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495|回复: 0

从数理文化看中西医文化基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9 12: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学是西方对数的学问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叫算术。本人家乡,现在民间仍把小孩子的数学成绩说成算术成绩。数学在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可以通过万物皆数这种说法来窥见一斑。数理逻辑是认识和掌握知识技能的一般逻辑,是拓展认识其他学科知识技能的逻辑基础、工具和桥梁。西方医学,特别是现代医学,无论是其整体理论框架的建立和完善还是其各分支领域的飞速进展,无不烙上数理文化传统印记。所谓理性,所谓理性思维,其基础就是根植于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数理文化,凡事皆需以数字指标统计分析来说明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决定了西医的文化基础就是西方数理文化。不能量化为数字,不能从根本上建立数理逻辑关系的诊疗思维和方法,便不被认同和接受。现代西医学作为现代科学的一部分,自认为科学的代表,难免导致把自己不认同不接受的东西归类于不科学的范畴。
  中国古代有数的学问,但没有上升到万物皆数。中国的数的学问主要表现在运用,就是算术,只是把它当作技术的运用来研究。中国有另一套用来认识和掌握知识技能的理论和逻辑,它的基础是数,但不是一般的数。中国的数都有其特定的象的意义。比如从一到十,你可以找有关的成语,就能知道,中国文化中数所包含的象重于数本身。比如1,2,西方可能认为就是数字的1,2,而我们可能认为把1理解为整体更重要,2可能是一分为二,甚至阴阳。还有三足鼎立,四季如春,五脏六腑,七上八下,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等等。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其理论框架的建立和临床,更多的是基于象理逻辑而不是数理逻辑,尽管其最终的实效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违背数理逻辑,这种内在的数理逻辑相当复杂,一者靠中医自身理论难以解剖,二者靠现代药理研究目前来讲也不可能。如果说中医内涵中没有数理逻辑,这是极不妥当的甚至是错误的。中医量效关系研究,中医方剂配伍关系研究等,无不说明隐含的数理逻辑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甚至还有中医不传之秘在量的说法,等同于说中医未解之谜在量,而这个量一定是必然存在的。
  药理研究是医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药理研究必须结合生理病理研究。西医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可以最终用数字来描述。而且如果没有生理病理研究得出的数字化结论,就不可能进行药理研究乃至药物的开发和产生。或者对证明有效的自然药物也必须搞清其数字化生理病理基础才能真正认可和接受,否则即使有效也是不科学的。症状学对于西医诊疗来讲,基本处于次要地位。症状所指向的数字化改变才是西医诊疗的关键内涵。当症状与数字化改变不一致时,西医更多的以后者为准绳。它只关心到底是1还是2.,1就是代表没病,2就是代表有病。那1.5代表有病还是没病?从1到2是一个疾病渐进的过程。这从症状上可以表现出来,西医更关心质变的点,1或者2,而中医更关心从1到2的量变过程。这就体现中国文化重视数字的象的重要性。推而广之就是疾病的象比象本身指向的数更加重要。从药物学意义上来讲,中医认识药物可以治疗的症象比药物究竟包含什么样的成分以及量的多少更加重要。中医所确立的,是药物的象与疾病的象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不仅仅是药的可量化成分与疾病可量化本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尽管它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不断规整了其内在已经包含的量化对应关系。
  西医力求对疾病对生命数字化的探究与证明,是与其数理文化基础分不开的。但疾病现象,生命现象至今为止,可以用数字来说明的只占总体的一小部分。比如一个严重脱发患者经过治疗,慢慢的在长出新发,中医看见在长了,有效,长得多了,效果很好,西医看见了,是否要去数一数,到底长了多少根才叫有效,效佳?西医检查后不能判定病人有病的情况实在太多,其问题就出在仅凭症状而没有数字证明就不能下结论。前几日我的一个朋友耳朵前侧长个包,检查血象不高,西医说再等等看,不要治疗先。有些女同胞有子宫肌瘤,暂时不大,医生说那就等等,如果长大就开掉。比如很多风湿类风湿病人,尽管初起症状已经很明显,但风湿指标反复检测都在正常范围内。简单说,就是病人经常抱怨的,明明我有病,就是医生说我没有病。那情志心理等疾病就更不用说了,目前根本很难都能够用数字来说明问题。以前我在某个医话中说过的一个病人,一周不能进食,检查结果说没病,不能治。病人哭诉:是不是就这样让我等着饿死?
  生命是连续的活的生命体。同样,疾病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西医倚仗统计学等总结出来的数字化节点,当然具有重要意义,如中医也有表、半表半里,里,六经,三焦、穴位等病位节点等的解读,同样意义重大。但中医重象,更能兼顾症状的改变对疾病诊疗的意义,而西医重质点轻症状的所谓讲理性,往往忽视了疾病的连续性,生命的连续性。
  数,无限可分,数的象不能无限可分。数学也有象限的说法,虽仍以数及数理为解释事物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至少也说明数的象是可限的。西医从数去掌握无限可分,中医从象的有限界定来掌握无限可分。如同微观粒子,是否可以无限探究?西医是否还可以从分子医学进而到原子医学?从更微小的粒子研究来解释和探究疾病和生命的本质?那必将越来越远离生命的大大的整体。而中医对于客观存在的活的生命体,不需要通过具体的数,具体的可量化的疾病和生命的本质描述而是通过它们外在的象来总体把握其本质,这是可限定的,而且一开始就把生命作为整体,就不能也不可能远离整体,同时重视疾病的连续性,生命的连续性。
  还有就是西医的可量化指标获得的基础也是令人疑虑的。比如解剖学依据。也许活体解剖的伦理学限制是一个借口,但伦理学不能简单看做限制,作为人类不得不遵守的底线,医学尤其必须坚守。与其说这种限制阻碍了西医的发展,还不如说这本身就是西医的不足。生命是活体。建立在尸体解剖基础上获得的所谓可量化指标究竟有多少能够反应生命的本质?本人为治疗间质性肺炎,特意补了一下西医知识,导致此类疾病的影响因子以及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极其复杂和不确定,这也是目前对此类疾病无有效治疗手段的重要原因。借鉴国内其他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本人体会,此类病人肾虚肺热或言下寒上热居多。治则温肾清肺为大法。经治数例,取得良好效果。大一点的例子可以举非典型性肺炎,没有搞清病源病理的情况下,西医就没有很好的控制方法,大剂量激素治疗已经从大量的股骨头坏死病例的预后验证中证实其弊端。疫苗研制成功了,但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中医直接从象来把握疾病的本质,能够及时有效的开展治疗,而且预后良好。西医乃至西方科学发展史中,偶然的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导致的发现,验证后被视为科学,而且如果坚持原有的逻辑基础反而不能导致范式革命。可见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也有很多不是靠原有逻辑推理出来的,尽管在后续的验证中可以符合逻辑推演。中医把最初的直觉思维常态化,而且一直在经受时间实践的考验和验证,只是未能象西方科学发现那样去进行后续的逻辑验证,尽管无人能够否定其实效性,却被归为不科学。中医理论框架本身就充满了的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甚至每一个中医诊治每一个病人时都充满了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而且能在辩治得当的情况下确保疗效。
  在科学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所发生的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尽管带有非理性的色彩,却无损科学整体的理性。疏于理性剖解、时时发生、千百年来被验证着实效性的中医为何归于玄归于不理性不科学?这要归咎于数学和算术的区别。一者万物皆数,一者万物皆象。是数理文化和象理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医文化基础的差异,也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所以,中医文化的基础是具有东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数理文化,它的特点是基于数理隐含数理更重象理的象理文化。尽管目前看来中西医各具长短,但生命整体观必然是医学最终的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0 16: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