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moni

临床成功案例(转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4: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14 14:06 编辑

第四十例:头大面赤案

患者 刘某 男 52岁 湖北十堰人

感觉头胀大,发现面发赤3天。

患者三天前与家人争执后感觉头胀大,面发热,对镜子照时发现满面通红,当时未在意,下午发现头胀痛加重,担心脑血管意外,急忙到当地医院检查,头颅CT结果正常,医院治疗两天(具体用药不详),未见明显疗效,三天后(2009.04)前来我处就诊,就诊时面色潮红,头汗多,心情紧张,其他未诉不适,询问既往有腰痛病史,最近劳累后时有发作,呈酸痛,隐痛。舌尖红,舌根苔白,切脉:左右寸关均有上越之势,左右尺部沉细。测血压130/85mmhg.

诊断:逆证(气血上逆)

分析:患者平素腰酸痛,反应下焦亏虚。时直春令,阳气升腾,加之与人争执,肝气升腾太过,阴不涵阳,导致气血并走于上,故出现头胀、面赤。好在平时血压正常,下焦亏虚不甚太过,似有返驱下焦之感。否则定成“大厥”(中风)。告知病情虽重,但根基尚可,三天可愈。患者心情已大为放松。

治疗:育阴潜阳

处方:附子30 (先煎)龟板20 (先煎)活磁石50(先煎) 钩藤15(后下)

         砂仁15(后下) 槟榔20  锁阳30   车前子15   怀牛膝30   炙甘草10

疗效:患者服用一剂后,头胀减轻,面已不红,三剂病若失。

         嘱平时多用骨头熬汤喝。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4: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一例:发热案

患者 张某 男 78岁 湖北十堰退休教师

发热一月。

患者一月前出现发热,以下午为甚,每天下午体温升至37.5度左右,晚上12点以后自退,伴咽干、口苦,四肢无力,咳白色粘痰,到当地三甲医院住院治疗,x片发现胸腔少量积液,怀疑为结核性胸膜炎,因年事已高,不敢用抗痨药治疗,抗感染治疗一月,咳嗽咳痰控制,胸腔积液减少,但每天低烧未能解决,建议中医治疗。2008年7月上门会诊,患者卧床,身体消瘦,双下肢肌力III+级,上肢肌力IV级,17:00测体温37.5度,时有咳嗽,舌质鲜红,苔薄黄,舌根白腻。切脉:左关如豆,郁实而数,右寸浮实而滑,右关细软,右尺沉细。反复询问病史,得知患者独子做生意亏损10余万元,患者半年来心情较差,发病前曾经感冒过,自购感冒药服用,病情好转,随后出现每天低烧。

诊断:发热(寒邪伏于少阳)

分析:患者因心情抑郁,导致肝气郁结,复受风寒,外邪自太阳而入,未能及时发汗,传入少阳经,加之肝胆气结,邪气既不能内传,又无法外解,内外交织,久而影响脾之健运,出现四肢乏力,水湿内停,化为饮、为痰,病情原本简单,拖延一月,导致肝、肺、脾、肾均受其累。先和解外邪,后调理脾肾。

治法:疏肝和胃,解表散邪

处方:小柴胡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柴胡15   枯芩15   附子20   炙麻黄10   玄参20

         生牡蛎20   虎杖18   细辛5   桑叶20   生姜30   大枣10枚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患者服两剂后,下午未在发热,三天来每天拉稀便三次,口已不苦,未再咳嗽。四肢仍乏力。切脉:左关浮郁,右关细软,右尺沉细。当以疏肝理气,温肾健脾为法。

处方:柴胡12   当归15   白芍25   虎杖15

         茯苓20   白术20   干姜10   党参25

         附子20   肉桂8   淫羊藿30   伸筋草30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患者服药期间未再出现发热,饮食增加,四肢乏力好转。开逍遥丸加桂附地黄丸善后。

按:大凡肝胆气结者,感冒后采用西药或点滴都不容易治愈,此因寒邪伏藏少阳所致。病程日久,易生他病。如:慢性鼻炎、不明原因发热、经常口苦等。此类病人尽早服用小柴胡汤,可以很快治愈。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4: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19 01:18 编辑

第四十二例:足跟痛案

患者 周某 男 33岁 湖北十堰人

足跟疼痛两月余

患者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足跟痛,双足均痛,疼痛呈持续性,隐痛,酸痛,站立时加重,夜卧减轻,伴腰酸。服用壮腰健肾丸未能减轻,采用足部按摩后稍舒,未诉其他不适,舌质淡,苔薄白。切脉:左右尺部沉细而涩。

诊断:足跟痛(肾精亏虚)

治疗:益精填髓

处方:猪腿骨10斤   菟丝子60   枸杞子60   五味子60

         车前子50   补骨脂60   覆盆子60   淡大芸60   黄柏30                  

         上方将猪腿骨打碎,加水15斤,熬4小时后,弃骨留汤,小火收膏,最后浓缩成大约200ml浓汁,将其余8味药材,研成极细粉,和猪腿骨膏,揉和成团,制成小丸,晒干,密封保存。每次10克,每日三次。

疗效:患者服用一周后疼痛基本消失,服用不到一个月,病若失。腰酸也治愈。

按:足跟痛有因肾虚而起;也有因湿热下注而起;也有因痰湿阻络而起。因肾虚而起者,以益精填髓为主,虽为小疾,但须竣补,古方用虎骨,本人采用大剂量猪腿骨熬制配用,效果亦佳。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4: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三例:右胸疼痛案

患者 周某 男 30岁 湖北十堰人

突发右胸疼痛1小时。

患者于昨晚(2009.08.16)20:00左右出现右侧胸痛,呈持续性闷痛,刺痛,疼痛无法忍受。在家吃速效救心丸无效,急在三甲医院行胸透、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急诊科医生怀疑为肋间神经痛,让患者服用芬必得治疗。患者自己略懂医术,认为不是此病,急到我处就诊,就诊时面色苍白,右手捂住右侧胸口,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腰痛。舌尖红,苔薄黄,切脉:右寸浮实而郁,左关郁涩,左寸沉细微弱。

诊断:经络损伤(天气炎热,肺经受热邪所伤,经气外泄,局部郁涩不通)

治疗:先用针刺法疏通郁涩经络:针刺双侧内关(梳理胸中之郁气)、双侧阳陵泉(条畅肝胆经气);三棱针刺右侧少商穴写肺热(挤出紫黑色淤血)。经过3分钟左右运针,患者疼痛缓解,面色见血色,左寸已不沉,咳嗽时仍有疼痛。

中药:川芎细粉10克 延胡索细粉5克 川楝子细粉5克   上述20克药粉用开水一次性冲服。

服药后观察5分钟,患者疼痛消失,右寸柔和,左关已无郁涩缓感,左寸和缓有力,遂回家休息。

今早复诊,未诉不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4: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四例:乏力案

今年盛夏,天气炎热,湿热较重,不少患者贪凉阴冷,出现四肢乏力周身困顿,本人通过调理心肾,收到满意效果,现列一例:

患者 张某 男 43岁 湖北十堰人

四肢乏力,周身困顿1月

患者自上月(2009.08)开始出现四肢乏力,周身困顿,在空调房间时感到头脑清醒,平时心中烦热,饮冷饮后感觉稍舒,最近出现头昏沉,四肢沉重无力,动则大汗淋淋,终日饮冷,还觉心中烦躁,食欲不振,总有睡意,但入睡质量不高。自购藿香正气水服后,病情少缓解,但仍感四肢酸沉无力,头脑昏沉,故来就诊,就诊时症候如上,舌质胖,苔白腻,切脉:六脉沉滑,左关及右尺细弱。

诊断:乏力(心肾阳虚、寒湿困脾)

分析:患者平素心肾阳虚,夏日炎热,暑热自肺而入,扰动胸膈,故心胸烦躁,饮冷后热解心舒,但饮冷无度,加上心肾阳虚,无以开化,伤及脾阳,寒湿内停,故四肢困顿,清阳不升,故头脑昏沉。

治疗:温阳心肾,健脾祛湿。

处方:人参20   桂枝20   生牡蛎20   生龙骨20

         附子25 (先煎)肉桂8(后下) 干姜15

         白术25   茯苓30   苍术15   猪苓15   泽泻10

疗效:一剂知,二剂轻,三剂愈》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5: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19 01:19 编辑

第四十五例:红蚂蚁咬伤案

最近发现不少红蚂蚁咬伤案例,治疗效果不错,特发上来。

患者 郑某 女 34岁 湖北十堰人

蚂蚁咬伤后身上出现多处红色丘疹3天

三天来,患者身体多部位被红色小蚂蚁咬伤,咬后痛如针刺,痒甚,手捞后立即起红色丘疹,摸风油精、清凉油无效,看见红蚂蚁在身上爬,打死后,蚂蚁身体流出的液体刺激皮肤,也立即出现上述症状。就诊时身上共有四十余处,痛痒异常。心情烦躁。

诊断:虫伤

治疗及疗效:蜈蚣4条(切碎) 雄黄粉5克 冰片8克   95%酒精100ml   上述三药加入酒精泡24小时即可以使用。使用时摇匀后,用棉签蘸药液擦在丘疹处,皮肤破溃的地方会有辣痛感,一般三分钟就可以止痒,15分钟后再擦一边,如此连续四五次,就可以治愈。

按:红蚂蚁咬伤,乃蚂蚁体内毒素所致,如果同时多处咬伤,则患者痛苦异常。蜈蚣为百虫之王,本人采用蜈蚣为主药配合雄黄(专杀虫毒),专清蚁毒;冰片祛风止痒,酒精加冰片可以促进药物发挥作用,故能很快起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5: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16 15:44 编辑

第四十六例:清晨腰痛案

今年夏天治疗十余例此类患者,效果不错,发一例上来大家看看。

患者 张某 男 42岁 湖北十堰人

清晨起床前腰痛15天。

患者十五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清晨起床前5:左右腰痛,呈酸痛、僵痛,持续性,疼痛无法忍受,起床后,活动腰部,病情慢慢缓解,白天基本不痛,夜晚入睡时也不通,在医院就诊,怀疑腰椎间盘突出,行CT检查,结果正常。故前来就诊。就诊时症状如前,伴乏力,舌质淡,苔薄白,切脉:左寸细弱,左尺郁滑,右尺沉细。

诊断:腰痛(阳虚水停)

分析:四诊合参,患者肾阳虚衰,无以化水,水湿内停,白天活动,气血循环稍强,湿性趋下,故只觉双下肢乏力,夜晚卧床,气血循环减弱,水湿停于腰部,故腰部酸痛、僵痛,当以温阳利水兼补养肾精治之。

处方:附子30(先煎) 干姜15   白术25   杜仲20

         寄生30   黑豆30   泽泻20   桂枝15   菟丝子25

         狗脊15   黄芪30   通草10   炙甘草10  三剂 水煎 日一剂

疗效:患者服用三剂,病若失。嘱服天麻丸一周巩固疗效。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5: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19 01:20 编辑

第四十七例:性功能减退案

患者 刘某 男 50岁 湖北十堰人

自觉性功能减退1年

患者近一年来自觉性欲减退,达到近乎无欲的境界,努力尝试多次,也均不成功,在医院全面体检,血糖、血脂、血压均正常,平时身体健康,在他处就诊,认为精血不足,予以五子衍宗丸服用一月,疗效不显。经朋友介绍过来就诊,就诊时病情如上所述,舌质淡,苔薄白,切脉:左寸细软,左尺沉细,右尺沉细。

诊断:阳痿(心气不足,肾精亏虚)

分析:常言道:温饱思淫欲。性欲的产生首先是思,有了思,才有性欲冲动,如果没有思的想法,才有可能有开始。从医学理论来讲,阴茎的勃起,实际上是海绵体充血形成的,心主血脉,而海绵体充血与心气充足有很大的关系,勃起的硬度则与肾有密切的关系,肾主封藏,海绵体充血,而所充之血依靠肾之封藏,则充而实,举而坚固;射精的过程是肝主疏泄的过程,肝疏泄太过,则不能持久,肝气郁结则久而不泄。明白上述道理,则阳痿治疗不难。

处方:九地150   淮山药120   五味子100   茯苓150

         泽泻80   三棱120   文术120   枸杞子200

         菟丝子120   蛇床子80   灵芝100   柴胡80

         葛根200   桂枝80   菖蒲100   鳖甲150   丹参200

         人参90   淫羊藿300   阳起石100   当归100   甘草100   

上述药材淮山药、茯苓、菖蒲、鳖甲、人参、阳起石共为细粉。剩余16味加水煎煮后浓缩,提取浸膏,与药粉混合后制浓缩,黄豆大小。每次10粒,每日三次。

疗效:患者服用一周后,自觉有性欲冲动,一月后反馈,效果非常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5: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八例:顽固性嗝逆

患者 彭某 男   湖北十堰市六里坪人

嗝逆不止3年,再发加重5天。

患者3年前秋季受凉后出现嗝逆,当时在陕西打工,经当地医院治疗一周无效,后在院外服用中药10天治愈,第二年秋季复发,在医院治疗一周未能改善,后经人介绍在我处予以诊治,一周治愈。上周(2009.09.04)再次发作,发作时嗝逆之声不断,大约每分钟60次左右,夜以继日,非常难受,自购藿香正气水服用后未能改善,经西医治疗4天无效(具体用药不详),发病5天后过来就诊,就诊时症状如上,未诉其他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切脉:左右关尺浮郁而滑。

诊断:嗝逆

分析:嗝逆之证乃膈肌痉挛所致,膈肌痉挛,乃其抖动超过平常之动。经云:风盛则动。凡动之为过,皆宜从风而论。患者关尺浮郁而滑,浮为风,滑为湿,郁则反应病变部位在中下二焦,推而论之,患者夏伤于湿,积于肠间,湿阻气机,胃气不得下降,加之秋后复受风邪,故上逆为嗝,连连不断为风盛之征。治疗以祛风除湿,降气除嗝。

风除则嗝止,湿去方胃和。

治法:祛风除湿,降逆除嗝

方药:藿香30   苍术20   木瓜15   薏米仁30

         僵蚕15   肉桂8   通草15   茯苓30

         白术20   北防风30   甘草15   

         代赭石细粉20(分三次冲服)  三剂 水煎内服 冲服赭石粉 日三次

疗效:患者服用后,一剂轻,两剂安,三剂病若失。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5: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16 15:49 编辑

第四十九例: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在临床很常见,临床运用西药效果并不理想,中药内服,患儿依从性较差,中药贴肚脐,证型受限制;本人采用中药泡脚法,患儿乐于接受,临床效果非常理想,现举一例代表:

患儿 房某 女 2岁 湖北十堰人

腹泻一周。

患儿一周前受凉后出现腹泻,每日大便七八次,呈水泻样大便,夹杂未消化食物残渣,喂服藿香正气水,患儿哭闹,难以下咽,采用丁桂儿脐贴,疗效不显,服用思密达后,泻稍止转为发烧,遂到医院治疗,烧退而泻仍作。经人介绍前来就诊。就诊时正好腹泻一次,大便淡绿色,呈水样,夹杂未消化食物。苔薄白,双侧食指指纹呈青色。

诊断:外感腹泻

分析:婴幼儿腹泻多为外感,随后出现消化功能减退,导致饮食停滞,外感与食滞为婴幼儿腹泻的病根,如不能及时治愈,日久伤及脾胃,形成脾虚泄泻。外感腹泻采用藿香正气水效果较好,但内服患儿无法接受,婴幼儿皮肤薄,药物泡脚吸收好,正好弥补这一缺陷。

处方:苍术20   藿香20   佩兰15   葛根20   黄芩10   黄连10   干姜12   
  
         苏叶20   苦参10   炒内金30   白术20   石榴皮25   车前子20   艾叶15   

上方加水2000ml,煎成900ml。每次取300ml,加水700ml,稀释成1000ml加温后给幼儿泡脚,每次泡15-20分钟,每日泡两次。

疗效:患儿泡一次后,当天大便仅两次,连用三天,恢复正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4 20: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