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osun 于 2013/6/20 23:08 编辑
另,请教水师和大家,我对对下面几句的理解不是很透: "脾实则腹满,飨泻;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小泻脾汤: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我看辅行诀关于五脏论述的格式是相同的,都是按"某脏实则...,虚则....。某脏病者....。虚则....。邪在某脏,则..."相同格式来展开论述的,那么这中间的逻辑该怎么理解呢?可以这样理解吗: 一、某脏"实"时候是外邪中病的初期,因为正气不虚,或身体调动他脏的气血至本脏驱邪而体现的一种邪实气血也实的状态?本脏一时气机紊乱,病位只局限于本脏?而"虚"则是否是因为本脏邪恋不去,气血消耗,或是因为母脏不生,或克脏相克而体现出本脏机能蓑弱,病位不仅于本脏还及他脏? 二、"病"字作何理解?就是初中病邪而脏"实"吗?看文义,"脾病者"就是"脾实"。那么,"虚"不算"病"? 三、"邪在某脏,则..."是再一次强调病位吗?既包含脏"实"也包含脏"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