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的医书读多了,就感觉古人喜欢卖关子,本来可以讲得很明白很透彻的东西,他们往往点到为止,故意不讲明白。我再学医的过程中拜过很多名师,也发现,这些老师,并不是把所有东西完全倾囊相授,很多东西,他只说出一半来。起初,我对此感到不解而且不满,等有了临床经验后,才发现,这正是古人和恩师们的智慧所在。他们把我们领到门口,把剩下的留给我们自己去领悟。而只有自己领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终生不忘,受用无穷的。如果他全说出来了,我们也许会不当一回事儿,记不住,甚至根本不信。
后来,等到我也带学生的时候,我也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在医学的师承上,固然需要如此,但当我面对需要养生之术的众人、面对需要治病和保健的病人时,有时候反而不能如此保留了。因为,大家没有时间去探索你保留的那一部分东西,大家需要你把生活中养生或者治病的方法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把医书中欲言又止的那部分有用的东西说出来。
我可以举一个穴位为例子。在人体所有穴中,最著名的是哪个穴呢?恐怕要算足三里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强壮穴,经常按压或者艾灸,可以调和肠胃、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四总穴歌》中说:“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说,凡是肚子、腹部的病痛,都可以通过足三里穴来摆平。上面这些知识,都是书里讲的,或者是老师教给我们的。但实际上,很多人都反应:“我肚子疼的时候,按足三里,就不行!这是怎么回事呢?”比如,有一次我在给一家银行的高层做养生培训,正讲足三里的时候,就有一位痛经的女士这样问我。
“不可能不行!”我非常自信地说。
“怎么可能?”谁知她竟较真了,“我现在就痛,而且正在按着足三里,根本没用。”
“那你过来按给我看看。”我说。
这位女士立即走到讲台上,当着大家的面给我演示,死死地按住足三里不放。
“我给你按。”我用手把住她的小腿,拇指按住足三里穴,稍稍向下方一用力,按了不到一分钟,这位女士就说:“果然有效啊,好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我跟他们解释说,足三里这个穴为什么叫“足三里”呢?其实,“里”通“理”,就是管理、调理的意思。足三里可以写作“足三理”,意思是,可以通过这个穴对身体进行多种多样的调理。“三理”到底是哪三理呢?就是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疼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这位女士的痛经就属于需要“理下”的这一种,怎么能一味用理中的手法按着不放呢?
我的话还没说完,全场掌声雷动。这是书里面没有记载、老师也没讲的东西,需要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的东西。其实,这些小窍门,我的老师早就知道,只是不愿意轻易告诉我们。记得那时候,有一天早晨,急诊室来了一位病人,得了“阳强”之症,说白了,就是晚上跟妻子过完性生活,勃起的阳物下不去,很是痛苦。这位病人也是懂得医学的,拒绝用西药,生怕影响以后的性机能,要求用针灸治疗。我们急诊室当时懂得针灸的有好几个人,大家一商量,决定取足三里等几个穴。其中取足三里的依据是:阳强是气血不和所致,足阳明经多气多血,通过刺激足三里,可以促进人体气血的重新分配。谁知,针扎下去后,病人更痛苦了。不得已,我们把老师请来了,老师拔下足三里的针,又重新扎了下去,病人应手而愈。
“大家看明白了吗!”老师和蔼可亲地对我们说。
我们大惑不解。老师这才说:“病人的阴茎都已经翘的那么高了,针是不能往上扎的!向上扎会适得其反的”我这才注意到,老师的这一针,是在足三里穴上向下方扎的,跟我们扎的不一样。我的这一手就是这样学来的。
有了这一手,足三里这个穴可以说真正治疗或缓解肚腹上的一切病痛了。有了这一手,我们在对足三里进行保健推拿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调整手法。如果是胃不好,乃至有头颈心肺系统的症状,可以往上方按按;如果有小腹部不适,乃至有便秘或泌尿生殖系统的症状,可以往下按按。就这么简单,这样一来,足三里这个穴的作用,起码是原来的三倍!其他的穴位,也有这样的规律,所以,有时候,当我们按压一个穴位不起作用的时候,可以试试换一种手法,换一个方向。
当然,足三里仅仅是一个例子。人身上的很多穴位,都还可以去进行类似的开掘,只要我们去探索,去体会,它们的作用会更多更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