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8 12: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wanmeijin 于 2013/7/18 12:33 编辑
开始建立气学理论框架,先放下五行模型,直接成“气象”,人身一团气由五种气构成,分别是肾气、肝气、心气、脾气、肺气,按照喷泉理论方式“由里向表”,“由下向上”喷,而且要理解每一种气态的实际表现形式,就是肾气是寒凝闭合,肝气是聚升之气,心气是盛开之气,脾气是稳定缓和之气,肺气是散开洒落之气。搭建好这个气象的理论框架,就容易摆脱形界思维,摆脱五行模型推理,领悟进去以后,就能和岐伯仲景的神气思维对接,就比较容易读懂他们究竟在讲什么了,只有读懂古医书四部经典,我们才谈的上中医传承。正如大千老师讲:“现在中医热了,但中医人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个热是虚热,如果在这个虚热过程中,我们不能及时调整,纠正,在理论上不能很好继承,在临床上不能有根本的疗效。这股虚热退去后,可能是个更加冰凉的世界”。
人体气机生化的喷泉理论.doc
(31 KB, 下载次数: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