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违法成本低,执法人员不足,是中药材造假售假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褚晓亮 叶建平 李亚红 张乐
本刊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中药材造假现象出现了一些新动向,这也增加了对造假的打击难度,对当前中药材市场管理提出了新挑战。遏止中药材造假泛滥,亟需从制度和标准建设的根本上着手。
造假行为的泛滥
据了解,当前中药材造假出现的新动向主要包括造假手段不断高科技化、形成分工明确的造假产业链、医生和药厂参与其中等三个方面。
“现在中药材造假手段可谓日新月异,一些高科技手段也进入这一领域并不断增多,让人眼花缭乱。”成都中药材市场整治办公室的王永康说。
从事中药材检验工作20多年的王永康告诉记者,过去,中药材制假售假主要集中在虫草、燕窝等名贵中药材,但随着近年来中药材整体价格的上涨,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将制假的“魔手”伸向普通中药材,而且手段也日趋翻新。
本刊记者在全国多个中药材市场走访时了解到,当前中药材造假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模制,如用淀粉、石膏粉调制入模制造“冬虫夏草”;二是造型,如以鸡蛋、明胶等物质加工成菜花状团块充当紫河车;三是染色,如用葡萄皮加颜料染制,冒充山茱萸。四是熏制,将无药用价值的檀香边材木块喷香精充当檀香。五是掺杂,主要是将砂石、泥块、尘土、糖等以各种手段掺入正品药材中。
中药材造假的巨大利益驱使造假者不断研究新的造假手法,甚至引入一些非常专业和高科技的手段。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列举:如用铅粉或者锡粉掺土和胶水,用在冬虫夏草的苗上以增重;将一斤红花铺在容器上,喷上糖水,再撒上三两的红砖粉拌匀,由于颜色极为相似,连行家都看不出来。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造假技术的不断提升,专业化分工日趋明细,中药材造假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从源头到成品的黑色产业链。
一名药材经营商以药渣掺假为例,给记者勾勒出了一条黑色利益链:药厂部分违法人员将本应及时销毁的药渣偷偷运出,再运至加工场地,由专门人员负责药渣烘干、漂白等技术处理,最后销往中药材市场。“一车药渣两三吨才几百元,加工费一般每公斤两元。每一环节都要产生高额利润,最终卖到市场的药渣价格约为中药材的一半。这两年中药材价格上涨,有时能卖到市场价的七成。”
业内人士透露,中药材造假,不仅包括中药材,还包括一些中药饮片。河北安国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批发市场,那里的商户本来只有经营批发中药材的资格,但由于饮片更好卖钱,因此,大量商户都在做中药饮片的加工生产,假冒伪劣行为时有发生。而后,这些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中药饮片又被卖到医院和中成药制药企业,并最终来到消费者手中。
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中药饮片领域,造假的黑色利益链还能够继续向终端延伸。例如,有人专门从事生产假冒包装袋、印刷假冒合格证明以及假的销售出库单等“造假服务”。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高额利润驱使下,不仅一些中药材生产者和销售者直接造假,一些中成药生产企业和医生也间接参与其中,甚至直接进行制假售假,参与主体的增多客观上推动了中药材造假行为的泛滥。
当前,由于中药产品的招标价被压得很低,一些中药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上购买便宜的中药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药材造假盛行。北京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说:“要辨别真假中药材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造假行为之所以会有生存空间,主要是药厂的采购人员‘唯便宜是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其广说,有不少缺乏商业道德的“现代中药”生产企业把提取过“有效成分”、“单体”的中药原料再加工切片,以饮片方式销售到药材市场上去,使得许多药厂用这种“饮片”生产出来的中成药药效大减。
记者调查还发现,作为通向患者的最后一道关口,目前一些医院“以药养医”也容易为假药留下生存空间——由于中药饮片本身盈利空间不大,很难捞到回扣,药材生产商、售卖商便采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中药饮片低价卖给医生,给医生提供赚取高额回扣的空间。
打击制假售假难题待解
业内人士反映,目前对中药材制假售假的打击,仍面临着行业标准缺失、准入门槛不高、违法成本低、执法人员不足等多方面难题。
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寿建鸿说,由于行业标准缺失,如何对假药定性存在尴尬。“对于通过各种手段掺假售假的行为,打击起来相对简单,但中药材讲究道地,不同地区种出来的中药材其药性也各不相同,如果客商以次充好,是否能够认定其售假药材面临现实的操作难题。”来源:瞭望观察网
中新药业副总经理徐道情说,目前,中药材、制剂的收购方,在检测产品时,还是以传统的眼看、口尝、鼻闻、手摸等传统经验来衡量和鉴别其性状、色泽、质地和气味。企业会配备一些检测设备,但是不常用、不好用,很多药品的质量是仪器检测不出来的。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中药材实际上就是农副产品,过去从事中药材经营的大多是一些药农。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只要注册一个经营许可证,就可以进驻市场进行销售。
“目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贩卖假药材将按产品价值的2至5倍处以罚金。平时,这些商家最多摆20--30公斤,罚下来最多就几百上千元,还没有中药材的检测费用高。”成都市金牛区药监局局长郑涛告诉记者,由于中药材市场大多为散户经营,拥有成千上万的客商,仅靠药监、工商等部门有限的人力难以实现监管“全覆盖”。以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为例,金牛区药监局负责食品药品监察执法的人员共有9名,但仅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就有1700多家店铺。违法成本低,执法人员不足,是中药材造假售假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来源:瞭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