状。故有“脾主一身之肌肉”、“脾病而四肢不用”之说。

  关于脾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临床经常运用,但脾主四肢,在临床上很容易被遗忘。

  案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张某,男,65岁。右侧肢体瘫痪半年。患者半年前因脑梗住院治疗,遗留右侧肢体偏瘫后遗症。后经中医针灸治疗1月,同时服用活血化瘀等中药,多为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 、赤芍、 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加减,偏瘫症状恢复较慢,虽手指活动度有所改善,但右手握力仍较左侧明显下降,右下肢肌力2级(轮椅),其老伴请我上门会诊。患者体质偏胖,说话中气明显不足。舌质淡,苔腻;脉浮滑,右关沉取无根。

  诊断:中风后遗症(脾虚湿盛,痰湿阻络)。

  分析:患者平素体胖,“瘦人多火、胖人多痰”,中风后原本有风痰阻络的病机存在,医家不知健脾祛痰,套用“活血化瘀”这个万金油,脾主四肢,痰湿困脾,脾气不展,四肢失养,自然恢复较慢。处方:二陈汤和四君子汤加减。

  人参25克 茯苓30克 土炒白术25克 法半夏15克 陈皮15克 苍术15克 厚扑15克 制天南星10克 菖蒲12克(后)炙甘草10克 小伸筋草30克,十剂 水煎服 日一剂 瞩加强功能锻炼

  二诊:患者食欲增加,每餐前有较强饥饿感,右手握力明显增强,下肢肌力渐恢复至3+,可以下地扶杖行走站立。守方10剂。

  三诊:患者在家人搀扶下,步行1公里左右,前来就诊。患者说话中气十足,血压130/70mmhg,原方稍作加减,制成丸药服用,进一步巩固疗效,瞩每天步行1小时,加强锻炼。做为医者,看到患者病情日渐好转,甚感欣慰。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4: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肺主气、肺主肃降

  1、肺主气:肺是呼吸器官,肺主气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呼吸之气,即吸入自然之清气,呼出体内之浊气-,维持人体内外的气体交换。二是肺有宣散和肃降两种功能,具有条畅气机的作用。肺有宣有肃,气就能出能入,气道畅通,呼吸均匀。如果肺的宣肃功能失常,则气机不畅,可引起“肺气不宣”、“肺失肃降”、或“肺气上逆”等病理变化,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故有“诸气抑郁,皆属于肺”之说。

  2.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肺有促进和维持水液代谢正常平衡的作用,人体内水液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转输,肾的气化及膀胱的排泄功能。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则小便通利,故有“肺为肾之上源”之说。

  临床上肺气虚有很多表现,如: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动则更甚,痰液清稀,面色淡白或胱白,神疲体倦,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肃降功能失常,可以导致肾水来源不够,肾精亏虚;宣发太过可以患一些顽固性皮肤病。

  案例:体虚感冒。患者,男,8岁。反复感冒5年。患者5年来,每月感冒不下于3次,每次经历5、6天,每次都是西药抗生素静滴几天才愈,家人不敢吹电扇,不敢开空调,稍有不慎即感冒咳嗽。痛苦异常。2008年夏天因感冒咳嗽住院一周未愈前来就诊,就诊时患者神疲体倦,食欲不振,鼻流清涕,咳嗽无力,痰液清稀,面色胱白,自汗。舌质淡,脉细。

  诊断:感冒(气虚感冒)。治疗:补肺健脾,益气解表

  方药:玉屏风散和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克 白术12克 北防风15克 党参15克 荆芥穗6克 甘草10克 当归8克 陈皮10克 柴胡6克 黄芩10克 炙麻黄8克 苦杏仁15克 生姜20克 大枣6枚。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患者服药后,体力明显恢复,自述是几年来感觉最好的几天,咳嗽减轻,但从未喝过中药,味道很难下咽,问有无其他办法。开食疗方:黄芪20克 白术20克 北方风20克。共煎成1000ML,去药渣,加牛肉(切成小块)200克,小火炖1小时,以烂为度,加调料后,吃肉喝汤。隔日一次,连用一月。三月后介绍其他病人过来,述近期未感冒过,体质较前大大好转。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4: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讲:肾主水,肾主骨

  肺、脾、肾三脏均与人体水液的代谢和调节有关,其中肾起主要作用。水自胃入,经脾上输于肺,通过肺的肃降,下行于肾,下行之水液经肾“气化”,清者复上升至肺,浊而无用的部分经由膀胱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脾的运化,肺的通调,三焦的决渎,膀胱的排泄都要依赖肾阳的作用。所以肾阳不足,“气化”作用减退,会导致水的输布失常,进而出现全身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临床上肾阳不足引起的下肢水肿很常见,往往西医的检查不会有异常发现,多考虑为特发性水肿,通过利尿等治疗,短期缓解,不能维持疗效。此时,如果能够想到温补肾阳来治疗,通常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

  案例:阳虚水泛。患者,杨某,女性,45岁。双下肢水肿3月余;患者3月余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呈凹陷性,晨轻暮重,在医院做相关检查,心、肺、肾等均正常。医院诊断为特发性水肿。2007.12.经他人介绍前来就诊。患者诉平素怕冷,恶风且夜尿频多。观患者体型偏胖,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无静脉曲张,舌质胖嫩,有齿痕,舌根白腻,右尺沉滑,左寸细软。

  诊断:水肿(阳虚水泛)。治疗:温阳化气,利水消肿。

  处方:附子30克(先煎2小时) 肉桂15克(后) 干姜15 克 白术20克 细辛10 克黄 芪30克益母草25克川芎15克茯苓20 克生麻黄10克桂枝15 克 生甘草10克,三剂 水煎服 日一剂。

  复诊:患者服药后,水肿明显减轻,仅下午足背稍有水肿,夜尿较前减少,怕冷、恶寒亦有所改善。效不更方,守方五剂,3月后介绍另一水肿患者前来就诊。

  肾主骨藏髓

  肾精是生长骨髓的物质基础,髓藏于骨腔之中,可以营养骨质。髓通于脑,故有“肾生骨髓”,“诸髓者皆属于脑”之说。肾精充足,骨、髓、脑三者充实健壮,四肢轻劲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目聪明;肾精不足,则动作迟缓,骨弱无力,眩晕健忘。临床对大脑发育不全,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软骨病和骨折愈合延迟,骨质疏松等用补肾法治可取得一定疗效。

  案例:脑瘫:患者,刘某,男,5岁。智力发育迟缓5年,患者出生时因脐带绕颈难产,出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而致脑瘫。智力发育缓慢。就诊时体重22斤,不能站立,口长流涎,仅能发单字音,双上肢关节活动僵硬。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脑瘫(髓海不充)。治疗:补肾健脑。

  处方:核桃仁200克 何首乌100克 枸杞子80克 龟甲80克 菟丝子80克 丹参60克 辽五味子60克 红花30克 川芎60克 远志50克 地龙60克 葛根80克 当归80克 黄精60克 石菖蒲60克(后下),上方加蜂蜜3斤制成糖浆,每次20ml,每日三次,服用一月。

  二诊:患儿服用后,纳食较前好转,体重长至25斤,双上肢活动稍灵活。原方再服2月,嘱加强功能锻炼。

  三诊:患儿能自行站立,可由他人牵扶行走。患者家属信心大增,原方核桃仁增加到250克,服用一月。

  四诊:患儿能说简单句子,自行行走但仍步态不稳,原方守方继续治疗中......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03: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1 03:28 编辑

第二十四章: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按照太爷的计划,我一步步走进了中医殿堂,也按照太爷的指引寻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每当我看着临床上一些长期被病魔折磨的患者,想尽办法都无效时。我在想,中医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古人有没有思考遗漏的地方,不然为什么许多病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找不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2007年的秋天,一个胸疼的患者找到我,说自己在家搬东西时胸部被撞伤,岔气了,疼得不敢深吸气,轻轻咳嗽也疼痛难忍,拍片子也没有骨折……

  想起太爷用抽小茴香烟卷治疗岔气的方法,我如法炮制。开了20克小茴香让病人煎水喝,第二天患者过来反映,喝了小茴香水后,疼痛稍稍轻了点,现在吃止痛药也不管用,能否有尽快的办法!

  我一边切脉,一边沉思:岔气是因外力撞击引起的,痛则不通,太爷采用小茴香目的是顺气,而患者郁的气从何而来,是肌肉拉伤了?即便是肌肉拉伤也不会疼的如此厉害;难道是小血管破裂了?那应该局部颜色发暗,即便是小血管破裂也不会如此难受啊;骨折已经排除;如果是神经受损,应当有麻木的部位啊!难道是经络受损?

  想到这我立即感到新奇,因为这么多年的学医,还未听说过经络受损的情况,但仔细一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经络既然是输送经气的通道,如同血脉输送血液一样,受损也是情理之中的!

  血脉受伤后,血液溢出,成为淤血;那经络受损后,经气外泄,自然成为淤气;气淤不通,不通则痛,自然会疼痛,理论上说得过去!

  太爷采用茴香配合烟丝点燃后吸入,肺主气,借小茴香通过肺经来顺一身之气,淤气得顺,病就好了。但现在患者是女性不抽烟,而且病情可能比太爷遇到的病人病情要重,如何是好?

  目前患者也不完全排除微小血管受损的情况,治疗当从“行气”、“散瘀”、“止血”、“止痛”、“疏通经络”入手。

  止痛药常用元胡;行血中之气的药当为川芎;既能止血又能化瘀的当属三七;疏通十二经络的药最效莫过于穿山甲……

  想到这些,我立即提笔开了一方,自拟为岔气汤:
  三七15克 延胡索30克 川芎30克 穿山甲细粉10克(冲服) 白酒50ml为引,加水1000ml,煎取600ml,分三次内服。
  (加白酒目的是因为延胡索的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患者服用一剂后痛消病愈。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03: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1 05:31 编辑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一直考虑,外力撞伤可以导致经络受损,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后遗症?这股离经之气在体内排不出去,必然四处流串,串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应该就不通畅,就会疼痛,这种游走性的疼痛应该在临床上可以见到的!

  没过几天,果然来了个全身游走性疼痛的患者!

  患者,张某,女,30岁,全身游走性疼痛半年。半年前因抬重物姿势不当,导致腰部岔气,疼痛难忍,自服止痛药三天,病情缓解,随后开始出现颈部僵痛,三天后自行好转,出现上臂痛,贴止痛膏后好转,继而出现小腿疼痛,有时一天同时出现多部位游走性疼痛,在医院就诊,未能明确诊断,医院中医科按照风湿治疗无效,患者自述有时感觉一股气跑到心脏,立即出现胸闷,几分钟后又自行缓解……

  听着病人的描述,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第二个经络受损的病例了!

  古书记载的“风善行而数变”,将多少医生带入误区啊!

  经络受损,离经之气在体内游*-行才是这种游走性疼痛的真正病因!

  我开了岔气汤三剂,患者服用两剂后,完全康复,传为佳话。

  看着前面的病例,我继续深入研究,经络受损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外伤,手术应该也是损伤经络最常见的例子,那么手术后遗症中,是否与经络受损有直接关系?

  接下来,每当遇到疑难杂病,我总爱问上病人,”以前做过什么手术没有?”

  慢慢的,我发现一些手术导致经络受损的病例,而且病例还很多……

  患者计某,女,35岁,2007年12月因心慌气短,四肢无力,头昏前来就诊。诊得六脉细软,左右寸部沉细无力,诊断为气血两亏,大气下陷,采用补益气血,升举阳气治疗,一剂而知,连服六剂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2月复来就诊,自述上次服药愈后不到半月,病情复发,情形如故。仔细询问病史。患者27岁生小孩进行破腹产后,身体开始虚弱,经常感冒咳嗽,周身莫名奇妙的胀痛,时发时止,按风湿治疗无效。人参、黄芪、当归、阿胶服用无数,每次停药不出半月即发病,自认为已无药可救。
      诊断:经络受损(手术伤经、元气外泻,经络受损一日不修复,经气外泻一日不止,气血日渐衰退,离经之气日益加重,体内津液运行受阻,久之百病自生)。
      治法:初期:益气升阳,引气归经,通利水道治其标;后期接经顺气,修复经络。通过调理一月余,彻底治愈。

  患者陈某,女,28 。2007年11月通过朋友介绍前来就诊。患者自述2003年患左侧附件囊肿并腹腔粘连,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自觉腰骶部下坠感,每于排卵期加重,平时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时即觉肛门内胀满难受,无便血。医院进行彩超检查,未见异常。患病两年来,通过采取抗生素消炎、物理设备理疗、针灸治疗等多种途径,均未能彻底治愈。
      诊断:经络受损(手术伤经、经气外泻,局部经气淤滞不通)
  治法:接经顺气,修复经络。处方:川芎20克 元胡25克 通草10克 砂仁5克(后下) 杜仲15克 牛膝12克 穿山甲粉10克(冲服)……
  五副,每日两次,黄酒二两为引,水煎服。服药一剂后矢气连连,自感腰骶部下坠减轻,五副服完后,彻底治愈。

  还有一些有严重手术后遗症的,没有找到良药!

  如何修复这些意外受损和无辜受损的经络,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我必须得继续研究下去!经络的本质是什么?经络的运行原动力是什么?经络所运行之经气的来源?经络损伤与修复的机制是什么?经络损伤有那些具体的表现?经络损伤有那些后遗症?经络损伤如何修复?健康的人如何锻炼自己的经络?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将在我所喜爱的医学之路上继续探索下去,穷我毕生之力,展中医之辉煌。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04: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1 04:15 编辑

后记:

在本文发表的过程中,不时有朋友质疑文章的真实性,但我基本都没有回复。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文章的书写上了,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回复相应的问题;另一方面写文之初,我已经决定在后记中做相关的交代。现在文章写完了,我的心情仍然沉浸在对太爷的思念和对在我学医路上给予我帮助的所有老师、朋友们的感激中,久久不能平静!

也谢谢大家许久以来对本文的支持和建议。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有的人物均在生活中有原型。他们或是我的师长,亦或是我的朋友,甚至有神龙不见首尾的异士,当然更多的是支持我的患者。从书中可以看到我所怀念、所感激、所尊重以及所要记住的所有人的影子,但是本文仍是一部传记体的小说。这本书是以现实中我的成长经历为模板,记录一个传统中医医师成长的过程,也希望“我”的成长过程能够给所有喜爱中医的人以鼓励和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22: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