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想谦虚,是实在没什么好夸耀的,严格说起来我连出师都不够格呢,哪里还轻易给别人当老师,目前对中医也是略窥门径,我来这里的主要目的也是学习的,舌诊我认真学习的时间,大概也就一年的样子.现在还在摸索阶断,理法还没有成形,至于你说的神气层入手诊病,虽然我有自己的体悟,但根本上还是老师点化的,许多理法也是老师教的,这点来说,我不敢居功.
之所以不想提老师的名字,也是因为我水平有限,不想打着老师的名号在外面招摇罢了.
从神气入手诊病和治病,我没资格谈,只能说一些神气上的心得吧.
举个例子,纪昌学射,刚开始是不学射箭的,而是盯着一个虫子看,看了三年,再射虫子,一箭中的,同样的道理,如何学习舌象,楼主讲得就很好啦,基本舌面上的知识都讲了,剩下的就是自己如何去体味领会了,但这种体味领会的根基如何呢?这才是重点.
给你一道菜,你能吃出加了什么调料,大概怎么做得么?
给你听首曲子,你能听出曲子的意境和弹琴者的心声么?
给你幅字,你能看出写字人的性格特点么?
这些工巧之技,如果可以懂得体会,也就自然慢慢懂得如何用自己的六识去体味自然界的变化,这才是学习舌诊,以及中医其它诊断方法的基础,我觉得,如果会用这种思维去分析舌诊,脉诊也不会差,身体与病者的感应,也会很敏感.对病人整体情况,也会有个大概的框架分析.
再进一步讲,当你具备了这种体悟力,你对药物的生长变化,升降沉浮,也就有了更感性的认识,用起药来明白自己的药势走向哪里,要达到什么目的.治病也就有点感觉了.
所以说,有时老师会给你讲很多,有时又有点象禅宗,不立文字,说个只言片语,让你自己去想,给你留空间去体悟,若是强行左右学生的思想,就反而僵化了.
我现在也只是有初步的体悟,离一个好医生的境界还差得远了.
我还真算是半个科班出身吧,只是科班出身的老师讲不了这些,反而要靠实践中的老师带着学习,从象入手,多多体会,慢慢才会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