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仰望杏林

请大家学习由欧阳思清 管华全 刘华东 主编的《方剂学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8: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5  紫金锭
【组成】 山慈姑90g  五倍子90g  红大戟45g  千金子霜30g  麝香9g  朱砂30g  雄黄30g
【主治】 (1)小儿痰热食厥,高热神昏,喉间痰鸣,呼吸气粗,舌红苔厚腻,脉滑数者。(2)霍乱痞胀。吐泻腹痛,烦闷欲绝,或腹痛如绞,吐泻不得,甚则面色青惨,四肢厥冷,头汗出,脉沉伏者。(3)暑湿秽浊,或食物不洁,急剧吐痢者。(4)肌衄发斑证。皮肤瘀斑满布,口中、喉间出血,舌暗紫,脉涩。(5)疔疮疖痈,痄腮,喉风,顽癣,蛔虫,虫咬损伤等。
【病案】 郭某某,男,60 岁,服装厂技师。因常年每值暑月,即痱疖丛生,深感不适。听说鱼胆清热解毒,可以预防痱疖。春节后,连服2 个青鱼胆,过时即腹痛呕吐,烦躁不安,送某医院抢救。虽及时采取各种措施,病情日趋严重,逐渐出现呕恶不止,小便癃闭,全身发黄,神识不清等肝肾功能损害症状。曾服茵陈五苓散加绿豆衣、银花,病势稍缓,旋又增剧。遂于原方中去术、桂加建菖蒲、郁金、丹参,并磨服玉枢丹(即紫金锭)。当时走遍长沙,未购得玉枢丹。嗣后设法电告在京亲属,从达仁堂购得此药,托当天民航带回长沙。当晚服药,次日神识稍清,小便渐通。连服5 天,诸症悉退,遂得转危为安。(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
【分析】 服2 个以上鱼胆致死亡者屡有报道,但惨剧仍时有发生,可能是宣传得太不够,农村发生得更多见。该患者呕恶过度,其小便癃闭可能是因为因此而脱水所致。呕恶与全身发黄并见,黄疸无疑。从用茵陈五苓散看,当无舌红苔黄,属阴黄。用之暂缓复剧,遂加用紫金锭,病遂得痊。
本方历代名称有万病解毒丹、千金解毒丸、加减解毒丸、追毒丹等,可见其解毒效果不一般。不一定任何毒都能解,但当用了一些疗法效差时,尤其是危急时,无论如何要想起它。在此引述《增订叶评伤暑全书》文字,仅供大家参考:“治一切药毒、菰子、鼠莽、恶菌、疫死牛马、河豚等毒,及时行瘟疫、山岚瘴疟、缠喉风痹、黄胆赤眼、疮疖热毒上攻,或自溺水、打扑伤损、痈疽发背、鱼脐疮肿、百虫蛇犬所伤,男子妇人癫邪狂走、鬼胎鬼气,并宜服之。”对此大家可别嗤之以鼻,觉得是大言吓人,其在临床使用范围之广、牵涉病种之多,上中国知网一查便知,其文章报道量是本章其他方剂的3~10 倍左右。本方运用得当,可屡起沉疴。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8: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章  理气剂

本章主治以气滞为主,或以气滞症状为主诉之各证。必须搞清气滞是主证还是继发的兼证。如,便秘与腹胀并见,到底是谁造成的谁,治疗侧重可不一样。
本章方剂的基本配伍用药规律如下:
(1)治疗肝郁时——哪怕胁胀较厉害,也不能一味地疏肝。逞一时之快会有很好效果,但常会很快复发。再不改方法,一次会比一次治疗的时间长,症状也呈加重趋势。必须加生白芍、当归等药养阴柔肝。病程已久的,柔肝药应与疏肝药1 比1,甚至超过疏肝药。本来就经常口水粘腻的、或服药后口粘便粘的、或苔腻明显的,柔肝药照样用,量不能减,但应配合化湿渗湿。肝郁易化火,川楝子、黄芩、龙胆草、丹皮、赤芍都不错。川楝子效果好,虽有小毒,10~15 克之内一星期可以放心使用。
肝气肝火犯胃致胁脘同胀、泛酸水,应加瓦楞子等制酸,且宜稍佐吴茱萸,并加白术、党参等护胃。肝气肝火致头目胀或耳鸣不减者,宜加平肝潜镇药,如生牡蛎、石决明等。耳流黄水,多是肝胆湿热,重点用龙胆草、栀子、车前子、薏苡仁等。肝火伴失眠烦躁,宜加黄连、麦冬、百合、珍珠母、酸枣仁等清心养阴安神。
(2)治疗胸闷时——情绪明显不佳者,按肝郁治。痰明显者,参祛痰剂中二陈汤。苔水滑、脉弦者,为支饮,可参考用解表剂中小青龙汤(十枣汤药材难购)。心绞痛者,按痰阻、气滞、寒凝、瘀血、心阳虚、心气虚等证随证施治(除前二证外,一般并不需用理气药胸闷亦自除,加之更优)。
(3)治疗胃胀时——先应排除肝气肝火犯胃、食积、胃结石、感冒、急性重度便秘等。单纯中焦气滞证极少,表现为不食亦胀、食后更甚,无其他症状。此时理气和中,略加消食药和佐制理气药温燥的养阴药即能速愈。若不食胀、食后并不明显加重,或仅伴欲呕、或伴呕溏并见(苔不腻、便不粘)、或它症俱无,此名胃痞。该证有少数表现为患者自觉胃脘中明显有块状物,按之却软,胃镜检查实无一物。原因乃中焦气机一时紊乱所致。与气滞稍有不同,当理气散结与寒热平调中焦阴阳并用,代表方枳实消痞丸,以及和解剂中的半夏泻心汤。
胃胀冷痛者,宜散寒理气并举。且苔腻呕恶者为寒湿,加用重剂量藿香、厚朴。胃胀呕恶、舌红苔黄腻者为湿热,参祛湿剂中连朴饮。若呕出物为黄涎多,本章橘皮竹茹汤。若又胸胁满闷或往来寒热,参和解剂中蒿苓清胆汤。胃胀时有或持续,食后反减,为虚胀,应以补气为主,稍佐消食健胃与理气药,参补益剂中异功散、香砂六君丸。
(4)治疗腹胀时——亦有气虚之虚胀,胀时可自减,不拒按,饮食并不增其胀,矢气无增多。表现虽与胃之虚胀略有差异,但治疗相同(只不过大腹胀治标的药选择厚朴多一些,胃脘胀选择木香多一些)。寒湿、湿热者参考胃胀中相应治法。情绪不佳后明显加重的按肝郁治。胀而矢气甚多的,不论有无便秘,以理气、下气为主。便秘腹胀无矢气者,以通便为主,兼以除胀。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8: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  越鞠丸
【组成】 苍术  香附  川芎  神曲  栀子各9g
【主治】 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气吞酸,饮食不消,恶心呕吐等。
【病案】 黄某,男,52 岁。1999 年7 月24 日初诊。患者两侧头痛伴失眠已10 余年。在某医院诊为神经性头痛,顽固性不寐。20 年来屡经中西医及针灸等治疗,均未见明显效果。症见:太阳穴及两颞部疼痛,劳累及精神紧张后加重,夜寐不安,面黄体瘦,纳可,口苦,小便色黄,大便1 天2 次,舌边红,苔腻微黄,脉弦滑而数。证属情志抑郁,气机不畅,久病痰血郁滞,化火扰神所致。拟调畅气机,活血化痰,清热除烦:醋香附10g,川芎、栀子、半夏、天门冬、焦神曲各9g,苍术6g,枣仁、珍珠母各30g,合欢皮15g。日1 剂,水煎两遍早晚分服。至8 剂,头痛减轻,夜寐渐安。加郁金12g,续服月余而愈,随访2 年未复发。   (摘自《陕西中医》)
【分析】 “太阳穴及两颞部疼痛”,少阳胆经所在。“精神紧张后加重”,更确定有肝郁(肝胆同病)。因还受劳累影响,怀疑兼气虚(“面黄体瘦”加重这个怀疑)。“夜寐不安……口苦,小便色黄……舌边红,苔腻微黄,脉弦滑而数”,郁而化火,且火扰心神(“腻”、“滑”表示还兼痰)。治当疏肝、柔肝、平肝、清心肝、清热化痰、安神、益气并举,且疏、平、清为主。用龙胆泻肝汤、金铃子散、柴胡疏肝散等为基础加减均可,关键是以上治法的主次要搞清。
作者用越鞠丸加减。香附、川芎疏肝(后者还止头痛治标);天门冬、酸枣仁养阴柔肝。(后者还安不寐,以治标);珍珠母平肝、安神,略清心火;栀子泻心肝火;半夏、神曲、苍术燥化痰湿;合欢皮安神。本案除补气外,各治法都照顾到了。因是顽固性不寐,肯定痛苦不堪,作者在安神方面更注重一点,值得学习。但本方“面黄体瘦”恐无缓解之时,或留待善后时再处理?8 剂后主体效果较明显,又加可清心肝火、安神、祛湿的郁金以加强原方力量,又月余而愈。十余年头痛失眠顽疾得愈,确是大功德。
2  柴胡疏肝散
【组成】 陈皮  柴胡各6g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各5g  炙甘草3g
【主治】 肝气郁滞,胁肋疼痛,或嗳气太息,脘腹胀满。
【病案】 王某,男,52 岁,2003 年3 月16 日就诊。患者胃脘胀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进食后加重,得矢气后有所减轻,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曾作胃镜示胃窦炎。中医诊为胃痛,西医诊为:急性胃炎。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12g,香附12g,枳壳12g,白芍12g,陈皮12g,川芎12g,甘草6g,青皮12g,郁金12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莱菔子20g,隔山撬30g。每日1 剂,水煎服。1 剂后症状明显缓解,2 剂后症状完全消失。  (摘自《中国中医急症》)
【分析】 “胃脘胀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这是很典型的肝气犯胃。“进食后加重,得矢气后有所减轻”,证明不是虚胀,乃实胀。“大便不畅”,气滞推动失常(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看,尚未化火,故知不是化火伤津所致)。治当疏肝和胃、柔肝、健胃,无需通便,此案气顺便自通。
作者用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川芎、青皮、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疏肝,枳壳、陈皮、甘草和胃止痛。白芍柔肝。隔山撬又名隔山消,可养阴补虚、健脾消食,莱菔子助消食除胀。效果极佳,2 剂痊愈。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8: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3  金铃子散
【组成】 川楝子  延胡索各9g
【主治】 热厥心痛或发或止者,肝气郁滞,胃脘胸胁疼痛,疝气疼痛,及妇女经行腹痛等症。
【病案】 张某,女,57 岁,在乡村多年后迁入某煤矿。因多子女,丈夫在外,故太过劳累,常食无定时。40 岁后时发胃痛,未诊治。近10 年渐重,每因生气后胃脘部胀满隐痛,自服“陈香露白露、去痛片”等药,时可暂止。年前因食生冷致泻,自服“土霉素”后泻止,但胃脘痛开始频发,饮食减少,夜间痛甚。大便尚可。钡餐透视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始辨证为脾胃虚寒,但用黄芪建中汤、理中汤、逍遥散、温胆汤等方均不见效。1992 年4 月8 日请王氏诊治,辨为脾胃虚弱夹气滞,以香砂六君汤合四七汤加减,服药3 剂后仍不见效。再详询病史,原来患者一年前腹泻时曾见黑便,因当时痔疮也痛,以为又是痔疮出血,未予重视。患者胃脘胀痛,面黄肌瘦,神疲乏力,脉虚缓无力,舌淡红,苔略黄。再辨为脾虚气滞夹血瘀,以香砂六君汤、金铃子散合方加当归、丹参、桂枝、鸡血藤、焦三仙、鸡内金等,服药5 剂后果然疼痛缓解。按原方加藿香、法夏,又5 剂疼痛消失。再拟香砂六君汤、小建中汤调治以巩固疗效,随访三个月疼痛未发。  (摘自《易水学派的继承者和创新者王祖雄》)
【分析】 “太过劳累”、“食无定时”最易伤脾胃,后来“食生冷致泻”是进一步的损伤。“每因生气后胃脘部胀满隐痛”,有肝气犯胃。综合看,也正是作者一开始判断的“脾胃虚弱夹气滞”,却无效。再详询,“一年前腹泻时曾见黑便”,痔疮出血应是鲜红的,但患者不知,故开始未主动叙述。看来还有瘀血。以香砂六君汤、金铃子散合焦三仙、鸡内金健脾理气开胃,加当归、鸡血藤、丹参、桂枝养血活血,5 剂果然效果明显。以原方为主(不知为何加化痰湿止呕的藿、夏二味),又5 剂症状消失,最终仍以健脾理气巩固收功。
本案有一疑点未释:哪怕兼有瘀血,但脾虚气滞确实是存在很明显的,为什么先健脾理气效果竟如此之差?难道少量瘀血(从普通活血药起效之快可以看出瘀血不重)能明显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还能造成气滞?尚有求教于同仁。看出间诊的仔细是多么重要,而哪些病机不能缓一缓也是要仔细斟酌。一旦明显碰壁,所有病机一个不能放过,都要及时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8: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4  瓜蒌薤白酒汤
【组成】 全瓜蒌12g  薤白9g  白酒适量
【主治】 胸痹,胸部隐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不得平卧,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病案】 仇某,男,54 岁,1998 年6 月24 日诊。诉患冠心病已8 年,心纹痛时常发作,每日需服用中西药物,停药即觉不适。近日胸痛、胸闷加重,虽服药而效不显。刻诊:胸痛、有时放射到肩背。胸闷,短气,大便干。舌淡,苔黄白相兼而腻,脉迟紧。辨为痰阻气郁、瘀血阻络。治疗当行气化痰、化瘀通络:瓜蒌实30g,薤白18g,桂枝、杏仁、当归各12g,半夏14g,茯苓15g,枳实、川芎各9g,白酒少许。6 剂,1 剂/天,水煎两次合并分3 次服。二诊:服药后,胸闷胸痛有减,尤以胸闷减轻明显。续服上方60 余剂,胸痛、胸闷等症解除。约1 年后略有胸痛等症,即服上方10 剂,病情得以控制,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摘自《湖北中医杂志》)
【分析】 心绞痛之胸闷暂时别认定气滞,先看看其他因素。舌淡与苔黄腻并见应怀疑阳虚水湿不化。“脉迟紧”表示本案确实偏寒。综合来看,心阳虚合并痰湿阻滞气机的可能性最大。当温振心阳、化痰理气。
作者用桂枝、当归、川芎、白酒温阳活血脉,瓜蒌、半夏、茯苓化痰湿,薤白、枳实、川芎理气。杏仁用意不明。此方60 余剂,8 年冠心病之当代常见顽疾,基本“断根”。后虽略有小发,又10 剂而完全控制。不必行搭桥、装支架等昂贵而危险的治疗方法,又一次显示出了中医的价值与优势所在。
5  枳实消痞丸
【组成】 人参(另)10g  白术6g  茯苓6g  炙甘草6g  干姜3g  半夏曲10g  枳实15g  厚朴12g
麦芽曲10g  黄连6g
【主治】 脾失健运,积滞内停,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食欲不振,精神疲倦;或胸腹痞胀,食不消化,大便不畅。
【病案】 上腹部左肋缘下反复发作性隐痛不适,伴腹胀,嗳气,纳差,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面色不华,口淡不渴,大便不爽,舌质淡,苔黄腻,脉濡缓。西医诊为胃下垂,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滞,气机紊乱。治宜健脾和胃,调理气机,寒热并用,升降相因。方用枳实消痞丸改汤剂煎服,每日1 剂。5 剂后复诊,腹痛腹胀明显好转,食欲增进。后以2 日1 剂,续服汤药治疗五月,自谓精神食欲正常而愈。 (摘自《光明中医》)
【分析】 “上腹部左肋缘下”,胃之所在。“隐痛……腹胀,嗳气”,气滞。“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面色不华,口淡不渴……舌质淡”,气虚。“大便不爽……苔黄腻,脉濡缓”,兼湿(若舌淡、苔黄腻并见,则苔黄不一定为热)。治当健脾、燥湿、理气、开胃。恰巧枳实消痞丸可兼顾此各方面。只是黄连似无必要用,还可能稍有掣肘(毕竟苦寒败胃)。若真是中焦气机一时紊乱之胃痞证,“姜、连”配伍倒是仲景经典的平调中焦阴阳之药对。不过,哪怕是用此药对,黄连量超过干姜的也很少,更何况是超一倍。主体方向甚为符合,药后效果较明显,以较长时间调理善后而愈。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8: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6  半夏厚朴汤
【组成】 半夏12g  厚朴9g  茯苓12g  生姜9g  苏叶6g
【主治】 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苔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病案】 赵某,男,42 岁,农民,1996 年3 月12 日就诊。咽部异物感3 年,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经多家医院检查未发现食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诊断癔病(癔球症)。予呋喃硫胺片50 mg ,口服,每天3 次;50%葡萄糖20 ml 加葡萄糖酸钙10 ml 静脉缓慢推注;并以语言开导。但病情并无改善。因该病长期不愈,病人心情焦郁,时而叹息、胸闷、心悸,伴左侧头皮麻木,嗳气频作。血压14/ 8kPa,心率64 次/min,神清,面色憔悴,咽、扁桃体无充血水肿,心肺正常,舌苔白而厚腻,且以舌中后部明显,脉弦滑。X 线食管吞钡检查未见食管器质性病变,胃及十二指肠无明显器质性病变,X 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中医诊断:梅核气。证属痰阻气结,治宜化痰开窍,行气散结,以半夏厚朴汤合涤痰汤(制半夏、茯苓、竹茹、胆南星、石菖蒲、丹参、绿萼梅、紫苏叶各10g,厚朴5g,橘红6g,黄连3g,生甘草4g)加苍术7 剂,咽部症状消失,心情舒畅。再进7 剂,巩固治疗1 周,6 月后随访未复发。  (摘自《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分析】 本案确实过于典型,因为还能见到“叹息、胸闷……嗳气频作”等明显气滞表现,“左侧”头皮麻木更显示与肝有关(头侧属少阳胆经),而“舌苔白而厚腻……脉弦滑”又明确显示跟痰有关,正是梅核气“痰气交阻”的病机。其实本病最多见的是病情单纯,仅见“咽部异物感……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其余都好。还有少部分甚至只有“觉得喉咙里面有痰,就是咯不出来”的表现。当然,这个时候你问她:“是不是咯也咯不出来,吞也吞不下去那种感觉啊?”,患者肯定回答“是的”,其实却并不典型。这个时候也不如典型的那种见效快,可能因为侧重不在“气”而在脾生痰湿?
作者用本方,去生姜(不需取其辛散之性?),加竹茹、胆南星、石菖蒲、橘红以加强化痰湿之力,加绿萼梅、橘红加强理气力量(但为何同时把厚朴量变得非常的小?)。黄连不知作何用,燥湿?丹参、菖蒲均略可安心神。7 剂消失,7 剂巩固,本案疗效应算是很理想的。
7  厚朴温中汤
【组成】 厚朴12g  陈皮15g  草豆蔻9g  木香(后)9g  干姜2g  茯苓9g  炙甘草9g
【主治】 脾胃寒湿。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病案】 女,68 岁,大便溏泻已三载,中西药屡无效。近两日腹泻4~5 次/日,便稀溏,不思食,食后脘闷不舒。诊见:形体消瘦,面色痿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细弱。处方:厚朴15g、陈皮10g、草豆寇15g、木香5g、干姜15g、茯苓10g、炙甘草5g,水煎服。药服3 剂后症状减轻。守前方加党参15g,炙黄芪25g,白扁豆15g,继服10 剂,腹泻止,疾遂愈。  (摘自《吉林中医药》)
【分析】 “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细弱”,一派脾气虚之象。“食后脘闷不舒”,稍兼气滞。脾虚腹泻,参苓白术散最佳,方中理气的陈皮、砂仁可稍加量。
作者用厚朴温中汤,厚朴、陈皮、草豆蔻、木香燥湿、理气。草豆寇、干姜温中散寒(虽未见寒象,但考虑“阳、气一体”,加一点也不碍事),草豆蔻还略可止泻。茯苓健脾渗湿,炙甘草调和药性。方中健脾力量极弱,祛湿力量甚剧。但便不粘、苔不腻、脉不濡啊,即便说“泻必兼湿”,那也得看“湿”是主是次了。处方未全错,但主次颠倒了。后来作者明显增强了健脾的力量。又10 剂,腹泻止。但仅凭泻止就断为“愈”,恐言之稍早。如果患者在饮食注意的情况下,6 个月以上不再腹泻,且面色、饮食量等都恢复正常,才算得痊愈,否则如何体现中医“断根”的优势呢?大家一定不要把虚证的治疗看得太轻松了,一定要注意善后巩固。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8: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8  天台乌药散
【组成】 乌药12g  木香6g  小茴香6g  青皮6g  高良姜9g  槟榔9g  川楝子(巴豆炒)12g
【主治】 寒凝气滞。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偏坠肿胀。
【病案】 某男,34 岁,农民。2001 年8 月10 日诊。自述右下腹反复疼痛3 年余。曾求治西医,诊断为阑尾炎,每次发作时给予消炎止痛药物治疗,时轻时重。近年来发作频繁,故转诊中医。近3 天转移性上腹部疼痛至右下腹疼痛。食少纳呆,食后上腹部不适,大便可,小便清长。体温36.4℃,面色黯黄,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舌黯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弦。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10 9/L,中性粒细胞65%,淋巴细胞35%。西医诊为慢性阑尾炎,中医辨为寒凝肝脉,气机阻滞,肝脉失和,凝滞或绌急而痛。治以温肝散寒,理气止疼,方用天台乌药散:乌药15g,小茴香10g,木香、川楝子、槟榔、高良姜、青皮各6g,巴豆7 个,元胡10g, 如法煎服。首服后患者腹泻5 次,大便稀溏,见大量白色粘冻,腹痛减轻。继服腹泻减轻,仍时有腹痛。3 剂后仍有腹泻,腹痛已消失。后巴豆同麸皮炒川楝子改为单用麸皮炒川楝子。继服5 剂,腹痛完全消失。随访1 年未再复发。   (摘自《陕西中医》)
【分析】 “右下腹反复疼痛3 年余……近3 天转移性上腹部疼痛至右下腹疼痛……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是非常典型的慢性阑尾炎。比较容易出错的是,一想到阑尾炎就想到仲景的大黄牡丹汤。本案“小便清长,体温36.4℃……舌黯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是虚、寒之象,正相反。
所以中医诊病,一定要立足于当下症状,进行辨“证”而非辨病(至少辨证应占绝对主要),决不能受西医各种检查或西医病名的影响,更不必被其诊断或检查“结果”吓倒。多少事实证明,在西医看来很奇怪、或难治的病,中医辨证却能很明确,治疗起来也很顺手。中药“功效”的描述,是深受中医理论影响的。中医师既然要开“中药”,就应严格按中医的思维去诊断才行,否则很容易牛唇对上马嘴。开药时不能主要凭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还要抵御西医各种检查的干扰。当然,虽然名老治愈恶性肿瘤的例子不少,但若西医真检查出是恶性肿瘤的话,中药固然仍可以开,但一定要强烈建议患者同时去西医院治疗,而且要在病历上写明(这是现行法律框架下的无奈举措)。
本案除了前面判断的气虚、可能还兼寒之外,胸腹痛呈“转移性”者常提示气滞,而“右下腹”为中医的“少腹”部,多为肝经管辖,故很可能兼有肝气郁滞。治当益气温阳与疏肝理气并举,因“食少纳呆”可再加点开胃药。
作者用温散、疏肝的天台乌药散,乌药、木香、川楝子、槟榔、青皮、延胡索理气(槟榔还可利湿滑肠),小茴香、高良姜、巴豆(巴豆还可通便祛水)温散。没加补气、消食等药,齿痕舌、面黯黄等表现恐不能解。前3 剂泻出“大量白色粘冻”,这是巴豆治寒积生湿的非常常见的起效反应。腹既不痛,邪气已去,去巴豆,又5 剂巩固。一年未复发,可以说此慢性阑尾炎已得根治。至于其他情况,可以再进一步治疗。又或邪在其中,正气日亏,现邪气得去,正气便可通过调理渐渐自复也不是不可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8: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9  橘核丸
【组成】 橘核  海藻  昆布  海带  川楝子  桃仁各30g  厚朴  木通  枳实  延胡索  桂心  木香各15g
【主治】 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
【病案】 周某,男,36岁,工人。诉睾丸持续肿痛,胖有下坠胀甚已半月。西医诊断为急性睾丸炎,并先后用庆大霉素、青霉素等均无效。检查:痛苦病容,行走不便,阴囊肿痛坠胀,痛引少腹,左侧为甚,压痛明显,皮肤紧张光亮,舌苔白厚腻,脉弦。系寒湿客于厥阴所致。治以祛湿逐寒、软坚散结。用橘核丸加味:橘核15g,荔核15g,小茴香10g,香附12g,川楝子10g,山楂18g,木通12g,桃仁10g,甘草6g。水煎,分2次温服。药进3剂后,阴囊肿痛明显改善,压痛明显减轻。守原方再进5剂,诸症告愈。  (摘自《民族中医药报》)
【分析】 会阴部为宗筋汇聚之处,为肝所主。阴囊坠胀,略有气滞。“皮肤紧张光亮,舌苔白厚腻”,水湿结聚其中,胀感可能由其导致(胸腹并无其他气滞表现)。水湿者,阴邪,利水之外,宜稍加温药以制之。另外,肝经所处,有气滞表现,宜疏肝气,也可起到引经作用。若触之坚硬,可软坚散结。
作者用橘核、荔核、香附、川楝疏肝(前二味为睾丸肿胀极常用药,可散结软坚)。小茴香温肝肾。山楂、桃仁活血通络(可能利于药物进入肿块,一般病程若达数月以上者是必用的)。木通利水消肿。甘草调和药性。治疗侧重稍有不妥,利水药嫌少,疏肝药偏多。但8剂而愈,效果尚可。若苔腻未全去,尚须继续渗湿、燥湿,以防再发。
10  暖肝煎
【组成】 当归9g  枸杞9g  沉香(研冲)3g  肉桂(后)3g  乌药  小茴香  茯苓各6g  生姜五片
【主治】 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
【病案】 黄某,26 岁,山东聊城人,1992 年11 月5 日初诊。患者2 年前因天冷下河后阳缩,多方投医,屡服中药数10 剂无效。经某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十分痛苦,前来我科就诊。症见阴囊潮湿,自觉有凉气上串,小腹及大腿发凉,即是大热天也得穿秋裤,肛门亦异常收缩,叹息、生气后会加重,舌淡、苔薄白,脉弦紧。证属寒滞肝脉,肝气郁结。治宜暖肝温肾,疏肝解郁。暖肝煎合逍遥散加味。处方:当归、枸杞子各12g,肉桂、小茴香、沉香、薄荷各6g,乌药、柴胡、白芍各15g,茯苓10g,吴茱萸、制附子各9g,生姜3 片,水煎服。6 剂后,腹胀减,阳缩好转,上方附子量增至15g,守望原方继服25 剂后,各症全消,痊愈。   (摘自《新中医》)
【分析】 “天冷下河后”引起的,可能有寒邪入侵。“阴囊潮湿”但苔不腻脉不濡,只怀疑有湿。“自觉有凉气上串,小腹及大腿发凉,即是大热天也得穿秋裤”,至此还确定有寒,从“脉弦紧”看,还是实寒。“阳缩”和“肛门亦异常收缩”均为“寒性收引”之象。仅“叹息”不能断为肝郁,毕竟病情烦恼。但“生气后会加重”则肯定有肝郁了。综合看,即作者所言之寒滞肝脉,肝气郁结。用温肝经为主的暖肝煎与疏肝经为主的逍遥散结合使用。方药对证,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8: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苏子降气汤
【组成】 苏子  半夏各9g  当归6g  炙甘草6g  前胡  厚朴各6g  肉桂3g  生姜二片  大枣1 枚 苏叶2g
【主治】 上实下虚之喘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酸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病案】 耿×,男,成人。喘咳不止两个多月,某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住院治疗一个多月无效。又转请中医,先用定喘汤加地龙,继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加减仍无功。细审其证,喘咳不能平卧,痰涎壅盛,咽喉不利,头汗较多,脉滑,寸盛尺弱。思之,正与苏子降气汤证合拍,但又考虑麻黄乃喘家圣药,恐仅用苏子降气汤无功,乃处苏子降气汤加麻黄治之。服药2 剂未见寸效,求教于恩师李翰卿先生。云:“证属苏子降气汤证无疑,用之固然应该有效,但却用之无效,关键在于麻黄一味。麻黄虽为喘家圣药,但其性宣散升浮,本病痰浊壅盛,气逆作喘,非降气化痰纳气归肾不能解,若再加入麻黄之升散,必使病势上冲,而喘咳加剧,因此应去麻黄。”余宗其意,去麻黄,仅服2 剂喘咳即减,继服10 剂而暂时缓解。  (摘自《朱进忠医案》)
【分析】 “喘咳不能平卧,痰涎壅盛,咽喉不利……脉滑”,这是明确的痰甚了。“寸盛尺弱”,寸盛者上焦邪多,尺弱者下焦肾可能不足。痰多本喘已甚,肾不纳气可更增其喘,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头汗较多”,虚性咳喘较厉害时易出现。作者用苏子降气汤,正是对证,但不知麻黄之宣肺平喘,于表证、肺热、风水之喘较好,于虚证却不宜,肺中痰、饮为主者亦不佳。若用于虚证,宣散肺气,更顺其虚脱不禁之势。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8: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12  定喘汤
【组成】 白果(先)9g  麻黄9g  苏子6g  甘草3g  款冬花9g  杏仁(碎)9g  桑白皮9g  黄芩6g 法半夏9g
【主治】 哮喘。咳嗽气喘,痰多色黄而稠,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案】 李某,女,21 岁,农民。初诊:1978 年10 月22 日。喘作三天。患者3 岁患麻疹后遂发哮喘,迄今已18 年。每于夏凉后反复发作,前天哮喘又发。夜间不能平卧,喉间痰鸣如扯锯,痰黄稠而难咯出,伴有寒热,咳嗽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体温:37.6℃,心率80 次/分,律齐。两肺满布哮鸣音。X 光:两肺透亮度增加,横膈下降,肋间隙增宽。证属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治宜宣肺降逆,清化痰热,定喘汤主之:白果肉6g、麻黄5g、杏仁10g、甘草6g、苏子10g、半夏10g、款冬花10g、桑白皮12g、黄芩12g。服上方七贴,诸症皆平。  (摘自《吴医荟萃》)
【分析】 “喉间痰鸣如扯锯,痰黄稠而难咯出”,痰热虽甚,阴津已伤,故难咯。“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也是典型的痰热表现。“伴有寒热”,兼表邪外闭。“胸闷”,痰阻气机。痰热咳喘兼表邪外闭,正好用定喘汤,再稍加辛温解表药(未说目酸咽痛,应非风热表证,且本案清痰热为主,药必寒凉,若加辛凉解表药恐发散表邪不力)。作者用此原方,7 剂后诸症皆平,效较好。麻黄仅用了5g,不知是第几剂寒热症状消失的。一般小感冒,若身体素质尚可,多穿衣、多喝烫开水、少吃肉,3 至7 天亦能自愈。若能遵循这些原则,又服解表药治疗,3 天之内就应痊愈。
13  旋覆代赭汤
【组成】 旋覆花(包)9g  人参(另)6g  生姜10g  代储石9g  炙甘草 姜半夏各9g  大枣4 枚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病案】 方某,男,58 岁,2004 年l 月12 日首诊。确诊∏型糖尿病已10 年余,服达美康、拜糖苹、糖适平等药控制血糖,血糖波动在6.8~8.7 mmol / L之间。近一月,因劳累致服药、饮食均无规律,血糖控制遂不稳定,并且出现双下肢水肿。伴腹胀纳呆、胃脘痞闷、嗳气、呃逆不止,经过胃复安肌注无效,给予氛丙嗪足三里穴位封闭注射,稳定3~4 小时后,嗳气、呃逆复作。X 线提示:胃扩张,胃脘内有液平,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予莫沙必利、泽马可等药治疗无效,邀请中医会诊。诊见: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腹胀纳呆,胃脘痞闷,嗳气、呃逆不止,时有呕吐。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阻气逆,予旋覆代猪汤加沉香3g。一剂后嗳气、呃逆止,胃脘部满闷胀痛等症减轻,精神稍好,纳食增。继服三剂,随访三月未复发。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分析】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为气虚之象,但舌无齿印、脉非无力,本案是实证。“腹胀纳呆、胃脘痞闷、嗳气、呃逆不止,时有呕吐”,胃气滞气逆表现。“舌淡苔白腻,脉弦滑”,中焦有痰涎。综合来看,为痰阻气滞、胃失和降的呕逆,正宜旋覆代储汤。作者再加沉香以制气逆,1 剂效显,又3 剂中焦表现俱失,在实证治疗中也堪称神速。至于双下肢水肿,也不知病人是怎么个劳累方式。久坐?久站?也不知腰酸否,不好判断在脾在肾、属虚属实、是否需要用药治疗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