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371|回复: 7

寒气是健康的头号杀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1 17: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社会,医疗技术进步了,为什么癌症患者朋友反倒越来越多?为什么近年来因心脑血管疾病而英年早逝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多不为人所知的奇怪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怎么一下子多起来了?  

  这些疾病,大部分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关。现代人吸烟、酗酒、无节制地熬夜和缺少体力活动,过分贪凉饮冷、营养的不均衡以及药物滥用等,都是引起免疫力下降、寒气入侵,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寒气,绝不仅仅只是引起感冒、腹泻这样的寻常小病的诱因,而是一种致病广泛、杀伤力很强的致病邪气。有的朋友可能知道,肾为先天之本,属水,性寒。  

  如果寒气侵入肾,两寒相遇,就如同雪上加霜,肾阳最易受损。一旦肾阳受损,就动摇了先天之本,会出现怕冷、肢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苔白质淡、脉沉无力等情况。轻者使人重感伤寒;重者引起阳气暴脱,致人非命;急者则使得血脉闭塞,诱发冠心病和中风;缓者则使寒气慢慢沉积体内,形成许多慢性疑难病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寒气是健康的头号杀手。    

  寒气是很多病的根子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疾病,都是由寒气引起的。换句话说,寒气是许多病的根子。分析这些疾病的症状,就能找到寒气的影子;祛除了寒气,就能达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寒气是一种阴邪,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而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之源,正常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阳气的推动。一旦寒气损伤了阳气,就会造成温煦的“柴草”和正常生理活动的“动力”不足。温煦不够,就不能抵抗外来的寒气,因而怕风怕冷,风一吹就打喷嚏,打寒战。动力不足,各种代谢机能就有所减退,表现出低血压、甲减、消化不良等病症。总之,所有伴有手脚冰凉、怕风怕冷症状的疾病,都可能是寒气引起的。  

  寒气有凝滞的特点。就像寒冬水会结冰一样,血脉受到寒气的侵袭,也会凝滞不通,引起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胁肋痛、腹痛、腰腿痛等。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气引起的。  

  寒气引起气血淤滞过久,则形成有形的肿块,表现为各个部位的肿瘤。所以,以肿、痛为特征的疾病,也都与寒气有关。  

  寒气会造成水液的运行障碍,引起痰饮的积结。其表现为咳嗽,吐出清晰的白痰;呕吐,吐出清水痰涎;腹泻,拉出清冷的水样大便;白带,颜色白而清稀如水。此外,与水液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诸如水肿、风湿等,也多与寒气有关。  

  寒气还有收引的特性。就像物质都会热胀冷缩一样,人的筋脉遇寒气也会收缩。外表的筋脉收缩,表现为大小腿转筋、静脉曲张;冠状动脉收缩,则表现为冠心病心绞痛;细小的血管收缩,可引起冠脉综合征或者中风。  

  不仅如此,许多疾病,什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脂肪肝、肩周炎、肿瘤、风湿、类风湿等,大多数都与寒气有关。  

  寒气不算什么,要命的是寒气和其他病因里应外合。  

  朋友们可能要问,您上面说的这些疾病,可都是些疑难杂症啊!如果病因是寒气,喝点生姜水,喝点酸辣汤,被子焐一焐,发发汗,寒气一散,不就可以好了吗?  

  这话说得好!有些疑难病症,知道了它的根本原因,治疗起来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困难。  

  也有些病症,虽然寒气藏得比较深,但通过刮痧、灸法、熏蒸、拔罐,结合食疗、运动,也能得到根治。对于中医而言,寒气不算什么,一般都能除去。但要命的是,寒气会和其他病因结合起来,使疾病深痼难疗。  

  寒气会引起气血的凝滞,形成淤血,寒和淤又可以结合起来,使疾病复杂难治。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和中风,就有寒和淤的双重特征。对于这些病症,如果您只知道活血化淤,不祛除寒气,就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寒气会和湿邪结合起来,形成寒湿。许多风湿和类风湿性疾病就是如此,肌肉关节疼痛不适,发热怕冷反复发作,关节又肿又痛。这就既要除湿,又要驱寒。  

  寒气久郁在里,也可能化热。有些疾病,表面上是上火,比如口腔溃疡、痤疮,内里却是冰凉怕冷,喜欢暖和。许多医生被假象迷惑,用清热泻火的方法,使疾病越治越重。  

  如果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再感受寒气,治疗起来就比较棘手。因此,要想健康,最聪明的办法,当然是不要生病。而要想不生病,就要弄清寒气最容易从哪里入侵,什么情况会招致寒气伤身。  

   

  寒气最喜欢人体的哪些部位(二)  

  敌人从哪里入侵,我们就从哪里把它驱逐出境。同样,寒邪入侵的途径,也就是寒邪排出的途径。弄清了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有重点地进行自我保健,防止寒邪的侵入,做到未病先防,而且还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自疗。  

    

  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而寒邪容易侵袭人体的阳气,因此,感受风寒邪气,头部首当其冲。有的朋友在户外行走,突然遭遇大雨,头部就会感受寒湿。加上头部阳热气盛,毛孔常处于开张状态,寒邪就更容易侵入。  

  大多数朋友如果因感受风寒而感冒,都会有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这就是寒气入侵的反应。假如寒气长期从头部侵入,就会形成顽固性头痛、偏头痛。  

  从养生角度讲,保护好头部使其不受寒气侵袭尤其重要。出门在外,特别在寒冷或多雨的季节,一定要注意携带雨具,下雨时及时把头部保护起来。晚上最好不要洗头,洗完头一定要用干毛巾擦干或者用吹风机吹干,以防寒气入侵头部,引起头痛。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当地老农喜欢在头上戴个白羊肚手巾,就起到了保护头部不受寒气入侵的作用。  

    

  背部:人体背部有膀胱经和督脉循行,也是阳气旺盛、容易感受寒气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渐积,可以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以及慢性腰腿痛。而从背部排除寒邪,就可以根治这些病症。  

  火疗、拔火罐、刮痧、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常选择背部作为治疗部位,就是这个道理。  

    

  口鼻:口是饮食进入的第一关,冰冷的饮料、寒凉的食物,都可以通过口把寒气带入胃部。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恶心、呕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喷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现。而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流行时,人们戴上口罩,就是为了防止寒气的侵入。  

    

  肚脐:小孩和老人的腹部,特别是肚脐,也是寒气容易侵入的通道。夜间睡觉,不小心蹬开了被子,腹部受凉,寒气就会从肚脐进入,引起腹痛、腹泻。  

  有经验的老年人,会给孩子做个兜肚,戴在腹部以保护肚脐,能预防受凉所致的腹泻。如果在兜肚中加入合适的中药材,还能治疗许多疾病。  

    

  毛孔:全身的毛孔张开时,若不注意保护,寒邪会乘虚而入。剧烈活动后大汗淋漓的人,如果遭遇暴雨、空调冷风,最容易得病,甚至得重病。及时喝生姜红糖水,使寒气从毛孔排出,可以防止这些疾病。  

    

  脚底:脚底的涌泉穴也是容易受风寒的地方。长期在冰冷潮湿的地方行走、鞋袜潮湿后不及时更换、睡觉时脚底正对着空调吹,都可以招致寒气的入侵。经常按摩足底,用热水浴足,则可以将寒气从足底排散出去。  

    

  前后二阴:迎着寒风大小便,性生活之后吹空调,此时寒邪就可以从前后二阴悄然入侵。这是许多男性疾病的根源所在,值得引起注意。  

  总之,寒气是“无孔不入”,要防止寒气入侵,就得保护好我们的五官和这“九窍”。  

    

  熬夜内耗气血,是寒气入侵的内应  

  现在的人不管自愿还是被动,经常熬夜却是事实。夜生活在丰富我们人生的同时,也在悄悄伤害着我们的身体。  

  夜间的活动,不管是耗力气的还是动脑筋的,都是以气血为物质基础的。各种活动后,人会感到劳累,头晕晕的,有点思维不清,那是由于消耗之后,气血供应不上的缘故。熬夜偶尔为之倒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但时间久了,就会引起各种紊乱症候:时间节律的紊乱、睡眠周期的紊乱、神经兴奋抑制过程的紊乱,以及内分泌系统的紊乱等。  

  熬夜,本身就是一个损耗气血的过程,而且又占用了人体营造气血的时间,因此气血的耗散远远大于白天。本来,到了夜里,劳累了一天的身心该休息了,睡眠中,身体能得到休整,气血会得到补充。睡好后,第二天才会精力充沛。而现在,该休息时不休息,却在疯狂地活动,必然会导致体内气血人困马乏,军心涣散。气血亏虚了,寒气便会乘虚而入。  

  有熬夜经验的人都有类似的遭遇,一到凌晨三四点,就会手脚冰凉,发冷,脑子不听使唤,这就是过多损耗气血、人体热量流失的结果,这时寒气就极容易入侵。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老朋友相聚时,狂欢了一夜,次日就病倒了。这就是熬夜内耗气血,寒气入侵、阻塞经络的结果。经络不通,自然就会生病了。  

   

  懂得看面色和舌苔(三)  

  只要您掌握了疾病的规律,学会望诊方法,懂得如何看面色和舌苔,就能诊断一些常见病症,为家人和朋友节省一笔诊断、检查费用。  

  中医诊断疾病,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四诊中望诊排在第一位,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诊法。“望而知之谓之神”,意思就是说,面对一个人,如果您一看就能知道他身体是否健康,气血是否充实,阴阳是否平衡,哪一脏腑有病,甚至是什么病,那您的诊断水平绝对是一流的,就是“神医”。  

  首先说面色。  

  我们黄种人正常的面色是微黄透红,明润光泽的。当然,由于遗传、体质、年龄、职业的不同,正常面色也有所差别,有的偏红,有的偏黄,有的偏白,有的偏黑……以下几种面色,往往提示阳虚而有寒气。  

  面色白:由于面部毛细血管充盈不足而引起。中医认为,这大多为虚寒或失血所致。面色白而虚浮,属于气虚、阳虚;面色苍白而枯槁,属于血虚。气血不足,内里必有虚寒,多见于久病体虚、大出血、慢性肾炎、呼吸系统疾患以及有贫血倾向的人。  

  面色萎黄:面色萎黄,没有光泽,常提示脾虚、气虚、血虚,也见于寒湿内停。  

  面色青:面部青筋显露,或整个面色发青,见于受寒、惊风、气血淤滞、剧烈疼痛等,都提示体内有寒气。  

  面色嫩红:一般来讲,面色红赤代表有热,但也有的朋友整个面部浮白,而颧骨周围嫩红,往往是内寒深重、阳气浮越的表现。  

  面色黑:肾虚有寒、淤血水饮停积的人,往往面色发黑。严重者如尿毒症晚期患者朋友,轻浅者如熬夜后眼圈周围发黑、状如熊猫的朋友,都有血淤寒积的表现。  

  再说舌象。  

  舌诊内容很多,分别包括舌质和舌苔的神、色、形、态等。正常的舌象,是淡红舌,薄白苔。  

  具体说来,淡红舌是指舌色淡红,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鲜明润泽,不胖不瘦;舌苔薄白,则透过舌苔,可以隐约看出淡红的舌底,并且舌苔颗粒均匀,干湿适中,不黏不腻。以下舌象,表明阳虚有寒气。  

  舌色淡白或嫩白:这种舌头的颜色比正常的淡红要浅淡,甚至是明显地泛白,往往是血气不能充盈舌部的表现,见于气血亏虚、阳虚寒积之人。  

  舌色青紫:舌头颜色发青,或带有紫气,或紫色,同时舌头润泽而不干燥,甚至水滑欲滴涎水,是阴寒内盛的表现。  

  舌苔白:白厚而腻的舌苔,提示寒湿或痰湿内停。特别是白滑而润泽者,提示寒饮水积。  

  另外,不管舌苔的颜色是黄是白,是灰是黑,只要舌面润泽,口不干渴,甚至口水难禁,水滑欲滴,都说明阳虚而有寒气。  

  一摸手和脚  

  就能发现寒气的蛛丝马迹  

  买葡萄有经验的人,要想知道葡萄甜不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挑整串葡萄最底端的一个尝一尝,如果这个葡萄是甜的,那整串葡萄就应该没有问题。  

  有经验的中医师,要想知道患者朋友阳气虚不虚、体内有没有寒气,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摸一摸他手足的温度。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阳气之末。也就是说,人的四肢是阳气灌溉的终点。只要手足温热,阳气就比较充足。四肢温度不够,则提示阳气不足,内有寒气。  

  医生用手感知出来的手足温热程度,一般分为手足不温、手足冰凉和手足厥冷三个层次:  

  手足不温,指的是手足的温度比正常温度低,感觉不暖和,这往往是阳气亏虚的先兆,可能有轻微的寒气;  

  手足冰凉则是指手足温度明显降低,摸起来凉凉的,有时还伴有湿湿的手汗、脚汗,这是阳气明显亏虚的征象,表明体内寒气很重;  

  手足厥冷则是手足温度极低,没有一丝热气,甚至未触摸到手足便感觉到丝丝凉气,有的人肘关节、膝关节之下都是冰凉冰凉的,这是阳气极度亏虚、阴寒极盛的表现,往往见于心绞痛、休克等急危重症。  

  也有一些手足心发热的人,虽然手脚温热甚至发烫,总想摸住凉的东西才觉得舒服,但其人特别怕冷,容易出虚汗,这也是阳虚有寒气的表现。因为他的阳气太虚了,不能回纳,反而浮散于外,手脚便出现虚热的假象。  

  当然,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分辨。比如,有些容易生气的女性朋友,平时打嗝、嗳气,生气后会突然昏厥,或者突然腹痛,马上就要大便,便后疼痛缓解。这类朋友也会伴有手足冰凉甚至厥冷,但没有怕冷、精神萎靡等阳虚寒气征象,这是肝气郁结、阳气不能通达四肢的表现,不属于内有寒气的范畴。  

  补足气血从健脾开始(四)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亲人病了,身体虚了,想给他补补气血。您费心给他买了补养食物,但他却吃不下去,或者吃后就腹胀、打嗝儿,甚至还会拉肚子。这实际上是脾胃亏虚的征兆。脾胃亏虚,再好的东西,也就不能消化吸收。因此,要想补气血,首先要想办法把病人的脾胃调养好。但脾胃也往往最容易损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调理方法。  

  温中健脾  

  有的人胃中有寒气,总感到胃部凉凉的,像灌有冷水一样,总想用暖水袋焐一焐才舒服;有的人脾经有寒气,腹部冰凉怕冷,吃一点冷东西就拉肚子。这两种情况,都属于脾胃虚寒,需要用温中健脾的方法来进行调理:可以选择一些暖性的食物、中药,制成药膳来吃。比如,用高良姜5克,香附10克,肉桂5克,开水浸泡30分钟,当茶饮用。另外,这类朋友要特别注意保暖,天冷时,最好用兜肚把肚脐护住,以免受寒。  

  益气健脾  

  有的朋友感到胃不舒服,同时气短乏力,提不上气,气色不佳,吃东西又不容易消化,大便不成形,有的还伴有脱肛,胃下垂。这往往是脾气亏虚的表现,需要用益气健脾的方法来调补。黄芪10克,党参15克,与小鸡一起炖成参芪鸡汤,味道清香,益气健脾的功效也很突出。大便不成形的,还可以用山药粉做粥,经常食用。  

  燥湿健脾  

  脾的主要功能是主管运化的,负责把吃进去的粮食、水果、饮料、蔬菜等,转化成人体能够吸收利用的精微物质。同时,还把吸收的水谷精微运输到肺和肾。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时,首先是不能消化,吃什么拉什么;其次是不能运输,水湿之气停积在局部,甚至形成痰湿。痰湿增加了脾的运输负担,导致脾气更加亏虚。因此,临床上痰湿困脾的患者朋友也很多见。这类人经常感到口中淡淡的,或者很不清爽,没有味道,没有食欲,不想吃饭,特别怕见油腻,舌苔总是厚厚白白的。这类患者朋友,需要用燥湿健脾的方法进行调理:可以买一些香砂六君丸来吃,也可以用陈皮5克,焦苍术10克,砂仁3克,开水加盖浸泡30分钟,当茶饮用。  

  健脾养胃  

  脾胃不好的朋友,不想吃饭,总感到嘴巴干干的,时不时要喝点水润一润,似乎唾液分泌不足,胃里有时热热的,有烧灼感。这类人舌头红,舌苔很薄,甚至没有舌苔。这是脾胃阴虚的表现,需要用健脾养胃的方法调治。可以吃沙参玉竹煲老鸭,即用北沙参15克、玉竹10克,与老鸭1只、调料适量一起炖煮,吃鸭喝汤。平时则需要注意不能吃辛辣、上火的食物,比如辣椒、花椒、胡椒、酒、羊肉、狗肉等。  

  健脾开胃  

  脾胃亏虚的朋友,主要表现为没有食欲,吃什么都没有胃口,胃部有痞塞感。这时最需要开胃消食,增加食欲。中医增加食欲的中药很多,如大山楂丸,不仅能消食开胃,对于高血脂和动脉硬化也有防治效果。对于小儿,也可以用鸡内金10克左右,研成粉末,分两次冲服,有明显的健脾效果。  

  疏肝健脾  

  有许多女性朋友的脾胃问题,与生气、紧张和压力过大有关。她们经常不想吃饭,胃部饱胀,打嗝儿频繁,情绪紧张时还会胃痛,甚至胸胁两侧也会胀痛。这是肝郁的表现,需要用疏肝健脾的方法调治——服用逍遥丸或者柴胡疏肝散是比较对症的方法。此外,到郊外活动活动,大声唱唱歌,把胸中的郁闷之气排出去,都有一定效果。  

形寒饮冷则伤肺(五)  

  一呼一吸有节律地进行,保证了气体出入的正常有序。但是,如果自然之气过于寒凉,或者过于干燥,或者过于潮湿,都可能造成肺气的损伤,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肺是人体的中央空调  

  空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温度和湿度。炎热的夏季,空调把室内的温度降下来,使人感到凉爽;寒冷的冬天,空调把室内的温度升起来,让人感到温暖;空气湿度大时,人们会感到胸闷头昏,这时还可以用空调除湿……其实,人体也有自己的中央空调,那就是肺。  

  中医所说的肺,不是一个单独的脏器,而是包括鼻、皮肤、毛孔在内的一个系统。天气热时,肺通过宣发而使毛孔张开,通过出汗把多余的热量带出体外。天气凉时,则使毛孔闭合,减少散热,起到保暖的作用。干燥的空气进入肺内,肺可以使其湿化。肺对温度和湿度的调控,还可以通过对水液的调节来实现。肺是水的上源,有通调水道的作用。水道畅通,就相当于涵养了水源,而有活水就不难有凉爽的气候。  

  临床上会遇到一些汗出异常的病人,有的是很容易出汗,白天稍一活动就汗出如雨,天热时更加明显。还有一类人不会出汗,不管天气多热,就是不会出汗。从中医角度分析,这些都是肺系统出了问题。前者需要敛降肺气,用五味子、浮小麦、龙骨组方治疗;后者则需要宣发肺气,用麻黄、杏仁、干姜等治疗。特别怕热或者特别怕冷,也往往是体内的空调运行失常,而调理肺就是一条可行的治疗思路。  

    

  肺是寒邪入侵的第一道屏障  

  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肺这个系统,还主要包括鼻子和皮肤毛孔。  

  鼻孔是自然清气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寒气入侵的第一道关口。因此,天气突然变冷时,人们受寒的首发症状,就是鼻塞、流涕、打喷嚏。  

  皮肤毛孔分布于人的体表,构成了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风霜雨雪所带的寒气,也会首先侵犯皮毛,引起恶寒、汗出不畅、全身肌表不适、打寒战等症状。有的朋友从游泳池出来后会起鸡皮疙瘩,这些都是受到寒气的表现。  

  五脏之中,肺在体内的位置最高。寒气从鼻子、皮毛入侵,首先会影响肺的功能,引起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因此,中医说风邪上受,首先犯肺。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呼吸系统感染、老慢支、哮喘以及许多传染病等,在初期都会表现出肺系的症状。如果及时调肺,就可以驱邪外出,防止病邪的入里变化。  

    

  关节的病变多与肺有关  

  许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要变天时,就会感到关节疼痛不适,比天气预报还要准。  

  肺虚的人对气候也很敏感。肺气虚弱的人,呼吸气短、动辄出汗,稍有寒气就会感冒。  

  肺为华盖,为娇脏,最容易受伤。肺受损伤之后,就会出现咽痒、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  

    

  呼口气可辨寒热  

  口鼻呼出来的气是凉是热,是辨别寒热的重要线索。感冒、发烧身体不舒服时,将手背贴近口鼻,呼气时如果能明显感觉到气是热乎乎的,多属于热症、上火、感受了风热。呼出的气如果是凉凉的,则表明肺内有寒气,属于寒症虚症,这时候即使是高烧、咳嗽痰黄,也不能轻易使用清热泻火的药。  

  呼气辨寒热,对于小儿疾病的辨证更有实用意义。小孩子不能确切描述自己的症状,特别是不会说话的幼儿,要问清症状是不可能的。遇到这类情况,用手背测一测孩子呼气的凉热,就能判断肺内是寒是热。如孩子咳嗽、哮喘,如果所呼之气热,一般都可用清热化痰的中药治疗。如果所呼之气冷,则应该选择小青龙冲剂等热药,这样才不至于把药用错。  

  呼气辨寒热不仅适用于感冒、发烧和呼吸系统疾病。实际上,几乎所有外感内伤疾病都可以通过口气辨别寒热。已故的云南名医吴佩衡先生曾总结了阴阳寒热辨证的十六字诀,其中谈道:口气不蒸手,提示有阴症、寒症;口气蒸手,提示有阳症、热症。  

    

  咳出的痰是稀是稠,  

  对判断寒热至关重要  

  判断肺的寒热还有一种简单方法,就是观察咳出来的痰是稀是稠。清稀的、白色泡沫状的痰,甚至像清水一样的痰,一般属于寒。  

  稠厚的、黏黏的、黄而不易咯出的痰,一般属于热。特别提醒朋友们,当您感冒发烧、支气管炎发作时,如果咳出的痰是清稀、色白、泡沫样的,千万不要滥用清热止咳化痰药,那会使您的病情雪上加霜的。  

  此时,抗生素也要慎重选用,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抗菌素对这样的病症效果往往不理想。  




  健肺一点通(六)  

  像空调一样,肺也是需要及时养护的。根据肺的生理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以气养肺、以水养肺、以食养肺、以药养肺、以笑养肺、以动养肺等方法,进行有效地保养。  

  以气养肺:肺主气,主司呼吸。清气和浊气在肺内进行交换,吸入气体的质量对肺的功能有很大影响。要想使您的肺保持清灵,首先要戒烟,并避免二手烟的危害。不要在空气污浊的地方长期逗留。如果闻到有异常气味时,要迅速用手绢或纸巾把鼻子保护起来。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经常到草木茂盛、空气新鲜的地方,做做运动,做做深呼吸,将体内的浊气排出。定期到森林、草原、海边,散散步,吹吹风,更有利于肺的调养。  

  以水养肺: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构成了气的通道。肺部的水分可以随着气的排出而散失,特别是秋冬干燥的空气,更容易带走水分,造成肺黏膜和呼吸道的损伤。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容易伤肺。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肺保养的重要措施。一般而言,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喝1500毫升水,而在秋天,每天喝水2000毫升以上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因此,建议朋友们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临睡之前各饮200毫升水,白天两餐之间再各饮水800毫升左右。肺润泽了,皮肤也会光鲜润滑,这也是不花钱的美肤秘方。  

以笑养肺:肺在志为悲忧,悲伤忧愁的情绪容易损伤肺,而有肺病的人也容易悲伤忧愁。四季之中,秋天与肺相应,因此人们在秋季最容易伤感,秋季也是忧郁症发生和加重的季节。而笑为心声,能克肺金的悲忧。多笑一笑,就能减少悲伤忧愁。笑也是一种健身运动,它能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胸肌伸展。这样有助于宣发肺气,有利于人体气机的升降。每日笑一笑,能够消除疲劳,解除抑郁,宽胸理气,恢复体力,增进食欲。  

呼吸系统的大多数疾病都可从治肺入手。呼吸系统的疾病很多,常见的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胸腔积液、胸膜炎、过敏性肺炎、肺结核、尘肺、肺水肿、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肺癌等。这些疾病,一般都有咳嗽、咯痰、气喘、胸闷、胸痛等主要症状,都是由于肺失宣肃所导致的,大多数需要从肺着手进行治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管好鼻子,寒气不侵  

  鼻子是肺与外界气体相通的地方,也是寒气侵袭人体的重要入口。要防止寒气的入侵,就要把好鼻子这一关。管好鼻子,不仅是防止寒气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成绩,也是很重要的。鼻子保健,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修剪鼻毛不要过度:鼻毛位于鼻子的前沿阵地,像呼吸道大门的哨兵,担负着阻拦灰尘、细菌进入体内的使命。它能黏住进入鼻腔的任何微小灰尘,再由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围住,形成鼻涕排出体外。  

  改掉抠鼻孔的不良习惯:鼻内的不适可能是鼻病造成的,应当及时处理。比如,及时擤鼻涕,可减少鼻腔分泌物的刺激,预防鼻前庭炎;积极治疗慢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原发病;鼻内干燥或发痒时,滴用消炎、止痒的药液等。而不应该盲目抠,以免用力过度而损伤鼻黏膜。  

  擤鼻涕也有诀窍:鼻内有鼻涕或异物时,一般都会用力擤,将其排出。但是,当这些物质比较靠近后鼻腔时,擤鼻子往往不容易排出。此时可稍稍用力吸气,将其吸入口腔,再用力呼气,使之排出来。这样,可以避免擤鼻涕时因用力过度,造成中耳炎。鼻腔堵塞严重的,可以用手捏住一侧鼻孔,另一鼻孔用力呼气,两侧轮换进行。这样,更容易擤通。

发表于 2013/9/4 20: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喝水也不能太多
发表于 2013/9/4 21: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下文。。。
发表于 2013/9/24 13: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啊!希望还有续集!
发表于 2013/11/5 19: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路清晰。
发表于 2013/11/23 17: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挺在理的
发表于 2013/12/12 15: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下文
发表于 2013/12/17 1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看到下集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4 04: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