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6851|回复: 24

很多初学者没能明白的道理(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9 15: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灶心土 于 2013/4/20 12:22 编辑

本人发表于去年年底的《很多初学者没能明白的道理》由于最近被一些网友顶了起来,自己于是再将之前写的东西看了看,感觉并不十分满意。也难怪之前还有网友还特意发个贴子说我误人了。所以本想在原贴的上头重新编辑加入一些提醒的话,但已经过了重新编辑的有效期,又想在贴后面回复说明,但看到一般读者也仅仅是看了一楼,后面的回复很少看,所以决定重开一贴提醒各位读者:之前所写的仅仅是我个人学习经历之体悟,写出来一方面是自己作个记录,同时也是给同道参考,并非绝对正确,所以希望看到的读者带着批判的精神来读,自己体悟,不要盲从,适合本人的,并不一定适合你。另外我也想将自己近期一些新的学习体悟再写一写,同样适用以上这个提醒。

首先是关于学中医“悟性”的问题。

看了很多同道关于学习中医的观点,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习中医除了勤奋,悟性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同道也会因自己悟性不高不得要领而有点灰心。我也是赞同悟性对于学习中医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观点,但对于何为悟性,悟性从何而来,可能观点和别人就不是很一样了。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悟性是与生俱来,是一种“生而知之”的能力,带有“先天”的性质,但我是不这样认为的。我认为悟性不过是人对一些经验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所体现出的对某种事物或者知识的超强理解能力而已,是“后天”所得。

我以自己的经历来说吧,我在另一个贴子《我对母亲身体的调理》大概说了自己的学医过程,到现在为时两年半,完整看过的中医书可能也就十几本吧,从我发第一个贴子《很多初学者没能明白的道理》开始,时不时会有同道夸我悟性好,因为靠自己自学两年多就能入门,并且还能治好不少病,临床经验虽然不多,却也能悟透一些道理,和一些正规医学院本科出来却连个感冒都治不好的人相比,实在是高明很多了。所以有时我也会心中暗之得意。(当然我也碰到过比我更厉害自学半年多就入门的也有,我这里仅仅以自己举例说明,并没有自夸的意思。)

但最近我想,我学中医难道只是从两年半前才开始的吗? 我最近回忆起当时看第一本医书《王洪图内经讲稿》,也许部分和王老师选讲的是一些比较容易的内容有关吧,我当时看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复习一般,好像里面的东西就是我原来学过的、知道的,在理解上没有半点问题。后来看的一些医书也基本如此,只是限于时间看多看少的问题,但凡看过的,基本都能理解吸收,所以之前看到一些同道说学习中医理解如何困难,实在有点不明白差距为什么这么大。难道真的是我悟性高吗?

但最近我是想明白了,这完全是和我之前的学习积累有关的。本人从初中开始就喜欢读书,高中的时候更是选读政治,对哲学自认为觉得不错,课余也经常看一些古文、哲学之类的书,所以对于哲学的辩证思维、阴阳概念等等,于当时是已经有一些理解的了。后来大学毕业后,因感于前途迷茫而又无人指点,遂学起了四柱子平易经之类的预测学,希望能找到一些指路明灯。通过这些学习,我对阴阳五行生生相克的道理,更是加深了一些理解。后因读到《了凡四训》一文,深悟凡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但极善与极恶之人,则阴阳之数拘他不定,所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其实天命无常。“《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于是放弃了对预测学的学习,同时也因当时刚入社会,年轻浮躁,遂转而看起了佛经,希望借此让自己变得平和一些。

以上这些经历,表面看来似乎于中医毫无关系,实则为我后面学习中医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所谓“秀长学医,笼中捉鸡”,应该就是指像这样的吧。所以,我或许应该说,在我看第一本中医书之前,我已经为学习中医做了十几年的准备工作,这两年多的中医学习所得,实则包含了之前十几年的付出。看到这里,我想那些自认为学习中医没有悟性的人,或许应该明白了一些什么。当然我也并不是说所有中医学得好的人,都一定像我这样,或者真的有些人是“生而知之者”,不过我自己暂时还没碰到过。

接下来再说一下我对于如何学习中医的个人看法吧,因为这个问题也经常有网友发贴在问。

我先讲个故事:“曾经有个人,吃饭吃到第三碗的时候吃饱了,于是似有所悟:原来吃饭吃第三碗就饱啊,前面两碗都白吃了,浪废。后但凡有人请教吃饭该怎么吃,则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谆谆告诫后吃者:吃饭只吃第三碗就可以啊!”呵呵,不知道读者诸君会不会觉得这个故事好像很熟,在哪看过?

我经常看到有些打算开始自学而又毫无基础的网友发贴在问刚开始自学要看什么书,这时往往会有很多热心的同道出来指点迷津,他们的好意是不可否认的。但问题则是出在他们将自己不认同的书或者理论贬得一无是处,而且是谆谆告诫后学者不要去碰。以我自己看过的中医学院的教科书为例吧,经常看到被人贬为“垃圾”。贬之为垃圾的,我想一般是两种人,第一种是根本没有看过这类书、或是只看了一点的,所以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些书怎么样、说些什么,贬为垃圾不过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而已。这种人我就不想多说了。第二种,则是真正看过、或者学过这些书的人,他们将之贬为垃圾我想则应是出于自己的真实体验。但他们似乎否定了一种可能性,就是其实他们自己本人或许也是曾经从这些垃圾中吸取过养份的。就像我前面讲到的那个故事一样,你吃到第三碗的时候吃饱,难道就可以因此而否定前面那两碗的作用吗?

当然,我这里也并不是说那些教科书很好,说句实话,以我现在所学的,再回过头来看那些教科书,是真的感觉那些书写得不怎么样,如果一个人说他只看了那些教科书而没有看伤寒论之类的经典就懂得治病,我觉得那真的是在骗鬼。但我们也并不能因此就否定这些教科书对于一些毫无基础的人的作用。对于一些毫无基础的人,连阴阳五行、寒热表里都分不清楚的人,你让他一开始就看伤寒论这样的经典现实吗? 也许真的有人可以不用学基础就看懂伤寒,我也似乎看过一些,但这些人往往不懂变通、死扣字眼,辩证有时更是错得离谱。我觉得像《伤寒论》之类的经典,就像一把制敌的利剑,但如果连阴阳五行寒热表里都分不清的人用他来治病,就像完全没有学武基础或没有剑法基础的人拿起利剑起来制敌一样,想不误伤都难。所以我们经常在这个网站看到什么“麻黄汤发汗太过……云云”之类的求助贴子。

所以我觉得,学习中医一定要打好基础,不要追求什么所谓的快速入门之类,所谓欲速则不达。同时,治病有时是人命关天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有时你前面治对了99次,但只要后面错一次,可能就会造成无可挽回损失。所以我觉得学习中医,以”金字塔形”为好。然也有人强调以“倒金字塔”式来学习,强调专攻某人某派之书,以之为起点,然后再扩散开来。这种方法我是不认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如果没有很好的基础,在学某人某派之书时,想必要看懂就已经很难了,更别提运用了。所以于入门之时所花的时间,我想是远比那些有基础的人来看这些书要多得多的。而且搞不好则始终排徊于门外,不得要领。这时最可怕的是还碰到一种人,他会和你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我觉得有,但这应该是适用于已经入了门的人的学习方法,是参悟一些比较深刻的医理时才这样。但对于连门都没入的人,我觉得这真的是害人不浅的一样方法。我也不是说这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没用,我的意思是这种方法不现实,你想一个连门的都没入的人,要他硬着头皮去读一些他根本不明白的东西一百遍一千遍,这样现实吗?这是多么痛苦,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但对于已经入门的人则不然了,那时我们读一些自己不懂或者不明白的医书,是带着参悟的心情来读的,是一种乐趣,或者说是一种享受。所以我们有时看到一些老前辈说,某某书他从年轻时就开始,一直看到现在多少多少遍,而且是越看越有味。但这对于初学者,是很难体验到的。

其次,如果侥幸入了门,学有所成,自然是信心满满,自然就会将某某前辈所云“学医只学某某人之书就可以了”奉为真理。于是乎就会越是钻研某人之书,而对其他典籍视为浮云,可有可无。这样的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每个医学大家,即使是医圣仲景,我想也不是100%正确。这时对于只独学一门一派的人来说,如果碰到自己所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往住会将之归于外因,或者归因于自己没有悟透,也不会变通,不会质疑可能是这个理论本身存在的问题。这样就是一条道走到黑,于医学之路也就差不多走到头了吧。当然,能够学通某人某派,就已经算个高手了。但我觉得医学的世界是广阔无垠的,我们为何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呢?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多接触一些不是更好吗?

写了这么多,有点累,思路好像一下断掉了。休息一下再想想有没有什么补充的吧。
(以下接6楼)

发表于 2013/4/19 15: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积累总是在不知不觉中。
发表于 2013/4/19 18: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的很对。我是初学者,很受启发。
发表于 2013/4/19 20: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对!经验知识的积累很重要,中医是讲究临床的,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就会越来越悟出些东西来,就会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我还是认为悟性是先天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具有的,俗语“各喜一经”就是这个道理。你也研究过“四柱子平”,四柱中有这样的信息,你就会学得好,悟得快。你比如说《金口诀》四柱中有这样信息的人就学得快,学得好,用的活,四柱中没有这样的信息就看不懂,我连入门都入不了,而同样是自学,我的二弟就能很快融会贯通,但是他的学历比我还低。这样的例子我遇到过好几个。四柱中有这样信息的人学习中医可以出成果出成就,可以成为大医,四柱中没有这样信息的人学习中医后只能是一个混饭吃的人,只能是一个平庸的医生,绝不会成为一个出成果的高水平的医生。
发表于 2013/4/20 02: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在世,天命各有所长。
积累的确是悟知的前提,但比这个更前提的是你要天生有这方面的悟性,要不积累也就是简单而繁琐的积累罢了。古今很多人博览群书,但能有所大成的却是万里挑一。
如果连这道理都不懂,很难……
当然在人无法知道自己是否有这方面悟性时,积累知识是前提。这也许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一切都是缘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9: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想给初学的人再写一些学习方法的建议,但觉得这个其实已经有不少老师或者同道做过了。其实所谓的建议,于建议之人可能是他自认为最好的方法,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方法可以学,但性格却是没办法学的。你说让一个性格外向急躁的人,去用性格内向沉稳之人的学习方法,能产生同样的学习效果吗?我觉得可能性很小。

所以我想说的是,初学者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了之后还要试,试了之后看效果,如果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一无所获,那说明可能这个方法就不适合你了,就要试着变通。而不能执著于为什么别人也是这样学的能学好,自己就学不好?就觉得好像是自己的悟性比别人差了,就灰心、自暴自弃了。也许实际上仅仅是你所选的方法不适合你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1: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再说一下我对学中医临床的体会。

都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学中医强调临床实践,我觉得是必须的。但对于初学者如何临床实践,特别是自学的人,我的看法也许和其他人也会有点不同,所以写出来给各位参考。

我觉得初学中医者,临床无需过早,更重要的是,无需过多,或者应该说是不能过多,必须要少(注:这里是指用药来治病的临床)。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如果还没学到点皮毛就急于实践,错的可能性大,而错了于患者必定会造成一些伤害,同时也打击了自己的信心,会让自己产生恐惧心理,很可能一段时间你都无法从这个阴影中走出。实践越多错得越多,如果是自学的,你很可能把自家人全部都误治了一遍,这样以后谁还信你啊?所以当你以后或许真的学有所得的时候,别人已经不让你治了。

我对临床实践大概是以下的看法,我自己本人也差不多是这样走过来的:

首先是在学习纯理论的过程中,懂得了中医的一些基本思想,或者说一些对于健康的知识。这时其实也就可以开始“临床”实践了,只不过不是用药治病的临床,而是“治未病、治欲病”的临床。治未病,当然就是要通过一些正确健康的养生知识来影响别人,让别人改变一些不正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善身体素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其实你在说服别人的同时,你自己是需要思考总结的,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的方法。(像我现在写这些东西一样,我也是要思考、要总结,然后述诸于文字,这其实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治欲病,则是通过饮食调养、通过食疗的方法来临床实践,所谓“药食同源”,如果你用好了食疗的方法,我想可能实际作用比较药物治疗更大。毕竟食物是我们每天都要吃、都要接触的,实践的机会就更多了。还有就是虽然是食疗,但道理都是一样的,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如果你在食疗中能用好这几句话,其实就挺厉害了。因为要用好,你就必然需要懂得如何判断寒热虚实,而这是学习中医的基本功,也是最最重要的部分。

我在这个网站经常看到一些初学者,刚学了点皮毛,可能寒热虚实都还分不怎么清,就急于用药了。而且有时还都是一些小病,完全都是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而无需用药的。但他们似乎觉得不用药就不是临床、不是实践了。将中医的临床实践简单的说成是药物的临床,我觉得是不全面的。

如你于治欲病、食疗之道已经小有所获,那我觉得就可以开始用药来治病实践了。首选的对像当然就是自己了。道理就不用多说了吧,如果一个医生说他自己感冒了都要去医院吊水,你感冒了敢让他看吗? 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小毛病一两剂药轻松搞定,我想你身体的人可能就会对你割目相看了,这时你才有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也只有在这时,你对别人的临床实践才是负责的,才不能算是拿别人在作实验。我曾经看到一些人,因为自己身边的人生病了不让自己治而去医院治,即使是治好了,他也会觉得不舒服,治不好的,则有点幸灾乐祸,说别人活该,好像让他治就一定治好一样的。其实这些人不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每个人在做选择的时候,都是理性的,都是在选自认为正确的道路。如果你有拿得出见人治病经验,让人家相信你真有治病的能力,我想人家自然就会找你。像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我把自己治好了,我家里人就愿意相信我,让我治。我把自己的家里人都治好了,别人也会愿意让我试一试。这样临床机会自然就会越来越多,根本无需感慨没有临床机会。我想这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说句实话,我从学中医到现在,实际用药经验真的不多,但我觉得已经很足够了。像我治我母亲的几个病,咳嗽、大便不调,感冒,其实就已经差不多包括了现在很多常见病了。虽然我母亲的咳嗽只是所有咳嗽类型中的一种,但你要治好这一种,你必须同时对其他各种咳嗽都要有所了解;要我治好我母亲的大便不调,我也要学习很多关于脾胃的知识。所以我觉得,临床实践不仅仅只是治某个病然后仅仅获得对某个病的经验,我觉得还要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只有这样的实践,我觉得对于我们学习才有更大的帮助,而不是仅仅停留于简单的经验积累。

休息,待续.....
发表于 2013/4/20 12: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楼主一样,也学过命理,热衷于佛学。现在对医学感兴趣。不过并没放弃命理。
有这些基础再看中医书籍还是很好接受的。
发表于 2013/4/20 13: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中医不是什么人都适合的。
发表于 2013/4/20 17: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灶心土 的帖子

兄弟的这个帖子,对于初学者,实是金玉良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5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