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5/1 11: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蒋某,女,32岁,干部,1986年1月18日初诊。
病史为婚后多年不育,月经每34天行,行期短而量多。
曾患子宫外孕,有慢性阑尾炎。此前曾作过输卵管通液。于年1月16日在某医院B超诊断:“子宫平位,正常大,形态正常,宫区回声均匀。于子宫右上方可见鹅蛋大包块,边界清,内可是一分隔,房内见回声。左侧亦可见一桂圆大包块,低回声。提示:双附件囊性块,输卵管、卵巢积水或巢囊肿均不能排除。建议输卵管造影。”患者无子多年,要求治疗囊肿,并望得子。
诊见患者神情、面色无异常,月经于本月9日行,量较多,3天而净。苔自脉涩,先予消瘕。桂枝9克,茯苓克,丹参12克,桃仁9克,牛膝9克,丹皮9克,自芍克,红枣(克。10剂。
1986年3月3日二诊:1月18日方服10剂,无任何不良反应。)’自行服20剂。苔白脉涩。仍予原方加川楝子克,嘱再服10剂。
1986年4月24日三诊:谓3月3日方连服20剂。于眼剂后,0于1986年3月18日在当地某县人民医院B超检查:“……丽侧附件扫查,见右侧23mm×28mm,左侧见’7mm×26mm之透声暗区。暗区边界清楚。诊断为(1)子宫未见肌瘤。(2)两侧卵巢小囊肿。”该病人因囊肿较前明显缩小而续服如上述。以后又将前方连续服用若干剂。于年4月14日再作B超复查。谓:“两则附件,右侧见×27nlm暗区,左侧见1’7mm×26mm暗区”。一侧囊肿又见缩小。诊其月经周期渐准,每月周期26天,腹不痛,往前乳胀渐解,苔净。仍原方续进。服20剂。
尔后,该患者因工作、出差,停止服药一段时期。直延至1986年6月7日始将原方改制成丸剂,每日随带,于出差时连续服用。于1986年8月15日又于当地B超复查,谓:“两侧附件扫查,见右侧附件18mm×22ram之暗区,边界清(右侧附件小囊肿)。”于1986年8月20日复诊,左侧囊肿消失,右侧囊肿又见缩小。经行准期,但又见经前乳胀明显。于是嘱继续服用前桂枝茯苓丸加味制成之丸剂,不可间断外,再处汤剂疏调。处方:当归9克,川楝子9克,白芍17克,乌药6克,谗罗子9克,延胡6克,八月札克,越鞠丸15克(包煎)。服法为每月经行前1周各服剂,月经{朋p停服。但患者又因出差而只服丸剂,停服汤剂。于1987年4月20日复于当地某县人民医院作B超检查诊断谓:“(1)子宫正常大小。(2)两侧卵巢可见正常大小”。治疗至此,卵巢囊肿全消。随即停服丸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