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795|回复: 7

【转帖】汉传经方中西医连载 —梁晓光【汉传讲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 23: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传经方中西医连载
                                                            
缘起   
   今年开始一直都想根据自己学习经方和心脏外科工作的经历写些经方和西医在一些临床疾病病因病机和治疗方面体会,结合西医的生理病理让学习经方的人在疾病的病因病机上认识更明了,让西医比较直观地了解中医,但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构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写起,一直都拖着,随着小孩的出生,考虑到现在小儿过度输液的问题,就从这方面开始吧。
在这里要感谢我的恩师刘志杰先生,带我进入经方大门,也要感谢我们医院的领导安排我到心胸外科工作,让我一个不学西医的人,恶补西医基础知识,在实践中慢慢体会经方和西医在疾病认识方面的区别和联系。这个连载,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体会,佛说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不想成为这样的,所以必须本着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写,而各位也要擦亮眼睛慢慢体悟。

(一)小儿输液 
   现在输液治疗是非常普遍的,小儿输液更是再平常不过,不管大病还是小病,去医院或者诊所开药输液就像流水线操作一样,各地儿科医院的壮观场面我想很多人都见识过。对于小儿输液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的家长迷信西医,认为得了病肯定首先看西医,看西医就输液,对输液负面的影响不清楚,慢慢就形成习惯了。有的家长知道输液多了不好,但苦于没有其他解决办法,虽然不情愿也只能输液。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输液不好,开始关注中医,寻求中医治疗,一直坚持中医治疗,小儿很少输液。
 不管是什么态度,但对于输液(此处的输液单指的是液体,不包含输入的药品)对身体的影响具体在哪里了解的太少,要不盲目迷信,要不偏激过度。本文以小儿输液开始,以汉传中医经方基础理论为基础,结合西医生理病理尽量详细阐述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机理,用客观的事实,通俗的语言,让中医人更明了,让西医人接受,让攻击中医者羞愧。
 要谈清楚输液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掌握经方里的卫气营血理论,刘志杰老师他的著作中已经详细阐述卫气营血,汉传中医的各位师兄也做了多次讲解卫气营血的理论,这个我就不在这里在谈了。那我们结合西医的生理来看看,输液的液体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从静脉回流到右心,从右心流入肺循环,再到左心由左心室泵出到达全身。常见病的输液多从上腔静脉进入右心,右心的血液直接进入肺,在此时还没有进入心脏自身循环,所以液体进入体内的第一个脏器动静脉循环是肺。肺脏是一个特殊的脏器,因为在它这里人体的静脉血通过肺泡和肺动脉毛细血管的作用变成了动脉血,新的动脉血再次通过左心脏泵到全身其他脏器的动静脉循环,完成新陈代谢。
   上面知道了液体进入体内通过回流到心脏进入的第一个脏器动静脉循环是肺脏。接着具体看看肺脏的解剖结构,肺由肺实质和肺间质构成,肺实质是指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结构,肺间质主要由肺泡、肺毛细血管和间质腔三部分组成。相邻两个肺泡之间的空隙称为间质腔,其内有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分布;毛细血管-间质腔-肺泡之间有液体的移动交换,且保持动态平衡。正常情况下,液体不断地从肺毛细血管滤出到肺间质中,同时淋巴管又不断地吸引间质腔内多余水液和蛋白质颗粒,维持间质腔储水量在一定水平,防止间质或肺泡水肿。如果这种液体移动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各种原因导致的大量液体在很短时间内不能被肺淋巴和肺静脉系统吸收,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小支气管内,从而造成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就出现肺水肿,在临床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晚期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这是最严重的一种情况,那如果出现的是另一种情况,肺间质腔及肺泡、细小支气管长期缓慢地积累液体,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咳喘呼吸困难,而是表现为轻微的咳嗽,有时还没有什么症状;这种情况因为病情不严重而受重视不够,都习以为常。在小儿中普遍出现的就是抵抗力差容易感冒,一感冒后就咳嗽,输液后一些鼻塞、鼻涕、发烧等症状消失,但是咳嗽难愈,没有感冒时也时不时咳嗽,胃口差,然后过不了多久又感冒,咳嗽加重,然后接着输液,同样接着出现上面的情况;如此不断循环而不知原因所在,家长觉得只要体温降下来啦稍微有点咳嗽不算什么,殊不知这个才是对小儿体质影响最大的。小孩无辜受苦而任由摆布,大人无知恐惧焦虑而慌乱无助,医生习以为常而按部就班流水操作。在利益的驱动下,在各方的配合下,中国特色的小儿吊瓶壮观场面惊艳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23: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我们具体剖析小儿输液的问题,以一岁左右10公斤的小儿为例,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公斤体重70-80ML。一个10公斤的小孩,他的血容量是700-800ml,这样的小儿如果去输液,先抛开药物的作用,从血容量来说,以保守输入100-150ml糖盐水进入血液循环,单看量不多,但对于小儿来说就不少啦,直接就占了他血容量的六七分之一,病情重的有可能还要输更大的量。这些液体首先进入肺循环,肺循环的血容量相对增多了,在输液期间肺动脉毛细血管的压力较平时增高(输液量越大、输液的速度越快压力就越大),从毛细血管滤出到肺间质里的液体较未输液前相对增多,刚开始一两次的时候影响不大,因为淋巴管也在代偿地回吸收这些多余的液体,稍微多一点液体还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但如果长期反复输液、过度输液,间质腔一天一天少量地积累这些液体,时间长了那就有影响了。特别是年纪更小、体重更低的小儿,同样是100ml左右的液体,对于一个出生一两月不足5公斤的婴儿来说,那就是很大的量啦。现在很多所谓的新生儿肺炎,很多输液10天半月甚至1月的也不是没有,每天一定量的液体渗入肺间质腔,大部分由淋巴管重吸收进入右胸导管送回上腔静脉马上又流回右心,和输入的液体再次进入肺循环,接着进入体循环通过小便排除多余的液体,而剩下了没有被重吸收的液体在肺间质积聚,量多了还要进入肺泡导致肺泡里的液体停聚。这种少量液体停聚在肺泡和细小支气管里,自身为了保护呼吸道的通常而去排除这些多出来的液体,人体就要咳嗽,通过咳嗽排除去,因为量少所以咳嗽轻微或者不出现咳嗽。而小儿虽然咳嗽,但是又很难把痰咯出来,这个就是很多小儿感冒输液后体温降了,但咳嗽难愈的原因。下次受凉感冒后,因为这些停留的液体,相对就更容易咳嗽,又再次输液,继续增加液体的聚集,慢慢地输液治疗的效果变得不好,咳嗽加重。有些家长这个时候想到中医了,让中医来差屁股。更有无知者认为西医都治不好的病,中医能治好吗?继续加重药量或者用更强的抗生素输液治疗,后果怎样自己想想吧!
   在中医上有一个对小儿很重要的生长规律现在已经不被人们重视,就是小儿的变蒸。我把恩师书中根据千金方原文关于小儿变蒸的注解引述如下:“小儿生后,要发育生长,一般以三十二天前后,作为一个发育周期,要十个周期,三百二十天,初步长成,之后,还要经过一百二八天的发育,才彻底完备。动物发育,都要经过蜕变过程。蛇、蚕、蝉,都要蜕皮。小儿呢,也要这样的,也就是人们的俗话说的“脱胎换骨”的过程。变蒸,就是生长发育,到时见会发热汗出等,每变一次,性格和智识就更进一步,能看出明显变化。老人常说,孩子得一次病,就懂事一点; 之所以变蒸,是生长脏腑经络,气血去进行营养,因此要有反应。变蒸后,就增长灵性。变,为咳逆上气。蒸,为身体发热等。轻的,发热微微胆小易受惊吓,耳朵和臀部发凉,上嘴唇的头上起白疱,微微出汗。反应重的,要发高烧,脉数而脉率不稳。或者出汗,或者无汗,不吃东西,吃了就吐出来。白眼球发红,黑睛瞳孔那个地方的外面微微象有层白膜。要记住这些反应,见到了,再问问天数,就知道是变蒸反应,不要给乱治。”变蒸症状轻微时可以适当多喂些水,过几天就好了,症状重的就吃点中药。现在很多家长把小儿变蒸出现的发热咳嗽等不适当成感冒送去输液,小儿本来变蒸之时发热出汗长身体,乘机把体内的胎毒通过发汗排出体外,这下可好,液体进入体内,不发热了,影响小儿的发育,胎毒不但没有排出反而因为液体的进入加重了,会出现什么情况?一个比较常见的就是小儿湿疹,这个以后再说。
   以上是单纯从液体的角度来谈,输液对身体的影响还要考虑输入药物的副作用和液体温度,这个不具体谈论,主要考虑是伤人体的阳气。今年上半年,一个3月大的婴儿,因为咳嗽来就诊,出生没有多久出现咳嗽诊断为新生儿肺炎,在市儿童医院输液1月效果差,改服中药后咳嗽减轻,但再次感冒后咳嗽加重继服中药乏效。来诊时问其父母小儿以前是不是常输液,回答果然如是,这样的婴儿,在没有感冒及先天肺组织损伤的情况下出现咳嗽,多半是输液过多引起,了解这个病因病机,结合经方的六纲辨证,吃了三服药,咳嗽明显减轻,偶有轻微咳嗽,告知偶有咳嗽的缘由,嘱其长期服药减轻肺部多余的液体,现在小儿8个多月,就半月前降温不慎受寒感冒一次咳嗽加重,服中药后效果理想,一直未输液。另外,这个小儿的父亲去年开始患有严重的鼻炎,厨师,骑摩托车上下班。刚开始也是感冒咳嗽输液效果不好,反反复复,期间吃了几个月的中药无效。来的时候咳嗽痰多严重鼻塞流涕,舌脉一看,整个呼吸道液体增多,体表风寒停留,体内热气郁滞,吃了三次中药,一次四副,基本上解决战斗。
   我自己就是小的时候输液多,在上小学三四年级前感冒了基本上都是肌肉注射,那时候感冒输液的很少,除非是很严重的,而肌注的效果很好,基本上打几针就好了;我对青霉素肌注印象很深刻,因为这玩意太痛啦,痛也没有办法,家里没有人搞中医,每次感冒就打。到了小学五年级我就开始经常输液了,基本上是一月一次感冒,一感冒就咳嗽,基本上是清稀如水的白痰为我后来消化不好埋下伏笔。其实刚开始一般普通的感冒咳嗽吃药或者药物肌注都能好,为什么一定要输液?这个是多方面的原因,家长和医生都存在问题。记得父亲说他们小的时候,医疗条件不好,感冒发热浑身疼痛,刚开始父母一般不管,先让睡两三天,如果不好,父母会去采些草药,吃了一般就好。现在时代不一样啦,稍微感冒发点低烧咳嗽,好像不输液就要死人似的。很多家长已经认为中药治不了发绕了,这个我遇到很多,对于种种,曾经试图讲道理,最后发现大多当你放屁,输液才是硬道理。好吧,当我自作多情,随顺吧,自有因果。第一节大概写到这里,主要讲的是西医的内容,下一节谈汉传经方对输液问题的认识及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23: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652.pn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23: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我们具体剖析小儿输液的问题,以一岁左右10公斤的小儿为例,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公斤体重70-80ML。一个10公斤的小孩,他的血容量是700-800ml,这样的小儿如果去输液,先抛开药物的作用,从血容量来说,以保守输入100-150ml糖盐水进入血液循环,单看量不多,但对于小儿来说就不少啦,直接就占了他血容量的六七分之一,病情重的有可能还要输更大的量。这些液体首先进入肺循环,肺循环的血容量相对增多了,在输液期间肺动脉毛细血管的压力较平时增高(输液量越大、输液的速度越快压力就越大),从毛细血管滤出到肺间质里的液体较未输液前相对增多,刚开始一两次的时候影响不大,因为淋巴管也在代偿地回吸收这些多余的液体,稍微多一点液体还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但如果长期反复输液、过度输液,间质腔一天一天少量地积累这些液体,时间长了那就有影响了。特别是年纪更小、体重更低的小儿,同样是100ml左右的液体,对于一个出生一两月不足5公斤的婴儿来说,那就是很大的量啦。现在很多所谓的新生儿肺炎,很多输液10天半月甚至1月的也不是没有,每天一定量的液体渗入肺间质腔,大部分由淋巴管重吸收进入右胸导管送回上腔静脉马上又流回右心,和输入的液体再次进入肺循环,接着进入体循环通过小便排除多余的液体,而剩下了没有被重吸收的液体在肺间质积聚,量多了还要进入肺泡导致肺泡里的液体停聚。这种少量液体停聚在肺泡和细小支气管里,自身为了保护呼吸道的通常而去排除这些多出来的液体,人体就要咳嗽,通过咳嗽排除去,因为量少所以咳嗽轻微或者不出现咳嗽。而小儿虽然咳嗽,但是又很难把痰咯出来,这个就是很多小儿感冒输液后体温降了,但咳嗽难愈的原因。下次受凉感冒后,因为这些停留的液体,相对就更容易咳嗽,又再次输液,继续增加液体的聚集,慢慢地输液治疗的效果变得不好,咳嗽加重。有些家长这个时候想到中医了,让中医来差屁股。更有无知者认为西医都治不好的病,中医能治好吗?继续加重药量或者用更强的抗生素输液治疗,后果怎样自己想想吧!
   在中医上有一个对小儿很重要的生长规律现在已经不被人们重视,就是小儿的变蒸。我把恩师书中根据千金方原文关于小儿变蒸的注解引述如下:“小儿生后,要发育生长,一般以三十二天前后,作为一个发育周期,要十个周期,三百二十天,初步长成,之后,还要经过一百二八天的发育,才彻底完备。动物发育,都要经过蜕变过程。蛇、蚕、蝉,都要蜕皮。小儿呢,也要这样的,也就是人们的俗话说的“脱胎换骨”的过程。变蒸,就是生长发育,到时见会发热汗出等,每变一次,性格和智识就更进一步,能看出明显变化。老人常说,孩子得一次病,就懂事一点; 之所以变蒸,是生长脏腑经络,气血去进行营养,因此要有反应。变蒸后,就增长灵性。变,为咳逆上气。蒸,为身体发热等。轻的,发热微微胆小易受惊吓,耳朵和臀部发凉,上嘴唇的头上起白疱,微微出汗。反应重的,要发高烧,脉数而脉率不稳。或者出汗,或者无汗,不吃东西,吃了就吐出来。白眼球发红,黑睛瞳孔那个地方的外面微微象有层白膜。要记住这些反应,见到了,再问问天数,就知道是变蒸反应,不要给乱治。”变蒸症状轻微时可以适当多喂些水,过几天就好了,症状重的就吃点中药。现在很多家长把小儿变蒸出现的发热咳嗽等不适当成感冒送去输液,小儿本来变蒸之时发热出汗长身体,乘机把体内的胎毒通过发汗排出体外,这下可好,液体进入体内,不发热了,影响小儿的发育,胎毒不但没有排出反而因为液体的进入加重了,会出现什么情况?一个比较常见的就是小儿湿疹,这个以后再说。
   以上是单纯从液体的角度来谈,输液对身体的影响还要考虑输入药物的副作用和液体温度,这个不具体谈论,主要考虑是伤人体的阳气。今年上半年,一个3月大的婴儿,因为咳嗽来就诊,出生没有多久出现咳嗽诊断为新生儿肺炎,在市儿童医院输液1月效果差,改服中药后咳嗽减轻,但再次感冒后咳嗽加重继服中药乏效。来诊时问其父母小儿以前是不是常输液,回答果然如是,这样的婴儿,在没有感冒及先天肺组织损伤的情况下出现咳嗽,多半是输液过多引起,了解这个病因病机,结合经方的六纲辨证,吃了三服药,咳嗽明显减轻,偶有轻微咳嗽,告知偶有咳嗽的缘由,嘱其长期服药减轻肺部多余的液体,现在小儿8个多月,就半月前降温不慎受寒感冒一次咳嗽加重,服中药后效果理想,一直未输液。另外,这个小儿的父亲去年开始患有严重的鼻炎,厨师,骑摩托车上下班。刚开始也是感冒咳嗽输液效果不好,反反复复,期间吃了几个月的中药无效。来的时候咳嗽痰多严重鼻塞流涕,舌脉一看,整个呼吸道液体增多,体表风寒停留,体内热气郁滞,吃了三次中药,一次四副,基本上解决战斗。
   我自己就是小的时候输液多,在上小学三四年级前感冒了基本上都是肌肉注射,那时候感冒输液的很少,除非是很严重的,而肌注的效果很好,基本上打几针就好了;我对青霉素肌注印象很深刻,因为这玩意太痛啦,痛也没有办法,家里没有人搞中医,每次感冒就打。到了小学五年级我就开始经常输液了,基本上是一月一次感冒,一感冒就咳嗽,基本上是清稀如水的白痰为我后来消化不好埋下伏笔。其实刚开始一般普通的感冒咳嗽吃药或者药物肌注都能好,为什么一定要输液?这个是多方面的原因,家长和医生都存在问题。记得父亲说他们小的时候,医疗条件不好,感冒发热浑身疼痛,刚开始父母一般不管,先让睡两三天,如果不好,父母会去采些草药,吃了一般就好。现在时代不一样啦,稍微感冒发点低烧咳嗽,好像不输液就要死人似的。很多家长已经认为中药治不了发绕了,这个我遇到很多,对于种种,曾经试图讲道理,最后发现大多当你放屁,输液才是硬道理。好吧,当我自作多情,随顺吧,自有因果。第一节大概写到这里,主要讲的是西医的内容,下一节谈汉传经方对输液问题的认识及处理。
发表于 2012/12/6 11: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静观梁先生高见,期待!!
发表于 2012/12/6 20: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啊。楼主,谢谢分享了
发表于 2012/12/17 10: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庆幸,我儿子从出生到现在六岁了没给他输过一次液,抵抗力因此比较好,很少生病,我也经常给周围的朋友普及输液的坏处。此文太好了,应该作为科普文物给各位家长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00: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传经方中西医连载 (二)汉传经方对小儿输液过多的认识及处理。   
从中医角度上认识输液问题,需要引用卫气营血理论。它是气血的进一步分化,中医如果单用气血来解释很多生理病理现象会比较抽象不够明了,难免有所迷惑;比如说身体里的组织液、淋巴液等体液在中医里该怎样归属,它的生成代谢又如何,光用气血解释就不好理解,因此内经在讲生理基础的时候提出了营气和卫气,经方把又把卫气营血理论运用到临床辨证。这两个概念的明确可以完善中医对疾病病机和病理状态的认识,更好地指导经方的辨证。我会结合西医生理尽量详细进行阐述。
     从阴阳的角度来看,卫气为一类统称为“气”属阳,营血为一类统称为“血”属阴,我们先说说这个总的气血概念,“气”广义来说是人体的生命特征,人没有这个气也就证明生命完结了,人如果死了,老百姓就说,这个人没气了,没得救了。狭义的气是指呼吸的这个精气,《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就是说的这个气。“血”呢就是我运行在血管里的血液。
     同时在黄帝内经中,营和卫也都有比较明确的描述,如《灵枢.营卫生会篇》:“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灵枢.邪客篇》:“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灵枢.本藏篇》: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我们看出二者都来源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注入血脉,营养全身,因其清浊,分出营卫;二者都是有形之物,卫气充斥在分肉、皮肤、腠理之间的营养物质,行于血脉之外,营气是行于脉内的营养物质。卫是经方里说的津液,伤寒论里也叫“阳气”,在西医上卫就是血管外的组织液、淋巴液等体液,营就是含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即动脉血,书中讲“上传于肺”干什么?就是要氧气进入血液变成动脉血才能营养全身,配合上饮食所吸收入血的营养物质,发挥其“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的功能,如果是静脉血能有这功能吗?静脉血主要是重吸收身体组织细胞代谢的废物。
  从阴阳的角度来看,总的“气血”再分阴阳就分出卫气营血,卫气为一类统称为“气”属阳,营血为一类统称为“血”属阴,;而卫因其有形为“气”中阴,气因无形为“气”中之阳;营因其营养全身之动性为“血”中之阳,血因其陈旧晦暗之静性为“血”中之阴。所以恩师书中讲:“血行脉中,其气(阳)者,营也。气行脉外,其血(阴)者,卫也。”
  营卫的生成主要靠摄入饮食在中焦吸收转化为精微物质,进入血脉化赤为血,并与清气(氧气)结合为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输布营养周身;西医生理讲人体饮食在胃和十二指肠中消化成小颗粒的分子,一部分蛋白质通过小肠的毛细血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另一部分脂质颗粒和营养性物质通过组织间隙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在肺循环中变成动脉血,通过心脏泵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氧气和血浆中营养物质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滤出血管外变成组织液,通过组织液进入细胞营养全身,细胞产生的代谢废液及二氧化碳再通过组织液的桥梁作用在毛细血管静脉端被重吸收进入血液。全身动静脉通过毛细血管吻合转变分布在全身各处,发挥营养功能;在内经表述为“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阴阳要沟通转化,气血沟通交换要气求血,血求气,这个是靠营卫体现出来的,营卫作为一个纽带沟通气血。血通过营出脉外沟通气来补充津液;气要通过卫入脉内沟通血来补充血;所以叫气血为体,营卫为用。现在血、营、卫都具谈清楚了,离阐释清楚卫气营血理论就差这个气的具体定义归属了,这个气到底指什么?是气体吗?我们讲血要养气,血液也没有营养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血液只是一个载体;而当气体进入血液流到心脏、肺脏、脑部引起气体栓塞危及生命我们能把它看成是卫气营血的正常生理交换吗?肯定不能。所以这个气不要直接理解为气体,它是对人体功能的慨括。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各个细胞的功能组成了人体总的功能,而这里的气指的就是人体细胞功能的概括。这个功能不是有形的,你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和有形的卫相比较,它属阳称为气,虽然无形但你能体会的,比如你在20岁的时候一顿能吃三碗饭,到了60岁时一顿只能吃一碗饭,这个就是功能(气)的区别,也就是常说的胃气,经方里讲的胃气就是一种胃肠消化的功能体现。《伤寒论》里长讲发汗吐下伤了津液,本该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通过发汗、呕吐、腹泻的方式排出,细胞失养,它的消化吸收功能弱了,中医叫胃气虚弱。
  西医的微循环物质交换就是讲营养物质是如何进入细胞,细胞的代谢废物如何被吸收入血液的过程,细胞依靠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发挥它的功能,描述的就是血通过营去求气,体现的是血为气母,它能养气;气是全身功能的体现,饮食进过人体咀嚼、吞咽、消化的功能生成营养物质(津液)进入血液补充血,这个未进入血液的津液就是卫,加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能入血补充血,描述了气通过卫去求血,体现气能生血。另外血液的运行靠的是心脏的搏动,心脏搏动靠的是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是一种气的体现,心脏不停的收缩使血液不断运行,这个就是我常说的气能行血。所以卫气营血的交换就是书中所讲:“气化津液,津液化血,血要化营,营要化气”,归纳一下就是:气→卫→血→营→气。
  讲的就是通过人体细胞功能(气)把水谷化生津液(卫),津液要入血补充血液,血液要和氧气结合变成营,营要输布全身通过微循环进入各个组织细胞,维持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气)。
    卫气营血、胃气的概念我们已经明确,“气血”涵盖了人体的体液,总的“气”包含脉外的有形津液和无形的人体功能,依据有形与否细分而成卫和气;总的“血”为脉内物质,包含鲜明和晦暗之血,依据精气情况细分而成营血;气血源于饮食所化之精微物质,呼吸精气入血而成营,出于脉外而为卫,营养全身则体现出气,是谓新成;卫入于血,养气后晦谢之物入血脉,营变化为血,晦谢之物注于膀胱,是谓晦谢;气旺则化饮食为精微物质,如此循环反复。(第二部分未完待续)


图片1.jpg
图片3.jpg
图片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3 21: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