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574|回复: 3

我的中医师承(下) 徐丹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1 08: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中医师承(下)
徐丹娜
     1916年12月,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讲道:“师也者,授吾以经验及读书之方法,而养成其自由抉择之能力者也。”蔡元培对师的要求,在近百年后的今天,在赵老师身上,我如此真实地感受到了。因为,在跟其习医的过程中,我不只一次听他说:“我要教会你们学会如何学中医。”要体现中医,就要说中医话,做中医事,行中医道,扬中医魂。从我这几年习医、自医和医人的过程看,赵老师是位真正的师者,因为我已养成“自由抉择之能力”了。
一、道重师承,秘由口授;理要自悟,法要口传
依然记得2006年刘力红老师在推荐卢崇汉老师的《扶阳讲记》时说过,“卢师书中有很多窍,如果在座的各位哪怕能悟到一个窍也将受用终身。”
书里的“窍”,如果跟师卢老,就可省去漫无目标、胡乱寻找的功夫,在跟的过程中,老师一点拨学生就明了。我相信刘力红老师是明了其中的“窍”了,但还有多少个读者找到“窍”并能实践于临床呢?我认识一位中医大夫几乎把《扶阳讲记》翻烂了,书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心得体会,却仍然走在“找窍”的路上。
会打太极拳的朋友肯定知道,太极拳是一门身心修养之学,其中包含有几十个动作,高手打起拳来刚柔相济、开合相寓、快慢相间、虚实互换、顺逆缠丝、节节贯通,且每招每式都有深刻的含义,可谓理精法密,博大精深。然而,如果没有师傅一招一式地传或带,只是自己跟着电视书本练,练得再像,内行人一看就知道那是花架子。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朋友更明白,一帮徒弟年复一年地一起练功,大家的功力都相差无几,可是到师父临终那天把其中一位弟子叫到跟前耳语几句,日后那位弟子的功夫便胜过其他师兄弟。为什么?真传一句话呀!有师父带都还得“真传一句话”,没有师父带的话,“真传一句话”从何而来?“窍”如何开启?
《太极拳往事》的作者季培刚先生说过:“当今天的人们把太极拳视为浅显的健身操的时候,竟忘记,这曾是历史时光脉络中,一辈又一辈进入高明境界的拳家们毕生经验的凝结,精微巧妙之处,若无传承在身的明师口传身授,实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无异。”那些毕生追求而进入高明境界的前人,往往自己心里很明白,却很难将其神明之境展示在纸面上留传下来。即使借助文字记载下来了,却已缺了“言传”和“身教”两个过程。那么,借助文字符号,我们如何才能明白和体会到文字背后的复杂的信息呢?
没错,经典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的唯一的信息链条。但我们在读经典时已没法还原那个时代的场景,许多精髓得靠我们去体会和感悟。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和足够长的寿命,就有可能按老祖宗的方法重走一遍,问题是可能吗?不可能,那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师。学医一定要有明师指点,这样就可以避免学医历程中的艰难探索与无谓重复,但要找明师而不要找名师,千万不能找错老师,找错老师的后果可能比完全不懂中医还要糟糕。中国文化传播中有一个奇特现象,就是“道重师承,秘由口授。”“理要自悟,法要口传。”“宁给一寸金,不给一句话。”跟师的目的就是少走弯路,明师本身是得到真传之人,在他身上已经完成了几代人的积累,加之其一生的感悟,凝聚、转换成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医德、医术风格。
    另外,当我们潜心研读,或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时,我们能否把经典和生活联系起来?中医的生命在于养生实践和医疗实践,而非书本上记载的文字知识。当前,科班出身的硕士、博士、教授、专家,能熟读经典的人绝不会比一百年前少,而我们的中医水平又如何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父辈的父辈很多连文字都不认识,更谈不上读经典,但在那个时候一般小病家里就可以治好,稍重一些的病不出村就可以治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经典里的知识,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知识,祖辈们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即使他们不知经典为何物,但经典里记载的知识通过他们的生活实践一直在代代相传并延续着。
记得读初中时我脸上长了一个很大的疥疮,西医建议手术割掉,因害怕破相便拖着,但肿痛难忍。听一老奶奶说蛤蟆的肝可以治,于是一到晚上,我妈和我姐就打着手电筒在屋外的石头边草丛中找蛤蟆,电筒一照,蛤蟆就动也不动地等着被捉。我妈一手捏着蛤蟆背上的皮,让它的肚子鼓起来,然后小刀对着肚皮一划,取肝敷我脸上。这样持续敷药一星期,疥疮好了。现在讲给年轻人听,他们会觉得一不卫生二不科学三很残忍,因为没有消毒没有根据。然而,如果我现在不懂中医不懂辨证施治的话,碰到类似的病症,我肯定会效法此招而不去选择手术。
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我身边有不少中医大夫,自己小孩发高烧时第一时间送去输液退烧,甚至自己胆囊炎了也是先点滴消炎,我不知道他们的老师是怎么样教他们的。但赵老师绝不会教我们这样,把自己或至亲至爱的健康交给他人打理。还记得2009年暑假期间,女儿连续发烧9天,上午低烧下午高烧,伴有咳嗽。当时正是甲型H1N1(猪流感)高发期,人人谈发烧感冒色变,所以我的淡定就显得太不合时宜太另类。我每天帮女儿熬完药才到单位上班,有时提前下班,不少同事埋怨我把女儿的身体当儿戏,万一肺炎或猪流感了会被我耽搁最佳治疗时间的,建议我送她去医院检查治疗。习医习到这程度,如果自己搞不掂,也只有请老师出手,哪有请他人诊治的理由?女儿在家喝药调理了9天,第10天上午终于退烧,下午便去爷爷奶奶家吃饭。虽然瘦了3斤,但精神很好,脸色是白里透红,第二天与同学打篮球时,同学们都是羡慕嫉妒恨呀!
如果用了5年、8年,甚至10年的时间学中医,却连个感冒发烧都治不了,还要首选抗生素“压一压”再调,那最好反省一下自己学的是不是中医。在那么多人叫嚣中医是迷信是安慰剂时,我想,最有力的反驳就是疗效呀!

二、跟师习医,学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经常有人问我,赵老师最擅长治哪一种病,或你学的是哪一派?更有些病人,久病也成医了,只是成了疑医。一看药中有附片,便说我们是扶阳派,再看药中有石膏便说我们是温病派,如果看到药中有附子又有石膏,便一脸茫然地问我们到底是什么派。这个时候,我便会一字一句地回答他们:“如果非要归一个派的话,我们是仲景派,是真正的中医派。因为所有的派都是从仲景那派生出来的。”
赵老师说,要做一个好中医,就必须对中医有全知性的了解,才能从而做到无门无派,否则你所掌握的中医便是有缺陷的。你如果是属于某个派,那么你就有了特殊性,特殊性就是有了特征,就说明你无法覆盖普遍性。
你如果是温病派、扶阳派或者是脾胃派,这样因为派别,你的思维就被限制住了,考虑问题就不会从全局的角度去看,而是站在本门派的角度来看,这时候你就有了特殊性,而失去了看问题的那种普遍性。
再说,有几个病人是按派得病、按派求医的?在赵老师这,我们接诊的大多数都是对西医绝望的、在中医院各科室看过的,在他们身上,能叫得出派别的症状都有呈现。最典型的一个病例是一位40多岁的患者,腰以上的部位冬天都热,常汗流浃背;腰以下的双腿大热天都冷,膝盖需用毛裤改成护膝包住;一天排便数次且胃胀、胸闷。面对这个病人,他身上具备了三个派别的特征,那是不是得请扶阳派、脾胃派和温病派的大夫会诊才行呀?又要哪个派别先治才符合道呢?
然而,在赵老师这,他不受任何派别的约束,一切随证处方用药。那么,方在哪里?方就在病人身上。赵老师说,证已由病人提供给你,辨证施治只是顺势而为而已。但前提是你必须具备诊断的能力和处方的能力,做到方无定方,法无定法,“无”中生“有”。
所以我们在跟师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赵老师在临床上的灵活性已经打破了某种流派的约束和习俗的限制,他不再向我们展示已完成的作品,而是展示他的创作过程也就是诊疗过程。这种过程精彩纷呈,每当我们跟诊完,便观察老师如何处方,他总有让我们诧异的时候。有时大病之方简洁至极,有时轻症之方又细腻至极,我们仿佛永远也猜不出他一下味药会是什么。但是,他告诉我们,只要方向正确,思路清晰,用药可根据每位医者的习惯或现有的条件处方。赵老师曾形象地比喻过,当一个人饿极时,你可给他吃米饭、面包、粥或青菜,只要能解决他当时的饥饿问题,米饭、面包、粥和青菜之间,没有哪个最好最差之分,而是看你有什么。全部都有的话,就按证给吧!又如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当时没有米饭、面包、粥或肉,那么吃皮带啃树根就是最科学有效的。中医在任何时候都得为患者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没有唯一性,随证、活变是它永恒的真理。
有些朋友慕名而来求诊,然后索要处方,说要带回去好好研究每味药的性味归经。但是,我非常清楚他们什么也研究不出来,因为开处方是开文化、开阴阳、开哲学、开智慧,除非他们医术比赵老师高,否则研究的结果就是赵老师用药普通。接着,他们又不明白普普通通的中药为何能治大病顽疾?其实道理很简单,普普通通的汉字为何能有传世的唐诗宋词元曲?简单的音符为何有经久不衰的《二泉映月》?因为,中药普通经大师配伍便能化腐朽为神奇,简单的文字音符亦然,区别在使用的人。
所以,一张中药处方,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什么草药,更主要的是要看到医者的智慧,看到处方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看到处方里的中医理念(寒热搭配、阴阳相合、升降补泻)。如果看不到医者的智慧,处方中的药物只不过是一把草、几张树皮或一些植物的根。
其实,学中医不仅仅是学中医经典和方剂,更不能把它当死规则、口诀来记忆,而是要活用,要吸纳到心里,和灵魂融合在一起,然后再转换成自己辨证施治的能力。终极目标就是疗效。
只要讲到中医,几乎所有医者都会脱口而出“中医治的是人,是调整体,调平衡”,似乎人人都是悟道者。然而,悟中医之道,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外,中医之道最终要通过行动来体现,那些坐而论道者是不可能领悟中医之道的。行动就是,每个病人坐在你面前时,你都能辨证施治,大脑里不被派别所囿,有能力就证拟方,有是脉用是药。赵老师说“人体自有大药”,这个大药就是人身的“正气”。我们为医的目的就是把人体身上的大药激发起来,帮助“大药”去给五脏六腑分配它们正常运作所需的能量,让它们去纠偏排病愈病。
因此,我们在诊治时,不会只盯着疾病,而是着重去发现正气,依靠正气,提升正气。因为正气是人的抗病能力,是生命之源。就好比人待在房间里,黑暗是因为缺乏光明,寒冷是因为缺乏温暖,人体疾病是因为缺乏健康。你不需驱除黑暗而送去光明,不需驱除寒冷而送去温暖,不需驱除疾病而使人健康。老师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紧紧地守住“一”,守住阳,一味伤阳的药会用多味护阳的药来保护,以达病祛正不伤。“以道临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老子早就道出了阴阳互不伤的道理。
2009年春节,香港的姐姐感冒发烧喉咙痛,我凭经验给她拟方(党参90 当归30 生地30 半夏15 附子18 芒硝20 公英30 石膏120 白芍20),她去药店捡药时,药工说从未见过这么霸气的处方,喉咙痛发烧了还敢用附子和党参当归等,且还有18反中的一反。遂问我姐开药的人是不是年纪很大。姐姐让他猜,他说没有七八十岁也有60多岁,年轻的中医哪敢这么用。姐姐顺着他的话回答,是60多岁了。药工又问该老中医在哪坐诊。姐姐告诉他这位中医在内地到处走。药工感慨地说:“有本事的中医肯定不会窝在一个地方啦,肯定被人到处请啦。”姐姐描述给我听时,我很是得意。通常讲一个中医“老”是说他的经验老到,越老越受肯定和尊敬。我才40多岁,就享受了这种殊荣,心里那个美呀!当然,姐姐喝药后康复了,我心里更美。
我的“老”从何处来?是多年来从赵老师那里薰习而来的。
刘力红老师在微博中说:“夫从师者,不过弃己知见,己之知见少一分,便与师相应一分,若能彻弃知见,便得与师贯通而无二至。观诸学人,有入得宝山,却空手而归者,多因聪明,以己知见更为可贵,不肯弃之。若欲深入传统学问,祈能以此为戒!现观聪明者多,老实者少,学问切需老实。”
刘力红老师真是一语中的。许多饱读经典的医者或学者,欲跟师习医时,却“以己知见更为可贵,不肯弃之”,不肯弃之,大脑里怎会有空间接受师德师道呢?他们总以为,老师有秘方不肯示人,总以为有结果便可医行天下。经方就是最好的结果,试问多少人可以抱着这个结果医己医人的?

三、跟师的过程也就是建立信心的过程
2008年4月,有一位成都的胰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后人极度虚弱,癌肿转骨后家人和病人都深感绝望。病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又不想客死他乡,渴望回到故乡成都。可是,依她当时的状态,别说回到成都,就是到宝安机场都是难以及企的奢望。其家人经朋友介绍找到赵老师,在医院四诊完后,赵老师跟其家人说喝完3剂药后可以回,保证你们能平安到达成都。
我当时真为老师捏把汗,生怕老师把话说大了。然而,病人不但平安地回到成都,而且带方回去继续喝中药,半个月后居然可以下床慢慢地走路。虽然半年后终因不治离世,但其家人已感激不尽,办完后事后发来信息说:“老人家会在天堂保佑你们的!”
2008年上半年,我还处于只敢给自己和家人开药的初级阶段,并且先生和女儿对我都还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朋友们需开药的话,没有赵老师电话指导我心里就没底。还好,这种底气和自信可以通过大量地跟师和模仿来获得。
因为模仿与跟随师父,是获得悟性的一条捷径,模仿与跟随就是自我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把师傅的技能变成自己的技能,变成自己的能力。这样,便可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处变不惊,应对自如。
2006年8月凌晨,赵医生的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门铃声,原来是河北定州12岁的患者天天被她舅舅背来求诊。天天9岁月经初潮开始就经量很大时间很长,刚开始时可以打止血针控制,后来止血针不起作用,家里人便带着她四处求医,北京、石家庄、天津的中西医都治过,无效,经常因经血不止而晕倒。天天的舅妈因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被赵老师调理好后还生了龙凤胎,赵老师的美名在天天的家乡有口皆碑。在西医没有任何招数、只有切除子宫的唯一选择的情况下,天天的妈妈和舅舅决定南下深圳求诊赵老师。从定州到深圳路途遥远、辗转车程,天天当时的血色素只有3.2克,寸步难行,一动便急喘,脸如白纸。赵老师一边责怪大家不识轻重,怎能如此冒险把这一个如此危重的病人从千里之外背到深圳,一边毫不迟疑地为天天四诊开药嘱咐其夫人朱大姐为天天煎药。天天在赵老师家里休息一天后晚上入住离赵老师家很近的招待所。
于是,我们每天晚上打太极之前都会去看一次天天,她当时经血还未止,赵老师让我感受她的脉象,所有脉都弦数,且舌体胖大苔白腻,舌根粗糙泡粒明显。当时我对脉象弦呀数呀的与身体生命体征的关联性感受不深,所以未觉她病情有多危险多严重,然而,赵老师告诉我,天天危在旦夕,用药稍有偏差,她或许就回不去了。听了赵老师的话,再回头看看天天妈妈满含泪水的企盼的双眼,我突然明白,一个大夫,面对一个病人及整个病人家庭时,他所承受的压力和所要表现出来的定力不是常人可以想象得到的。
哦!我猛吸了一口气,中医也能救急呀!原来赵老师是在抢救天天,难怪平常一剂药喝三天的,但在天天这里就变成每天一剂了,且得随时根据她的症状换方。
天天在深圳待了10天后,带方回定州了。这十天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医除了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外,救急方面也堪称一绝。我不知道天天在深圳的这几天,血色素指标是如何变化的,我只知道他的脸色慢慢好起来,她的经血止住了,她由当初需要舅舅背到最后几天可以自己走,自己上下楼。这些现象就是我们中医的考量指标,立体鲜活,可感可看,直抵灵魂。半年后天天在妈妈的陪伴下又来深圳,但这次只待了两天,虽然没有完全好,但与第一次来时相比已判若两人。一年后的暑假,天天带着患肺癌的爷爷和同村另两个病人来深圳求诊于赵老师。天天的变化令我叹为观止,她脸色红润,步伐矫健,多么健康的一个女孩呀!她不仅留住了宝贵的子宫,还重拾了健康。更难能可贵的是,小小年纪已能把有病的乡亲从千里迢迢的河北定州带到深圳赵老师的家。
他们凭什么跟一个小姑娘来深圳求诊一个藉藉无名的民间中医,凭疗效凭口碑,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赵老师说,中医面对的是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尊重的是每个生命个体,这种信能产生一种力量取向,产生正能量。没错,我身边的许多朋友都有同感,愿意与赵老师聊天,愿意感受来自于他身上的正能量。
神奇的中医!不爱你都不行呀!
一个又一个类似天天这样让人兴奋的医案,我置身其中,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感同身受。我为“信”字及其衍生出来的词组找到了最好的注解。信中医、信赵老师、信自己,毫不动摇!
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跟师临证,很自然地就会把老师的定力和自信融入进自己的血液中。
2010年1月18日,香港的叔叔已是在20天内第三次住进医院,因为头痛、头晕、胸闷、呕吐、颈痛、五天便不出、双眼不敢睁开和无法入睡。所有仪器和设备都查不出病因,但叔叔的症状却有增无减,除了每天服止痛药、止呕和消炎药外,医院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婶婶22日才打电话给,我埋怨她为什么不早说,她说是想等有结果了再告诉我。唉,她指的结果就是西医确诊的病名,可我们又不是按病名开药调理的。放下电话,我想起2007年赵老师说过“你叔叔以后要注意心脑血管问题”的忠告。我估计叔叔应该是中风的前兆,我一边让婶婶为叔叔办理出院手续,一边请示赵老师后拟方(党参 生地 白芍 丹参 麻黄 半夏 附片 羌活 独活 生石膏 芒硝 白术 大黄 灵仙 加皮)抓药,我一边熬药一边等堂弟从香港过来取。
叔叔23日下午开始喝药,一碗药要用勺子分十多次才能喝下。服后当天泻了3次,但仍睡不着、头痛、头晕、胸闷、呕,吃不下饭,只能喝一点点米汤。服药期间出现流泪、肢冷、双腿抽搐等症状。婶婶一天多个电话来确认药后的反应是否正常。淡定呀淡定,此时的淡定就是一味大药。我的淡定来自于对所学的中医知识的一种自信。 所以,我的淡定、我解释的言词,甚至于我电话中透露出来的口气让我叔叔明白了唯有老老实实喝药才是救他的唯一出路。
病是用来治而不是用来解释的!西医通过各种仪器检测或许能把你的病解释得清清楚楚,很科学,且能把你的指标治疗得很标准。中医没必要那么啰嗦,中医的考量指标是人的自我感受。叔叔明白中医治疗理念后,便不再要求婶婶一天到晚地给我电话了,而是认认真真地喝药。
连续喝了5天药后,叔叔在28日那天泻了18次。头痛和胸闷明显缓解,呕止,仍无法入睡。30日上午我从深圳过去香港看他,四诊后与赵老师商量拟方“党参 丹参 羌活 独活 土茯苓 白芍 桂枝 芒硝 生石膏 当归 白芷 细辛 蒿本 附片”,婶婶在熬新开的药,我用自制的泡脚粉为叔叔泡脚按摩。叔叔已被病痛折磨得瘦掉15斤,他靠在沙发上向我描述在医院时的无助和难受,几度哽咽。国内的多次政治运动叔叔都能坦然面对,这次的病痛却几乎摧毁他的意志。他在病痛面前的脆弱和惶恐、他此时此刻对我的依赖,让我一下子觉得自己活得多么有价值!我可以用掌握的中医知识化解叔叔的健康危机,有能力助他继续在生意场上驰骋他的梦想!
叔叔上午泡完脚,中午睡了两个小时,起来后便说要喝粥,且喝得津津有味,说这是10多天来第一次品出了粥的味道。接着从30日开始,晚上基本上能熟睡四五个小时左右,31日开始感觉吃什么都香,且可以下楼散步晒太阳。2月2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叔叔便可来深圳出席员工的婚礼,6日参加公司的年终总结表彰会。2月14日即大年初一,叔叔一家来深圳与我们大家饭叙拜年。看着叔叔已经康复的身体,看着他给晚辈派利是的身影,我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无法用语言表达。叔叔的健康是我当年收到的最大的利是!我再一次感谢我之前的所有病痛,再一次感谢伟大的中医和亦师亦友的赵老师。

   后来,婶婶经常对我说:如果不是自己的侄女,其他人她是不会也不敢相信的。我知道,除了血缘上对我的信任,还有对赵老师医德医术的信任。我的底气只是增加了叔叔“逃出”医院的信心,这种信心及时化解了叔叔心脑血管方面潜在的危险,后经一年系统调理,叔叔看起来年轻了五六岁,精力旺盛地经营自己的生意。
跟师的过程,就是“学会如何学中医”的过程,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过程。
  
    四、习中医是习智慧而不是单纯的学知识
    中医治的是人,人是无法标准化和量化的,并且疾病也不是按科学方法进入体内的,它并不受科学规律制约,所以用化学、物理的定理对待疾病,并不能得到你期望的结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许多问题书本有答案但不管用,需要凭经验才能解决。这经验从何而来,就是从老师那里观摩、参与得来。
    正本清源的中医大夫是因时因人因景生法生方的,因此没有方可供他人复制或替代。再厉害的大夫的中医思维和理念都难以超越仲景,再有效的方也都是在经方的范围之内活变的。故有同人同证同地,法与方亦会不同之说。何故?因为一切都在活变中,包括大夫每个阶段的所思所想所忌和用药习惯。按图索骥与庸医探方无异。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饱读经典,《内经》《伤寒》倒背如流,各类医案也研究得很透彻,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却胸无一策?因为书本上的医案永远不是我们实际面临的医案。
    因胆囊炎四处求医无果的胜利,被赵老师治好后,亦萌发学医的兴趣。胜利比我年轻,认识赵医生时才30岁出头,对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大学专业又是管理学,思维敏捷。我们当初的想法都是报考成人教育的中医学,以为经过系统中医理论学习后再跟赵老师学习才是上策。2005年,胜利考上了湖南中医学院的成教班,我当时好羡慕他,觉得他比我厉害,可以踏上学医的路了。无奈深圳没有这种教学点,我便计划在女儿上高二时,也开始温习高中课本,与女儿一起参加高考,再与女儿一起上中医学院。
    没想到,我在“医托”的同时,亦步亦趋地观摩赵老师四诊,然后跟诊、侍诊。两年后,胜利还在《中医内科学》《伤寒论》及《中医药学》中苦读时,我已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开药了。一“开”惊醒梦中人,胜利放弃了成教,跟了赵老师两年半,现在西安已是口碑上好的中医大夫了。
    我们聊习医体会时,胜利对自学钻研经典和跟师深有体会。他认为,书本上的医案属于过去式,每个医案都是当时的产物,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下医生、病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属于个别性而没有共同性,其信息的出现、采集及处理手段、处理结果常常是一次性的,整体性的,没有重复性,没有再现的可能,我们不可能把当时出现的因素数字化,不能像科学实验一样,把它定格,建立公式,并对其中某一单一因素放进实验室进行实验、观察。如果这样,其结果只是具有理论意义,而没有实际济世用途。
    更有甚者,我朋友的父亲研读医书已经50多年了,生病时还是请赵老师诊治,且至今还在研读。其子只断断续续地跟赵老师几年,现在已可以把同事的耳鸣、胃痛、肠炎治好。所以,儿子对80多岁的老父亲说,读医书读不出行医能力的。老人家翻着医书扉页上“购于1957年”的字样一脸无奈。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赵老师经常给我们打的比喻,他说,我在描述桌子时,我的大脑里有一个真实的桌子的图像,我要完成转换即通过图表和语言,从一种结构到另一种结构,从一种符号到另一种符号,无论我如何描述都不能把真实的桌子反映出来,那么你在听我描述时,要想听懂、听明白,就必须唤醒你大脑的记忆,从经验中调集出相应的内涵,反解出符号所代表的内容。如果你对我所描述的事物毫无经验,你所听到的只能是空洞的名词。
    了解图片和实物桌子,你只要见到就可以明了,无需用到名词和形容词,真实的桌子的功能主要是实用,因它受到生活用途的考虑,而图片和语言失去了这些功能目标,尤其是语言,没有实际的实用功能,只具备意指作用和描述功能,传递的是关于桌子的信息。
    我们通过研究图片或语言必须反解出事实本身,而不是研究图片或语言,并转换成另一种图片或语言。
    现在,很多病人在医院里成为图片和数据,重症病人就更是图像化、数据化,他们的图像和数据可以穿越时空,在各大医院中被专家会诊研究解构。一帮省级、国家级的专家不看病人本身却对图像和数据津津乐道,然后制订治疗方案。然后再按图像和数据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是,图像和数据很完美,但病人很痛苦。这种远离事实本身的治疗其实是概念治疗,因为不是治人本身,是治图像和数据。
    一个肺癌病人,去年边口服化疗药边喝中药,我们劝其停掉西药他不敢,说医生要求他必须天天服。在这位病人眼里,西药才是积极的治疗,中药只是辅助。这样“中西医结合”半年后,病人感觉不错,便回东北过年,回去更大胆停中药天天定时服西药,6个月后不舒服回到深圳一检查,发现肿块大了。医生说口服的化疗药药量不够得注射化疗药,做了四两个疗程的化疗后我见他已面容槁枯,自称瘦了10多斤,没胃口且睡不着。边说边后悔回东北没坚持喝中药。可是,后悔归后悔,他还是要坚持做完六个疗程的化疗。他已做完四个疗程,然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了。我担心他更祝愿他能健康起来!
    王菲曾在微博上说过:“相对的真理才需要检呀验呀的,说到绝对真理,咱就只有体验的份儿,所以,实践是检验相对真理的唯一标准,体悟是了知生命本质(绝对真理)的不二途径。”在当今社会,身边太多太多的人有意或无意地丧失了体悟的本能,把本来就不是科学打造的肉身交给科学的数据和指标。
    黑格尔对知觉亦有独特的见解:“你无法质疑知觉,因为你唯一拥有的工具便是知觉。如果你想不用知觉,那就像游泳时想不弄湿身体一般的荒谬。”然而冰冷的检查仪器没有知觉,百姓却趋之若鹜;温暖的双手摸脉有感觉,百姓却往往退避三舍。许多人不想用知觉,因为知觉无法量化,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有的国人叫嚣要废除中医。我们是不是活在荒谬的自我中?
    “如果人类是由物质、身、心、魂与灵性所组合而成,那么科学在处理物质与身体时是非常漂亮的,处理心智时显得有点拙劣,处理灵魂与灵性的层面则完全无能为力。”美国作家肯·威尔伯在《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一书中如此写道。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军区总医院原肿瘤科主任、从医40年的刘端祺医生也曾感慨:唯科学主义的医学把人看成了某种疾病或某个发生故障的脏器的载体,或者是某种能找到“显著差异”的统计学数字,这使得传统医学对鲜活生命的呵护异化成了“医生对疾病”“医生对脏器”“医生对数字”的“无人医学”。
    这让我想起最近接诊的一个9月大的小女孩,她9月29日-10月3日因手足口疫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10月8-11日因发高烧在邵阳市人民医院打了4天吊针;10月29日-11月6日又因持续低烧在深圳市福田妇幼保健院住院;11月8-17日仍因持续发烧转入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期間又感染轮狀病毒秋季腹泻。17日上午经朋友介绍找到我,西医已经把9个月大的小BB和她爹妈折腾得快崩溃了。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面对如此弱小的病童,小BB当时仍发烧,咳,额头贴着退热贴,小手上还插着打点滴的针管,面色暗黄,神怠。都治成这个样子了,西医还要求她接受骨髓穿刺以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才9个月大的小BB还能经得起越来越猛的治疗手段吗?一两付中药就能搞掂的手足口疫已经治成这个惨样了,再往下治,不知还会造出多少种病来。家长很无助,见我就像见到救星一样。还好,我足够淡定,他们的信任更增强了我的信心。
    小BB不太配合四诊,但仍能感受到其脉紧、数且浮,舌苔黄腻。赵老师说过,小孩子的病再重都比较单纯,因为他们还在成长期,还是稚阳之体,他们的许多健康问题都属外因引起的。那么,眼前的这个小BB,外因就是不正当的治疗手段破坏了她的肠胃功能,元阳伤得很重。辨证清楚后施治的方向也就确定,那就是温阳扶正逐外邪,故拟方“党参 良姜 半夏 麻黄 甘草 杏仁 石膏 槟榔 苁蓉 白芍 大黄”,并嘱煎出来的汤药加红糖喂服。
   当然,小BB药后效果非常好,第二天便退烧,但还有一点拉肚子。第四天痊愈。
介绍小BB来的朋友,开玩笑说以后要叫我“神医”。其实我不神,中医也不神,真正神的是我们的身体,“人体自有大药”,每个人都有自愈能力,当人体内的“大药”即自愈能力不够时,中医顺势帮它一把就是。所以,赵老师说:“中医是智慧范畴,不是知识范畴。知识是1+1=2,是直线性的思维;智慧却可以举一反三,以一推十,一叶知秋,窥一孔而知全豹。西方文化教给我们的是知识,知识会不断地被淘汰被新的知识所代替;东方文化展现给我们的是智慧,智慧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
    所以学中医是习智慧,要靠悟,而不是背。那么,欲达“灵性”地发挥和悟道,就要靠继承并长期在中医诊所的场景中训练才有望具备那种能力。
    五、昆明“口头毕业证书”的颁发
从2004年接触中医,到2006年开始跟诊习医,这么多年, 除了病人的疗效对自己是个鼓励外,更希望自己辨证施治的能力被老师认可或表扬。2011年3月,我、少明和胜利三人飞抵昆明探访赵老师,我们哪也没舍得去,五天就待在赵老师家里聊天玩牌下棋。最后一天,赵老师突然把我们仨叫到一起,说要给我们颁发“口头毕业证书”。我们面面相觑:不知“口头毕业证书”是何物,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发给我们?
我们围着桌子坐下,少明这时低声说了一句“我们不想毕业呀”。我心里也直犯嘀咕,“被毕业”后老师是不是就隐居了,再也不带我们了?
面对我们茫然的眼神,赵老师非常认真且严肃地说:“今天对你们之前习医过程做个简单的总结:第一,形成中医思维。传统文化与医学结合用于中医则形成中医思维,其中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十二经络、藏腑、气血等。中医从四诊开始,就要用中医语言、中医方法辨证施治,然后再用中医理论处方。第二,系统的应用规则。我们用药思路:补气血、温肾阳、化脾湿、泻糟粕。这种思路用在君臣佐使则可理解为:君——养命(补气血),臣——温肾阳,佐——解决矛盾、疏通(化脾湿)、泻糟粕。我们的君药以养命为主,有的医生则是以治病为主。第三,形成临床经验。中医思维、应用规则要体现在临床上才有意义。此两者不断地在临床上训练、用熟,便可形成自己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再好也只是间接经验,唯有通过不断地训练、自己的直接应用,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直接经验。以上三个环节基本具备的话,从行医的角度讲,学医也就基本成功了。”
那我们做到以上三点了吗?
赵老师接着说,“以上三者缺一不可,每个环节都要懂、要熟、要形成,如果其中两个环节很熟练另外一个环节缺少的话也没有用。有缺陷的话则无法行医。你们三个人跟了那么长时间,基本具备了这些能力,但仍须不断学习,学无止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如果一直在学习,这里学完了那里学,四处拜师学习后还不能应用就会感到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三个环节形成后应用起来马上就能产生感觉,一有感觉了就有乐趣就有成就感。你们形成比较快,能力具备也比较强。我个人认为中医思维基本都形成了,加上自己的学习,尽管没有专门上过课,但取得的成果比较大。”
是的,如果学了中医却连自己家人的健康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该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曾有一位学中医的小伙子发私信给我:“我妈一直在住院,反反复复,总是刚要出院又有点头晕肢体麻木,一星期前,当我再次提出用中医治疗时,我爸跟我急眼了,说'当初让你学西医,你偏去学什么中医,你看看你,你妈的病你治不了,我不会给你当实验品……从去年你爷爷(哮喘)奶奶(静脉栓塞)住院到你妈住院,我就没见一个看中医的,中医根本就不行,你该干吗干吗去!’我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想想还是因为自己没学好,如果他们能看到我把家人的病治好了,就不会这么说了……”他发私信给我的目的是想从河北到深圳来跟我学医,可我没法给他提供学习的场所,更何况我自己就是“非法”的,在赵老师那学到的中医再本真再有疗效,我也只能“非法”家人和亲朋好友。
这七八年,我接触了不少中医大夫,大部分像上面讲到的小伙子一样,面对家人的病痛一筹莫展,最后不得不选择西医。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我们的习医过程采取的方法是非学院式的按部就班,给人的感觉是上课学习气氛不是很浓,所有的理论基本上是在生活中、临床当中、茶余饭后、散步中聊一两句形成的。诊病能力是在临床,在不断与病人交流、同行交流中掌握,虽然看起来比较随意,不是专门坐在课室里学习四五年,但效果是以疗效做检验而不是以时间或以文凭做检验的。
最后,赵老师说:“学医的目的是为了用,这需要不断实践,通过实践来不断用熟、感悟、提升,一旦用于实践当中,每个人用药时会把自己的个性、知识背景、对中医理解的不同糅合进去。传承、完全不失真地传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的特点要加载到行医当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完全照搬是不可能的,完全照搬只有死路一条,我没有告诉你们任何一个药方,没有任何死的规则。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希望你们有机会多走多看,吸取别人的长处,民间的、学院的、各门派的,甚至山区里不起眼的地方都有藏龙卧虎之人,哪怕点拨一两句都会有巨大的启发或终生受益。”
能从深刻道理中总结出简单的规律来的人,道也。赵老师是悟道和得道的高人,他把自己近20年来对中医的学习和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习医行医方法,为我们打开了亲近中医、弘扬中医的大门。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任何事物都要回到最本源的地方,一旦回到本源的地方,道就体现出来了。这就进入'无’的状态。该阴则阴,该阳则阳,心中始终是'无’(心中一旦'有’,就有分别之心了)。”颁发完“口头毕业证书”,赵老师再一次强调“守一、无为、不武”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希望我们日后面对所有病证时都能够做到以“无为”达“有为”。
“捧”着“口头毕业证书”,内心五味杂陈,我万万没有想到老师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肯定我们的习医成绩并准以“毕业”。以至于回到深圳,我在整理老师的这些文字时,边整理边听录音边在Q上跟少明说:我任由感恩的泪水浸润我的脸庞。我在想,我何德何能啊何德何能,上天如此厚爱我,让我以疾痛的形式、3次手术的代价接触中医,进而得到赵老师无私的传授!
我仍然记得,接受了“口头毕业证书”后,在飞回深圳的路上,我的内心一直觉得力量无穷,所以我在微博上写着“……我将带着'无’重新上路,内心强大,慈悲所有”。

六、结语
总有朋友好奇地问我为何要学中医,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为老了以后可以善终,为了有尊严地死,为了不躺在医院的ICU病房里全身插满管子孤独地死去且耗尽家人的钱财。
为了达到这一愿景,在全国人民炒股票炒房产时我孤独地“炒”中医“炒”健康,我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中医上,且放弃单位所有“进步”的机会,还经常“逃班”跟诊。刚开始,周围人的不解、取笑、鄙视皆有,然而,8年下来,当初抨击我走火入魔的人反而佩服我的选择和坚持,对我刮目相看。因为,他们发现唯一不亏本的人是我,我不仅赚了健康,还习到了医己医亲医友的能力。
有位中医前辈说过:“业余学,身家用。”呵呵,当我快完成这篇文章时,我觉得这位前辈简直就是为我而说的,想想,我不就是按照这种原则学和用的吗?
提笔写《我的中医师承》这篇文章时,跟师这几年的画面就犹如电影镜头似的在我大脑里不停地切换。然而,其中两个画面有时会长时间地定格在脑海里。一是我慨叹中医之玄之难学时,赵老师说了一句“步缓任街长”;二是我因腰痛第一次自己处方给老师批驳“毫无章法”时,老师又说了一句“大道无近功”。结合这么多年习医体会和习得的一点儿辨证施治能力,再品味这两句话,会觉得特别有意义。其实,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给自己信心给自己耐心,水到渠自成。
星云大师说成就大器要有四个条件:一要经得起烦嚣,二要受得了气愤,三要忍得下挫折,四要耐得住时间。由于民间中医生存环境恶劣,在遇到种种人为刁难或政策打压时,星云大师的话往往成为我坚持下去的一种力量。
我曾经在微博上写道:“我弘扬中医或当'医托’时的感觉正如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所描述写诗时的感受一样,'觉得自己是一件幸运或受难的乐器,不是我在找诗,而是诗在找我,逼我展现它’。不同的是,我没有受难的感觉,只有幸运和愉悦的感觉。'不是我在找中医,而是中医在找我,逼我展现它。’”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如果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赵老师就是一位具有强烈责任感的长者,他把自己研究和实践了多年且行之有效的一套习医、行医方法无私地传授给有机缘的中医爱好者。就中医而言,因传承断代,当人们重新回到古代,在原始经典里盲人摸象式的探究、研究时,你若能得到民间大医的传承,这是一种非凡的福分啊!
这篇文章纯粹是我个人的习医体会,其中的表述或观点未必正确,且个人的经验不具普遍性。山外有山,我相信民间还会有许多像赵老师一样的明医,甚至比赵老师道行还高的大医。如果大家有缘分遇上,真心希望你们能像我一样把握住机会,低位求和学,再择机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也为中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发表于 2013/4/11 10: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太过冗长。很多东西可三言两语的,非要弄几百字。但还是要感谢楼主的贴子。其中能收茯一、二也是值得的。其中既然例举了医案,就应对其解析,也不致我等不知所以。
发表于 2013/4/11 14: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中医师承(下)
文/徐丹娜


1916年12月,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讲道:师也者,授吾以经验及读书之方法,而养成其自由抉择之能力者也。蔡元培对师的要求,在近百年后的今天,在赵老师身上,我如此真实地感受到了。因为,在跟其习医的过程中,我不只一次听他说:我要教会你们学会如何学中医。要体现中医,就要说中医话,做中医事,行中医道,扬中医魂。从我这几年习医、自医和医人的过程看,赵老师是位真正的师者,因为我已养成自由抉择之能力了。

一、道重师承,秘由口授;理要自悟,法要口传

依然记得2006年刘力红老师在推荐卢崇汉老师的《扶阳讲记》时说过,卢师书中有很多窍,如果在座的各位哪怕能悟到一个窍也将受用终身。



书里的,如果跟师卢老,就可省去漫无目标、胡乱寻找的功夫,在跟的过程中,老师一点拨学生就明了。我相信刘力红老师是明了其中的了,但还有多少个读者找到并能实践于临床呢?我认识一位中医大夫几乎把《扶阳讲记》翻烂了,书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心得体会,却仍然走在找窍的路上。



会打太极拳的朋友肯定知道,太极拳是一门身心修养之学,其中包含有几十个动作,高手打起拳来刚柔相济、开合相寓、快慢相间、虚实互换、顺逆缠丝、节节贯通,且每招每式都有深刻的含义,可谓理精法密,博大精深。然而,如果没有师傅一招一式地传或带,只是自己跟着电视书本练,练得再像,内行人一看就知道那是花架子。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朋友更明白,一帮徒弟年复一年地一起练功,大家的功力都相差无几,可是到师父临终那天把其中一位弟子叫到跟前耳语几句,日后那位弟子的功夫便胜过其他师兄弟。为什么?真传一句话呀!有师父带都还得真传一句话,没有师父带的话,真传一句话从何而来?如何开启?



《太极拳往事》的作者季培刚先生说过:当今天的人们把太极拳视为浅显的健身操的时候,竟忘记,这曾是历史时光脉络中,一辈又一辈进入高明境界的拳家们毕生经验的凝结,精微巧妙之处,若无传承在身的明师口传身授,实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无异。那些毕生追求而进入高明境界的前人,往往自己心里很明白,却很难将其神明之境展示在纸面上留传下来。即使借助文字记载下来了,却已缺了言传身教两个过程。那么,借助文字符号,我们如何才能明白和体会到文字背后的复杂的信息呢?



没错,经典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的唯一的信息链条。但我们在读经典时已没法还原那个时代的场景,许多精髓得靠我们去体会和感悟。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和足够长的寿命,就有可能按老祖宗的方法重走一遍,问题是可能吗?不可能,那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师。学医一定要有明师指点,这样就可以避免学医历程中的艰难探索与无谓重复,但要找明师而不要找名师,千万不能找错老师,找错老师的后果可能比完全不懂中医还要糟糕。中国文化传播中有一个奇特现象,就是道重师承,秘由口授。”“理要自悟,法要口传。”“宁给一寸金,不给一句话。跟师的目的就是少走弯路,明师本身是得到真传之人,在他身上已经完成了几代人的积累,加之其一生的感悟,凝聚、转换成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医德、医术风格。



    另外,当我们潜心研读,或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时,我们能否把经典和生活联系起来?中医的生命在于养生实践和医疗实践,而非书本上记载的文字知识。当前,科班出身的硕士、博士、教授、专家,能熟读经典的人绝不会比一百年前少,而我们的中医水平又如何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父辈的父辈很多连文字都不认识,更谈不上读经典,但在那个时候一般小病家里就可以治好,稍重一些的病不出村就可以治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经典里的知识,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知识,祖辈们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即使他们不知经典为何物,但经典里记载的知识通过他们的生活实践一直在代代相传并延续着。

记得读初中时我脸上长了一个很大的疥疮,西医建议手术割掉,因害怕破相便拖着,但肿痛难忍。听一老奶奶说蛤蟆的肝可以治,于是一到晚上,我妈和我姐就打着手电筒在屋外的石头边草丛中找蛤蟆,电筒一照,蛤蟆就动也不动地等着被捉。我妈一手捏着蛤蟆背上的皮,让它的肚子鼓起来,然后小刀对着肚皮一划,取肝敷我脸上。这样持续敷药一星期,疥疮好了。现在讲给年轻人听,他们会觉得一不卫生二不科学三很残忍,因为没有消毒没有根据。然而,如果我现在不懂中医不懂辨证施治的话,碰到类似的病症,我肯定会效法此招而不去选择手术。


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我身边有不少中医大夫,自己小孩发高烧时第一时间送去输液退烧,甚至自己胆囊炎了也是先点滴消炎,我不知道他们的老师是怎么样教他们的。但赵老师绝不会教我们这样,把自己或至亲至爱的健康交给他人打理。还记得2009年暑假期间,女儿连续发烧9天,上午低烧下午高烧,伴有咳嗽。当时正是甲型H1N1(猪流感)高发期,人人谈发烧感冒色变,所以我的淡定就显得太不合时宜太另类。我每天帮女儿熬完药才到单位上班,有时提前下班,不少同事埋怨我把女儿的身体当儿戏,万一肺炎或猪流感了会被我耽搁最佳治疗时间的,建议我送她去医院检查治疗。习医习到这程度,如果自己搞不掂,也只有请老师出手,哪有请他人诊治的理由?女儿在家喝药调理了9天,第10天上午终于退烧,下午便去爷爷奶奶家吃饭。虽然瘦了3斤,但精神很好,脸色是白里透红,第二天与同学打篮球时,同学们都是羡慕嫉妒恨呀!



如果用了5年、8年,甚至10年的时间学中医,却连个感冒发烧都治不了,还要首选抗生素压一压再调,那最好反省一下自己学的是不是中医。在那么多人叫嚣中医是迷信是安慰剂时,我想,最有力的反驳就是疗效呀!


二、跟师习医,学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经常有人问我,赵老师最擅长治哪一种病,或你学的是哪一派?更有些病人,久病也成医了,只是成了疑医。一看药中有附片,便说我们是扶阳派,再看药中有石膏便说我们是温病派,如果看到药中有附子又有石膏,便一脸茫然地问我们到底是什么派。这个时候,我便会一字一句地回答他们:如果非要归一个派的话,我们是仲景派,是真正的中医派。因为所有的派都是从仲景那派生出来的。



赵老师说,要做一个好中医,就必须对中医有全知性的了解,才能从而做到无门无派,否则你所掌握的中医便是有缺陷的。你如果是属于某个派,那么你就有了特殊性,特殊性就是有了特征,就说明你无法覆盖普遍性。



你如果是温病派、扶阳派或者是脾胃派,这样因为派别,你的思维就被限制住了,考虑问题就不会从全局的角度去看,而是站在本门派的角度来看,这时候你就有了特殊性,而失去了看问题的那种普遍性。



再说,有几个病人是按派得病、按派求医的?在赵老师这,我们接诊的大多数都是对西医绝望的、在中医院各科室看过的,在他们身上,能叫得出派别的症状都有呈现。最典型的一个病例是一位40多岁的患者,腰以上的部位冬天都热,常汗流浃背;腰以下的双腿大热天都冷,膝盖需用毛裤改成护膝包住;一天排便数次且胃胀、胸闷。面对这个病人,他身上具备了三个派别的特征,那是不是得请扶阳派、脾胃派和温病派的大夫会诊才行呀?又要哪个派别先治才符合道呢?



然而,在赵老师这,他不受任何派别的约束,一切随证处方用药。那么,方在哪里?方就在病人身上。赵老师说,证已由病人提供给你,辨证施治只是顺势而为而已。但前提是你必须具备诊断的能力和处方的能力,做到方无定方,法无定法,中生



所以我们在跟师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赵老师在临床上的灵活性已经打破了某种流派的约束和习俗的限制,他不再向我们展示已完成的作品,而是展示他的创作过程也就是诊疗过程。这种过程精彩纷呈,每当我们跟诊完,便观察老师如何处方,他总有让我们诧异的时候。有时大病之方简洁至极,有时轻症之方又细腻至极,我们仿佛永远也猜不出他一下味药会是什么。但是,他告诉我们,只要方向正确,思路清晰,用药可根据每位医者的习惯或现有的条件处方。



赵老师曾形象地比喻过,当一个人饿极时,你可给他吃米饭、面包、粥或青菜,只要能解决他当时的饥饿问题,米饭、面包、粥和青菜之间,没有哪个最好最差之分,而是看你有什么。全部都有的话,就按证给吧!又如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当时没有米饭、面包、粥或肉,那么吃皮带啃树根就是最科学有效的。中医在任何时候都得为患者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没有唯一性,随证、活变是它永恒的真理。



有些朋友慕名而来求诊,然后索要处方,说要带回去好好研究每味药的性味归经。但是,我非常清楚他们什么也研究不出来,因为开处方是开文化、开阴阳、开哲学、开智慧,除非他们医术比赵老师高,否则研究的结果就是赵老师用药普通。接着,他们又不明白普普通通的中药为何能治大病顽疾?其实道理很简单,普普通通的汉字为何能有传世的唐诗宋词元曲?简单的音符为何有经久不衰的《二泉映月》?因为,中药普通经大师配伍便能化腐朽为神奇,简单的文字音符亦然,区别在使用的人。



所以,一张中药处方,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什么草药,更主要的是要看到医者的智慧,看到处方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看到处方里的中医理念(寒热搭配、阴阳相合、升降补泻)。如果看不到医者的智慧,处方中的药物只不过是一把草、几张树皮或一些植物的根。



其实,学中医不仅仅是学中医经典和方剂,更不能把它当死规则、口诀来记忆,而是要活用,要吸纳到心里,和灵魂融合在一起,然后再转换成自己辨证施治的能力。终极目标就是疗效。



只要讲到中医,几乎所有医者都会脱口而出中医治的是人,是调整体,调平衡,似乎人人都是悟道者。然而,悟中医之道,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外,中医之道最终要通过行动来体现,那些坐而论道者是不可能领悟中医之道的。行动就是,每个病人坐在你面前时,你都能辨证施治,大脑里不被派别所囿,有能力就证拟方,有是脉用是药。赵老师说人体自有大药,这个大药就是人身的正气。我们为医的目的就是把人体身上的大药激发起来,帮助大药去给五脏六腑分配它们正常运作所需的能量,让它们去纠偏排病愈病。



因此,我们在诊治时,不会只盯着疾病,而是着重去发现正气,依靠正气,提升正气。因为正气是人的抗病能力,是生命之源。就好比人待在房间里,黑暗是因为缺乏光明,寒冷是因为缺乏温暖,人体疾病是因为缺乏健康。你不需驱除黑暗而送去光明,不需驱除寒冷而送去温暖,不需驱除疾病而使人健康。老师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紧紧地守住,守住阳,一味伤阳的药会用多味护阳的药来保护,以达病祛正不伤。以道临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老子早就道出了阴阳互不伤的道理。



2009年春节,香港的姐姐感冒发烧喉咙痛,我凭经验给她拟方(党参90当归30 生地30 半夏15 附子18 芒硝20 公英30 石膏120 白芍20),她去药店捡药时,药工说从未见过这么霸气的处方,喉咙痛发烧了还敢用附子和党参当归等,且还有18反中的一反。遂问我姐开药的人是不是年纪很大。姐姐让他猜,他说没有七八十岁也有60多岁,年轻的中医哪敢这么用。姐姐顺着他的话回答,是60多岁了。药工又问该老中医在哪坐诊。姐姐告诉他这位中医在内地到处走。药工感慨地说:有本事的中医肯定不会窝在一个地方啦,肯定被人到处请啦。姐姐描述给我听时,我很是得意。通常讲一个中医是说他的经验老到,越老越受肯定和尊敬。我才40多岁,就享受了这种殊荣,心里那个美呀!当然,姐姐喝药后康复了,我心里更美。



我的从何处来?是多年来从赵老师那里薰习而来的。



刘力红老师在微博中说:夫从师者,不过弃己知见,己之知见少一分,便与师相应一分,若能彻弃知见,便得与师贯通而无二至。观诸学人,有入得宝山,却空手而归者,多因聪明,以己知见更为可贵,不肯弃之。若欲深入传统学问,祈能以此为戒!现观聪明者多,老实者少,学问切需老实。



刘力红老师真是一语中的。许多饱读经典的医者或学者,欲跟师习医时,却以己知见更为可贵,不肯弃之,不肯弃之,大脑里怎会有空间接受师德师道呢?他们总以为,老师有秘方不肯示人,总以为有结果便可医行天下。经方就是最好的结果,试问多少人可以抱着这个结果医己医人的?

三、跟师的过程也就是建立信心的过程



2008年4月,有一位成都的胰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后人极度虚弱,癌肿转骨后家人和病人都深感绝望。病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又不想客死他乡,渴望回到故乡成都。可是,依她当时的状态,别说回到成都,就是到宝安机场都是难以及企的奢望。其家人经朋友介绍找到赵老师,在医院四诊完后,赵老师跟其家人说喝完3剂药后可以回,保证你们能平安到达成都。



我当时真为老师捏把汗,生怕老师把话说大了。然而,病人不但平安地回到成都,而且带方回去继续喝中药,半个月后居然可以下床慢慢地走路。虽然半年后终因不治离世,但其家人已感激不尽,办完后事后发来信息说:老人家会在天堂保佑你们的!



2008年上半年,我还处于只敢给自己和家人开药的初级阶段,并且先生和女儿对我都还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朋友们需开药的话,没有赵老师电话指导我心里就没底。还好,这种底气和自信可以通过大量地跟师和模仿来获得。



因为模仿与跟随师父,是获得悟性的一条捷径,模仿与跟随就是自我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把师傅的技能变成自己的技能,变成自己的能力。这样,便可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处变不惊,应对自如。



2006年8月凌晨,赵医生的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门铃声,原来是河北定州12岁的患者天天被她舅舅背来求诊。天天9岁月经初潮开始就经量很大时间很长,刚开始时可以打止血针控制,后来止血针不起作用,家里人便带着她四处求医,北京、石家庄、天津的中西医都治过,无效,经常因经血不止而晕倒。天天的舅妈因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被赵老师调理好后还生了龙凤胎,赵老师的美名在天天的家乡有口皆碑。在西医没有任何招数、只有切除子宫的唯一选择的情况下,天天的妈妈和舅舅决定南下深圳求诊赵老师。从定州到深圳路途遥远、辗转车程,天天当时的血色素只有3.2克,寸步难行,一动便急喘,脸如白纸。赵老师一边责怪大家不识轻重,怎能如此冒险把这一个如此危重的病人从千里之外背到深圳,一边毫不迟疑地为天天四诊开药嘱咐其夫人朱大姐为天天煎药。天天在赵老师家里休息一天后晚上入住离赵老师家很近的招待所。



于是,我们每天晚上打太极之前都会去看一次天天,她当时经血还未止,赵老师让我感受她的脉象,所有脉都弦数,且舌体胖大苔白腻,舌根粗糙泡粒明显。当时我对脉象弦呀数呀的与身体生命体征的关联性感受不深,所以未觉她病情有多危险多严重,然而,赵老师告诉我,天天危在旦夕,用药稍有偏差,她或许就回不去了。听了赵老师的话,再回头看看天天妈妈满含泪水的企盼的双眼,我突然明白,一个大夫,面对一个病人及整个病人家庭时,他所承受的压力和所要表现出来的定力不是常人可以想象得到的。



哦!我猛吸了一口气,中医也能救急呀!原来赵老师是在抢救天天,难怪平常一剂药喝三天的,但在天天这里就变成每天一剂了,且得随时根据她的症状换方。



天天在深圳待了10天后,带方回定州了。这十天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医除了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外,救急方面也堪称一绝。我不知道天天在深圳的这几天,血色素指标是如何变化的,我只知道他的脸色慢慢好起来,她的经血止住了,她由当初需要舅舅背到最后几天可以自己走,自己上下楼。这些现象就是我们中医的考量指标,立体鲜活,可感可看,直抵灵魂。半年后天天在妈妈的陪伴下又来深圳,但这次只待了两天,虽然没有完全好,但与第一次来时相比已判若两人。一年后的暑假,天天带着患肺癌的爷爷和同村另两个病人来深圳求诊于赵老师。天天的变化令我叹为观止,她脸色红润,步伐矫健,多么健康的一个女孩呀!她不仅留住了宝贵的子宫,还重拾了健康。更难能可贵的是,小小年纪已能把有病的乡亲从千里迢迢的河北定州带到深圳赵老师的家。



他们凭什么跟一个小姑娘来深圳求诊一个藉藉无名的民间中医,凭疗效凭口碑,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赵老师说,中医面对的是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尊重的是每个生命个体,这种信能产生一种力量取向,产生正能量。没错,我身边的许多朋友都有同感,愿意与赵老师聊天,愿意感受来自于他身上的正能量。



神奇的中医!不爱你都不行呀!



一个又一个类似天天这样让人兴奋的医案,我置身其中,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感同身受。我为字及其衍生出来的词组找到了最好的注解。信中医、信赵老师、信自己,毫不动摇!



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跟师临证,很自然地就会把老师的定力和自信融入进自己的血液中。



2010年1月18日,香港的叔叔已是在20天内第三次住进医院,因为头痛、头晕、胸闷、呕吐、颈痛、五天便不出、双眼不敢睁开和无法入睡。所有仪器和设备都查不出病因,但叔叔的症状却有增无减,除了每天服止痛药、止呕和消炎药外,医院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婶婶22日才打电话给,我埋怨她为什么不早说,她说是想等有结果了再告诉我。唉,她指的结果就是西医确诊的病名,可我们又不是按病名开药调理的。放下电话,我想起2007年赵老师说过你叔叔以后要注意心脑血管问题的忠告。我估计叔叔应该是中风的前兆,我一边让婶婶为叔叔办理出院手续,一边请示赵老师后拟方(党参生地 白芍 丹参 麻黄 半夏 附片 羌活 独活 生石膏 芒硝 白术 大黄 灵仙 加皮)抓药,我一边熬药一边等堂弟从香港过来取。



叔叔23日下午开始喝药,一碗药要用勺子分十多次才能喝下。服后当天泻了3次,但仍睡不着、头痛、头晕、胸闷、呕,吃不下饭,只能喝一点点米汤。服药期间出现流泪、肢冷、双腿抽搐等症状。婶婶一天多个电话来确认药后的反应是否正常。淡定呀淡定,此时的淡定就是一味大药。我的淡定来自于对所学的中医知识的一种自信。所以,我的淡定、我解释的言词,甚至于我电话中透露出来的口气让我叔叔明白了唯有老老实实喝药才是救他的唯一出路。



病是用来治而不是用来解释的!西医通过各种仪器检测或许能把你的病解释得清清楚楚,很科学,且能把你的指标治疗得很标准。中医没必要那么啰嗦,中医的考量指标是人的自我感受。叔叔明白中医治疗理念后,便不再要求婶婶一天到晚地给我电话了,而是认认真真地喝药。



连续喝了5天药后,叔叔在28日那天泻了18次。头痛和胸闷明显缓解,呕止,仍无法入睡。30日上午我从深圳过去香港看他,四诊后与赵老师商量拟方党参 丹参 羌活 独活 土茯苓 白芍 桂枝 芒硝 生石膏 当归 白芷 细辛 蒿本 附片,婶婶在熬新开的药,我用自制的泡脚粉为叔叔泡脚按摩。叔叔已被病痛折磨得瘦掉15斤,他靠在沙发上向我描述在医院时的无助和难受,几度哽咽。国内的多次政治运动叔叔都能坦然面对,这次的病痛却几乎摧毁他的意志。他在病痛面前的脆弱和惶恐、他此时此刻对我的依赖,让我一下子觉得自己活得多么有价值!我可以用掌握的中医知识化解叔叔的健康危机,有能力助他继续在生意场上驰骋他的梦想!



叔叔上午泡完脚,中午睡了两个小时,起来后便说要喝粥,且喝得津津有味,说这是10多天来第一次品出了粥的味道。接着从30日开始,晚上基本上能熟睡四五个小时左右,31日开始感觉吃什么都香,且可以下楼散步晒太阳。2月2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叔叔便可来深圳出席员工的婚礼,6日参加公司的年终总结表彰会。2月14日即大年初一,叔叔一家来深圳与我们大家饭叙拜年。看着叔叔已经康复的身体,看着他给晚辈派利是的身影,我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无法用语言表达。叔叔的健康是我当年收到的最大的利是!我再一次感谢我之前的所有病痛,再一次感谢伟大的中医和亦师亦友的赵老师。



后来,婶婶经常对我说:如果不是自己的侄女,其他人她是不会也不敢相信的。我知道,除了血缘上对我的信任,还有对赵老师医德医术的信任。我的底气只是增加了叔叔逃出医院的信心,这种信心及时化解了叔叔心脑血管方面潜在的危险,后经一年系统调理,叔叔看起来年轻了五六岁,精力旺盛地经营自己的生意。



跟师的过程,就是学会如何学中医的过程,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过程。
  

四、习中医是习智慧而不是单纯的学知识



    中医治的是人,人是无法标准化和量化的,并且疾病也不是按科学方法进入体内的,它并不受科学规律制约,所以用化学、物理的定理对待疾病,并不能得到你期望的结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许多问题书本有答案但不管用,需要凭经验才能解决。这经验从何而来,就是从老师那里观摩、参与得来。



    正本清源的中医大夫是因时因人因景生法生方的,因此没有方可供他人复制或替代。再厉害的大夫的中医思维和理念都难以超越仲景,再有效的方也都是在经方的范围之内活变的。故有同人同证同地,法与方亦会不同之说。何故?因为一切都在活变中,包括大夫每个阶段的所思所想所忌和用药习惯。按图索骥与庸医探方无异。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饱读经典,《内经》《伤寒》倒背如流,各类医案也研究得很透彻,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却胸无一策?因为书本上的医案永远不是我们实际面临的医案。



    因胆囊炎四处求医无果的胜利,被赵老师治好后,亦萌发学医的兴趣。胜利比我年轻,认识赵医生时才30岁出头,对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大学专业又是管理学,思维敏捷。我们当初的想法都是报考成人教育的中医学,以为经过系统中医理论学习后再跟赵老师学习才是上策。2005年,胜利考上了湖南中医学院的成教班,我当时好羡慕他,觉得他比我厉害,可以踏上学医的路了。无奈深圳没有这种教学点,我便计划在女儿上高二时,也开始温习高中课本,与女儿一起参加高考,再与女儿一起上中医学院。



    没想到,我在医托的同时,亦步亦趋地观摩赵老师四诊,然后跟诊、侍诊。两年后,胜利还在《中医内科学》《伤寒论》及《中医药学》中苦读时,我已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开药了。一惊醒梦中人,胜利放弃了成教,跟了赵老师两年半,现在西安已是口碑上好的中医大夫了。



    我们聊习医体会时,胜利对自学钻研经典和跟师深有体会。他认为,书本上的医案属于过去式,每个医案都是当时的产物,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下医生、病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属于个别性而没有共同性,其信息的出现、采集及处理手段、处理结果常常是一次性的,整体性的,没有重复性,没有再现的可能,我们不可能把当时出现的因素数字化,不能像科学实验一样,把它定格,建立公式,并对其中某一单一因素放进实验室进行实验、观察。如果这样,其结果只是具有理论意义,而没有实际济世用途。



    更有甚者,我朋友的父亲研读医书已经50多年了,生病时还是请赵老师诊治,且至今还在研读。其子只断断续续地跟赵老师几年,现在已可以把同事的耳鸣、胃痛、肠炎治好。所以,儿子对80多岁的老父亲说,读医书读不出行医能力的。老人家翻着医书扉页上购于1957年的字样一脸无奈。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赵老师经常给我们打的比喻,他说,我在描述桌子时,我的大脑里有一个真实的桌子的图像,我要完成转换即通过图表和语言,从一种结构到另一种结构,从一种符号到另一种符号,无论我如何描述都不能把真实的桌子反映出来,那么你在听我描述时,要想听懂、听明白,就必须唤醒你大脑的记忆,从经验中调集出相应的内涵,反解出符号所代表的内容。如果你对我所描述的事物毫无经验,你所听到的只能是空洞的名词。



    了解图片和实物桌子,你只要见到就可以明了,无需用到名词和形容词,真实的桌子的功能主要是实用,因它受到生活用途的考虑,而图片和语言失去了这些功能目标,尤其是语言,没有实际的实用功能,只具备意指作用和描述功能,传递的是关于桌子的信息。



    我们通过研究图片或语言必须反解出事实本身,而不是研究图片或语言,并转换成另一种图片或语言。



    这种远离事实本身的治疗其实是概念治疗,因为不是治人本身,是治图像和数据。



    一个肺癌病人,去年边口服化疗药边喝中药,我们劝其停掉西药他不敢,说医生要求他必须天天服。在这位病人眼里,西药才是积极的治疗,中药只是辅助。这样中西医结合半年后,病人感觉不错,便回东北过年,回去更大胆停中药天天定时服西药,6个月后不舒服回到深圳一检查,发现肿块大了。医生说口服的化疗药药量不够得注射化疗药,做了四两个疗程的化疗后我见他已面容槁枯,自称瘦了10多斤,没胃口且睡不着。边说边后悔回东北没坚持喝中药。可是,后悔归后悔,他还是要坚持做完六个疗程的化疗。他已做完四个疗程,然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了。我担心他更祝愿他能健康起来!



    王菲曾在微博上说过:相对的真理才需要检呀验呀的,说到绝对真理,咱就只有体验的份儿,所以,实践是检验相对真理的唯一标准,体悟是了知生命本质(绝对真理)的不二途径。在当今社会,身边太多太多的人有意或无意地丧失了体悟的本能,把本来就不是科学打造的肉身交给科学的数据和指标。

黑格尔对知觉亦有独特的见解:你无法质疑知觉,因为你唯一拥有的工具便是知觉。如果你想不用知觉,那就像游泳时想不弄湿身体一般的荒谬。然而冰冷的检查仪器没有知觉,百姓却趋之若鹜;温暖的双手摸脉有感觉,百姓却往往退避三舍。许多人不想用知觉,因为知觉无法量化,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有的国人叫嚣要废除中医。我们是不是活在荒谬的自我中?




如果人类是由物质、身、心、魂与灵性所组合而成,那么科学在处理物质与身体时是非常漂亮的,处理心智时显得有点拙劣,处理灵魂与灵性的层面则完全无能为力。美国作家肯·威尔伯在《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一书中如此写道。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军区总医院原肿瘤科主任、从医40年的刘端祺医生也曾感慨:唯科学主义的医学把人看成了某种疾病或某个发生故障的脏器的载体,或者是某种能找到显著差异的统计学数字,这使得传统医学对鲜活生命的呵护异化成了医生对疾病”“医生对脏器”“医生对数字无人医学



    这让我想起最近接诊的一个9月大的小女孩,她9月29日-10月3日因手足口疫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10月8-11日因发高烧在邵阳市人民医院打了4天吊针;10月29日-11月6日又因持续低烧在深圳市福田妇幼保健院住院;11月8-17日仍因持续发烧转入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期間又感染轮狀病毒秋季腹泻。17日上午经朋友介绍找到我,西医已经把9个月大的小BB和她爹妈折腾得快崩溃了。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面对如此弱小的病童,小BB当时仍发烧,咳,额头贴着退热贴,小手上还插着打点滴的针管,面色暗黄,神怠。都治成这个样子了,西医还要求她接受骨髓穿刺以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才9个月大的小BB还能经得起越来越猛的治疗手段吗?一两付中药就能搞掂的手足口疫已经治成这个惨样了,再往下治,不知还会造出多少种病来。家长很无助,见我就像见到救星一样。还好,我足够淡定,他们的信任更增强了我的信心。



    小BB不太配合四诊,但仍能感受到其脉紧、数且浮,舌苔黄腻。赵老师说过,小孩子的病再重都比较单纯,因为他们还在成长期,还是稚阳之体,他们的许多健康问题都属外因引起的。那么,眼前的这个小BB,外因就是不正当的治疗手段破坏了她的肠胃功能,元阳伤得很重。辨证清楚后施治的方向也就确定,那就是温阳扶正逐外邪,故拟方党参 良姜 半夏 麻黄 甘草 杏仁 石膏 槟榔 苁蓉 白芍 大黄,并嘱煎出来的汤药加红糖喂服。



   当然,小BB药后效果非常好,第二天便退烧,但还有一点拉肚子。第四天痊愈。



介绍小BB来的朋友,开玩笑说以后要叫我神医。其实我不神,中医也不神,真正神的是我们的身体,人体自有大药,每个人都有自愈能力,当人体内的大药即自愈能力不够时,中医顺势帮它一把就是。所以,赵老师说:中医是智慧范畴,不是知识范畴。知识是1+1=2,是直线性的思维;智慧却可以举一反三,以一推十,一叶知秋,窥一孔而知全豹。西方文化教给我们的是知识,知识会不断地被淘汰被新的知识所代替;东方文化展现给我们的是智慧,智慧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



    所以学中医是习智慧,要靠悟,而不是背。那么,欲达灵性地发挥和悟道,就要靠继承并长期在中医诊所的场景中训练才有望具备那种能力。



五、昆明口头毕业证书的颁发



从2004年接触中医,到2006年开始跟诊习医,这么多年,除了病人的疗效对自己是个鼓励外,更希望自己辨证施治的能力被老师认可或表扬。2011年3月,我、少明和胜利三人飞抵昆明探访赵老师,我们哪也没舍得去,五天就待在赵老师家里聊天玩牌下棋。最后一天,赵老师突然把我们仨叫到一起,说要给我们颁发口头毕业证书。我们面面相觑:不知口头毕业证书是何物,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发给我们?


我们围着桌子坐下,少明这时低声说了一句我们不想毕业呀。我心里也直犯嘀咕,被毕业后老师是不是就隐居了,再也不带我们了?


面对我们茫然的眼神,赵老师非常认真且严肃地说:今天对你们之前习医过程做个简单的总结:



第一,形成中医思维。

传统文化与医学结合用于中医则形成中医思维,其中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十二经络、藏腑、气血等。中医从四诊开始,就要用中医语言、中医方法辨证施治,然后再用中医理论处方。


第二,系统的应用规则。

我们用药思路:补气血、温肾阳、化脾湿、泻糟粕。这种思路用在君臣佐使则可理解为:君——养命(补气血),臣——温肾阳,佐——解决矛盾、疏通(化脾湿)、泻糟粕。我们的君药以养命为主,有的医生则是以治病为主。


第三,形成临床经验。


中医思维、应用规则要体现在临床上才有意义。此两者不断地在临床上训练、用熟,便可形成自己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再好也只是间接经验,唯有通过不断地训练、自己的直接应用,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直接经验。以上三个环节基本具备的话,从行医的角度讲,学医也就基本成功了。


那我们做到以上三点了吗?


赵老师接着说,以上三者缺一不可,每个环节都要懂、要熟、要形成,如果其中两个环节很熟练另外一个环节缺少的话也没有用。有缺陷的话则无法行医。你们三个人跟了那么长时间,基本具备了这些能力,但仍须不断学习,学无止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如果一直在学习,这里学完了那里学,四处拜师学习后还不能应用就会感到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三个环节形成后应用起来马上就能产生感觉,一有感觉了就有乐趣就有成就感。你们形成比较快,能力具备也比较强。我个人认为中医思维基本都形成了,加上自己的学习,尽管没有专门上过课,但取得的成果比较大。



是的,如果学了中医却连自己家人的健康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该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曾有一位学中医的小伙子发私信给我:我妈一直在住院,反反复复,总是刚要出院又有点头晕肢体麻木,一星期前,当我再次提出用中医治疗时,我爸跟我急眼了,说当初让你学西医,你偏去学什么中医,你看看你,你妈的病你治不了,我不会给你当实验品……从去年你爷爷(哮喘)奶奶(静脉栓塞)住院到你妈住院,我就没见一个看中医的,中医根本就不行,你该干吗干吗去!我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想想还是因为自己没学好,如果他们能看到我把家人的病治好了,就不会这么说了……他发私信给我的目的是想从河北到深圳来跟我学医,可我没法给他提供学习的场所,更何况我自己就是非法的,在赵老师那学到的中医再本真再有疗效,我也只能非法家人和亲朋好友。



这七八年,我接触了不少中医大夫,大部分像上面讲到的小伙子一样,面对家人的病痛一筹莫展,最后不得不选择西医。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我们的习医过程采取的方法是非学院式的按部就班,给人的感觉是上课学习气氛不是很浓,所有的理论基本上是在生活中、临床当中、茶余饭后、散步中聊一两句形成的。诊病能力是在临床,在不断与病人交流、同行交流中掌握,虽然看起来比较随意,不是专门坐在课室里学习四五年,但效果是以疗效做检验而不是以时间或以文凭做检验的。



最后,赵老师说:学医的目的是为了用,这需要不断实践,通过实践来不断用熟、感悟、提升,一旦用于实践当中,每个人用药时会把自己的个性、知识背景、对中医理解的不同糅合进去。传承、完全不失真地传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的特点要加载到行医当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完全照搬是不可能的,完全照搬只有死路一条,我没有告诉你们任何一个药方,没有任何死的规则。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希望你们有机会多走多看,吸取别人的长处,民间的、学院的、各门派的,甚至山区里不起眼的地方都有藏龙卧虎之人,哪怕点拨一两句都会有巨大的启发或终生受益。



能从深刻道理中总结出简单的规律来的人,道也。赵老师是悟道和得道的高人,他把自己近20年来对中医的学习和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习医行医方法,为我们打开了亲近中医、弘扬中医的大门。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任何事物都要回到最本源的地方,一旦回到本源的地方,道就体现出来了。这就进入的状态。该阴则阴,该阳则阳,心中始终是(心中一旦,就有分别之心了)。



颁发完口头毕业证书,赵老师再一次强调守一、无为、不武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希望我们日后面对所有病证时都能够做到以无为有为



口头毕业证书,内心五味杂陈,我万万没有想到老师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肯定我们的习医成绩并准以毕业。以至于回到深圳,我在整理老师的这些文字时,边整理边听录音边在Q上跟少明说:我任由感恩的泪水浸润我的脸庞。我在想,我何德何能啊何德何能,上天如此厚爱我,让我以疾痛的形式、3次手术的代价接触中医,进而得到赵老师无私的传授!



我仍然记得,接受了口头毕业证书后,在飞回深圳的路上,我的内心一直觉得力量无穷,所以我在微博上写着……我将带着重新上路,内心强大,慈悲所有



六、结语



总有朋友好奇地问我为何要学中医,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为老了以后可以善终,为了有尊严地死,为了不躺在医院的ICU病房里全身插满管子孤独地死去且耗尽家人的钱财。



为了达到这一愿景,在全国人民炒股票炒房产时我孤独地中医健康,我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中医上,且放弃单位所有进步的机会,还经常逃班跟诊。刚开始,周围人的不解、取笑、鄙视皆有,然而,8年下来,当初抨击我走火入魔的人反而佩服我的选择和坚持,对我刮目相看。因为,他们发现唯一不亏本的人是我,我不仅赚了健康,还习到了医己医亲医友的能力。



有位中医前辈说过:业余学,身家用。呵呵,当我快完成这篇文章时,我觉得这位前辈简直就是为我而说的,想想,我不就是按照这种原则学和用的吗?



提笔写《我的中医师承》这篇文章时,跟师这几年的画面就犹如电影镜头似的在我大脑里不停地切换。然而,其中两个画面有时会长时间地定格在脑海里。一是我慨叹中医之玄之难学时,赵老师说了一句步缓任街长;二是我因腰痛第一次自己处方给老师批驳毫无章法时,老师又说了一句大道无近功。结合这么多年习医体会和习得的一点儿辨证施治能力,再品味这两句话,会觉得特别有意义。其实,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给自己信心给自己耐心,水到渠自成。



星云大师说成就大器要有四个条件:一要经得起烦嚣,二要受得了气愤,三要忍得下挫折,四要耐得住时间。由于民间中医生存环境恶劣,在遇到种种人为刁难或政策打压时,星云大师的话往往成为我坚持下去的一种力量。



我曾经在微博上写道:我弘扬中医或当医托时的感觉正如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所描述写诗时的感受一样,觉得自己是一件幸运或受难的乐器,不是我在找诗,而是诗在找我,逼我展现它。不同的是,我没有受难的感觉,只有幸运和愉悦的感觉。不是我在找中医,而是中医在找我,逼我展现它。’”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如果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赵老师就是一位具有强烈责任感的长者,他把自己研究和实践了多年且行之有效的一套习医、行医方法无私地传授给有机缘的中医爱好者。就中医而言,因传承断代,当人们重新回到古代,在原始经典里盲人摸象式的探究、研究时,你若能得到民间大医的传承,这是一种非凡的福分啊!



这篇文章纯粹是我个人的习医体会,其中的表述或观点未必正确,且个人的经验不具普遍性。山外有山,我相信民间还会有许多像赵老师一样的明医,甚至比赵老师道行还高的大医。如果大家有缘分遇上,真心希望你们能像我一样把握住机会,低位求和学,再择机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也为中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徐丹娜部分博文
医源流长之九:泰国之旅的中医缘
(11/319)2012-08-13 19:44
医源流长之八:我对是药三分毒的…
(54/1203)2011-10-14 11:56
在《扶阳讲记》中找
(9/700)2011-05-08 11:46
老师的文章:《健康需要悟性》
(4/731)2011-03-11 11:18
中医让女儿有智慧
(15/745)2011-03-11 10:49
老师的文章:《中药毒性哲辨》
(12/480)2011-03-01 15:52
老师的文章:《高血压病——借用仪器…
(15/579)2011-03-01 15:49
老师的文章:《乙肝三步曲——戳穿现…
(22/726)2011-03-01 15:46
老师的文章:《老赵十不治》
(22/1019)2011-03-01 15:44
医源流长之七:《我的肿瘤朋友们》
(25/856)2011-03-01 15:42
医源流长之六:《中医治愈乙肝之我…
(20/683)2011-03-01 15:40
医源流长之五:《我的行医之始》
(41/655)2011-03-01 15:38
医源流长之四:《我为什么不体检》
(19/711)2011-03-01 15:36
医源流长之三:《我的脉诊练习》
(11/695)2011-03-01 15:35
医源流长之二:《我的中医缘》
(9/887)2011-03-01 15:33
医源流长之一:《我的医托故事》…
发表于 2013/4/11 18: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谁知道文中的赵老师全名是什么,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15: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