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心静如水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1 13: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辨阴阳, 郑火神在书中千叮咛万嘱咐的分辨阴阳的话和方法都是对牛弹琴.

批火神的人,有几个把郑火神的书仔细看完过?有些甚至连看都没有看过. 有什么资格来指手画脚.

断章取义的讨论,有什么意义.
发表于 2006/4/21 13: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一定是没有仔细读过郑火神书的人.

Originally posted by astr at 2006/4/21 11:58:
同意楼主说法,本人认为不应当分派,写黄帝内经的人也没让人分派啊!病应该辨证施治.毛主席说我们要实事求是,分清阴阳,不要走叶天士左的路线上去,也不要走到火神右路线上!
发表于 2006/4/21 13: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david92003 at 2006-4-21 13:06:
首辨阴阳, 郑火神在书中千叮咛万嘱咐的分辨阴阳的话和方法都是对牛弹琴.

批火神的人,有几个把郑火神的书仔细看完过?有些甚至连看都没有看过. 有什么资格来指手画脚.

断章取义的讨论,有什么意义.


“火神派就是闭着眼睛大用姜附”,这是某些人的理解;
有这种理解,自然就信心十足地跳出来批判了。
发表于 2006/4/21 13: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一行 at 2006-4-20 11:42 PM:
蒲辅周先生访谈录   
— 对某些慢性疾病,我推崇煮散,即把药碾成粗末、混匀,每用五、六钱,水一盏,煮七、八分钟,去渣,适寒温饮之。一日一、二次,不伤胃气,药效也易于发挥,犹如轻舟速行也。...


其实我们这个网早都论及这个问题了。治病用药要看患者还有多少精。

精足者可下猛药,精少者就得慢慢来了,是以当取少量用或干脆暂不用让患者心平气和的去养,这也是仲景方中有不少以丸剂来用的道理。

对药性反应很剧烈的人同样是精存不多的表现,稍用一点热药就显的过热稍用一点寒药就显的过寒,如果你有对“精”很深的理解就知道我说的是对的。这种情况我觉得还是取甘平药用之。不要让患者精神过旺,保持一种微衰状态比较好,让身体偏向收藏一方,以求他日能乙木参天。

我对你是一番善意的,我对不明道理凭臆想凭直觉经验用药者非常痛恨的。
发表于 2006/4/21 14: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太阳星 at 2006/4/21 13:50:


...我对你是一番善意的,我对不明道理凭臆想凭直觉经验用药者非常痛恨的。
谢谢。如果这样用药就称不上中医了。中医是一门来自于实践并以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为指导的应用科学,其理论体系中理法方药相互依存,都不可少,其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这一最终需求。在中医的实践活动中,经验主义和空想主义都不可取。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治疗思路,哪个方法更好,我还是那句话,最终要看的,还是疗效。

[ Last edited by 一行 on 2006/4/21 at 14:10 ]
发表于 2006/4/21 14: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wesleybb at 2006/4/21 13:27:


“火神派就是闭着眼睛大用姜附”,这是某些人的理解;
有这种理解,自然就信心十足地跳出来批判了。

我想楼主的意思是现在一些打着“火神”旗号的人,串了味了或者走了极端,和郑钦安这位火神貌似神离,未得真髓。对仲景的理解尚且百般不一,对郑钦安也是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18: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一行 at 2006/4/21 14:17:

我想楼主的意思是现在一些打着“火神”旗号的人,串了味了或者走了极端,和郑钦安这位火神貌似神离,未得真髓。对仲景的理解尚且百般不一,对郑钦安也是一样。

我已经很明白的说了,现在的火神尽是走了味的,意思就是不是原汁原味的了,一行的意思和我的一样,至于太阳星同志的意见,我认为过于自负,须知,学海无涯,你的观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我对于温热药的应用也有可能以后会很有心得,你是知道岳美中,但是我所描述他的观点也并非扭曲和错误。我现在的意思就是在某些相对盲目(并非每个人都有亲身适用温热剂的使用经验,毕竟附子还是有大毒的)的不辩证的使用温热剂的人应该有一些反思,毕竟有些人还是不能碰附子,我母亲就不能吃附子,一吃就难受。我们的大自然就是一个明证,用化肥过量不是也会导致植物死亡吗?天气过热植物不是也会枯萎吗?人也一样
发表于 2006/4/21 20: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医者,道也.医命之道,贵在专深,有谓: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医药学源远流长,她是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智慧结晶,真正的大医应首先抛开门派之争,不追逐名利,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然中医学内容极为丰富,著作浩如烟海,初学者往往困难于掌握,而望洋兴叹.我以为有志于中医者,须深究经典,博涉诸家,重点学习内经,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等.东汉大医张中景被后世誉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至今仍指导临床.这部书文简意博,言精而奥,法简而祥,全是实践经验总结,具有明确系统内容.只因伤寒原文文简意博,理奥趣深,,学习不易,掌握尤难.后世历代医家注解伤寒不下百篇.清代郑钦安著<伤寒恒论>亦有发挥.我们立志学医者真正读懂,贯通本意掌握伤寒精髓者大概有多少,此非朝夕易事,需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的思辩,知常达变,深刻领悟.伤寒论中也详细记载了临床上成功经验,也实事求是引进了失败教训.而我们更应实事求是的态度,临证首以六经阴阳辨证论治,始终贯串阴阳表里虚实.既八纲辨证.具体反映出病变部位,病机病势,病性,而后遣方用药以疗瘥疾.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16: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好!
发表于 2006/4/23 17: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化肥过量不是也会导致植物死亡吗?”--楼主把附子比成化肥,新鲜是新鲜,但却显得幼稚而荒谬。如此简单头脑得出对“火神”的看法,只能给人以莫名其妙的难受。
  

[ Last edited by hdnj-yj on 2006/4/24 at 12:10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1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