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励杏老人 于 2013/6/1 07:56 编辑
以银屑病的症状为例,结合自然现象及中医经典理论阐述专利《乌梅口服液》治疗皮损干燥、粗糙而伴瘙痒的疾病的原理。由于本人知识浅陋,难免漏洞百出,盼同道予以斧正。
众所周知,银屑病无非是两个症状:瘙痒、皮损。
首先,谈瘙痒。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与痒做了明确的定义。《灵枢·终始篇》:“痒者,阳也。”痒就是阳,痒就是阳证。《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辛甘发散为阳。”阳证怎么能还用辛甘发散的阳法来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则与痒做了形象生动的描述:“虚邪之中人也,洒晰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虚邪……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就会导致瘙痒的发作。腠理已开怎么能还用辛甘发散法来开泄腠理?
与传统中医观念一样,我也认为:痒为风,故痒当从风治。外风,当疏散风邪。内风,则应治内风之因。银屑病病人的瘙痒大多数是冬季加重,绝大多数皮肤瘙痒性疾病病人的瘙痒是晚上加重,而刮风的天气不会加重,所以绝大多数皮肤瘙痒病人的瘙痒不是由于外风,而是由于内风。肝在五行属木,在五气属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自然界看,风是由于树木枝条的摇动而产生,而越是粗壮的枝条越不容易摇动,这就提示我们要补木(肝)的体达到泻木(肝)的用。《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而《素问·脏气法时篇》:“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那是不是《黄帝内经》的提法前后矛盾呢?酸生肝,酸又泻肝?其实,肝为脏,脏为阴,则肝体为阴;肝主疏泄,疏通、发泄、升发主动,动为阳,则肝用为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酸苦涌泄为阴。”酸性的药可以生肝的体,而泻肝的用。木(肝)体条达畅茂,木(肝)用树枝难以摇动就不会产生风了。
其次,看皮损。
银屑病病人的皮损干燥、粗糙、脱屑甚至呈地图状,非常像干旱时期那些干涸的稻田:干燥、起皮、开裂。天干物燥,怎么办?刮风吹?那肯定将越吹越干!清热?是个好方法!但用苦寒药来清火,却只能取一时之效,可别忘啦,苦能燥湿啊,长期滥用也会越用越干!最好的办法是:浇水啊,人工浇水不是长久之策,修理水道啊, “肺为水之上源”,补益肺金使得上源的水源源不断啊。
大多数银屑病病人为什么会冬季皮损增多?绝大多数皮肤瘙痒性疾病病人为什么晚上症状加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黄帝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好比能量,阴好比万物。春夏则能量释放,万物生长繁茂;秋冬则能量收藏,万物凋零枯萎。肝木鸱张,升发太过,金气失收,收敛无权,使得能量在秋、冬(或日入、夜半)不能收藏仍在释放,风气太旺,不受金制,反来侮金,清肃不行,金为水母,水气失根,津液枯耗,阴损于下,而失内守之职,则阳孤于上,肺苦于燥,则皮损增多,干燥、粗糙。那么怎么驾驭肝木,恢复肺金收敛之权呢?第一、补肝体缓肝急泻肝用;《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素问·脏气法时篇》:“肝……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第二、收肺补肺;《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第三、佐金平木。(详见方解,不赘。)三管齐下,思过半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