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ysht1083

中医学的制高点 杨世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 01: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大乘佛法中說到宇宙實際是吾人第八識所現境界,屬第八識境分,能分別者(即見聞覺知)屬見分。有見、有境為第八識,為根本無明。境是見的攀緣對象,不一定有相有形。境、見二分本一體,而眾生因迷而執著見分為自、境分為他,此即第七識之妄執,無分別中,妄分自他,此為枝末無明。由此出第六識,即吾人之思想分別是也,指使前五根(即見分所化之眼耳鼻舌身等根)對境界攀緣分別,第七識執實,而成似有之境,如夢中人見夢境以為實有。其實,正做夢時,夢境即非實有,夢中境乃自心凝結所成。吾人之現實境界也類似,屬于似有。佛教有幾種分析法,其中一種借用古印度五蘊之名,來解說五蘊背後的本質。

中醫屬於人間道(法),
道家最初志在升天,故本應屬於人天道(法)。而在佛眼中,天界還在三界內,故尚屬世間,不出生死。應破枝末無明,出此世間,才離生死(但未必破除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又稱三界外之惑,屬菩薩所修境界乃至惑盡成佛)。後世道士看佛經、也有參禪、也有學佛門教觀的,其中一些乾脆歸依了佛門,有一些則自立門戶,仍然借用道家或道教之名。教義上常常借用佛家的出世概念(佛家之"出世"是出三界,並非道家原本出人界成仙的概念)。從人間道突然進入出世間道,這個中間跨度太大,常常連接不上。能沾點邊的是禪定,從禪定中,可以開發很多中醫能用的能力,但是需要準備道糧,持戒正心,不然很容易被魔利用。

五太是從無相無形轉變到有相有形的過程,在佛法中也就相當于說這是從無色界進入色界,屬於色蘊區域。如果無極指這個無形無相之初,那麼這個無極可能只是無色界。但是無極這個詞是宋朝以後發明的,可能想以此來描述如來藏,只是說的不到位。佛教修習的過程,其實就是返流歸源的過程。大乘佛教的起點太高,一般人學中醫不一定用得上,但是對從中醫進入道家領域的人,很可能會是臨門一腳的事了


這個題目很大,不知從何說起,寫得有點亂,見諒。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5: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泽灵先生:您好!我现正出外办事,刚看到您的帖子,待回家后,立即回复先生,愿意与先生探讨佛学、道学、中医的有关见解,交流心得。见谅!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8: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开示。佛家有中无,道家无中有,佛家是灵魂的无限升华,道家是心灵的无限升华。我拙劣的理解为:无论是有中无还是无中有,无论怎样升华都来自一心静定。静者无我无他,定者无内无外。请老师开示。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8: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开示。佛家有中无,道家无中有,佛家是灵魂的无限升华,道家是心灵的无限升华。我拙劣的理解为:无论是有中无还是无中有,无论怎样升华都来自一心静定。静者无我无他,定者无内无外。请老师开示。
发表于 2013/1/23 02: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ysht1083 发表于 2013/1/22 18:17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开示。佛家有中无,道家无中有,佛家是灵魂的无限升华,道家是心灵的 ...

有、無、空、不空這些都不是佛道的分水嶺,這些法佛教裡統統有,而都要超越。佛教的精髓用一句話來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此心不是唯心論的心,唯心論的心乃指意識思維,此心是指靈性)。也就是法界一切物質精神能量等等, 全體不出眾生靈性。靈性被根本無明熏習,成第八識而有根身器界,再因分別執著,而有不同的五蘊境界和受用。迷此心體,而有種種擬議(即意識形態),而有種種不同受用界於這些受用境界中,有執即住,住此則失彼,住彼則失此,故佛教是個破執顯真之道。迷本唯心,以為諸萬有為實有而執有,則住有境,不能自在超越諸有之境,此即凡夫和執有外道所住生死境界。執無,則住斷滅外道或無想外道境界,亦不出生死境界,以其定有出有入,修成必壞,故有生死。執空,則住二乘境界,雖斷凡夫生死,未斷變異生死,不能自在出入凡夫境界。又有修行人聞中道,捨空、有二邊,執著此離二邊之中道,則住"但中"境界(即一部份權乘菩薩境界,本是入真實之路,執則成病),不能自在入凡夫、二乘境界。唯明瞭如來藏一心中道,則不捨二邊而無二邊執,入一切境界而不執任何一法,入凡夫生死境界而常住涅槃,現一切煩惱相而不異清淨菩提,是謂入真實法界。

總之,佛教一方面要破執(或叫"遮情",遮眾生擬議之凡情,以為如何如何等等),另一方面要顯用(也叫表德)。每遮一情,則多顯一
,凡情遮盡,則諸德盡顯。故佛說空,遮世間凡夫擬議有、無之凡見,表顯空性之德,能超越三界凡夫之生死﹔說妙有、假有,遮二乘執空之小乘情,表顯妙有之德,接小乘入大乘道﹔說圓中道,遮但中執,表一切種智(即佛智和實乘菩薩智),接權乘菩薩入實乘菩薩道或無上菩提道,諸如是等等這是大綱略說,細節很多,再聊。
发表于 2013/1/23 02: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1: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谢谢开示,以后还会麻烦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22: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先生,佛陀说,须菩提,你们不要以为我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会有我当度化众生的念头,须菩提,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众生之心本来空寂,本来圆满,实在没有众生是我所度化。而都是众生自度自性。如果有众生是我度化的,那么我的心灵上就有了人我之分,凡圣之别。须菩提,如来说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却以为有我。
以上这段话是否能这样理解请开示
要想真正认识宇宙,认识自然,认识自己,首先要抹去你所掌握的一切理论和知识的影子,走入空寂和圆融。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22: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先生: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
“一切法皆是非法…所以说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
如来说:“人身长大,即非大身,是名大身”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具足。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生众生者如来说即非众生,是名众生,所说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人见,我见,寿者见,众生见,是名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以上是否可以理解为决定论和怀疑论的统一?请开示。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22: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科学主义认为,人类所面临的世界,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是可知的,只要认识了客观规律,就能统治自然统治世界,人的自由在于认识自然的必然性。这是决定论。
神秘主义认为,人类所共生的世界,没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世界是神秘的,不可知的,人类只有与天地异生,与万物为一,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这是怀疑论。
决定论和怀疑论都以追求人的自由为目标,然而关于自由的涵义却恰恰相反。决定论和怀疑论又都以追求真理作为人生的目的,然而关于真理的内涵却各不相同,决定论与怀疑论相争,如同理智与感觉相争一样,贯穿人类的精神长河。决定论偏向于理智,怀疑论注重于感觉,决定论以逻辑为工具,怀疑论以顿悟为工具。怀疑论与决定论是人类认识的两极,决定论必须否定怀疑论,怀疑论必须否定决定论。在人的认识形态上,分别表现为科学与宗教,科学以决定论为基础,宗教以怀疑论为基础。
按照习惯思维,佛教理所当然地划为怀疑论范畴,且一直就被贬入虚无主义的冷宫,佛教果真是虚无主义吗?不是,禅的静默中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拥有“万有”,拥有了无限。《金刚经》以“无”来代表这种境界,龙树用“空”象征。空不是没有而是大有,这个空就是宇宙的原始能量源体,禅的静默就是源体与源体的圆融。般若不是怀疑论,也不是纯粹的决定论,而是决定论与怀疑论的统一,《金刚经》中所有的立论也都是决定论与怀疑论的统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5 09: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