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玩家天下

民间中医的一片净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2: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xh0438 的帖子

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0: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治法用药琐谈
  (一)用药宜醇正,当简、轻、验沪上曾有一俚语日:”九加一,蔡一贴“,称谓江湾蔡氏妇科用药精简,见效迅速。余承家传用药以简、轻、验为准则,并参入晚清孟河四家之一费伯雄的醇正和缓思想,使蔡氏妇科用药特色有了新的升华。醇正者,即精一不杂也,宗旨在于”义理之的当,而不在药物之新奇“,既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之举,亦非泥于古方而治今病者。”盖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天下之方,治法虽多,对症则·。故凡治病之道,必确知为寒,则竞散其寒;确知为热,则竞散其热;一拨其正,诸症尽除矣。故《内经》日‘治病必求其本“’(《景岳全书》)。醇正思想又与和缓治法紧密联系,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其平,即和法也,缓治也;毒药治病去其五,良药治病去其七,亦即和法也,缓治也。每临事不惑,抓住疾病本质,审时度势,恰当调治。用药宜酌之又酌,不轻易滥用一药,力求药力适度直达病所,中病即止。处方随症取用10~12味药,剂量轻者~3克,重者12~15克,每剂总量大都在70~100克间,皆平常普通药物,然取效多捷。
  1.调血以气药为枢,治气如羽非轻不举妇人以气血为本,气血不和则百病乃生。女子阴性偏执,易使肝失疏泄而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引起诸疾;而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不仅气之病变会影响及血之病变,血之病变也易引起气之病变。因此,疏肝理气之法,可谓是妇科常用之法,且调血诸法,皆当以调气为先导,为枢纽,使之补而不壅,涩而不滞,行而不散,清而不凝,温而不燥。气者,至灵、至捷而至活之物也,用药之灵、捷、活当与之相称,故而用药当注重个”轻“字,非轻不灵,非轻不捷,非轻不活。反对堆砌诸药或用大剂猛攻,免劫阴、耗气、伤肝、碍脾之弊。除治妇科诸痛症之乌药、玄胡、郁金、路路通、金铃子诸品用量至10克外,调经之药如柴胡、青皮、枳壳均用5克,公丁香、降香、玫瑰花、木香、佛手类仅用1~3克。理气诸药中,重香附,因其气中之血药也,不仅可用于气滞血瘀之实证,也可用于诸虚证,与补气药同用,非但无破气之虞,且有助于补气血,理气;与补血药同用,又有助于补血、调血,可称调经理血之要药。妇科用药除当归、川芎、熟地、生地外,香附之用也最广,然其用量均不过10克。
  2.育肾以精血为本。阴阳互济不可偏补妇科重补肾之法,补肾又当先别阴阳。人体之生长、发育、衰老,妇人之经、带、胎、产,虽然都以阳气为主导,但必须有精血为基础,惟精血充而至盛,方能阴极转阳,出现各种生理之变。譬犹油灯之燃,必基于燃油之盈,而后火引之则燃,若无油之基础,则火之再诱终不能燃也。何况女子本为阴血不足之体,故以无形生有形,每在危急之日;而有形生无形,需于平常安适之时。常用药物有熟地、生地、当归、白芍、枸杞、龟板、女贞等,尤以熟地为首选。唐、宋朝以来,熟地之制法,每选地黄中个大沉水之优者,以砂仁和酒拌之,蒸晒多次,至中心纯黑极熟为度,故性味功效已非昔比,质越厚而力越充,故能直达下焦,滋津液,益精血。景岳赞其”以至静之性,以至甘至厚之味,实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厚之药“。熟地与生地,前者味甘性微温,专于大补精血;后者味甘苦性凉,长于凉血滋阴,故临床崩中漏下,经多胎漏之际,宜取生地治之,他症则均当以熟地遣之。月经周期调治中,经后期当宜生地生血补精,奠其基础,经问期及经前期均当以味厚性温之熟地补精血,助阳升而促其激化。阴虚明显者,可生地、熟地并用,以增其滋阴补血之效。
  然在注重补精血的同时,又需阴阳互济,不可偏补,阴阳互生、精气互生之理始终贯穿在育肾之中。效法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之治则,娴熟运用并取效于临床。如不孕症之主因乃肾气不足,其中肾阳之不充致使生殖机能减弱或障碍是疾病根本所在。但是治疗中均取阴中求阳之法,即便在经问期由阴转阳、需助阳促变的关键之时,所制之基本方孕Ⅱ方也以仙灵脾、巴戟肉、鹿角霜、紫石英、苁蓉诸助阳药,配熟地、女贞子、怀牛膝、制黄精、河车大造丸等滋阴药为方,旨在阴实而阳充。
  3.崩漏辨阴阳为旨。善用附子生地塞流崩漏为妇科常见之病,前人有”妇女崩漏,最为大病“之说,故历为医界所重。其病因多从气滞、气虚、血热、血瘀、肝旺、脾虚、肾亏论,而独重阴阳之辨。阳崩者,多由实热或虚热所致;阴崩者,多由阳虚所致,除素体阳虚外,大致缘于久崩,故一般病势颇急颇重,应予重视,多见于现代医学之青春期功血或更年期功血者,适值肾气应盛未盛或将衰未衰之际。对阳虚之阴崩,运用附子温阳止崩,颇见佳效。某病员患青春期功血症,自初潮后便屡崩屡治,反复不愈。此次又阻三月许而崩,速服激素、中药及输血,崩势缓而又剧,迄今26天。面黄如蜡,神疲体倦至极,肢冷汗出,眩晕腰酸,语微气促。经水色清质稀,血色素5克。苔薄质淡,边有齿印,脉细。断为营血亏耗,气虚阳衰。血脱益气,宗斯为治,并参助阳调固,以圣愈汤加鹿角胶止血药。
  或用附子10克,附子乃辛温大热之品,其性善走,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达皮毛,内行三焦。及此血脱阳衰之际,大胆而正确使用附子,非常重要。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毒,用于体虚崩漏患者,恐其劫阴动血,故处方用药时不免顾虑,但阳虚阴崩,又属必用之品,非此附子不能挽暴崩虚脱之势。《金匮》用黄土汤治阳虚便血,亦取附子温阳之功,是为典范,此即醇正之法。然获效后即当减量或除去,所谓毒药治病去其五也。三天后复诊,果然翌日崩止血净,精神亦振。即去姜、附及蒲黄、陈棕,增治本之法。三诊血色素好转,随症调治三月后经水渐调,色量正常。
  治阴虚之阳崩喜用生地炭为君,且每重剂达30克。生地炭能集凉血、养血、止血诸功于一身,乃治阳崩之最佳药物,配合凉血止血诸药,每有桴鼓之效。但因多为寒凉之品,常易致残瘀内滞,造成再度出血。故临证常佐少量炒当归,取其养血温通之功,以避免瘀滞,并可制约寒凉诸药,达到理血之功。此与前人言当归”其气最雄,走而不守,苟其阴不涵阳而为失血,则辛温助阳,实为大禁“之说有悖,但临床验之,确有利而无不合。对于兼瘀滞之崩漏,常以生地炭30克配炮姜炭3克同用,意在温凉并蓄,固本止血不留瘀也。
  然醇正和缓,并非废弃峻猛之法、兼治之法,而是奉古人”有是证,便用是法是方是药“之训,当寒则寒,当热则热,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当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之际,亦当机立断而活泼洒脱取用之。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11: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缘何英年早逝
段振离 河南中医学院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在隆中,他发奋学习,20岁就已经精通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医理、天文、地科技等学问。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不贪不淫,持身严谨。出山前,以躬耕自食;出山后,高官厚禄,仍过着淡泊生活。在弥留之际,仍强调:“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然而诸葛亮不注意保养身体,精神和体力透支过多。《三国演义》第87回写道:“……诸葛丞相在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这样必然操劳过度,损害健康。在第90回,“烧藤甲七擒孟获”,“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诸葛亮又一次遭受到精神创伤。第104回,作者写道:“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视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转沉重。”于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逝世,享年54岁。

  从医学科学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早逝自有许多原因。他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可为而为之”造成精神压抑,《前出师表》充满着必胜的信心;而《后出师表》则格调低沉,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凄怆悲凉。这种精神情绪对健康是不利的;事必躬亲,操劳过度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历史进展到现代,像诸葛亮那样心身疲劳的人更多了,因为这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如果说,在三国时期,像诸葛亮那样操劳的人是极少数,那么在现代,精神紧张、心力交瘁的人则多不胜数。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08: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血证崩漏,首辨阴阳
  崩漏是月经病中较为严重的病证,明·徐春甫《古今医统》谓:“妇人崩漏,最为大病。”张景岳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是也。”患者常因暴崩不止,或久漏缠绵而影响身心健康。
  前人对于治崩,提出了“塞流、澄源、复旧”三法,认为“急则治其标”,止血为当务之急。蔡氏先辈指出崩漏的止血,并非易事,因为崩漏病因众多,临诊时病情错综复杂,常为虚实夹杂,寒热互见,气血同病,必须详审病机。
  治疗之时应首辨阴阳,“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执简驭繁可概括为:凡出血色质赤紫粘稠的属阳崩,黯淡稀薄的属阴崩。在病机上应注意分清是开闽不当,还是固摄乏权;是血病及气,还是气病及血。才能掌握好补与清的治疗主次,立方遣药的标本兼顾。一般讲肝郁化火,迫血妄行,或瘀滞冲任,血不归经的是开闽太过,为阳崩;而冲任受损,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不能统血摄血的属固摄乏权,为阴崩。前者宜清热化瘀,凉血止崩;后者宜益气健脾,补肾固冲。除了素体阳虚者外,多数阴崩是由于久崩、久漏而阴血大伤,气无所附,阳气亏损所致。



发表于 2013/4/11 09: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老师
发表于 2013/4/11 17: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知道玩家老师的秘密了,这些都在《希夷堂中医百家》手册电里查到的,还有很多有关的案例呢。
发表于 2013/4/17 22: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加油。。。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0: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1:张某,女,19岁,2001年1月4日初诊。
  肾病综合征病史2年余,水肿反复发作,近日因感冒水肿又复发,尿蛋白+++一++++,周身肢节酸痛,恶寒发热,咳嗽,小便不利,头面水肿,舌苔白,脉沉滑,此风寒犯肺,肺气不宣,脾肾阳虚之证,治以宣肺解表温阳利水之剂。拟方:麻黄15g,细辛5g,附子片15g,苍术15g,杏仁15g,生石膏50g,生姜15g,红枣5枚,玉米须50g,水煎日2次服。
  服药3剂,尿量增多,24小时尿量从150ral增加至,水肿消退,咳嗽恶寒发热肢节痛均除,后用加味清心莲子饮治疗2个月,尿蛋自由++++降至±,继续以我院制剂清心莲子丸巩固治疗4个月,随访尿蛋白一,无明显症状,体力增强,远期疗效巩固。
  二、阳虚阴水,真武参麦合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水肿为主证,周身水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或水肿时重时轻,小球肾炎水胛开冷在煎反复不愈,尿少腰痛,畏寒肢冷,神倦,脘腹胀满,便溏,面色咣白,舌体胖嫩,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或伴口唇发绀,面色晦暗,舌质紫有瘀斑,脉沉涩。辨证为脾肾阳虚夹有血瘀之证。由于脾肾阳虚无力温运水湿形成水肿,谓为“阴水”。治疗当以温肾健脾利水活血之剂,方用真武汤与参麦饮加味。药物组成:附子25g(先煎),茯苓30g,自术,白芍25g,干晒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5g,益母草,红花15g,桃仁15g,生姜15g,甘草15g。
  方中附子为温助肾阳之品,干晒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白芍药、五味子、麦门冬敛阴滋阴;附子、干晒参、白术均为温热燥药,故用敛阴滋阴之剂相辅顾护阴液,防其热燥耗阴;高度水肿循环受阻,用益母草活血利水,桃仁、红花活血散瘀,与温阳药合用以改善血行及肢体末端循环。
  本方除适用于慢性肾炎之水肿外,又适用于充血性心衰之水肿,辨证有脾肾阳虚证候,亦涉及心阳衰微,必须用附子温肾阳,干姜、干晒参、自术、茯苓益气温脾利水;益母草、桃仁、红花活血利水,活跃全身功能;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功能,主治亡阳厥逆,表现为形寒肢冷,腹胀便溏,小便不利,四肢不温,水肿,甚则四肢厥冷。脉微或沉伏;通过附子的回阳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功能,从而消除水肿,恢复肾脏功能,此外亦可治疗心功能不全所致之水肿。但附子有毒不宜生用;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宜久煎,据药理实验煮沸时间愈久,毒性大大减弱,其回阳救逆强心作用不减,一般先煮l小时,再入他药为佳。
  病案2:申某,男,14岁,2001年4月6日初诊。
  患肾病综合征3年,曾用强的松治疗病情缓解。本年专病论治月因感冒疾病复发,经治疗感冒已愈,但全身水肿不消,腹胀满,小便不利,手足厥冷,畏寒,下肢尤甚,面色咣白,大便溏,尿蛋白+++,血浆总蛋白46g/t.,白蛋白26g/I.,球蛋白20g/   .,脉沉,舌紫,苔滑润,舌体胖嫩,辨证为脾肾阳虚夹有瘀血之阴水,宜温补脾肾活血利水法。附子片先煎),白术20g,茯苓25g,白芍15g,党参15g,生姜lOg,益母草30g,红花15g,桃仁15g,泽泻20g,甘草,水煎日2次服。
  连服上药14剂,24小时尿量由20thnl增加至2500ml,浮肿消退,继以升阳益胃汤等药调治2个月,尿蛋白由减少至±,血浆总蛋白60g/L,白蛋白36g/L,球蛋白/t。,脉象沉而有力,舌质红润,从而痊愈出院。
  三、水气交阻,新方流气行水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大腹膨胀,四肢肿胀,面目虚浮,两胁作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结,呕吐少食,口苦咽干,舌苔白厚腻或稍黄,脉象滑而有力。辨证为气滞水蓄为病,水气同病。气滞则水积,水积则气郁,气与水互结,阻碍三焦不得运行,故致大腹膨满,四肢肿胀;气不下行则两胁作痛;木气侮土,脾失健运,故见脘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不通等。方用《局方》木香流气饮衍化。药物组成:干晒参15g,白术20g,茯苓20g,甘草lOg,陈皮15g,半夏15g,公丁香lOg,广木香7g,枳实15g,川朴15g,槟榔15g,香附15g,草果仁lOg,青皮15g,大黄lOg,肉桂方中六君子汤健脾胃除痰湿,丁香、肉桂、草果仁温振—监,j:垡鲎叁查壁塑鎏查姿脾,大黄清泻胃热以利湿浊。方中药味虽多,然配伍严谨,用此方治疗肾病高度腹水常获捷效,服药后尿量增多,腹膨满随之宽松,直至消除,尿蛋白亦常随水肿之消退而减少。
  全方功用可概括为强健脾胃,温振脾阳,疏肝理气,泻热利湿。
  病案3:陈某,女,55岁,1999年10月12日初诊。
  。肾病综合征病史3个月,肢体及四肢肿胀,腹膨大胀满,胸满胁胀,口苦咽干,气逆不能平卧,小便不利,尿量少,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弦滑,曾用速尿及中药五苓散类无效。据上述脉证当属气滞水蓄,湿浊壅滞,脾运失职,以新方流气饮疏郁理气,健脾和胃,辅以泻热利湿法治疗。
  服药3剂,腹中肠鸣矢气甚多,尿量亦增多,继服4剂,气体下行,尿量增至一昼夜2000ral,原方加泽泻20g,猪苓,继服7剂,24小时尿量增至3(~3ml以上,腹胀全消,全身水肿亦消。尿检蛋白++。+++。继用升阳益胃汤、清心莲子饮调治4个月,尿蛋白±~+出院。
  四、三焦水热,选用疏凿清利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证见周身浮肿,头面肿甚,喘息口渴,口干咽干,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舌质红,舌苔白厚,脉象沉数或沉滑有力,辨证为水热壅结三焦之证。《素问·灵兰秘典论》日:“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功能通调,则水液分布代谢正常,反之感受外邪,饮食内伤,气滞不调,则三焦水湿与热邪郁滞不得输布,出现周身上下表里水肿。此方可使水邪从表里内L T,k拙  mlI山谢t生坤面工翩泄A址  挫蜘细出  兰江专病论治海藻30g,茯苓皮15g,泽泻lOg,赤小豆30g,生姜皮15g,二丑各30g砸碎。
  本方为发表泻下利尿复合组成的方剂,羌活、秦艽发汗解表,开鬼门使水从汗解,腹皮、姜皮、茯苓皮辛散淡渗消皮肤之水,商陆、槟榔破坚攻积从大便排出,椒目、赤小豆、泽泻利水道使水从小便而出。发汗利小便通大便,表里上下分消其水,有如疏江凿河分除泛滥之水故名疏凿饮子。
  另加海藻、二丑以软坚散结攻逐水饮,以之治大腹水肿,其效甚佳。
  病案4:于某,男,47岁,干部,1998年8月12日初诊。
  肾病综合征病史1年余,周身水肿,腹膨大,小便不利,尿色黄,大便秘,口舌干燥,舌苔厚腻,脉沉滑数,尿蛋白+++,曾用强的松及速尿等无明显效果,血浆蛋白及血脂均正常。辨证为水热壅结于三焦之证,水邪不得分布壅郁化热,宜加味疏凿饮子上下内外分消治之。槟榔20g,商陆15g,茯苓皮15g,腹皮15g,川椒15g,赤小豆30g,秦艽,羌活15g,玉米须50g,西瓜皮25g,二丑各30g,海藻,水煎日2次服。
  服药7剂,尿量增加,24小时达1500ral。继以上方服之。连服10剂,24小时尿量增至3000ml。以上方加黄芪,连服14剂,水肿消退,尿蛋白++。继以清利湿热、益气健脾之剂治疗3个月,尿蛋白转阴,病愈出院。
  五、湿热中阻,中满分消首选刍幅件肾,I、俄肾布碡肾病综合征周身乏力水肿。以腹水'J’邴^咒价月T,吓话了、省心烦热,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口干食纳减少;厚腻,舌体胖大,脉弦滑或弦数;大量蛋白尿,低,血脂高,或肌酐尿素氮高。
  本证的病机为脾气虚不能升清而湿浊中阻,降浊而热瘀,形成虚中夹瘀,湿热中阻之证。
  舌质红苔白血浆白蛋白胃气滞不能方用东垣中满分消丸衍化,配伍严谨,药昧虽多而不滥,体现了东垣治脾胃用分消法之特色。药物组成:黄芩,黄连lOg,草果仁15g,川连15g,槟榔15g,半夏15g,干姜。lOg,陈皮15g,姜黄15g,茯苓15g,干晒参lOg,白术。lOg,猪苓15g,泽泻15g,知母15g。
  病案5:付某,男,33岁,2001年11月14日初诊。
  患肾病综合征3年余,水肿屡消屡作。尿蛋白+.
  ,近2个月因感冒水肿加重,腹膨大,高度腹水,尿量一昼夜lOOml左右,曾用速尿等尿量稍增,但停药尿量仍少。
  五心烦热,恶心呕吐,口干舌燥,腹胀难忍,舌苔自腻,脉象弦滑。辨证为脾湿胃热,升降失常,湿热中阻,气滞水停,宜健脾清胃热,除湿利水分消法。拟方:泽泻25g,猪苓20g,茯苓20g,自术20g,干晒参15g,于姜lOg,黄芩,川连los,槟榔20g,姜黄15g,砂仁15g,川朴20g,枳实15g,半夏15g,知母15g,甘草10g,水煎日2次服。
  服上方7剂,24小时尿量增加至3000ral,恶心呕吐消失,腹部宽松。守方继服7剂,24小时尿量继续增至。4000ml,腹胀全消,食纳好转,经治半年仅尿蛋白±,余症悉除。
  六、上热下寒,瓜蒌瞿麦清肺健脾温肾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出现水肿,小便不利,口干渴咽痛,或胃脘灼热,舌红苔燥,形寒肢冷,四肢困重,头昏沉,大便不实,腰膝酸痛,膝多沉重,此时辨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肺热脾虚肾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之证。肺为水之上源,若肺热则失于清肃下行,一方面呈现咽干口渴舌赤少津,另一方面出现小便不利形成水肿;脾主运化水湿,为人体水液代谢之枢纽,若脾虚则运化功能受阻以使水湿不得运行而停蓄;肾司开阖,若肾阳虚则畏寒肢冷,开阖失司小便不利。综上三脏寒热交错为病机之症结。方药组成:天花粉20g,瞿麦20g,附子15g,山药20g,泽泻20g,茯苓15g,麦冬20g,知母15g,桂枝15g,黄芪15g,甘草lOg,,方用天花粉、知母、麦门冬以清肺,肺热清则清肃下行;黄芪、山药、茯苓、泽泻益气健脾利湿,脾气健则运化功能复常,水湿得以正常分布自无停蓄为患;附子、桂枝温肾阳,肾阳充则恢复其开闽功能。
  病案6:1999年10月曾治一呼姓妇女肾病综合征,经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及中药益气补肾清热等皆无效,来门诊求治。眼睑及双下肢浮肿不消,口干咽痛舌燥质红,下午低热37.8~C左右,尿少腰痛,畏寒面咣,脉沉滑。尿蛋白。++++,红细胞5~7个/Hp,血浆总蛋白62g/‘,白蛋白28∥L,球蛋白34g/t。,胆固醇、甘油三脂均高于正常值,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此病人曾系统用过强的松、环磷酰胺等药疗效不明显,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据其脉证分析,辨证为肺热脾虚肾寒证,投以本方加山豆根20g,重楼,服药14剂,体温转为36.7’℃,尿量增多,24小时达左右,浮肿明显减轻,尿蛋白++~+++。继服剂,浮肿消退,口干咽痛大减,尿蛋白+一++。以此方化裁继服50余剂,诸症皆除,尿蛋白一一±,血浆蛋自'J‘十月^Xqm“正常,从而缓解。又治一张姓患者48岁,肾病综合征病史半年余,尿蛋白+++~++++,红细胞5~7个/Hp,血肌酐259}咖oL/L,尿素氮105眦noL/L。周身水肿,小便不利,口于咽痛,胸中烦热,手心热,腰痛畏寒,少腹痛喜按,大便溏,舌质红少津,脉滑。曾用强的松、环磷酰胺及中药补脾肾药皆效果不显,辨证为肺胃热、脾肾虚寒、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于本方加白术20g,炮姜15g,服药剂复诊,口干及下腹痛、大便溏均好转,唯尿检蛋白+++,红细胞0~1个/I{p。嘱继服药,症j扶明显减轻,周身有力,舌见润,五心烦热亦轻。嘱继续服药前后60剂,尿蛋白次检查皆阴性,红细胞一,m肌酐150l肼oL/L,尿素氮9.
  —n-no∥L。此后病人坚持以本方化裁服药,治疗6个月,尿蛋白一~±,血肌酐及尿素氮皆下降至正常值,痊愈上班已5年余未复发。
  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辨治四法一、气阴两虚,清心莲子清补。野小球肾炎以蛋白尿为主,不伴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或肾病综合征水肿消退后,尿化验以蛋白尿为主,血浆白蛋白低,临床表现周身乏力,腰酸腰痛,面色咣白,头晕心悸,无水肿或有轻度水肿,手足心热,口干咽干,舌质红或舌尖红,苔白,脉象滑或兼有数象。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夹湿热之证,方用清心莲子饮加味。药物组成:黄芪,党参30g,地骨皮20g,麦冬20g,茯苓20g,柴胡15g,黄芩15g,车前子20g,石莲子15g,甘草15g,白花蛇舌草,益母草30g,水煎服。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1: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经证面赤:面赤及于颧颊,午后潮热潮红,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干,脉有力。
气营两燔证:面颧粉红,唇红,舌红绛,脉数。
胃热食滞证:面红,颧颊赤,气粗,手足心热,脘腹胀满,呃逆酸腐,不思饮食,舌苔厚腻。
肺热痰多证:右颊赤,颧红。
肝热阴伤证:左颊赤,颧红。
虚痨证:颧红,面色如妆,其色粉红,唇红色鲜,午后低烧。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两颧紫红,或一侧颧色紫红,颧紫赤,中间色深,状如樱桃,界限不清,面色黄暗。
虚阳上泛证:面色潮红,颧红其色浅,舌质淡,手足凉,脉沉微。
上述几种面颊颧红的特点是:中央红色面积逐渐向外扩散,红色亦逐渐见浅,与面部肤色无明显界限。而赤色出于两颧,大如拇指,赤色局限于颧高骨部,界限清楚,有如大拇指按在颧骨上的指印,印外不红赤,这是至要的不同点。
同时应注意在病人心律失常的情况下,又见两颧发赤大如拇指,可能出现心脏骤然停跳而猝死。
通过医典《黄帝内经》的文献记载,早于秦汉时期(公元前22l一206年)就已有对心脏病进行诊治的记载,对其病因、病机、预后皆有阐述。而且提出心脏受大气所伤,此邪不同于一般常见的风湿之邪,大气伤人较重而深入心府。
 《内经》提出的心病舌卷短,颧赤,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观察人体异常的变化,仔细入微,可谓洞察脏腑。前人说:有诸内而形诸外。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1: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至简,咋用药,咋辩证,这才是中医的真功夫!真的是外行看热闹(阿、这个案例快不行了,一个方一个药,一下好了)。内行看门道(这病人有啥症,用了啥药,为啥好了,历代前人现代是咋用这药,疗效如何!)希望同学们大道至简,踏实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0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