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lml2002

重温《伤寒百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6: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八、太阳病麻桂复方证的发热恶寒如疟状和少阳病的往来寒热有何不同?为什么还说热多寒少?   
    答:“如疟状”是指发作有间歇。太阳病发热恶寒的间歇和少阳病往来寒热的间歇是不同的。往来寒热发作时,是寒时不热,热时不寒,这属于柴胡证,而麻桂复方证,是间歇过后,发热与恶寒并见。    “热多寒少”,多少是程度不等的意思。热多是发热明显,寒少是恶寒轻微。以多少代表轻重,源出于《内经》。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6: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九、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其气上冲”是一种什么样的症状?其病理如何解释?   
    答:下后“其气上冲”是病人的自觉症状。正气抗邪,由胸中而外出,未下之前,正气充足时,正气向上向外,出于自然,所以并无感觉。但在服过泻下药后,正气受挫,其向上向外,颇为勉强,因此,就有了上冲的感觉。这种感觉,必须通过问诊,才能得知。正气上冲,有轻重的不同,其较重的,有“气上冲胸”的感觉,其次,如太阳病下之早有出现微喘的,喘也是气逆不降,和“其气上冲”的病机相似。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16: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太阳病下之,有表未解者,怎样才算表未解?   
    答:下后仍发热恶寒就是表未解。但下后这样的表未解,临床比较少见,因为凡太阳病而言下之,大都是阳明已在化热化燥而同时表邪尚有残留,这时即使尚未用下法,表证表脉也往往只剩得不容易辨认(容易辨认多不至于误下),若在这种情况下用了下法之后,要观察其表未解,往往只以一脉一证为凭。譬如说,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微喘者”、“脉促胸满者”等,都不必一定兼有恶寒。这些症状,只要下之前不存在,却出现在下之后,就证明正气仍欲外出抗邪,就是表未解。至于“身疼痛者”,那是表证的残留,也是表未解。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1: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一、小青龙汤证兼证之噎是什么样的症状?
    答:噎,《灵枢•刺节真邪》云:“ 噎不得息。”《伤寒论•辨脉法》云:“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噎 ;   跗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 噎。” ,即食道痉挛。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1: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二、服小青龙汤后出现渴,何以知是“寒去欲解,小青龙证不是本来就可以兼渴吗?
    答:水饮停蓄能阻碍生理性津液的输布,故可兼渴。但服小青龙汤水饮消失之后,又可能暂时津液被耗而不足,故亦可能出现渴。前者是停饮,后者是缺水,病理不同,故前者需用小青龙汤解表散水,而后者则勿须治疗。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1: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三、《内经•热论》阳明受病是身热而目痛,鼻干不得卧,为什么《伤寒论》中没见到这样的阳明病?如果见到这样的阳明病,应怎样治疗?   
    答:从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伤寒》的六经和《热论》的六经是不同的。《伤寒》分经的重点是在脏腑气化功能上,不像《热论》那样专从经络上立论。它虽然也偶尔提到经络方面的症状,如231条阳明中风的鼻干,227条的口干鼻燥,但都不是重点。因此,讲《伤寒论》没有必要把手足十二经络讲得像讲《针灸学》那样过于详细,因为这样过详的去讲经络,对于学习《伤寒论》是一个浪费,而且其表里关系纯用经络解释,也常显得有些牵强。不如哪里用到经络就讲哪些经络,用不着的就不去讲。   
    身热、目痛、鼻干的治法,宜用后世的升麻葛根汤,即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四味。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1: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四、栀子汤证的少气是否短气?为什么少气加甘草?   
    答:《内经》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所以少气,就像重体力劳动了一天而没有吃饭一样,是呼吸微弱,气息不大的意思。但这并非呼吸困难,所以没有痛苦,这和有憋闷感觉的短气不一样。   
     栀子汤证的少气,是由于发汗吐下后——尤其多见于吐后,耗损胸膈之气所致。由于气虚有热,所以在清热除烦的栀子汤中,加人能益气兼能清热的甘草为治。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1: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五、257条“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发热了,为什么说无表里证,难道发热不是表证吗?   
    答:发热不一定是表证。臂如说“蒸蒸发热者属胃也”就不是表证。凡表证的发热,必同时兼有恶寒或头痛、项强等,如56条辨别发热之属表属里,就有“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等区别。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11: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六、郁冒和战汗有何异同?
    答:郁冒和战汗,只是症状有轻重之分,其作汗的机制基本上是相同的。二者都是里已虚而表仍未解,通过里气的逐渐恢复,勉强地驱逐表邪,才出现郁冒和战汗。表邪最轻的患者的表现形式,只是暂时状如昏迷,不语不动,而实质是心中了了,自觉头目胀大。移时顺利地周身汗出,即症状消失而达到痊愈,这叫郁冒。表邪略重的,汗出较前者勉强,作汗时周身战栗,这叫战汗。战汗的表现看似险恶,其实不用顾虑,只要不加扰动,一会儿也能周身汗出而解,病情极重,战而不汗因致死者,则极为少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16: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七、冒家汗出自愈,但少阴病下利而头眩的时时自冒却是死证,两种冒有何不同?
    答:这两种冒的病理、症状都是不同的。前者是里虚兼外寒,如366条的“必郁冒汗出而解”和93条的“冒家汗出自愈”都是。这样的冒,病人自觉头目胀大,如有物蒙复,不言不动,但心中明了。这是已虚之阳与轻微外邪相搏争的缘故,常见于下后里虚或妇女产后兼有轻微外感者。这样的冒,一会儿就会自汗出而愈。它和战汗的病机相同,只是程度比较轻微罢了。后者则是阴竭阳脱,它没有外物蒙复的感觉,也不会心中了了,而是一时失去知觉。这已是死亡的前兆,当然也不会汗出自愈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5 0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