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励杏老人

颠覆传统, 回归经典止痒系列方之一:我的第一个国家发明专利《乌梅口服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2: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瘙痒与昼夜之变
朱进忠
痒是皮肤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因此治痒就成了治疗皮肤病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医外科学》认为痒的发病原因有四:一者风,二者湿,三者热,四者虫。并指出它的辨证方法是:风胜:走窜无定,遍身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湿胜: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热胜:皮肤瘾疹,掀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虫淫:浸淫漫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烈,最易传染。血虚: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流水。至论治法,称风寒证者宜疏风散寒,风热证者宜疏风清热,湿热或暑热证者宜清热利湿,热毒或血热证者宜凉血解毒,气滞血瘀证者宜凉血化瘀,虫积证者宜杀虫驱虫。余临床试用此法虽然常获佳效,然而常因辨证粗疏而难于下药。为此才不得不结合《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语而深究之,疗效果然有所提高。例如:患者赵××,男,20岁。皮肤各处皱折部位,如指侧、指缝、腕关节屈侧,肘关节屈侧,腋窝前缘、少腹、外阴、臀沟、大腿内侧等处,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及水疱4个多月。医诊疥疮。先予硫磺洗剂等中、西药外用,久治无效。审之:除上述诸证以外,并见全身遍布抓痕,结痂、黑色斑点,手指缝间有少许脓疱,夜间奇痒难忍,白昼大减,舌苔白,脉弦细。综合脉证,思之:夜间属阴,白天属阳,其证昼轻夜重者,血虚燥热也。治宜养血活血,清热解毒。处方:丹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薄荷3克。服药2剂后,痒疹大减。继服6剂,诸证俱失。某医云:疥疮者,虫淫之疾也,何用硫黄治虫而不效?而改用不治虫之剂反效呢?答曰: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疾之虫淫为病者,因正气之不足耳。正气不足者何?血虚燥热也。故治以养血活血而愈。
又如患者骆××,女,10岁。从一周岁开始即经常在身上乱抓,睡眠不安,几乎每夜都需父母在身上搔抓半小时才能安然入睡,睡眠过程中仍见其手到处乱抓,有时因奇痒难忍而突然痛哭不止,不再入睡。稍长之后,见其经常诉说全身奇痒难忍,昼夜难于入睡。几乎每夜入睡之前均需抓得血迹斑斑。为此曾经到处求医诊治,但一直效果不明显。细察其所用药物,除西药外,中药大都均为祛风除湿清热之剂。细察其证,除上述者外,并见舌苔薄白,脉沉弦细。综合脉证,思之:血属阴,肝藏血,血虚燥热生风,则夜间痒甚,以手搔抓而证减者泄其风也。治拟养血活血,凉血散风。处方:丹参1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薄荷3克。服药6剂,其痒大减,且有时不抓亦可入睡。继服上药24剂,身痒消失,愈。某医云:前代医家反复告诫说:痒为风,故痒当从风治。然前医屡用祛风之剂不但不效,反见加重者何也?老师今仅用薄荷一味散风,且其量仅仅3克,祛风之力明显不足,而其疗效反著者何也?答曰;风者,有内、外之别。外风者,当疏散风邪,如桂枝、麻黄、消风等汤方者可也。内风者,尤当治内风之因,若血中燥热面生风者,当养血活血凉血,此即所谓养血祛风,冶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意。反之,血中燥热者,不去养血、活血、凉血;但去散风以伤血,必使燥甚而风生,诸证加剧。该医再问:疥疮、皮炎夜间奇痒者可用养血凉血活血法治愈,它病如此者亦可用此方乎?答曰:可以。
例如:患者耿××,女,成。全身皮疹瘙痒十几年。某院诊为慢性湿疹。先用西药治疗数年不效,后又请某中医以中药祛风除湿清热治疗3年仍不效。不得已,又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半年,其证更剧。邀余治疗。细审其证:全身满布皮疹,小者如针尖,大者如高梁,奇痒难忍,夜间尤甚,有时非抓至出血不能减轻症状,舌苔白,脉沉细。综合脉证,诊为湿邪久久不解,人于血络,久损阴血所致。治以养血活血凉血。处用方:丹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兄,银花10克,连翘10克,薄荷3克。服药4剂,其痒即减。继服10剂,诸证消失,愈。该医又问:皮炎之用养血活血,凉血解毒尚且可以理解,今湿疹之用清热除湿散风不效,而用养血活血凉血反效者,吾不得而解也?答曰:《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今本病已由气分人于血分,且夫见有血中燥热,故治气分之湿热不效,治血分反愈也。又问:辨证之法何如?答曰:《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言不入脏者宜从一日分为四时辨之,人于五脏者宜从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辨之。云: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人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2: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昼夜的推移与辨证
朱进忠
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和科学工作者发现某些生物的活动特性和人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特征。例如:公鸡按时呜啼,合欢、首乌的茎叶按时开合,人体的疾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那么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古人认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气,这种气的相对静止部分称为阴,相对活动部分称为阳,并认为天地之间的阴阳和人体的阴阳之间有着一种相互感应的关系,这种感应常因人的体质和自然界的变化程度而有所谓的恍惚之数或严重程度的改变。正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人亦应之,而发生昼则阳气在外也,平旦人气生,以日初生也;日中阳气隆,以日当午也;日西阳气虚,以日渐落也。
古人还认为,不但自然界的阴阳和人体的阴阳有着相互感应的关系,而且昼夜的五行变化和人体病理生理上也有相互感应的关系。《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蚤暮也。《类经》说:五分者,朝主甲乙,昼主丙丁,四季土主戊己,晡主庚辛,夜主壬癸。”“人亦应之……朝则人气加,夜半人气人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既然昼夜的阴阳、五行变化和人体病理生理的阴阳、五行变化是相互感应的,那么可以不可以利用这种变化去辨证论治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发热中的长期低热不退,一般都认为是阴虚发热,但是治疗时又长期应用滋阴清热药不退,这是为什么呢?此时若能结合昼夜阴阳、五行的相互感应性常可获得解决。例如:郑××,男,成。前臂外伤感染后发热持续不退已有两个多月,虽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和中药大剂清热解毒药治疗仍一直不效。经察其热甚于日晡,并兼胃脘痞满,舌苔白腻,脉濡缓。诊为湿热蕴结。予除湿清热,甘露消毒丹加减2剂后,身热乏力好转;10剂后,发热消失,愈。吴××,男,成。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0多年。最近两个多月以来,感冒一直不解,除咳嗽气短外,并见长期低热不退。前医遍用抗生素及中药滋阴清热之品,一直不效。细察其证,除上述者外,并见五心烦热,夜间口干加重,心烦,上午身热乏力尤甚,脉虚大弦滑。综合脉证,思之:此证非但具有阴虚,亦且兼有气虚与痰气郁结。乃拟黄芪鳖甲散加减,补气养阴,化痰行气。2剂,发热即减,6剂,诸证均失七八。
长期不愈的咳嗽,一般均认为与痰饮、肺气不得宣降,或阴虚、气虚有关,但在临床上却长期采用此类针对性的药物)C效。为什么呢?若能结合昼夜阴阳、五行的相互感应性,常叫使我们迎刃而解。例如:虞××,女,3岁。咳嗽一个多月,遍用中、西药物治之不效。细审其咳尤甚于下午至前半夜,咳时喉中有回声,且伴有呕吐,舌苔白,脉弦滑。因思日晡属胃,子夜属肾,知其乃痰阻三焦为病,子薄荷、紫苏、半夏、陈皮、大黄、黄芩、杏仁、丝瓜络、神曲、百部。2剂后,咳嗽好转,8剂后咳嗽消失。王××,女,成。咳嗽气短,胸满胸痛,心烦心悸,头晕纳差,口苦口干两个多月。某院诊为心肌炎、急性支气管炎。久用中、西药物治之不效。细审其咳尤甚于夜间刚刚平卧人睡之时,且脉见弦滑而涩。诊为少阳枢机不利,痰饮阻肺。治拟柴胡、半夏、黄芩、干姜、五味子、紫菀。2剂后,咳嗽气短大减;12剂后,诸证俱失。赵××,女,成。咳嗽气短,吐黄痰,身热乏力三个多月。某院诊为左肺中下肺不张。久用中、西药治疗不效。细审上午疲乏无力尤甚,五心烦热,口干甚于夜间,脉虚大弦滑。诊为气阴俱虚,痰热不化。治拟《济生》桔梗汤加减补气养阴,化痰清热。2剂后,诸证稍减;20剂后,诸证俱失,后果愈。
长期不愈的眩晕,医家多从阴虚阳亢沦治,其见效者虽多,而不效者亦不少。如何分析?常常难难,此时若结合昼夜阴阳、五行的相互感应性常可明了。例如:张××,男,成。脑外伤经过抢救虽已大部恢复。但半年多以来,头脑一直眩晕不止,既不能起床,亦不能站立,有时勉强在床上坐起,即因眩晕太甚而摔至地下。医予西药与中药200余剂不效。细审其晕以早晨至上午10时为甚,中午至下午好转,脉虚大。诊为气虚清阳失升。治拟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2剂后,头晕乏力大减;30剂后,诸证全失,愈。刘X,男,成。头晕失眠,记忆力衰退七八年。中、西药久治不效。细审其晕,常常早晨严重得不能坐起,随着太阳的升起而逐渐好转,晚上通宵失眠,早晨疲乏思睡,脉沉细弦尺大。诊为肾督亏损,髓海不足。治拟补肾益督。参茸卫生丸、全鹿丸,一日各1丸。20天后,诸证俱失,愈。
烦乱而躁多从火论治,然亦有久治不效者。如何分析:察其昼夜阴阳,五行之感应关系,常可迎刃而解:例如:高XX,男,成。脑血管意外,失语、偏瘫两年多。中、西药久治非但不减,且近三个多月以来又见烦躁不安,虽频用各种中、西药物不见好转。细察其证,烦躁不安均发于下午4-7时.发时掀被露体,不欲近衣被,怒目而视,至上午、夜间即安静而可以入睡。脉弦滑。综合脉证,诊为热炽阳明。拟予白虎承气汤清热通腑。1剂后,烦躁顿减;4剂后,诸证俱失。薛XX,男,成。精神分裂症半年多。中、西药久治不效。细审其证,每至夜间即狂躁不安,力大无伦,甚至呼叫乱跑,毁物击人,有时一夜即跑出一百余里,至次晨即稍省人事,甚至可以入睡。脉弦滑稍数。综合脉证,诊为痰瘀互结,瘀热发狂。治拟抵当、陷胸合方通腑泄热,逐瘀。1剂后,狂躁顿减;6剂后,诸证全失,愈。
头痛一证,虚实俱见,阴阳并存,外感易治,内伤难疗,常常中、西药久用而毫无起色如何辨证?若结合昼夜阴阳、五行之相应,常可使心脑赫然开朗。例如:柳××,男,成。头痛8年多。医诊血管神经性头痛。遍用中西药物治疗始终不效。细审其痛均发于早晨起床后半个多小时,其后自然缓解。舌苔白,脉弦大。综合脉证,诊为气虚清阳失升。拟补中益气汤加细辛、蔓荆子补气升阳。2剂后,头痛好转,30剂后,头痛消失,高××,女,成。头痛数年。医诊神经性头痛。频用中、西药治疗,不见改善。细审其头痛尤以下午为甚,且面色萎黄,舌苔白,脉沉细。综合脉证,诊为血虚阳亢。治拟四物汤加钩藤、龙骨、牡蛎、薄荷养血平肝。2剂后,头痛好转;20剂后,头痛尽失。
喘哮一证,虽痰饮所致者很多,然久治不愈者,虚证者亦不少,且五脏俱有,虚实常兼,故治之恒难。然若结合昼夜阴阳、五行感应之理,常可使病证得明,治疗有法。例如:张XX,女,成。高血压病十几年,高血压性心脏病4—5年。中、西药久治不效:细审其喘每于早晨起床至10时发作,头晕亦以早晨至10时为重,其他时间明显改善,脉虚大弦数。综合脉证,诊为气虚清阳失升。治拟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益气升阳。2剂后,气短而喘,头晕乏力好转;30剂后,喘而短气消失,头晕乏力大减。血压由220120mmHg降至18090mmHg。石××,男,成。慢性支气管炎十几年,肺气肿,肺心病三年多。中、西药久治不效。细审其三年来,一直咳喘不能平卧,夜间加重,浮肿尿少,发绀,舌苔白,舌质紫黯。综合脉证,诊为心肾阳虚,表寒内饮之证。治拟小青龙汤加附子、茯苓温阳化饮,宣肺定喘。2剂后,咳喘好转;12剂后,咳喘大减,浮肿好转;20剂后,咳喘、浮肿均消失。
胃脘疼痛久久难解者,若能结合昼夜阴阳、五行之相应,常可辨明其病位与病性。例如:杨××,男,成。胃脘疼痛2年多。中、西药久治始终效果不著。经察其痛均发于夜间,有时夜间突然痛醒而不能人睡,且不能吃冷性饮食。脉沉弦。综合脉证,诊为寒凝血滞。冶拟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温经止痛。1剂后,疼痛大减;10剂后,疼痛消失,愈。
腰腿疼痛以风寒湿痹为多,故常以独活寄生汤取效。然亦有久久不愈,补肾无功,活血难效者。何故?若能结合昼夜阴阳、五行之相应关系,常可一辨即明。例如:郜××,女,成。腰腿疼痛3年多,翻身活动均极困难。中、西药物、针灸、按摩久治不效。细审其痛尤以早晨起床时为甚,随着天之渐渐明亮而逐渐好转。脉弦细尺大。综合脉证,诊为肝郁血虚,寒湿着于腰肾。治拟逍遥散加干姜、狗脊养血疏肝,温肾。1剂后,疼痛大减;6剂后,疼痛大部消失,后果愈。邢××,女,成。肺癌骨转移后腿痛难忍半年多:中、西药并用不能减轻一时之痛苦。细审其疼痛昼轻夜剧,尤以半夜为甚,口干,舌苔白,脉弦大而紧。综合脉证,诊为肾气不足。治拟十味地黄汤益肾补阳加淫羊藿、蜂房。2剂后痛减,10剂后疼痛竟失。
腹满是诸多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其久久不愈者,辨之诚难,然若结合昼夜阴阳.五行之变,常可迎刃而解。例如:赵××,女,成。腹胀不适,下肢浮肿,日渐肥胖三年多。中西药久治不效。细察其体重三年增加25千克以上,走路弯腰均感气短、心烦,午后至夜间腹满尤甚。舌苔白,脉沉滑。综合脉证,诊为痰湿气滞。治拟木香顺气汤加减理气化痰,温阳化湿。服药20剂后,腹满气短明显好转;60剂后,腹满消失七八,体重下降10千克,精神增加。陈××,男,40岁。肝硬化2年,肝硬化腹水反复出现一年多。第一次腹水经中、西药治疗2个多月,腹水消失。第二次腹水出现后2个多月来,频用中、西药治疗,一直无效。细察其腹大如鼓,腹胀尤以夜间为甚,齿衄鼻衄,目珠黄染,面色黧黑。舌苔白,舌质红,脉弦紧而大。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两虚,湿热蕴结,肾阳亏损。治拟芪脉地黄汤补气养阴,燥湿清热,佐以温肾。服药4剂后,腹满、衄血均减;30剂后,诸证俱失。
其他诸证(尤其是疑难复杂病证),亦多如此。详细论述参见拙著《天人相应与辨证论治》一书。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2: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相应与临床
朱进忠
中国医药学的天人相应学说是在中国医药学的相似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这一学说认为客观存在的繁多的自然现象,不仅是繁多的自然现象,而且是引发人体生理、病因、病机、症状改变的条件,因此医务工作者在考虑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症状时必须注意自然现象的改变,并将其纳入到辨证论治的范畴。
一、应用天人相应学说于辨证论治时的思维方法
由于天人相应学说是在中国医药学的相似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所以它的思维方法也基本上是相似论式的。
中国医药学的相似论认为,在繁多的、客观存在的不同现象中,有大量的现象是相似的,在这些相似的现象中,不仅存在着相互之间的相似,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并认为不同范围的相似规律中,不但存在着相互类似现象和规律,而且存在着相互之间的感应性,所以我们可以用这种感应性去影响另种相似规律性的物质,甚至改变它的特性。
中国医药学还认为,在众多的不同的相似规律中,阴阳、五行的相似是诸多规律中的基本相似,系统的、局部的、运动的、静止的相似是一般的相似。相似相应,即相似规律物质间的相互感应是相似中的第三个重要规律。
天人相应是相似论中相互感应规律中的自然与人体的相互感应部分。这一部分不但是相似论中的部分内容,而且是相似论在具体应用上的发展。
天人相应学说认为,通过自然界、气象等的影响,不但可以引起人体阴阳、五行规律的变化,而且可以引起人体病理、生理、病因、症状在系统、局部、运动、静止规律上的改变,并进而应用这些规律去辨证论治和观察疾病的预后。
二、应用天人相应学说于临床上的方法
在相似的规律之间可以引起相应和只有相似规律之间才可能相互感应的基本观点指导下,古代医家通过研究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去指导临床应用。
1.诸年运气相互感应  前人认为,诸年的阴阳、五行规律的变化使诸年的气候发生相应的规律性的改变,例如:甲年、己年土运主之,乙年、庚年金运主之,丙年、辛年水运主之,丁年、壬年木运主之,戊年、癸年火运主之。子年、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丑年、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寅年、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卯年、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年、戊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巳年、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其中司天主前半年,在泉主后半年。这种变化从宏观来说可以引起人体系统的、运动的相应性改变。《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呜腹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喘满,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肩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岁土太过,雨淫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满,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瘼,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甚则咳喘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脯所亍足皆痛。”“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病寒热疮疡疿疹痈痤……咳而衄。”“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矇昧,心痛暴痦,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病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目闰)酸,善怒……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民病肩背瞀重,鼽涕,血便注下……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卤顶发热……民病口疮,甚则心痛。”“岁火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胭脯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胕肿……筋骨并癖,肉(目闰)瘛,目视(目巟目巟)……肌肉胗发,气并膈中,痛于心腹。《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病本于脾。”“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肱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黄,甚则寒疡肘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膜,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太阴司天,湿淫所胜……所亍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顶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少阳司天,火淫所胜……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衄血,病本于肺。”“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左肱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鹜溏……心胁暴痛,不可转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癫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眦疡,疮痤痛……病本于肝。”“太阴司天.寒淫所胜……血变于中,发为疮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胸腹满,手热,肘挛腋肿,心淡淡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
2.诸年异气相互感应  异气,王叔和称为时行之气,吴又可称为乖戾之气或疫气,认为它是发生瘟疫的原因。吴又可说: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至于异气的偏寒偏热则与所谓暴然所至之气有关,故王叔和说:从春分之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
3.四时主气相互感应  每年都有春温、夏暑、长夏湿、秋燥、冬寒和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通过相似相应发生不同季节的时令病和诸种时令疾病的改变。正如《时病论》说:春伤于风,谓当春厥阴行令,风木司权之候,伤乎风也。夫风邪之为病,有轻重之分焉,轻则日冒,重则日伤,又重则日中。如寒热有汗,是风伤卫分,久日伤风病也;鼻塞咳嗽,是风冒于表,名日冒风病也;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风中于里,名日中风病也。”“夏伤于暑者,谓夏季小暑大暑之令,伤于暑也,其时天暑地热,人在其中,感之皆称暑病。夫暑邪伤人,有伤暑,冒暑、中暑之分,且有暑风、暑温、暑咳、暑瘵之异。伤暑者,静而得之为伤阴暑,动而得之为伤阳暑;冒暑者,较伤暑为轻,不过邪冒肌表而已;中暑者,即中喝也,忽然昏倒,如中风状;暑风者,须臾昏倒,手足遂抽;暑温者,较阳暑略微轻可;暑咳者,暑热袭肺而咳逆;暑瘵者,暑热劫络而吐血。又有霍乱之证,因暑气夹风寒湿食扰乱于中。”“大暑至白露,正值湿土司权,是故谓之秋伤于湿……因湿为病者有六,一日伤湿,一日中湿,一日冒湿,一日湿热,一日寒湿,一日湿温。盖伤湿者,有表里之分焉,在表由于居湿涉水,雨露沾衣,从外而受者也;在里由于喜饮茶酒,多食瓜果,从内而生者也。中湿者,卒然昏倒,颇与中风相似;冒湿者,因冒早晨雾露,或冒云瘴山岚;湿热者,夏末秋初感受为多,他时为少;寒湿者,先伤于湿,后伤于冷;湿温者,湿酿成温,温未化热,最难速愈。”“冬伤于寒,谓交立冬之后,寒气伤人,其能周密者何伤之有!一有不谨,则寒遂伤于寒水之经,即病寒热无汗,脉来浮紧,名日伤寒是也。一交春令,便不可以伤寒名之。然冬令受寒,有浅深之别焉,深者为中,浅者为冒。盖中寒者,寒邪直中于三阴之里,故有吐泻腹痛,急宜热剂祛寒;冒寒者,寒邪冒于躯壳之外,则有寒热身痛,不难一汗而愈。俞根初说: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较严冬风寒为轻;若秋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病在肝,愈在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
4.六气的太过不及相互感应  一年四季各有其所主的风寒暑湿燥火,一日昼夜各有其所主的风寒暑湿燥火,这些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范围内可以通过相似相应的关系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假若太过和不及,或因正气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时,就变成了致病的条件,故《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5.昼夜阴阳、五行相互感应  昼夜的阴阳、五行变化,使昼为阳,夜为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木旺于寅卯平旦时,火旺于巳午中午时,金旺于申酉日入时,水旺于亥子夜半时,土旺于未申日西时,故其通过相似相应可以引起相似系统、相似运动的病理、生理、症状的改变。
三、天人相应学说临床应用举隅
1.诸年运气相似相应案
1984
年适逢甲子,在门诊过程中,经常遇见一些久治不愈的所谓感冒患者,症见身热乏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因思甲子中运湿土,少阴君火司天。予化湿祛痰,稍佐祛暑之品治之,均见二三剂愈。
2.异气相似相应案  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属叶天士制方救之。叶日:时毒疫气,必应司天,癸丑湿土气化运行,气交阳光不治,疫气大行,故凡人之脾胃虚者,乃应其疠气,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当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邪犹在气分,甘露消毒丹治之;若壮热旬日不解,神昏谵语斑疹,当察其舌绛干光圆硬,津涸液枯,是寒从火化,邪已人营矣,用神犀丹治之。
3.四时主气相似相应案
(1)四时主气相应发病案
××,女,成。
一个多月来,身热乏力,头晕,口渴喜饮,纳呆食减,汗多。医诊为感冒。先予感冒清热冲剂、感冒通等不解,继又以输液、抗生素、病毒唑治之仍不效。审之,神疲乏力尤甚,脉弦大紧。思之:病发于夏天暑热之季,乃暑病也。东垣主用清暑益气汤,鞠通亦列于《温病条辨》中,应宗之。清暑益气汤原方2剂,果愈。
(2)四时主气相应加重案
××,男,成。
20多年来,每到冬天则发生呕吐,其他季节自然消失。每次发病,少则每日呕吐数口,多则每日数次,一次即盈盆盈碗。医诊神经性呕吐。始用西药治疗不效,继又用中药降逆止呕亦不效。此次发病虽然已经一个多月,但始终不见其效。细审其舌苔薄白,脉弦大紧。综合脉证。思之:冬季阳虚寒盛之令,复遇脾胃阳虚,寒饮中阻之体,两寒相应,胃失和降,故而呕吐频作。治宜温中化饮,桂附理中合五苓散。处方:附子10克,肉桂10克,党参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
服药2剂,呕吐即止。次年冬季又复发,但程度较轻,继服6剂,愈。
××,女,成。
20多年来,每至春季则颜面出疹,如小米大,奇痒,其他季节自然消退。遍用中、西药物治疗不效。思之:春季者,肝木所主之时也,肝藏血,血虚则风动,风动则痒,此即痒为泄风之意。拟用养血清热祛风。处方:丹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元参10克,薄荷3克。
服药30剂,瘳。
××,女,成。
崩漏数年,夏轻冬重。今年入冬以来,经血大下,腹痛拘急,饮食全废。医者或以固涩收敛,或以归脾摄血,然均无功。某院除用西药外,仅仅输血即达1500毫升,但仍不止。察其脉虚大弦紧,面色咣白而微透黄色,神疲乏力,言语低微,腹痛喜按,指趾厥冷。证脉合参。因思:冬主闭藏,其主在肾,命门火衰,则闭藏失职。又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火不足,脾土失养,则统血不能。此必脾肾两脏亏虚所致耳。治拟补脾益肾,以助先后二天。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麦冬10克,半夏10克,附子10克,炙甘草10克,淡大芸15克,肉桂10克,鹿角胶10(烊化),芡实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阿胶lO(烊化)
服药4剂,经血止,继服20剂,愈。
4.昼夜六气相似相应案
(1)昼夜六气发病案
××,女,55岁。
四天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予西药和中药感冒清、银黄口服液等不效。察其除体温在389外,舌苔薄白,脉弦紧。思之:病虽发生于暑热之季,然脉证均风寒客表之象,宜宗有是证用是药,疏散风寒,九味羌活汤l剂,愈。
××,男,15岁。
吃冰糕后,突然发现腹部剧痛不止,时而包块起伏。急至某院诊治。医云:肠梗阻。先予复方大承气汤一剂,不效,继又予萝卜芒硝汤一剂仍不效。不得已而欲手术治疗,但家属拒绝手术,而再恳服中药。察其除上述诸证外,并见其腹痛得温而稍减,脉弦紧。综合脉证。思之:《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此病发于吃冷食之后,必寒邪直中之证也。急予温中散寒。处方:丁香10克,小茴香10克,川椒10克,肉桂10克,木香10克,良姜10克。药刚入腹约10分钟,腹痛即减,半小时后痛减六七,两小时后疼痛全失,愈。
(2)昼夜六气相应加剧案
××,女,成。
8个多月来,低热乏力。某院除查其有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外,余无任何阳性发现。先予抗痨药治疗三个多月无效,继又以中药养阴清热治疗两个多月仍不见好转。询之:发热甚于午后,至夜反减,每次发热之前先感心胸烦热,继而全身发热无力,热甚之时体温可达386,上午与夜间一般最高不超过373,而且精神较好,脉弦而滑。思之:阴虚之热虽午后较甚,而前半夜应更甚,而此证反前半夜发热减轻。又思:午后日晡乃脾湿所主之时,脉又见弦滑而非细数,则非阴虚而乃心胸湿热郁滞也。治宜栀子豉汤解郁热。处方:栀子10克,豆豉10克。
药进6剂,发热尽解,愈。
××,女,50岁。
突然全身奇痒难忍。医予消风散三剂治之,其痒更剧。至某院皮科诊治,云:皮炎,治疗十余天非但无功,反更严重。细询其证:夜间奇痒,白天即减,每次发痒非抓至到处出血不得稍减,脉弦细。思之:痒发于夜间,夜为阴,昼为阳,营为阴,卫为阳,营血不足,燥热生风,乃痒也。治宜养血活血,凉血散风。处方:生地30克,熟地10克,生何首乌10克,当归10克,丹皮lO克,元参30克,白蒺藜6克,僵蚕6克,红花lO克,甘草6克。
服药1剂痒即大减,继服6剂,愈。
××,女,26岁。
6年多来,月经不调,有时提前十几天,月经至后经常淋漓不断10—30天才止,经量时多时少,此次月经虽已10天.但仍淋漓不断。细审前医所用之方,有云肝郁化火予丹栀逍遥散者,有云瘀血阻滞予失笑散加味者,有予芩连四物、胶艾四物、归脾汤者,然均无效。细审其脉弦涩不调,少腹满痛,午后至夜间加剧,胸胁苦满,乳房胀痛,头晕头痛,五心烦热,尿热尿痛。证脉合参,诊为肝郁血虚,郁而化火,热迫血行。又思:午后至夜间腹满尤甚,乃脾肾虚寒,湿郁不化之证。若但予泻火清热则寒湿更甚,非温肾散寒相佐而难解。因拟丹栀逍遥散养血疏肝,清热泻火,去生姜,加炮姜、肉桂以温肾散寒。2剂后月经量减少,6剂后经血止,他证亦减大半。
四、结语
天人相应学说是在中医相似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气象、医学相关学说,因此它的思维方法也是相似论的思维方法。
天人相应学说是中医进行辨证论治时的重要依据之一,它所应用的方法主要有诸年运气相互感应,诸年异气相互感应、四时主气相互感应、六气太过不及相互感应、昼夜阴阳五行相互感应法五种。
天人相应式的辨证论治方法常常补充我们辨证论治时的思路不足,所以我们治疗疑难复杂疾病时,应该结合天人相应的观点去进行,并把天人相应学说中的几个规律作为重要的论证去研究。
发表于 2013/3/11 16: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做个记号,慢慢学习。
发表于 2013/3/11 20: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快乐之道 的帖子

你用白猫夏枯草50克,《鲜品》川椒10克,麻油,精盐适量捣拌后外擦即效。
发表于 2013/3/12 08: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13/3/17 10: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观海之鱼 的帖子

你这是到了慢性湿疹的程度,应该有两年了。
发表于 2013/3/17 18: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lz治疗皮肤病多年。不知可治愈过白癜风,有人说是皮肤病,有人又说是免疫系统疾病。我11年8月得的,断断续续治到现在,有的地方好了,有的地方又出来了。刚长出来的地方很痒,今天一抓明天就变白了。不知那个乌梅口服液对我有用吗?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9: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末学自2001年于某省中医院进修中医皮肤科,至今已从事皮肤性病的诊治13年了,这13年来末学其实只做了一件事:致力于治疗皮肤瘙痒性疾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治疗白癜风的经验很少,恐怕帮不到您。但只要您将皮损照片上传,末学倒是很乐意尽最大能力治愈您所述的瘙痒。

另外得提醒您:在皮损增多、面积增大的进展期尽量不要动没有皮损的皮肤以免出现“同形反应”(没有皮损的皮肤也出现白斑)。
发表于 2013/3/17 22: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iangzhongxing 的帖子

谢谢你的关注。是有两年多了。请问你有好的方法吗?我用了励志老人的乌梅口服液5天后来忘记抓药了。用药时效果还好,开始用药几天很会放臭屁,后来没用药又有点痒就上激素药水。以后有时间还是用乌梅口服液。不知道有没有外用的药。


再次感谢励志老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23: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