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22|回复: 0

针灸传播中失去精髓沦为“流水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3 21: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方医学界为何长期歧视中医针灸

  针灸传播中失去精髓沦为“流水作业”

  作为全国著名的西医医院,为何会做出关于中医的研究?一项关于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又为何会引起世界范围的如此关注?昨天,课题带头人、同济医院神经科王伟教授及其团队接受记者采访,畅谈中医针灸在传播过程中的难点和误区。

  西方人为何认为

  针灸只是“安慰剂”

  针灸治疗,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其疗效得到了大量验证。然而,在西方主流学界,对针灸的效果一直存在争论,多认为是“安慰剂效应”。昨天,课题组成员、同济医院神经科副教授徐沙贝介绍,有一个实验对这个结论影响深远。

  实验将受试人分为四组做对照实验,一组没接受针刺,一组针刺穴位,一组针刺非穴位,还有一组用魔术针,即看似刺入皮肤其实针头是缩进去的。

  实验结果显示,后三组受试者,相应的身体疼痛均有缓解。因此,西方学界认为,所谓针灸有效,患者的心理作用很大,安慰剂效应的成分居多。

  针灸传到国外

  “变形”成为流水作业

  虽然西方学界认为针灸“安慰剂效应”更大,但国际上对针灸的热情很高。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统计,针灸已在182个国家应用,并且在数十个国家中得到医疗保险体系认可。

  王伟多次出国,在国外体验过针灸治疗。

  他发现,针灸传到国外都“变了形”,很多“针灸师”通过速成培训后上岗,有的甚至在超市门口做针灸治疗,在患者身上流水作业,针具扎入就不管了,到了时间再拔针。这样的针灸治疗,没有标准,没有准入,影响针灸的疗效和形象。

  王伟查阅已发布的研究论文也发现,很多研究者在针刺过程中,没有采用中医传统针灸手法,仅是刺入穴位,从而得出“无疗效”结论。其实,针灸的真正技巧和精髓都失去了。

  因此,那些忽视针刺标准,不讲真正针灸技巧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对针灸是不公平的。

  针灸在传播中

  失去精髓和技巧

  王伟认为,针灸在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之中,其精髓及其相关技巧未被真正理解,甚至被误解。尤其是传统中医非常注重的“得气”概念未被国际主流学界关注与认可。

  得气是什么?昨天记者在武汉市中医院随机询问了12位患者,没人知道。王伟说,“得气”是中国传统针灸理论的精髓,如今却鲜为人知。《黄帝内经》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讲的就是“得气”。

  实验证明,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针刺强度须达到一个阈值,才能获得最佳疗效。“得气”是一种内在复合感觉,通过“提、插、捻、转”,使病人有酸、麻、胀、痛和放射感,施针者的感觉是针下沉,如鱼吞钩、有弹性、有牵拉感。

  “得气”是非常个性化的,因为每个人的感觉不同,对疼痛的耐受力也不同,不可能每个人都用一个强度刺激,需要医生和患者相互交流,相互感受。王伟认为,得气“应该写入针灸治疗的临床指南”。

  针灸治疗感到

  “酸麻肿痛”才有效

  昨天,记者在武汉中医院随机询问了12位患者,没有一个人知道“得气”是什么意思。但只要尝试过针灸的人,都认为针灸确实有效。

  刚做完针灸的龚阿姨告诉记者,她落枕后来做针灸,针扎入穴位后,就立刻感觉脖子卡住的地方“松动了”。虽然不知道“得气”是啥意思,但她知道,扎针灸一定要医生慢慢捻,自己要感觉穴位酸痛才有效。

  “得气应该是每个学针灸的医生的常识。”武汉市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易平说,在实际操作中,医生肯定不会对患者介绍“得气”这么专业的概念,但对于首次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一般都会提示,穴位要感觉到“酸麻肿痛”最有效。

  她表示,同济医院的研究成果,将中医的个性化辩证施治的理念推广到国际上,会让更多人认识针灸,了解针灸所能起到的作用。

来源: 武汉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14: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