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清骨散
【组成】 银柴胡5g 胡黄连 秦艽 鳖甲(先) 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3g 炙甘草2g
【主治】 虚劳发热。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病案】 陈某,男,42 岁,干部,1988 年9 月12 日初诊。患者自1984 年开始反复头痛,逢午后、夜间加重,CT 检查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曾服中西药未效。近日由于工作繁忙而引发,诊见:颜面憔悴,午后及夜间自觉低热,心烦,食少,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痰检、血检未见异常。诊为阴虚内热,虚劳骨蒸,以清虚热、退骨蒸,投清骨散治之:银柴胡9g,胡黄连6g,秦艽9g,鳖甲12g,地骨皮9g , 青蒿6g,知母6g,甘草1.5g,白芍12g,蔓荆子15g,3 剂,水煎服。药后症状减半,食欲稍增,但仍有微热。效不更方,继服三剂。三诊症状消失,再用上方5 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摘自《现代中医药》)
【分析】 患者“午后及夜间自觉低热……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非常典型的表现,“心烦”也常见于此证中。“颜面憔悴”但不知其面色、胖瘦等。工作繁忙触发旧疾,似属劳累后加重这一类,多有气虚,况又“食少”。但未见神疲乏力、齿痕舌、脉无力等典型表现,又结合舌红来看,阴虚是本案最为主要的,气虚仅是怀疑。考虑本案的主诉是头痛(当是虚证失养所致),治可用清虚热的清骨散,再加止头痛治标的药,可加补气药或消食药。虽然未见蒸热表现,但清骨散并非专治骨蒸,方中一派退虚热药,唯养阴治本略显不足。作者用清骨散原方,加养阴和柔筋止痛的白芍,又加止全头痛治标的蔓荆子(当然也可加治标的川芎),全方基本无补气作用。结果6 剂症状消失,又5 剂巩固疗效,多年旧疾基本未再复发。看来不能仅凭劳累后发作来判断气虚证,但是凭此来判断虚证可不可以呢?
21 当归六黄汤
【组成】 当归 生地 黄芩 黄柏 黄连 熟地各6g 炙黄芪12g
【主治】 阴虚火旺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病案】 王某,女,25 岁,干部。1997 年4 月18 日初诊。第一胎足月顺产,产后10 天,盗汗较多,寐即汗湿衣,每晚须更衣2~3 次,伴乳汁少,质稠,口干苦粘腻不适,纳差心烦,易怒寐差,恶露鲜红,量少,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此为阴虚火旺并湿热内蕴。治宜滋阴降火、清热燥湿敛汗,用当归六黄汤化裁:当归12g, 生地黄15g,熟地黄15g,黄芪30g,黄芩10g,黄连5g,黄柏10g,牡蛎30g (先煎),龟板30g(先煎),浮小麦30g,酸冬仁10g。3 剂,水煎服,每日1 剂,分3 次服。药后盗汗明显减少,夜已不用更衣,乳汁增多,口粘苦减轻,寐好转,苔厚腻消退大半。继投3 剂,盗汗止,唯觉口淡,纳欠佳,舌质红,苔少,脉细弱,余症消失。此为湿热已清,火旺已降而气阴未复之象,改投知柏地黄汤合补中益气汤化裁调治而愈。 (摘自《福建中医药》)
【分析】 “盗汗较多,寐即汗湿衣”多是阴虚内热所致,尚不能肯定。“乳汁少,质稠……恶露鲜红,量少”,凡排泄物分泌物质地变粘稠的,多是有热(舌红脉数也确证了)。若分泌量少,要么是阴、血、精等不足,要么是阻滞不畅之象。“口干苦粘腻不适,纳差……苔黄厚腻,脉滑数”,明显的湿热表现,前之乳汁、恶露量少很可能正是其粘滞之性造成的,因为舌红少苔、脉细数、五心烦热等其他阴虚表现并未见到。仅凭盗汗一症,只能怀疑有阴虚,笔者就曾见过与阴虚毫无关系的盗汗。“心烦,易怒寐差”,可能湿热扰心犯肝,因为此二脏本易动火,或被火扰。
治疗当以明确突出之湿热为中心,可清热燥湿与利湿热配合。盗汗无法确定是否阴虚引起,但祛湿热药均易伤阴,略加养阴药未为不可。若湿热表现都治好了盗汗还不减,再以养阴为主也不迟。另外,针对盗汗的主诉症,可加点固表止汗以治标的药(别指望自发之病汗能够带出一定量的湿邪,所以收涩住它也没什么,只要在止治本的前提下)。心、肝表现及纳呆可同时处理,也可先用上述思路治疗观察再说。祛湿热、养阴、止汗(黄芪),当归六黄汤三法皆备,可以其为基础再行加减。作者用此方,再加牡蛎、浮小麦加强止汗,龟板加强养阴,酸枣仁止汗、养阴又安神。6 剂后,湿热去、盗汗止。唯“口淡,纳欠佳,舌质红,苔少,脉细弱”,为轻度的气阴两虚表现,用益气的补中益气汤和滋阴退虚火的知柏地黄汤(养阴的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加减而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