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240|回复: 5

转帖: 陈氏点穴:对经络的解剖实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4 19: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文章为陈先生文章,未经同意转帖在这里,实在是觉得好文应该共享

作者简介: 陈鑫剑,男,1955年出生,山西省霍州市城关村民,家庭住址:霍州市观坡街50号(原3号),电话:0357-5610598 、   13835710341,电子邮箱:lfhzcxja@163.com
1962年至1969年6月在霍州市城关二完校就学;69年下半年至73年在霍州市七里峪(原始山林区)随师承学点穴功夫和认采草药;73年至90年务农;90年至2004年搞解穴疗法实践验证;1999年取得山西省“一級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2005年整理《陈氏点穴与解穴疗法》文本投山西省科技出版社(已正式出版),并开展致力授徒活动。

自传: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中的四类分子子弟——正处少年阶段的我,亲眼目睹了“父亲作为右派、历史反革命分子被群众批斗”的场面;亲身受到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执行《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推荐选拔制度,连初中都不让我上”的政治压迫------13岁的我,怀着沉重心情钻进深山老林(太行山七里峪)里,投师学采、挖中药和练点穴功夫。
17岁那年(1971年),老师父叮嘱我“一定要把点穴功夫传承下去”后离我而去、消失了。等不回老师父的我,茫然下山------回家开始了农民生涯。父亲得到平反昭雪时,我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按政策不能随父恢复市民户口。因而这老农民就一直当下来了。
“而立”之年后,省觉到老师父不可能再见了!逐考虑如何完成“一定要把点穴功夫传承下去”的嘱托,发现这并非一件易事。倒不单纯是因学练点穴功夫的吃苦问题,关键在于学练点穴功夫有没有实用价值!人都要养家糊口,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决定着人们愿不愿意继承学练点穴功夫。为完成“一定要把点穴功夫传承下去”的嘱托,不得不展开了“探索和开发点穴功夫的实用价值”的研究。
所幸,点穴功夫的确是一门对当代人保健祛病方面有显著实用价值的学问。我数十年没受病困和为人祛病屡屡立竿见效的人生历程,为点穴功夫解穴疗法实践验证和总结成本书,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如今,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我,常常为自己“单臂三指倒立、双食指俯卧撑”的体能,而得到人们惊叹不已的赞美和佩服;常常为自己“解穴祛病”的神效,而得到人们成百上千的报酬。我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用“艰辛”写成的《陈氏点穴与解穴疗法》出版了,使“一定要把点穴功夫传承下去”有了理论书籍、摆脱了“单纯言传身教”的羁绊。我肩负的天命——“一定要把点穴功夫传承下去”,将从此逐渐完成------

代   序(注:本序最后没纳入书中)
——(怎样消除“中医之痛”
和如何“发展中医”之我见)

“中医,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传统医学,-----曾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伟大贡献,但今天再次面临危机,------作为一名中医,深感自豪的只是历史,而面对的却是严峻的现实。”——杨俏田(山西省忻州市中医院)“中医振兴、拯救中医是一个老生长谈的话题了,------喊了几十年,可成效如何呢?近两年来------一些省部级市级的中医院在穷困潦倒中惨淡经营;医院中药用量逐年萎缩;------中医的真正水平在哪里?------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度国彦(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但现实情况却是中医严重西化,后继乏术,医治范围逐渐缩小,中医界心头有种挥之不去的危机感------”——李士懋(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临床阵地的萎缩、基础理论研究的滞后,种种问题令每一个真正关心中医发展的人心急如焚。各种思想的交锋在各类媒体上展开,中医到底该怎么走?”——周东浩(“要以系统论指导中医的继承与发展”的作者)“------以及中医药理论无突破性进展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缪轶之(甘肃永登县中医院)
众人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的文章,引得了本文“我见”的面世。解决上述问题,1、首先应把产生中医之痛的根源找到并认识清;2、其次要认清中、西医各是以什么为研究对象;3、然后才能谈怎样发展中医。不知根源难得真除之道,不清楚研究对象是什如何下手发展学问?

1、根源问题
西医鼻祖——古希腊人,是一个喜欢结伙成团、经常游动于周边其他人群之间的民族。他(她)们对于其周边其他人群来讲,犹如中国古代跑江湖演马戏杂技的人群,含有很多身怀超常绝技的人才(包括“医生”)。但由于他们游动和不定居的生活方式,不利于经验资料的保存。使得他们只有行之有效的医术,缺乏指导有方的理论基础---
---在19世纪中后叶乘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对中医经络学进行了文化上的侵略和瓜分后改头换面性的摧残,并创建了西医理论体系。
于是,以西医为主体进行建设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概念名词都是与五千年前中医理论中一样!诸如五脏六腑、心、肝、肺等等,就连“心包”一词,也是五千年前中医理论中就已有的概念。巧合,巧合,侵略者不肯“巧合”到棱棱角角都完全一样的程度,也没有彻底消化中医文化的能力!当他们错误的把“经”和“脉”认作一个实质组织时、当他们执意要分散瓦解中医学核心体系时------他们把经络消灭了,重新树立、更名为“结缔组织”、“组织液”这两个概念。他们把经络分割到各系统组织里去充当辅助联接装置,还要再重新给安上一个新名——  “结缔组织”。(准确的讲叫“固有结缔组织”)
最严重的是将中医界思想推进了茫然境界——中医学里起核心作用的经络不见了、成了摸不着的隐性组织。你们中医学里起核心作用的经络,既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组织,自然就不能用解剖学方法来进行研究、不能与现代科学接轨了。
2、中西医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
上面已流露了“中医的研究对象是经络”的定义。那么,西医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朱清时“ 西医研究人体是用还原论的方法。16世纪意大利开始出现解剖学,解剖学的结果就是把人体还原为各个器官,现在又把器官还原为很多细胞组成的集合,比如把小肠分为肠壁、肠腔……又将细胞分为细胞壁、细胞质……西医就是将人体器官还原成最基本的构成单元,研究它们的性质,最后综合成人体的性质”的这段话,已有流露。概括的讲,西医研究的对象,是器官。
经络是器官相互之间起连结作用、中介作用和保护作用的组织,具有与整个人体内众器官相对立、将人体内众器官联合为一个整体的地位。因而,中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整体兼顾的特征;西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则体现出局部深刻的特征。(注:这样讲是为读者易懂。实际上经络是还存在于器官之内的众细胞间,连结着众细胞)
3、怎样发展中医
中医的研究对象是经络,自然就要从完善“经络学”这个基础理论上下手。具体如何操作呢?
当初的侵略者,把经络消灭、分散瓦解成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组织了。那么现在,我们就首先要把“经络学”重新恢复成实质性组织学!把现代医学中的固有结缔组织,重新恢复为“经络”,再将其生理(卫气行、子午流注)进一步完善起来。那么,就为中医与现代化接轨,具备了基础理论的条件。中医能够用现代科学的各种方法研究了,自然会反映出“西医欠缺”的优势来。
本书中《经络实质及其生理》着重描述的“组织液运动、人体热力生产和穴位生理”等三个内容,前所未有地发展了经络学。并且,本《经络实质及其生理》的“组织液运动、人体热力生产和穴位生理”,完全可以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论证,因而是中医经络学向现代化发展的桥梁和链结。
经络学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中的核心部分(阴阳五行生克是中医的研究方法,经络是中医的研究对象,方法与对象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其与现代化接轨现代化了,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病理、治理才有可能与现代化接轨转入现代化,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消除中医之痛”和“发展中医”。

第三章  经络实质及其生理

第一节:经络实质学的历史背景
点穴功夫人不明白经络穴位与痴呆人说梦没有什么区别。研究点穴制约人体运动功能或解穴复活人体运动功能,必须将经络穴位组织结构及其在人体运动中的工作机理认识清。否则,所进行的点穴制人和解穴治病,就无异于盲人夜行。尤其是古时点穴制人所针对的对象,是对抗性活动中的强壮人,就更是要把经络穴位及其生理皆掌握的精深透彻。
现代社会中,我们研究人体经络穴位实质的目的,在于掌握人体运动功能的生发规律,为推动运动医学非药物疗法建设打下更好的基础,从而为今后传承和发展点穴功夫创造一定的条件。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经络穴位实质学的历史背景:
经络穴位是远古人们在为生存而不断与狼豺虎豹等敌人拼搏的长期实践中,发现和认识到的与运动功能有“开闭”关系的系统组织。古人们承前启后的长期实践中,进一步利用酷似现代解剖学的切割划剥方法,在动物体内观察到了经络穴位的布局结构;并用实践经验总结的方法,整理缔造出了指导人们如何利用经络穴位制人和治病的理论方法体系。因而,最初发现和研究经络穴位的古人们,都具有集武学和医学为一身的特征。
后来人类发展渐渐进入了太平昌盛的社会,利用经络穴位治病,日益比利用经络穴位制人显得重要起来,就衍生出了专门从事治病的针炙医学人群。他(她)们对自己没有必须兼承武学的要求、很快发展壮大成了专为治病的中医学队伍。而行武的点穴功夫人们,仍然是在“必须先学好解穴救治,后才能传点穴制人”的道德思想制约下进行代代传承,继承着集武学、医学为一身的特征风格。这样就形成了行武和习医两支人员皆研究人体经络的局面。但武医两家受各自日常生活内容的不同影响,在对经络穴位的研究方法上各执不同。武家侧重于解剖学的认识方法,医家侧重于经验整理的认识方法。在经络穴位学问的传承方式上,武家们受向往和平的道德思想影响,将凡与点穴制人有关的经络学内容,尽量加以掩盖,不肯留成书文;而把凡与解穴治病有关的经络学内容,则唯恐有漏的加以修书,向从事中医治病的人们交流出去。形成了中国功夫界里的点穴功夫部分,貌似没有理论性书籍的局面;中医界里的经络学部分,成了表面上没有实质组织基础的理论体系局面。
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后,西方国家在浓重好武思想的纵使下,军事科技力量蓬勃发展了起来。而中国却在抑武扬医思想制约下,军事科技水平仍几乎处在冷兵器时代停滞不前。形成了军事力量方面,我国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局面。
军事科技力量弱,就得挨打和受歧视,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或原始人们之间交往中的规律。终于在光绪年间发生了西方国家联合举兵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的惨剧!西方医学也随之涌入中国,借着西方军事科技力量强势,对中医经络学进行了文化上的侵略和瓜分后改头换面性的摧残------于是,以西医为主体进行建设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概念名词都是与五千年前中医理论中一样!诸如五脏六腑、心、肝、肺等等,就连“心包”一词,也是五千年前中医理论中就已有的概念。巧合,巧合,侵略者不肯“巧合”到棱棱角角都完全一样的程度,也没有彻底消化中医文化的能力!当他们错误的把“经”和“脉”认作一个实质组织时、当他们执意要分散瓦解中医学核心体系时,他们新树立了“结缔组织”、“组织液”这两个概念,将“经络”、“经气”、“脉气”、“卫气”等概念丢弃一旁,不肯再用了。他们把经络分割到各系统组织里去充当辅助联接装置,还要再重新给安上一个新名——  “结缔组织”。这做法虽然满足了他们“消灭中医核心理论体系”的主观意愿,但却在人类对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认识上,犯下了“扭曲事实,阻碍发展”的错误。
人体生命运动科学的健康发展,是关乎到全世界各国各族人民保健事业的问题。西方国家那些搞文化侵略的人们,把历经五千年实践运用、冶炼而来的中医经络实质消灭,导致受害的是全世界各国各族人们的保健科学!由于人体经络被瓜分切割开后不能体现出其内“组织液川流整个人体内外”的生理活动和生热关系,使得现代医学研究人员至今未能发现“结缔组织内组织液川流整个人体内外”的经络生理活动及其规律。于是,由经络生理活动失常引发的颈肩病、腰椎间盘突出、功能退化性骨关节炎、类风湿等病症,至今仍是现代医学未识病理、没有理想疗法而肆虐人类的顽症。
最使人堪忧的是在20世纪末期中一些用导电方法来观察研究经络的人们,不顾20世纪60年代人们用导电方法实验研究的结果——“经络的存在与否,可以说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从通电测定,临床体验各方面都能够体会到它的存在”,仍然在他们所著的《人体经络科学》中把经络定论成了“隐性组织”。因为这是19世纪西方国家那些对中医经络学搞文化侵略的人们,把误见留在了后人思想意识领域中的反映。这个“反映”就和现实社会中的叛徒一样,能起到当初侵略者无法起到的作用。
尽快使人们认识到经络实质及其生理,显然是一个很紧迫的大事。好在我们现已在《正常人体解剖学》里的概念中,发现了经络实质的所在,不必再去解剖中观察经络实质。只要把《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划割到九系统里“充当辅助装置、起联结作用”的结缔组织,复原为一个整体,就得到了现代医学解剖方法下的人体经络穴位实质的整体立体结构模型了。然后,再把其中的组织液,与中医经络学中“经气”运行规律一合——看看“经气运行”框架里,是否存在着“含有组织液在内的结缔组织”!再看看谁能把这“勾通联络着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的结缔组织中”的组织液川流整个人体内外的生理活动给消灭掉。
站在今天如何使点穴功夫顺利传承下去的角度上看,这经络实质及其生理的问世,从此结束了点穴功夫传承上的言传身教时代,让往后的点穴功夫传承有了教材、有了保障炼功安全和可获得解穴治病本领的理论指导。这一点才是促成本书问世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节:现代医学中经络实质的概念

35年前(1969年),须发飘白的师父,一边切割剥划着山羊肉,一边指着肉骨间白色的网膜状组织对我说:“这就是经络,你看这经络把它全身内的心、肝、肉块、骨都连接着拴系到皮上来,让咱只要抓到它的皮,就把它全身内的心、肝、肉、骨都拽住了。要是没有了这经络,这心、肝、肉、骨就散成各如沙子一样了。你看这些内脏各有自己直接伸连到皮肤上和骨架上的大撮白膜,这就是穴位。这心口穴位叫巨阙穴,要是让棍头或指头点住了的话,这心马上就跳不成了”。那时期听他老人家讲经络穴位的次数很多,不论走着、坐着、躺着、炼着都有说时。
可是5年前(1999年),我在太原一书店流览过程中,看到一本名为《人体经络科学》的精装硬皮大书里一段文字,说人体经络是“隐性组织”!我脑子里深印着师父当初指点那肉、骨间的白网膜,怎么能是“隐性组织”呢?这“隐性”不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吗?那我们点的那穴位,不是经络是什么呢?于是,我进一步查阅有关人体经络的各家医书,结果发现中医里的人体经络内容,包含了动静脉和神经,是作为一个“理论体系”而存在;西医里把动静脉归入血循环系,神经归入神经系,把为动静脉和神经起包络联接作用的经络给改了名叫“结缔组织”了,准确地讲是“固有结缔组织”。《组织学与胚胎学》29页“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形式多样。由组织液、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30页“固有结缔组织分有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等四类。一般结缔组织指固有结缔组织。细胞散在分布,无极性。一般都有血管。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状组织,分布广,常见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及细胞之间。(注:这页内容中,证明了经络对血管起到包含作用的客观存在,也表明了经络在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及细胞之间都存在的客观现象)在34页“致密结缔组织分布于真皮、器官被膜、肌膜、肌腱和巩膜”。“脂肪组织分布于皮下,肠系膜和黄骨的形态髓。”“网状组织分布于骨髓、淋巴结和脾”(注:这页内容中,证明了皮肤之皮及其下肌膜之间皆属于经络实质的组织内容)。123页“血管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这页内容表明了血管被经络包含着的关系)。192页“消化管内粘膜固有层,主要由细密结缔组织构成;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组织。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大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等。外膜的食管和直肠下段为纤维膜(仅结缔组织构成);胃肠道大部分为桨膜(由薄层结缔组织及表面的间皮构成)”。(这页内容表明了消化道整体被经络实质络网着的结构形态。)216页“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管壁由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其粘膜下层结缔组织疏松,含有混合腺------其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217页“肺的表面覆以桨膜(即胸膜脏层),表面为间皮,深部为结缔组织。肺组织分为实质和间质两部分,------间质为肺内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这两页内容表明气管、主支气管和肺组织皆是整体被经络实质裹络着的结构形态)。68页“肌组织是由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构成的组织,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这页内容表明了肌组织,也是整体经络实质裹络着的结构形态)。47页“软骨由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48页“软骨膜表面覆有的一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称软骨膜”。“骨是由骨组织、骨膜及骨髓等构成”。49页“骨膜、骨内膜和骨外膜为致密结缔组织”。(这三页内容表明了骨组织内外,皆由经络实质裹络着的结构形态)。
《正常人体解剖学》189页“在中枢白质内,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在一个区域内走行,称为纤维束(又称传导束)。在中枢神经以外,神经纤维集成大小不等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再集合成一条神经。在每条纤维周围、集束以及整个神经的周围,均包有结缔组织被膜。”228页“视神经为三层被膜包裹,此三层膜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252页“脑和脊髓的外面都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它们有保护和支持脑脊髓的作用。”253页“------叫硬膜外腔,其内含有静脉丛、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脊神经根也通过此腔,硬脑膜由两层膜紧密结合而成,其外层相当于颅骨内骨膜。”255页“软膜包括软脑膜和软脊膜,紧贴脑和脊髓表面,并伸入脊髓和脑的沟裂之中。在脑室壁一定部位,软膜组织及毛血管推顶脑室壁上皮一起突入脑室腔内,形成脉络丛,此丛可以产生脑脊液。脑室是脑中的腔隙,其内壁衬以室管膜,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脑室内充满液体,称为脑脊液。”259页“脑脊液因通连脑细胞间隙而与脑细胞接触,所以,脑脊液可供应脑细胞以营养物质和运走其代谢产物。”25页“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叫骨连结。按照人体各部连结的构造和机能 ,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直接连结的两骨间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相连,其间无间隙,不活动或仅有少许活动。间接连结又称关节,其特点是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腔隙,有较大的活动性。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在结构上可分内、外两层。”26页“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内软骨和关节唇。韧带呈束状或膜状,连于相邻两骨之间,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构成,可加强关节的稳固性。”43页“肌的辅助装置为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筋膜位于肌的表面,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浅筋膜位于皮下,又称为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遍于全身且互相连续。四肢的深筋膜,伸入肌群之间与骨相连,分隔肌群,称肌间膜。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注:解剖学中这些页面上内容,既表明了神经的周围及其内每条集束纤维,都是处在经络实质包络之中;又表明了从脑细胞起至皮肤之间的各层器官组织,均处在经络实质的包络之中;更表明了整个人体是处在一个经络实质整体包络中的结构形态。)
《生理学》18页“人体绝大部分细胞并不与外界自然环境接触,而是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为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血液在微循环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体液交流,是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基础。
机体的液体总称为体液。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按其所在部位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部分。------另三分之一存在于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细胞液又可分组织液和血浆两部分。组织液或称细胞间液,是存在于细胞间隙的液体,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约占体重的15%;血浆------约占体重的4%~5%。
在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隔有细胞膜,在组织液与血浆之间隔有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都有一定的通透性,水分和一切能透过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均可在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之间进行交换。”(注:根据《组织学与胚胎学》29页内容表明“组织液是经络实质的组成部分”,《生理学》18页的这些内容,则反映了“血循环与人体内各个器官、组织之间都隔着经络实质”的结构形态。)
综观现代西医学中给经络实质的概念名词,大体上有以下内容:
在胸腹腔里的五脏六腑有粘膜固有层、粘膜下层、粘膜外层,系膜、腹膜,浆膜、间质、胸膜,纤维囊、肾筋膜,纤维心包、血管外膜等概念名词。在骨骼架内外的肌骨脑髓区域有真皮、白线、浅筋膜、深筋膜、滑膜囊、纤维连结、软骨膜、骨内膜、骨外膜、韧带、关节囊、脑硬膜、脑网膜、脑软膜、室管膜、脉络丛、神经膜。在经络实质内部有浆液、粘液、滑液、脑脊液、组织液,神递质、脂肪等概念名词。概括地讲叫“固有结缔组织”。
上述的所有这些概念名词,都是西医学对人体内外不同层次,不同局部中经络实质,分别取的名称。值得指出的是——真皮与浅筋膜、浅筋膜与深筋膜、深筋膜与骨膜,骨膜与系膜、系膜与脏膜、脏膜与粘膜、骨膜与脑脊膜、神经膜与细胞间膜、血管外膜与细胞间膜等各层次之间横向如何连结的结构形态,没有表述出来。使得对穴位实质的论述,缺乏现代医学中的概念名词,真美中不足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4/14 19: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人体三系统解剖哲学
面对现代医学如此详细的正常人体解剖记述,怎样划分系统进行观察,更利于我们对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认识呢?既然是要追求对“运动规律”的认识提高,那为何不用“运动”与被运动这两个特性为标准,对人体内众器官组织进行划分归类的系统方法?具体地讲,就是把人体内众器官组织,分成运动性与被运动性的两个系统。
运动系统以骨骼为中心,外含每一块骨骼肌、皮肤和感觉器,内包括脑髓和神经。被运动系统以五脏六腑为主体,外含血管。可是,运动系统与被运动系统之间联结组织——“经络实质”,就明显的既不能属于运动系统,也不能归附被运动系统。因而只能是把这“无性”(无运动与被运动的属性)的经络实质,划作一个与运动、被运动并列存在的系统组织。(经络组织结构内的各种细胞,具有“无极性”的特征。而脏器、肌骨等器管组织内的各种细胞,则皆是有极性的。)
确认人体内组织器官属于运动系统还是被运动系统的依据,一个是它们各自在人体动位运动中是否起工作性动能作用;再一个是它们自身结构中是否含有运动神经,是否能随人意识进行运动。
因为组织器官工作运动的强度,与其产生热量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所以按运动属性划分解剖系统的认识方法,有利于对各组织器官热环境生理的研究。如《生理学》107页“内脏在安静状态中的产热量,占人体安静时产热总量的56%,在劳动或运动状态中的产热量,只占人体劳动或运动时产热总量的8%。”这就证明内脏是不参与人体劳动或运动工作的组织器官。再加上内脏组织结构里,没有运动神经的内容。因而确立了五脏六腑属“被运动”系统。同时,为五脏六腑起胸腹空间作用的骨骼、肌肉和皮肤,也以其“在劳动或运动时产热量占人体劳动或运动时产热总量的90%的客观事实,和自身结构里含有运动神经。而被确立为“运动系统”内容的主体组织。
至于血管归属被运动系统的依据,是根据它根生在心脏,又是五脏六腑共同合作生产营养物质的有如产品库性质的功能传输器官。神经归属运动系统的依据,也是它根生于骨内的脑髓。虽然现代医学尚未有“神经是整个运动系统组织器官们共同合作生产的产品库性质的功能传输器官”的认识,却仍因不能抹杀其“根生于脑髓”的结构形态,而不能阻碍神经归属运动系统的确立。
这样把人体分成运动、被运动和经络三个系统来进行观察认识时,可以看到如下问题:1、五脏六腑如何被相对稳定在劳动或运动中的空腔里;2、五脏六腑共同合作生产的营养物质,如何被相对稳定的输送到骨肌脑髓里面去;3、脑神经如何生产和如何将其所生产的动力(觉力)物质相对稳定的输送到脏腑组织里面去。这三个问题的解决,都是与“经络组织如何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经络将五脏六腑众组织器官结联成共同摄取饮食加工营养的系统后,又以“血管外膜”形式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合作,将营养物质专门包裹护送到每一个骨块、肌块及脑髓里面去;经络将运动系统众骨、肌块结联成共同生产“神经”的系统后,又以“神经膜”形式与神经细胞合作,将神经(动力觉力)物质专门包裹护送到每一个脏、腑组织里面去;经络从被运动系统的四面八方,将其系统内的每一脏腑组织,都笼络联结在整个骨骼(运动系统)的四肢和头胸腹背腰上,才形成了五脏六腑能够相对稳定在劳动或运动中的空腔内的生存环境。这就必然要在人体四肢头胸腹脊腰的肌骨间和肌肤间,形成“在内络结被运动系统中各个脏组织,向外络结运动系统中各个肌骨组织”结构成中医经络学中十四正经为主要框架的经络实质。用现代医学中概念名词来讲,就是必然在内脏粘膜与真皮之间,形成《中医十四正经框架》的深筋膜或称肌间膜的网络组织。同时,这深筋膜网络整个人体的过程中,在途经每一个肌块头端或每一块骨头端时,形成了由真皮垂直通向骨或胸腹腔内各脏腑组织的穴位形态结构。这些“穴位”就如同是机械工业中常用的镙栓镙母一样,把运动系统和被运动系统串联结合成了完整的人体。但“穴位”毕竟不是机械性的镙栓镙母,而是供运动系统和被运动系统双方交流热量、力量的具有自身内部生理活动的活组织。由于所有穴位都统一联结在真皮上,所以人体的皮肤,可以认定为是人体经络实质的集中统一组织。由于人体四肢躯干的每一块肌和每一块骨及皮肤每一处都有着血管和神经,这些血管和神经从心脑发出、来到这每一块肌肉和每一块骨及皮肤每处来,必然要经过一个个肌块头或骨头端形成的穴位。所以,肢体躯干上的穴位里,绝大多数都有血管和神经路过——形成了人们可以从人体外皮表面某一穴位发力或发热,来对血循环和神经功能进行调节的经络穴位结构形态;而胸腹部的穴位组织,还具有“可使人从胸腹体表穴位发力或发热,直接向系膜下系着的某脏器组织进行作用以调节其内环境”的经络穴位结构形态;头背部的穴位组织,还具有“可使人从头背体表穴发力或发热,直接向软膜下系的脑髓组织进行作用以调节其内环境”的经络结构形态;任一穴位都具有“可使人从体外表面给体内送力或送热向横向方面肌、肌之间,肌、骨之间,骨、骨之间,进行作用以调节它们之间相互协调起来”的经络穴位结构形态,和“可让人选择性地对某一方面某一肌块或骨组织进行力作用或热作用,以改变某一方面某一肌块或骨块的内部不良状况”的经络结构形态。
经络实质内含有组织液和脂肪的内容。其中的组织液,是每血管外和每一有极性组织细胞之外都存在的,而且在颅腔内有以脑脊液为概念的“海河样”集中形态;在关节囊、滑膜囊有以滑液概念的“湖泊样”形态。脂肪集中于皮下和肠系膜,形成了由肠系膜至整个人体皮肤下存在的“树根至树冠样”形态结构。脂肪和组织液虽有细胞和非细胞的区别,但却有同处经络内疏松网状组织里的共同点。那么,组织液和脂肪处在人体经络实质这个将众器官连接为一体的组织里,是否存在着相互转化的生理运动?
组织液在人体形态多变的劳动或运动中,在时高时低的热力作用中,在方向形态多变的内外推力作用中,怎样进行川流整个人体内外的循环运动?这些都将在后面的经络生理中进行探讨和论述。
现在可以进一步提出如下问题:1、把五脏六腑联结到躯干肢梢上来的粘膜、外膜、系膜,与躯干肢梢内的深筋膜、肌间膜,必然会受各脏腑组织不同的生理运动的刺激中,形成各脏腑特性的各条经络线路形态结构——既中医经络学中的十二经筋;而穿行于这十二经筋中的血管外膜及其内血液,自然也就形成了十二经脉的结构内容。并且这“各脏腑特性的各条经络线路”的相互之间,也必然要随各脏腑组织相互之间的协同工作关系,而形成各条经络线路之间的协同工作运动循环链接结构形态——既中医经络学中的十二经气血运行的“子午流注”循环。
2、把神经组织联结稳定在骨骼腔(颅内和脊柱内的总和)内,又专门包裹护送出骨骼外至内脏或肢体梢的软、硬膜和网膜,一方面必然与五脏六腑各自特性相结合,形成中医经络学中的十二经别结构形态;(注意:就连《正常人体解剖学》中的脑神经数量,也是十二对!这是巧合吗?)一方面必然在穿越骨骼腔的过程中,与脊柱和颅骨中众骨块相互联经的软骨膜、韧带之间,形成交叉而成的内外两条经络线路形态结构——既中医经络学中的任督脉。
3、五脏六腑共同合作成一个系统的过程中,应该能形成一个中心枢纽带的经络组织!其组织必须处于“后与脊柱联结,前与胸骨和白线(腹部任脉实质)联结,上与咽膜联结下与肛前联结”的结构形态中。其上、下相联结形成的,既是中医经络学中的冲脉。另外,中医经络学中的带脉、阴阳骄和阴阳维等五条经络线路,应该是四肢与躯干众肌骨相互联结过程中,形成的运动系统自身的经络组织。
4、不论是运动系统还是被运动系统的人体内任一组织器官,都是由经络实质外裹体表、内络每一细胞而成的形体结构。
综合这四个问题来认识人体经络系统,可以作出如下概括:
一、存在于人体内任一组织器官“外裹体表、内络每一细胞(有极性)”的结缔组织,属于“络”概念内容的实质组织体;
二、存在于人体内运动被运动两系统之间、“纵横形成线路”的结缔组织,属于“经”概念内容的实质组织体;
三、存在于人体皮肤、由纵横行走线路交错时形成并可垂直通向深层下部骨内或脏器里的结缔组织,属“穴位”概念内容的实质组织体。
但我们习惯上是把经、络和穴位这三个概念内容的实质组织体,统称为经络实质!还请读者注意这一点,既要能够谅解和理解我们中医沿用了几千年的习惯,又要能够在对经络穴位进行研究认识时,做到区别对待而不混为一谈。
总结地说,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组织,为各个器官组织起联接作用和润滑分利作用,将各个器官功能收集统一成人体生命运动功能的独特系统。
发表于 2006/4/14 2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1、根源问题
西医鼻祖——古希腊人,是一个喜欢结伙成团、经常游动于周边其他人群之间的民族。他(她)们对于其周边其他人群来讲,犹如中国古代跑江湖演马戏杂技的人群,含有很多身怀超常绝技的人才(包括“医生”)。但由于他们游动和不定居的生活方式,不利于经验资料的保存。使得他们只有行之有效的医术,缺乏指导有方的理论基础---
---在19世纪中后叶乘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对中医经络学进行了文化上的侵略和瓜分后改头换面性的摧残,并创建了西医理论体系。
————————————————————————
有点匪夷所思
发表于 2006/4/14 23: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这篇文章所阐述的理论持否定态度。
发表于 2006/4/22 22: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阴阳观点上看,经络应该有实质性的组成部分!!是可谓阳之阴也!所谓阴者,阳之守,阳者,阴之使也。经气者,阳也;若无阴以收束,则毕发越洋溢矣!!故必有有形之经隧束之以运行!!!我接受作者的观点!
发表于 2012/8/9 13: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为动静脉和神经起包络联接作用的经络给改了名叫“结缔组织”了,准确地讲是“固有结缔组织”。——这句话真的不敢苟同,因为有些断手臂的人,仍可感觉到手三阴手三阳经络的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1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