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23 10: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hnick 发表于 2013/12/19 17:50
先生好,老公最近感觉腹部有点疼,今天去医院做了B超,说有点胆囊炎,先生请问有什么办法平时能做的,望指教 ...
呵呵,一说到胆的问题,可能西医都会告诉要注意饮食,多食五谷菜蔬,少食肉食粘腻,采用低脂肪餐饮,减少胆囊负荷,减少胆汁分泌。这是有道理的,出家之人,肝胆经大多通畅,就和平素饮食清淡、心境平和有很大关系。中医的治则,一般是以清肝利胆、消除湿热、除郁去滞为主。胆囊炎的人一般都伴随有胆结石或者黄疸,久治不愈还有急性发作的隐患,要分外小心。西医喜欢推荐的消炎利胆片,应尽量避免长期服用,这药偏寒,伤脾胃阳气很迅捷。
针灸调理胆囊炎,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好的方向,但也需要先做出明确的诊断,判断出是湿热为主还是气滞气郁为主,判断出是绞痛型还是呕吐型,判断出有无黄疸有无发热,所以,还是要在当地找个辨别阴阳号脉问诊的中医师,先弄清状况,再确定要走的路径和方向。
穴位的选择有:胆囊穴、日月穴、阳陵泉、胆腧、肝腧、太冲、内关、中脘、足三里、内庭、公孙、三阴交等,穴位配伍选择最好要根据中医师的诊断来选择,都是可针刺可艾灸的穴位。
这里,最重要的是前两个穴位。胆囊穴,位置很好找,在阳陵泉下面两寸,针刺这里可直接控制胆囊的收缩,治疗急性胆囊炎立竿见影,要是慢性的胆囊炎,每天可坚持艾灸各半小时。第二个最重要的穴位是日月穴,日月穴位于人体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穴之下,第七肋间隙中。《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有云:“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这是说治疗胆上的疾病时,要选择胆经的募穴。日月穴正是足少阳胆经的募穴。募穴是脏腑经气在胸腹部汇聚的地方,可补充脏腑的气血,与脏腑的关系密切,主治胁肋痛、呕吐、吞酸、呃逆、黄疸、胃痛、腹胀,以及胆囊炎、肝脏疾病等。日月穴上相隔一肋的期门穴,它是肝经的募穴,肝胆疾病的患者这里常憋满。按压这两个穴位可为肝胆募集气血,肝、胆相表里,因此可最大强度地刺激到胆,增加它的蠕动。
对慢性的胆囊炎调理,要是能做到每天艾灸胆囊穴、然后艾灸或按揉日月穴、按揉期门穴,每周再抽出一两次时间擦擦窗户(肝胆的腧穴就是肝胆在人体后背上开的透气的小窗户),每天再配以敲打半小时大腿外侧的胆经。估计胆囊炎想再犯病就比较难了。呵呵,有点吹牛了,但患者自己要是有执行力,有毅力,能够坚持每天做这些,就知道所言是不是非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