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8 12: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飙魂 发表于 2012/12/8 04:16
这样的说法跟中医学院的说法有什么区别呢,非要把现代生理学跟中医扯在一起,古代的医生不知道什么叫免疫 ...
古代的医生没有学免疫系统一样治病这个没错,而且疗效显著。但是,假如古人当时就懂得现代生理学的知识,你认为他们就非要用那些玄而又玄的话来解释中医理论吗?非要拒绝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医理吗?
其次,古代的经方疗效显著,这是不可否认的,但这些是要经过多少人用多少时间总结归纳出来的啊!如果古人当时就能懂得现代的科学知识,那完全可以缩短或者减少实践归纳的时间,或者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就拿我前面说的治外感风寒来说吧,如果我们懂了出汗治这个病的道理,那我们完全可以用更加简单的方法来治这个病啊,杀鸡为什么非要用牛刀呢?当然,你也可以辨解说只要有效就行啊,管他什么刀呢。但这样的话,和我们深恶痛绝的西医滥用抗生素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里,我想同时回答你在另一编文章中提到的问题“《伤寒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火的?”我的答案是,伤寒开始火的同时,也是其他流派衰落的开始。那么其他流派为什么会衰落呢?他们不也都曾经盛极一时啊!
拿温病学来说吧,当温病学发展到盛极一时的时候,当时的人可能很多都只想学温病,不想学伤寒,因为觉得学了没用,治不好病。而温病学大师用这个理论却能做到药到病除。但这真的就说明是因为温病的理论就比伤寒好,或者方子比伤寒里的方好吗?我想不是的。这个要从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是时代气候特点的不同,造成那个时代产生的疾病特点不同,自然方药侧重就会有所不同,这个也可以用中医的五运六气来理解。第二是某个理论的创始人、或者是把原有的某理论发扬光大的人,一定是博览群书,了解各家学说,进而才能做到自成一家之言或者将某个理论发扬光大的。就是说某个理论因为出了个运用该理论的大师,进而使这个理论发扬光大。但这些大师可能忽略了,自己之所以能做到自成一家之言或者将某个理论发扬光大,前提是他们博览群书,了解各家学说。所以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是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才找到这条光明大道的。当他们把自己的理论传授他人的时候,可能就会劝说学生不要像他自己那样误入歧途,只要学这个理论就可以,其他理论或者方药都是无效的、无用的。如果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会怎样呢?自然就是只读只学老师的这个理论,而对其他理论不闻不问了。那么由于这些学生的知识面没有老师那样宽,没有老师那样的理论基础,最多也就只能继承老师8、9成的水平吧。这样的学生然后再来教学生会怎样呢?可能还是会重复自己老师的论调,不要误入歧途,只要学这个理论就可以,其他理论或者方药都是无效的、无用的。而事实上这个老师对其他理论知识也是知之甚少了。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能有什么水平呢?估计又只能继承个7、8成左右。这样一代一代下去,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对最早的那位大师的理论继承的越来越少了。同时由于时代气候的变化而造成疾病特点的不同,而继承者却又固步自封,不愿接受新思想新理论,坚持用原来那些理论方药来治病,疗效可想而知。结果这个流派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然后出于治病救人的强烈需求,另一个流派或者理论就开始盛行开来了,另一个盛衰循环也就开始。
说了这么多,我的结论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流派或者理论的衰落,除了气候特点的变化进行造成方药和时代不怎么符合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继承者的固步自封。因为固步自封,所以不能集合各家所长,因为固步自封,所以对新出现的理论和方法置若罔闻,甚至是完全排斥的态度。这样的继承者,怎么可能很好的继承原来的理论方法呢?更不用说对原来的理论方法的发展了。
这其实也可以回答另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医学院教出来的学生都没什么水平呢?因为老师本身就有问题。我就曾经听到一个人说,老师在教中医各家学说的时候说是“各家瞎说”。当然,这个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真的是对各家学说有所了解的,而自己又对某个理论比较推崇,所以对这些“各家学说”不宵一顾。但如果这样教学生,可能学生就根本不会去看各家的学说了,学生的知识面自然就要受到限制。而最致命的是,我觉得这些学生从一开始思想就被固定在了某个思想或者流派上面了,这样的学生出来,你怎么可能指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好的中医呢?
飙魂兄,你在自己的文章里,不也在批判别人的“固化思维”吗?难道你自己的思维就不能放得再宽一点呢?为什么非要固化在中医的思维里面呢?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思维放到整个人类医学的角度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