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899|回复: 12

词句何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4 11: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眩晕》:“伤损之症,头目眩晕,有因服克伐之剂太过,中气受伤,以致眩晕者。”
这句何意?有因服克伐之剂太过?
发表于 2013/3/14 12: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气,脾胃之气,如果一个人身体有某种疾病,长期或者过量服用辛燥或者寒凉之剂,自然就会损伤中焦脾胃之气,造成清气下陷或者浊气上逆,不就容易眩晕了。你前面发了一段黄师的话上面不是有吗?
发表于 2013/3/14 12: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如果一个人脾虚,湿邪困脾,就会造成水湿不化,我们自然就用健脾燥湿之药,但这种药用过头了,就会损伤到胃了,因为胃是喜润恶燥的。同样,如果一个人胃火炽盛、胃火上炎,就会造成胃气上逆,恶心呕吐,我们自然就用清热泻火滋阴养胃之药,但这种药用多了就会损伤脾阳。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07: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3/19 09: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13/3/19 10: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愚見辛燥多先傷上焦或肝臟,實在辛燥太過才傷脾胃,脾胃一般都喜溫,土性喜火氣故。胃土雖然忌燥,但胃燥主證是口渴、喜飲,而不是嘔逆。按黃師之意,胃燥者少,濕者多,以戊土化氣於庚金,而土氣本濕,庚乃戊之子,戊土雖化氣於子氣,而子氣之燥常不敵本氣之濕。嘔逆多是胃寒,寒能助濕邪之虐,導致胃氣不降,其氣則上逆,故嘔。又胃氣不降,致膽氣不降。進而使少陽之氣滯於上,導致上焦熱或心中煩熱,這類或屬少陽之火,不是胃火。若胃又溫又燥,則喜飲,若溫而不燥,則能進食。若上焦熱或心中煩熱時又見嘔證,可以少陽證來治,常並用柴、芩、連、薑、夏,以柴、芩收少陽火平膽氣,黃連去心中煩熱,薑、夏辛溫燥性之藥,專治嘔噦降胃平逆,其他一般平胃之藥如陳皮、豆蔻、吳茱萸等,多是溫辛之品。

愚見"剋伐之劑"主要是寒涼之品,過用寒涼,火敗土衰,中土不運轉,致使中焦濕滿,上焦之濕濁不能降,故眩暈。

发表于 2013/3/19 14: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灶心土 于 2013/3/19 14:32 编辑
泽灵 发表于 2013/3/19 10:47
愚見辛燥多先傷上焦或肝臟,實在辛燥太過才傷脾胃,脾胃一般都喜溫,土性喜火氣故。胃土雖然忌燥,但胃燥 ...


胃是阳明燥土,并不是说胃就是燥的,如果胃燥、缺少胃液,那就是病态了。所以正常人自然是胃燥的少。所以我觉得根本无需引用某师之话做为论据。

另外,我知道你差不多是把黄师奉为圭臬,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他的学说也仅仅是得到部份人的认同,有些人甚至是将他贬得一无是处。所以我觉得你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最好能多引用一些众人接受度较广的,像黄帝内经或者伤寒论里面的内容作为论据,这样可能更有说服力一点。可能这两部著作也并非所有人都信奉,但我觉得至少他们经历了更长时间的历史检验。

另外,克伐之剂为何仅是寒凉之品?如病本燥热,再用温燥之品,难道就不会有克伐之虞?如病本不虚,而用补益之剂,不也有害无益? 药不对症,或者过用、过量,都可成为克伐之剂。

我觉得还是不要学了伤寒,就眼中尽是伤寒,而把寒凉之品尽视为克伐。这和一些人学了温病,就把桂附之剂视同虎狼之剂同个道理。
发表于 2013/3/19 14: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灶心土 于 2013/3/19 14:53 编辑

我说学了伤寒就眼中尽是伤寒,或者学了温病就眼中尽是温病,并不是说这些人他们看不到对立面的存在,而是这些人即使承认对立面的存在,也往往最后都要兜个圈子回来,说成是自己认同的那一面所引起的。

金元四大家就有这个特点,几乎所有问题他们都可以归结到他们的理论支点。或者是什么火神派之类的,无不如此。
发表于 2013/3/19 15: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灶心土 发表于 2013/3/19 14:31
胃是阳明燥土,并不是说胃就是燥的,如果胃燥、缺少胃液,那就是病态了。所以正常人自然是胃燥的少。所 ...

各人意見,各自保留,我並不貶其他人。
发表于 2013/3/19 20: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3/19 21:46 编辑

回复 竹叶飘飘香 的帖子
损伤必留瘀,故常治多以破血行气之品,此类药物最易克伐气血,人体的气血耗散,亦即中气耗散,造成经脉失去濡养,致晕眩现象出现(昔者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明此理,独取‘气血痰郁’四法以御万病,实医林另一蹊径)。
此与原文下一句相串,意思一致的。五行左升右降只是太极图中的一个道理,生克化合规律诸家医论只轻言而过,实亦是太极本源,凡理不可偏执也,医宗金鉴里的东西不必强行用‘流行’的理论来套它,变得画虎不成反类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3: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