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918|回复: 0

中医学的制高点(四) 杨世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5 17: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学的制高点(四)
杨世廷
4、中医学理论制高点的具体体现——医学基础理论学说
从宏观上讲中医学理论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理论基础上的学说,从根本上讲,中医学理论就是阴阳相互作用规律的阐释与应用。下面分别简述一下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学说,体会一下阴阳相互作用规律的具体应用。
(1)精气学说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植物的“生长化收藏”。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2)阴阳学说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互生、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这并不代表五种物质,而是五种属性。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等。
(4)藏象学说
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奇恒之府,通称为脏腑。
象:一指“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型态;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三指“应像”,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透过外在“象”的变化,以测知内在“藏”的生理病理状态,称为“从象测藏”。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脏腑”不单是解剖型态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概念。五脏:指肝、心、脾、肺、肾,一般笼统功能为“化生和储藏精气”。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一般笼统功能为“腐熟水榖、分清泌浊、传化糟粕”。奇恒之府: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之府的功能特点是,“臧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如脑藏脑髓,骨藏骨髓,脉藏血液,胆藏胆汁,女子胞藏有精血,可孕育胎儿。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胆,胆与肝相表里,故在六腑之列;而其所藏胆汁,属人体精气,且又名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具有“五神脏”功能特点,又与一般腑不同,故又归于奇恒之府。
(5)气血津液学说
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榖产生的水榖之气,合称为“后天之气”。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人体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6)经络学说
腧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经络在中医学的重要性正如《扁鹊心书》所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
从上述基础理论学说可以看出:精、气、血、津液、经络、藏象和五行等诸方面的论述都是以阴阳相互作用规律为指导来阐释的,天人相应、形神一体、形质与功能相互影响、五行的变化等论述也都是阴阳规律的具体应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学说充分说明了“阴阳”是天地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万物生成分类的纲领,是物质变化的先天条件,是万物生杀的根源,是精神气血的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5 2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