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0多家中医诊所、接受针灸治疗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5%、出售450多种草药饮品、150种中成药和80种颗粒剂,这些有关中医药的数据讲的是哪里?第一反应肯定是中国——中医药的发源地。不过,国人似乎更加热衷西医的快速治疗。谜底揭晓,这些数据来自距中国几千公里外的欧洲小国——荷兰。
中医药深得人心
华人、华裔虽在荷兰已有百年历史,但在绝对数量上无法同欧洲邻国相提并论,总人数仅有十万。即便这些华人、华裔全部在中医问诊,也远无法达到全国总人口1600万的15%。因此,达到现在这样的发展水平,离不开广大本地荷兰人的贡献。林医师在荷兰乌特列支开办了一家中医诊所,据他介绍,前来就诊的病人95%以上都是荷兰人,普遍都是寻求长期治疗,甚至一部分病人在就诊前已自行了解了一些中医治疗理念。
虽然不了解中医的荷兰人仍会认为中医药的疗效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作用,不如西医、西药有严谨的科学基础,但荷兰人凭借四处游历、经商的经历对外来事物的包容能力很强。即便没有尝试过的人,也不会轻易将中医药同所谓的“异端邪说”相提并论。再加上中医药在荷兰大规模推广已有三十多年历史,荷兰人对遍布大街小巷的中医诊所并不陌生。
人口老龄化问题给荷兰医疗带来重大挑战,很多得了慢性病的病人期待康复,但是西医的治疗方式相对复杂,更不要说西医对相当数量的慢性病无能为力。于是很多病人转而寻求中医的帮助,并惊叹于中医药的疗效,成为铁杆支持者。特别是中医药对慢性病的缓解和治疗效果,让病人无需手术的成功例子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更多当地人前来问诊。
现年67岁的退休教师范戴克首次触电中医治疗要从15年前说起。当时,他的风湿病导致全身关节疼痛,完全无法正常工作,多名荷兰家庭医生和专科医师都说无法改善这种情况,甚至还建议他向保险公司申请轮椅以方便出行。不甘心的范戴克只好找到了他姐姐在格罗宁根大学的中国医生同事问诊。
“这位中国医生首先在我的肘关节和膝关节施针,还给了一些草药回家煮着喝,那气味和味道实在太不寻常了,但我的关节疼痛很快得到了改善”,范戴克回忆说。
几年后,范戴克的儿子背部长了个罕见的肿块,怎么也查不出发病原因,虽然切片显示良性,但伴随着疼痛,肿块仍然一天天大了起来。找同一位中医大夫针灸了8次后,肿块明显缩小,疼痛也大大减轻。“过去9年来,我儿子的状况一直很稳定,现在我们全家对中医药信心十足”。范戴克本人也开始阅读介绍中医的书籍。
50多岁的荷兰建筑师德比以前对中医药不以为然,更不相信中医养生理念。一次滑雪的失误导致了神经压迫右腿,行走困难,一直靠止疼药缓解疼痛,荷兰医生虽建议他直接手术,但对手术效果和后续康复状况均闪烁其词。止疼药带来了一系列并发症,至少一年的康复训练意味着德比不光再也无法滑雪,能否康复到行走自如更不可知。
德比中国同事的反复规劝和长时间的疼痛最终说服他下决心求助于中医。“两次针灸下来再配合中药,疼痛明显缓解,我再也不用止疼药,并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逐渐恢复。”他说。
中医药与时俱进
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短短三十年,中医药之所以在荷兰获得如此蓬勃的发展,更主要的原因是荷兰拥有相对于其他国家更为宽松和灵活的市场环境。由于没有获得欧盟药品相关许可,中药是不能作为药品在荷兰出售的,但比起西方邻国,荷兰允许中药作为食品补充剂在市场上销售。这使中药在荷兰可以光明正大地买卖,而非像在法国德国那样被拒之门外或“地下经营”。
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荷兰社会,尽可能消除西方人对中医药的顾虑,中医药在荷兰普遍采用现代西药的制作工艺,并且提供非常接近西医的诊疗条件。荷兰中医诊所不仅保持了中国传统特色的招牌和东方风情的诊所氛围,更提供了丝毫不逊于西医诊所的服务质量。诊室清洁舒适,常年恒温,用布幔或薄板隔成单间,诊疗床单和针灸所用毫针均为一次性。病人针灸均采用卧位为防止晕针等意外。
传统中药光煎药的手法和气味就足以吓倒众多荷兰人,但中医治疗效果又离不开中药。于是新式中药房替代了传统中药铺,不少原本需要煎煮的药剂改用提纯后精制可口服的粉末形态或冲剂饮片,以降低服药难度并消除荷兰病人的心理障碍。
随着荷兰主流社会增加对中医药的认可和越来越多病人对中医药的青睐,在中医药行业协会的推动下,荷兰相当数量的医疗保险公司都宣布接纳针灸治疗作为医保报销的治疗方式,让治疗费用不会成为病人选择中医药作为长期治疗的障碍。这是中医药在荷兰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
记者:黄磊
来源:新浪财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