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960|回复: 1

沉重的翅膀——“中医药强国梦”何时问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 18: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经济学家陈胜昌建言“现代中医药”列为新兴产业

  “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

  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

   ——毛泽东

  文 本刊记者 廉其实

  惊回首:中医药的发祥地渐渐沦为“原料药基地”。我们卖了“一筐草”,洋人变成“一堆宝”。

  《中关村(5.31,0.00,0.00%)》:业界专家发出中医药发展现状堪忧的感叹,您认为是杞人忧天还是有的放矢?

  陈胜昌:我们在谈论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时,首先要看到多年来取得的成就,这是国人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但作为中医药的发祥地,中医药的发展速度确实不尽如人意。业界专家的忧虑是有根据的。诸如:国际市场竞争乏力,有渐渐沦为“原料药基地”之虞。日本占据了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的80%,韩国占据10%。其所用的中药材,80%都是从中国进口的。鉴于此,才有业界人士感叹:我们卖出“一筐草”,人家变成“一堆宝”。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世界很多国家加强了对中药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有60多个国家设立了2000多个植物药研究机构。不仅筛选中药,还对中药复方进行药理研究。美国、日本、法国、韩国、英国等国家,研究人员最多。有统计数字显示,在国际上约有170多家大型国际制药公司,从事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药物的开发研究。

  《中关村》:看来国人中的有识之士绝非杞人忧天,国外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不可小觑。

  陈胜昌:更有甚者,“洋中药”抢占国内市场,“土中药”内忧外困。据我们的调查,我国中药市场的三分天下已被“洋中药”占领。不仅如此,还觊觎中医药的知识产权。日本有人扬言:在21世纪一定要将“汉医汉药”改为“东方医药”。

  《中关村》:如此狂妄,我们当有对策。照此推理,势必有一日“汉字”也可能成为“东方文字”了。我们的中医学者业界专家“何以解忧”?

  陈胜昌:这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时下,中医药学理论传承后继乏人,成为产业发展的短板。我们调查的资料表明:我国著名中医数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多名骤减至不足500名。没有专家的产业,何谈发展?无须讳言,中医药的创新滞后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阻滞。我们不能光吃老祖宗的遗产,没有创新的产业是等待消亡的产业。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国医大师们疾呼:在现代医学科技潮流中,中医学必须保持科学独立性。

  《中关村》:诚然如是。我们拜读过专家的意见,他们强调,传承与发展并重,保持中医学的独立性,保护中医药的“原汁原味”。真乃独到见解。可见中国生产力学会的研究课题符合国情,尊重民意,深中肯綮。

  重传承,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精髓瑰宝,为人类文明和世界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关村》:中华医药有着辉煌的历史,可称之为国粹。您在研究这个课题时,感悟中医,弘扬国粹,定然有更多的感触和更深的理解。

  陈胜昌:据说毛泽东主席曾把“中医”视为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之一隅。有据可查的是早在1954年毛泽东就指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8年前出台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经明确提出:“对民族、民间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进步逐步开展系统的继承、整理和挖掘研究。”可见,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中医的发展,今年初,国家发布了《中医药标准化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十二五”时期的具体目标,这是国家发展中医药政策的持续。据悉,目前《中医药法》已经列入立法计划,将民间中医纳入依法行医的轨道,让他们名正言顺地行医问诊,救治众生。有中医不能没中药,这是常理。

  《中关村》:看来发展中医药是大势所趋,一片沃野,只待耕耘,“舍我者谁”?

  陈胜昌:其实,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谈起感悟,感慨良多,真是让人对中医药的神奇伟力顶礼膜拜。概括地讲,中医药的历史性贡献可从五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重大贡献。回首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没有出现过14世纪中期欧洲那样夺走2500万人性命的“黑死病”即鼠疫大瘟疫。这正是中医药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的优势使然。二是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之精髓和瑰宝。说起国学的精华,中医药最能体现出其博大精深的底蕴。诸子百家多通中医之道,就是现代西方医学也受辩证哲学思维的点拨。三是中医药学为人类文明及世界医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目前中医药学已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四是中医药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我国以世界1%的医药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可见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五是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全国医药行业和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如果按照“大中药产业”范畴考虑,应该已接近或达到国家支柱产业水准,即占到GDP比重5%以上,表现在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扩大就业面、产业关联度广,长期预期效果显著,节约能源和资源等方面。

  看现实: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九龙治水”的管理体制难以形成合力。

  《中关村》:无须讳言,时下的中医药发展遇到了一些难以想象的制约因素。是这样吗?

  陈胜昌:诚然如是。尽管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中国是中医药发祥地的历史责任相比,确实还有很大差距。首先,最明显的是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趋势,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发改委、科技部、卫生部、社保部、农业部、中医药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九龙治水”的局面,不易形成合力,也难以提高效率。最让制药企业头痛的是新药审批制度和程序规则。不仅审批时间过长,还有许多方面套用西药苛刻的审批条件,致使许多中药新药研发缓慢。其次,是中药产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局限。不仅科研开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更重要的是野生中药材资源面临枯竭的窘境。目前多数中药企业没有按照GMP规范认证,得不到国际市场的承认。一些企业单打独斗,甚至“窝里斗”,无法与国际同行竞争。再次,从中医药的全局看,散乱状态严重,科学发展无规划,产业机制也很不健全。再次,还应当看到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落实仍嫌不到位。尽管连续多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显力度不够,“大的没做强,小的也没亡”,因之也就无法形成竞争力。

  《中关村》:看来,坊间流传的“审批黑市”不是空穴来风,事出有因了!

  陈胜昌:新药审批某些部门不规范、不严格,既催生了伪劣假药,也因权力寻租形成了一些“审批黑市”。当然也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主要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还很薄弱,特别是中医药标准化专业人才匮乏。没有人才,璞玉是石头。有了人才,腐朽化神奇。

  望未来:我国中医药发展前景光明。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在实践中闯出一条新路。

  《中关村》:中国生产力学会由王茂林会长挂帅,您为课题组组长,组织业界专家论证实现“中医药强国梦”路线图,结论意见如何?

  陈胜昌:《我国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的课题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支持,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业界专家取得一致意见——随着世界医药发展“回归自然”的态势,我国中医药只要继续保持特色和发展优势,进一步完善自我改造和加大改革力度,必将迎来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光明前景。

  《中关村》:根据是什么?

  陈胜昌:业界专家几经商讨,上下其稿,大致取得以下几点共识。一是“人类健康需求变化让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受到青睐并得到认可。二是“世界医学模式转变与中医‘治未病’思想观念形成契合”。三是“传统医学被重新重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路走向世界”。四是“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中医药从逐渐认同走向日益重视”。五是“世界植物药需求扩大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创造新机遇”。例如,随着人类健康威胁和疾病谱的变化,世界医学模式也从治理疾病为主的生物医学,逐步地向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相结合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化。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通吻合。再如,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不少国家开始学习借鉴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些疑难病的成功经验。又如,本世纪初,澳大利亚第一个通过立法承认了中医药。紧跟其后的有加拿大、英国等也相继推动对中医药的立法。美国UPS已经收录20多种中药饮片,欧盟制定刊布了近70个中草药的专论。可见,伴随着西医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成为世界潮流,凡此种种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中关村》:道理已经讲得十分清楚了。能否介绍一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例,让理性认识生动起来。

  陈胜昌:我国制药企业对中医药的产业化发展有很多成功经验。诸如“北京同仁堂(23.24,0.80,3.57%)以文化引领未来”,“陕西步长制药立足中药现代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黑龙江嫩江北药着力推进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陕西中草药功能与食品及养生产品联袂发展”,“湖北中药产业技术创新形成战略联盟”等等,都闯出了新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现代中医药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也有很成功的探索。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有,《中国(句容)长三角现代中医药产业一体化基地建设研究》、《贵州苗医药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海南生态医药产业发展研究》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示范作用。

  《中关村》:这些成功的实例,我们也阅读过详细的资料,确实有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认为这是“现代中医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依据吗?



  陈胜昌:我们研究的结论意见是肯定的。根据是: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可以说实现了“技术创新集成化”、“生产制造智能化”、“行业推广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基于此,课题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纵览现代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不仅具备新兴特征,而且具有先导性,可以代表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具有倍增性,它可以日臻成熟,将来定然可以快速地发展;具有辐射性,技术跨界融合,可以拉动相关产业;具有可持续性,不仅企业的研究发展不间断,而且可以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鉴于此,我们建议把现代中医药产业纳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

  《中关村》:谢谢您的分析和描绘,为我们勾勒出实现“中医药强国梦”的路线图。

来源:中关村
发表于 2013/5/2 18: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整个社会都在浮躁,中医兴旺的路还任重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