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moni

医间道(转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0: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个组方:六味地黄汤

     组方: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六味地黄汤源自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此方的分析,体现在补与泻之间。

     很多人对补中有泻的理解有些困难,我常给病人讲,如果你向一个水缸里装清水,要想所装的水很干净,你首先得将水缸里的污水倒出来,你才能装得进去干净的水,旧的、浊的不去,新的是无法装进去的,就算装进去了,也已经变了!

     补肾阴的时候,首先得将肾脏所藏的浊邪去掉,浊邪不去,肾阴难补!方中泽泻、茯苓就是为此而设!但利湿去浊的药物会伤及肾阴。通俗点讲,也就是好的坏的可能都会被利掉,如果是这样用药就没意义了。所以需要用药来收敛好的,只让浊的利去;中药中有一些药物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山茱萸就是代表,还有生牡蛎也有此效。正气收敛,邪气利去,补益才能达到“至精至纯”!

     肾阴为一身之阴,肾阴亏虚,则五脏阴分均有所亏虚!

     熟地、山药,一黑一白,一个入血分,一个入气分。

     熟地入血分。入肾,补肾阴,养肝,养心,可以观指南针之左侧!

     山药入气分。入肺、脾、肾,养三脏之阴,可以观指南针之右侧!

     虽仅两味,但五脏之阴得以充养,肾阴得以补给,五脏阴分之化生功能得以恢复,既施之以鱼,也施之以渔!

     丹皮之药,为凉血所设,治标之用。肾水亏虚,无以养肝,无以制约心火,心肝之火必盛,心主血,肝藏血,心肝之火过盛,则血热,投丹皮乃凉血清肝。

     六味地黄汤药虽六味,标本兼治。补中有泻,寓泻于补。虽五脏之阴并补,但以补肾阴为主。

     旅行提示:看完此方的分析,请你试着想想杞菊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结合指南针看看这两个处方,他们与六味地黄丸的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1: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4 16:08 编辑

第五个组方:乌梅丸

     组方: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用于治疗伤寒之厥阴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此为寒邪深入厥阴,患者除了厥阴受寒邪所侵,还有脾肾阳虚的病机存在,这一点的理解可以参阅后面医理章节。

     “消渴”:寒凝肝经,肝经不畅,心血得不到肾水救济,心火亢于上,肺叶受熏,上焦火重,故而多饮,形成上消。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撞者,寒邪受肝气升发撞心所致;疼者,心包受寒,寒性收引,不通则痛;热者,心火无肾水相济,心火独盛。

     “饥不欲食”:饥者,心火下移于胃,胃火亢盛;不欲食者,肾阳被寒邪所伤,不能温养脾阳,脾气不升,故不欲食。

     “食则吐蛔”:并非所有厥阴证病人均会食则吐蛔,体内有蛔虫的病人,因上热下寒,下焦肠道蛔虫无所养,偶食饮食,则蛔闻食味,上行入胃,随胃气上逆而吐出。体内无蛔虫的患者,则不会吐蛔。

     因肝脏上受心火之煎熬,下受阴寒之收引,所以肝脏*不足,木气枯寒。

     方中乌梅味酸入肝,大补木气;附子、蜀椒、细辛,温散少阴之寒;黄连上清心火之亢盛;黄柏下制诸温肾药之燥热;当归养肝血而润肝燥;肝木有乌梅之补,有肾水之暖,有当归之润,则厥阴之证得解。脾得人参、干姜之助,得肾阳之温煦,脾阳自然旺盛。桂枝取其温通经脉,散心包之寒,解“心中疼热”之“疼”而已。

     借用指南针可以看出,乌梅丸所治之厥阴证其实就是解肝脏“上受心火之煎熬,下受肾水阴寒之入侵,肝经上热下寒,形成肝木枯寒同时伴有脾肾阳虚、心肺火亢”的证候。

     旅行提示:要读懂乌梅丸,不是易事,看完此节,如果不明白,可以在看完后面“医理”的章节后,再回过头来读此节。一定要彻底明白此节内容,要完全理解“肝木枯寒”的意义,这对于你今后接触临床大有好处!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15: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个组方:逍遥丸

     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薄荷、炙甘草。

     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这个方很有代表性,我们再看看指南针。你会发现,逍遥散就是一个调理肝脾两脏的药物。

     患者长期肝气郁结,肝这个点卡壳了,人体气机上升不了,原本依靠肝脾来升阳气的,肝气升不上去,担子全落在了脾身上,脾脏消耗自身精微物质过多,脾慢慢也虚了,即肝郁脾虚。

     就好比两个人一起抬东西,结果一个人不出力了,担子大部分靠另一个人出力,没多久,另一个人也扛不动了……

     肝气郁结,用柴胡、薄荷来疏理肝气,恢复肝脏升发条达的特性。郁结之气得到舒展,两胁作痛、寒热往来自然消除。

     肝气郁结时间久了,就会化火,损伤肝阴,所以用白芍养肝阴,用当归养肝血。

     脾虚了,用白术健脾益气、用茯苓健脾祛湿,这样脾脏功能恢复,升清功能也就加强,也就能分担肝脏的担子,人体阳气就可以升腾了,头也就不痛了。生姜既能升肝气,又能降胃气,促进左轮恢复运行。

     或问:为何有柴胡,还用薄荷?

     答曰:薄荷用意有二:其一,疏理肝气;其二,性凉,散肝经之郁火。

     或问:炙甘草仅仅只是调和药性?

     答曰:甘草与白芍,酸甘化阴,缓急、养阴也!

     或问:如果肝气郁结化火较重,用薄荷能否解决问题?

     答曰:如果肝气郁结化火较重,薄荷药力就不够了,可以用栀子来清火,用丹皮来凉血,这样就成了名方:丹栀逍遥散。

     或问:从逍遥散还能看出什么呢?

     答曰: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患者肝气郁结已经导致了脾虚,非一日之功。这类病人常常伴有肾阴虚的病机,为什么呢?因为肝火除了伤及肝脏自身的阴分,也伤及了肾阴,因为如果肾阴不伤,肾水上济,肝脏就不会化火!

     继续深思下去,我们再想想,肝气郁结化火伤阴之后,心脏会怎样?

     心脏的阴血要靠肝脏提供!为什么?
因为肝藏血,肝为母脏,心为子脏,木生子,五行之规律!肝脏自身的阴血不足了,还能为心脏提供阴血吗?当然提供的也少了,这样又会出现什么状况?

     心火没有阴血的救济,火就会亢盛,就会心烦,就会急躁,就会失眠……

     明白了这些,就知道肝气郁结的患者,经常患有“乳腺增生”,为什么吃逍遥丸有效,但不能彻底治好。这是因为没有补养肾水,肝木始终处于枯萎状况。所以在治疗“乳腺增生”的时候,配伍补养肾阴的药物,常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旅行提示:读此节,可以与前面“肝脏相关疾病的用药特点”结合起来,这样思路会更加清晰,收获也会更大!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15: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个组方:小柴胡汤

     组方: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主治:①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舌苔薄白,脉弦。②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小柴胡汤的主治如上,如果我们结合指南针再看这段话,可能意义就不一样了。你就会明白,小柴胡汤治疗的其实是肝、胆、脾、胃这四个点。

     寒邪入体,卡在胆这个部位,导致胆胃之气不降,反而上升,出现默默不欲饮食,喜呕。

     胆气郁结化火,胆火随胃气上逆,出现口苦,咽干。

     胆火上升扰乱心神,出现心烦。

     左侧轮子是逆时针旋转的,胃气上逆,导致肝气上升受阻,肝气郁结,出现:咽干,目眩,脉弦。

     肝气上升则病情好转,胃气上逆则病情加重,两者互不相让,左轮一会正转,一会反转,患者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如果此时正逢妇女经期,胆火随胃气上升,心火复炽,随肝气下陷入肾、入子宫,形成热入血室证,也就是左轮反转的结果……

     如果病人平时肝气上升条畅,胆气下降顺畅,寒邪是不会停滞在胆这个点的,也就根本不可能出现小柴胡汤证。

     从事临床的中医工作者,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小柴胡汤证的患者多有胆囊炎或脂肪肝等肝胆气机不畅的基础病,肝胆经脉不畅,气血循环受阻,这就是正气不足。寒邪深入后,正好卡在薄弱的胆这个环节,出现小柴胡汤证。

     有了肝胆气机不畅的基础病,时间稍长,患者就会有脾虚,所谓“木郁克土”就说的是这……

     明白了这些,你再来分析小柴胡汤,就很简单了。

     柴胡升发肝气,从左轮肝这个点,提升左轮的运行力量。

     半夏降胃气,从胃这个点拉动气机向下运行,胃气下降,胆气也随之下降。

     肝升胃降,一升一降,这样就能恢复左轮的运行力量。

     黄芩清胆火。

     人参补脾,恢复长期以来脾脏受到抑制后出现的虚损。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其实就是调节左右两轮的协调性,这样右轮的力量可以带动左轮。

     炙甘草调和药性,说简单点,就是让上述这些药协同起来,同时发力,就好比推车时喊号子,“一、二、三推”,甘草就是个喊口号的,好让大家一起用力……

     小柴胡汤的配伍,就是顺应脏腑的特性,该升就升,该降就降,各个脏腑都正常了,病就好了。也难怪有人说“小柴胡汤是百病良方”,因为它不是单纯治病,是调理脏腑的功能,推动人体气血的运行!

     治病一定要顺其性,也就是顺应脏腑的特性,该升则升,该降则降,该藏则藏,这样脏腑功能得到加强,其病不治自愈。

     如果你说,不用柴胡,用生麦芽代替柴胡来升肝气行不行?照样可以!

     如果用竹茹来代替半夏降胃气,行不行?照样可以!

     用党参代替人参呢?也可以,只要脾气亏虚不严重就可以用!

     这样组方变为:生麦芽、竹茹、党参、黄芩、生姜、大枣、甘草。

     药物变了,但组方思路没有变,还是小柴胡汤的思路,照样有效!

     这是因为药物虽然变了,但机理没变,这就是灵活用药,灵活看经方,这样来学习,才能将方剂学中的组方学活,遇到疾病时,才会信手拈来,起效迅捷。

     看完上面的论述,大家对药物在人体的作用有个感觉了。哦!药物就是这样起效的!

     旅行提示:为了加深印象,大家可以试着分析一下舒肝健胃丸,借用分析小柴胡汤的思路,来分析这个配方。我会继续举一些例子,和大家一同分享古人遣方用药的奥妙,让我们站在一个简单明了的视角看待疾病,分析经典方剂。

     读经方,要读懂经方的用药目的,读透之后,你再*方,可能与经方用药完全不一样,但思路却是一样的。到了那一步,你随手开出的都是经方的思路,都是经方。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16: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个组方:瓜蒌薤白白酒汤

     组方:瓜蒌实、薤白、白酒。

     功能主治:通阳散结,豁痰下气。用于胸痹,症见胸背疼痛、痰多喘闷、气短不得卧,苔白腻而滑,脉沉弦者。

     本方治疗胸阳不振,气滞痰阻之胸痹证。结合指南针,我们可以看出,此方主要是针对心肺这两个点而设立。

     瓜蒌实理气宽胸,涤痰散结,清理肺中之痰郁,条畅胸中之气机;薤白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振奋心阳;白酒既能增强薤白行气通阳、振奋心阳之功,同时味辛入肺,又能开宣肺气。药虽然只有三味,却能使胸阳得振,肺气得宣,痰郁得散,胸痹得以消除。

     如果伴有胃气上逆,痰涎壅盛,胸痛彻背,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加半夏降上逆之胃气,化壅盛之痰涎,这样就是针对心、肺、胃而设的“瓜蒌薤白半夏汤”了。

     若病邪由胸部向下扩展到胃脘,至两胁之间,胃气又逆而上冲,形成胸胃合病,在瓜蒌薤白白酒汤基础上去白酒加枳实、厚朴增强降气理气之功,加桂枝协助薤白振奋心阳,而且桂枝也有平冲降逆之功。这样就是针对心、肺、胃而设的“枳实薤白桂枝汤”了。

     旅行提示:为什么枳实薤白桂枝汤不用白酒?白酒对人体有什么作用?过量饮酒是如何伤身体的?这些问题想明白了,就可以深入思考酒精性肝硬化的治疗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16: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个组方:炙甘草汤

     组方: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主治:心脉失养证。症见脉结代,心动悸。

     要明白此方的意义,首先得了解心脏在人体的状态。心脏属火,体阴而用阳,火的产生需要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就是心血,没有心血这个物质基础,心火就不旺。我们可以做一个心的模型,点燃一个沾满油的棉花团,看看棉花团的燃烧,就可以想象到中医的心脏,如果没有油,棉花团就不可能有熊熊大火,如果油烧干了,火自然会熄灭。

     缺血的心脏,就好比缺油的发动机,时动时止。心血不足,自然出现心律失常,脉结代……

     人体的心血来源于何处?来源于肝,肝藏血,为心脏提供阴血。

     肝所藏之血来源于何方?来源于肾,肾阴是肝血补充的关键。

     肾阴来源于何方?来源于胃,食物精微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转运……

     看看指南针左轮,就明白心血的来源问题了。

     再看看炙甘草汤配方:

     重用生地,既能养肾阴,又能养心阴。

     人参、麦门冬养心阴,阿胶养心血。

     重用炙甘草,甘草味甘,能培脾胃之土,从根本上解决心血的来源问题。

     反佐桂枝,是因为运用大量的滋阴养血的药物,为防止补水太过反而灭了不旺的心火,此物不可缺也。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协调两轮。

     麻仁一物的功效,历代医家颇有争议,众说纷纭,其实麻仁就是润滑小肠,促进小肠通利,为何用此?心与小肠相表里,手太阳小肠经络心,小肠郁塞,则小肠经不畅,心脏也会受累,此经通畅,心脏经气也会更加顺畅。

     一个炙甘草汤,其实从六个方面来解决心脏阴血不足、经气不畅的问题:

     1.直接补养心阴(生地、麦冬、阿胶、人参)。

     2.补养肾阴,增加心阴之来源(生地)。

     3.补养脾胃,增加心阴之来源(炙甘草)。

     4.通利小肠经脉,促进心经气血运行(麻仁)。

     5.反佐温养心阳的药物,协同补养心阴的药物来提供心血(桂枝)。

     6.调和营卫(生姜、大枣)。

     或问:炙甘草汤中麻仁之通利小肠,前人尚未提出,此有根据乎?

     答曰:观察小肠不通利之病人,其人或便秘或便溏,历时日久,则肠道郁塞或生小瘤,凡此类病人常伴有心力不足的表现,脉象显示左手寸脉浮取虚细若绝,西医往往查遍心脏无任何异常。小肠治愈,则心气自足,也是可以验证的……

     此发前人之所未发,细心揣摩,能明此理,则近三分之一的心脏病可以治愈。

     何也?心脏无过,小肠有罪也。

     旅行提示:这一节,在对炙甘草汤的分析中,提到了“心脏不适”与“小肠病变”有关,此点想通之后,可以深入思考“肺与大肠”、“肝与胆”、“脾与胃”、“肾与膀胱”,他们互为表里,病变时常常相互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个组方:丹参槟榔饮

     组方:丹参、菖蒲、枇杷叶、槟榔。

     功能主治:补养心血,祛风除湿,降气化痰,用于风痰湿邪上逆于心,闭塞心窍,胸闷不舒,心脏鼓动无力。

     方中枇杷叶,量大为君,能降十二经脉之逆气,能化十二经脉之痰涎。槟榔下气行水,药走胃与大肠,两药相伍,体内风、痰、湿均从大肠排出。

     丹参,既能活血通脉,又能养血养心;菖蒲祛风除湿,芳香开窍;两药相伍,补养心血,疏通心脉,同时也能搜心中风湿之邪。

     药虽四味,立意深远,从指南针中可以看出,四味药主要作用于胃、心两处。临床中凡胃气上逆,痰涎壅盛,心血不足,心脉不畅者,均可以选用此方加减,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已出现器质性病变者,坚持服用此方,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旅行提示:此方为一道人所授,临证用此,疗效颇佳。使用时枇杷叶可根据病情,放胆用之,用量在20~100g,常获奇效。

     前面主要立足于肾阴、肝、心三个点,分析了十个组方,接下来我们开始从胃这个点来分析一些经典的处方,感受古人的立方之妙处。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3: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个组方:小半夏汤

     组方:半夏、生姜。

     功用:和胃降逆,消痰蠲饮。主治痰饮内停,心下痞闷,呕吐不渴,及胃寒呕吐,痰饮咳嗽。

     结合指南针,很容易看出,此方主要是针对胃这个点而设,半夏降逆化痰止呕,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两药相伍,共奏“和胃降逆,消痰蠲饮”之功。

     此方药味虽少,但临床运用却能常见奇效,方中充分体现了一个“降”字,胃气以降为和!凡胃气上逆,胃中有寒痰寒饮者,均可放心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3: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个组方:半夏泻心汤

     组方: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大枣。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

     临床表现为: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

     呕为胃气上逆;肠鸣下利为脾脏虚寒,清气不升反降;气机升降失常,郁塞中焦而成痞满之证。用干姜,辛温而散,人参、大枣益气健脾,脾寒得除,清阳得升。用半夏散结除痞,降逆和胃,胃之逆气得以消除。用黄连、黄芩苦寒泄热,与半夏合为苦降之势。炙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通方共呈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功,对于消化系统诸多疾病均有良效。

     如果我们结合指南针来看:胃之上为心,胃下为肾阴;心主火,肾阴主水;火为热,水为寒;因此胃病最容易出现的病机也就是上热下寒,寒热错杂。如果患者存在脾肾阳虚的情况,就更容易形成寒热错杂之证。半夏泻心汤就是针对脾、胃这两个点而设立,熟悉此方,对于如何寒热搭配使用药物,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呕盛者,去干姜加生姜四两,而成生姜泻心汤。重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之力,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苦降、补益脾胃之品,故能用于治疗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证。

     若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为误下后形成中气虚弱、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甘草泻心汤,重用炙甘草调中补虚,配合辛开苦降之品,共奏益气和胃、消痞止呕之功。

     结合指南针,从半夏泻心汤的加减变化可以看出,修复胃降脾升功能,调理中焦寒热之气,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根本。

     旅行提示:理解胃病的病机大多为寒热错杂非常重要,再结合“胃气以降为和”,以此思路治疗胃病,则诸多疑难的胃病,均可获取捷效。胃为什么容易出现寒热错杂的病机,你想通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3: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个组方: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用于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之里热实证。

     由于实热与积滞互结,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脘腹痞满疼痛。

     里热消灼津液,肠道干燥,糟粕传导不利,燥粪积于肠中,故腹痛硬满而拒按。

     热邪盛于里,腑气不通,心气不能下移,浊气反而上逆,扰乱心神,故见谵语。

     阳明里热炽盛,蒸迫津液外泄,则手足汗出。

     热盛伤津,燥屎内结,故见舌苔黄燥,甚者可见焦黑起刺,脉沉实。

     我们借用指南针来看,阳明腑实证的治疗,病位主要是在胃与肠,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泄热即可。

     方中枳实、厚朴降气,推动胃肠之浊气下行。芒硝,软坚散结,软化燥屎;配以大黄攻下,荡涤肠胃,促进胃肠蠕动。药虽四味,有芒硝散结,有大黄涤荡,有枳实、厚朴降气下行,三方协助,层层推进,取其急下实热燥结,以存阴救阴,可谓“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旅行提示:你可以结合指南针,试着分析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看看它们的适应证,以及古人的立方思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3 10: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