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水中火

经方治腿发热胆腹部胀一例(答案已公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5: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5: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5/29 15:32 编辑

回复 zx_51553 的帖子

《汤液经法》小泻肝汤,酸味的药多于辛味的药,和《汤液经法》小补肝汤,辛味的药多于酸味的药,都是辛酸药同用。乌梅丸当然定性为补肝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5: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5/29 15:35 编辑
xihuangzhongyi 发表于 2013/5/28 23:01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水师你好,如果此症中的阳痿早泄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来治疗效果会怎样呢?我考虑是由肝经 ...


以前也有很多患者反馈服用当归四逆汤后,硬度有改善。
发表于 2013/5/30 04: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六经辩:
1.足阳明 胃 过脚
3.足少阳 胆 过脚
2.足太阳 膀胱 过脚
---------三阳
4.足少阴 肾脏 过脚
5.足太阳 脾脏 过脚
6.足厥阴  厥阴 过脚
换一种思路解释你们听

先给你们讲胆木和肝木的关系

1.手或者足心热 是胆木不下降
心包火被顶出来 所以病人经常出现口苦症状 这是手心热
这是心包经

2.脚心热 是肾经 是肝木 不升 下陷肾水的原因

桂枝提升的是肝
芍药降的可是胆

总之桂枝汤也好 乌梅丸也好 都是调木 就是肝使平衡
不和者 水寒于下 土湿于中 木气动也

当归芍药乌梅桂枝补木祛风
干姜党参补土虚
连黄柏清心火热
附子细辛温水降逆

上热下寒 乌梅丸

发表于 2013/5/30 11: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先生,患者切除了胆囊跟他的病有没有关系?对他的整个身体有何影响?
发表于 2013/5/30 14: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水中火老师关于五味的解析
经云: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历代医家对经文中五苦六辛的含义,从未有能注释者,究其因实乃不明仲景撰著之旨,造成的结果。
攻下派大医张子和,对五苦六辛一词解读为:“五苦者,五脏为里属阴,宜用苦剂,谓酸苦涌泄为阴,六府为表属阳,宜用辛剂,谓辛甘发散为阳,此其义也。”
似是而非,严重脱离临床实际。名医尚且如此,况其下者乎?

其实,归根到底经方反映的精神实质就是古之最重要的五味合化学说

即:辛酸化甘,咸苦化酸,辛甘化苦,酸咸化辛,苦甘化咸。

兹举例说明如下:麻黄汤的作用通过汗出驱邪外出。方中杏仁(味苦),与甘草合化的咸味恰好能弥补汗出对身体的津液消耗,因为咸能生津嘛。由此可知,经方配伍有不可思议之妙,非药物的功效所能解释清楚。这里面好比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是反应物和反应的产物对治疗共同起到了作用。这样一来,药物的性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余细观古中医经典《神龙本草经》对药物的阐述,开明就言药物的性和味,而从不言药之归经,因为你只要知道这个药是酸的,就能知道其有泻肝,补肺,收心(经云:心苦缓 急食酸以收之)三个治疗作用,其他的诸如咸,辛,甘,苦以此类推。归经纯属多此一举,后世中医专门就喜欢做这些无用功,把中医复杂化,更使得后学无所适从,只知道纠缠什么论阴阳啊,元阳啊之类的,把中医文学化,脱离临床。用唐以后的中医理论解释上古中医经典不和亦是必然之事。更有些天才,把古中医四大经典归结为扶阳二字。

辩五苦六辛中五苦的正确解释是苦温,苦热,苦寒,苦凉,苦平,是对苦味的五种药性归纳。六辛的意思是辛温,辛热,辛寒,辛凉,辛平,还有一个特殊的生附子,生川乌的大辛大热,是对辛味的六种药性归纳。

为什么神龙氏要尝百草呢?因为只有尝才能知道药物的性和味。民间一些草医,只要一尝,就能大概知道草药的功效。这才是中医朴实的本来面目、

《吕氏春秋·本味》载经方开山祖师爷伊尹比喻中医治疗的方法曾说: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也是强调了味对治疗的作用,具体是:辛苦除痞(例:栀子干姜汤),咸辛除滞(例:大黄附子汤),甘咸除燥(例:调胃承气汤),酸甘除痉(例:芍药甘草汤),苦酸除烦(例:栀子豆豉汤)。今笔到于此,学者深思之。扶阳只不过强调了辛味的治疗作用。而经方经典中医强调的是五味的调和
发表于 2013/5/30 15: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中火老师 能否再针对化的五种味再举几个药方例子,如化甘、化辛、化酸、化苦
谢谢
发表于 2013/6/28 15: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ndaii 于 2013/6/28 17:42 编辑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患者服用的是《伤寒论》乌梅丸做汤剂。
《伤寒论》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病有发热恶寒与无热恶寒的区别,那么二者的共同点恶寒的本质是什么?
恶寒的本质其实是肝虚肝寒。发热恶寒 发于阳,就是病发于太阳。
众所周知,太阳中风的主方是桂枝汤。桂枝汤用了辛味的桂枝生姜 酸味的白芍 甘味的大枣甘草。五味中辛酸甘都是调肝的。以药测病,也能界定桂枝汤的格局是个小补肝汤。
无热恶寒 发于阴。是病发于厥阴。厥阴病的主方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用了辛味的桂枝当归细辛,酸味的白芍,甘味的炙甘草大枣通草。以药测病,当归四逆汤的格局同样是个小补肝汤。因为五味中辛酸甘都是调肝的。
所以,肝虚属于六病中的太阳中风,和厥阴病,是仲景对病症层层进行分类细化,目的是便于区分与讨论。
具体到这个患者,他的总体格局是个肝虚。“正虚则生邪实”,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乌梅丸是经方中辛味药用得最多的一个方子,有桂枝 附子 细辛 干姜 蜀椒 当归,足可知其补肝虚的力度之大。同时又用了乌梅之酸大泻肝实。具体到这个患者的一个典型症状“小腿发热”,因是肝胆之经不通,郁而发热所致。”



你这里说的肝虚,与黄帝内经有对应吗?内经“五味第五十六”说,“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从这个看,似乎是酸补肝,而不是你说的泻。另外,下面又说,“肝病禁辛”,再怎么,也不是辛补肝虚,因为下面又说“肝色青,宜食甘,坑米饭、牛肉、枣葵皆甘”。么非我手头的内经被人改过?
或者,我理解错“病”的意思?病,意思"太多"? “太过”?可“肝病禁辛”怎么解释?如果这算肝病,就不能有辛药,如果算虚,那不能用酸
这不跟仲景一路吧?
发表于 2013/6/30 1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andaii 的帖子

这个是内经的原话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发表于 2013/7/8 21: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九天一笑 的帖子

哦,谢谢!怪不得有人说张仲景的汤液派与内经不一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0 2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