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992|回复: 6

中医经方“外热内冷”待改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2 18: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经方使用现状,是小医院热、大医院冷,海外热、国内冷。这种状况亟需改变。”在11日结束的2012全国中医经方应用研讨会暨经方国际论坛上,多位专家发出呼吁。

  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0后医生毛科明,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为脚抽筋,在一大型中医院治了两个多月不见好。无奈之下,找到毛科明。“我接诊后,给他开了张方子"芍药甘草汤",只有两味药,共开了5副,每副不超过10块钱,他吃了3副就好了,到现在也没有复发过,病人觉得非常神奇。” 毛科明坦言,“芍药甘草汤”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伤寒论》里记载的方子,“类似的中医经方有很多,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疗效非常确切。”

  专家介绍,所谓“经方”,就是中医药经典之方,是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子。然而,这些千百年来久经考验的中医经方,当下在国内却未受到应有的普遍重视。“基层小医院对使用经方比较热情,而大医院对经方则比较冷淡。”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大型中医院,经方的使用比例仅为20%-30%。“经方用药少而精,少的仅两三味,多数则七八味,对患者来说,花不了几个钱就能治好病,而对贵重药和各种检查很多的大医院来说,经方用多了,经济上不划算。”

  业内人士表示,历经一两千年的磨炼,经方疗效好、花钱少,可是,相当一部分中医或因缺乏自信,或“考虑效益”,随意组方,一开药就是20几味甚至40几味,有的还将中药、西药一起开,搞“围追堵截,十面埋伏”,加重了病人经济负担。

  著名经方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告诉记者,日本早就将仲景方的许多制剂纳入医疗保险,其临床及药理研究均深入细致。经方在欧美及澳洲也受到高度关注,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美国西雅图、英国伦敦、德国慕尼黑、意大利罗马等重要城市,经方近年来已成为当地中草药师、针灸师培训的必修项目。蓝眼睛的麦孟竹,来自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是一位中草药师。20多年前,一位朋友向长期咳嗽而吃西药没什么效果的麦孟竹建议“去看看中医”,没想到吃了中药后,他的病情开始逐渐好转。麦孟竹从此迷上中医,报考了当地的一所中医学院。医龄已有15年的麦孟竹告诉记者,中医经方的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也便宜,“病人吃一个星期的药一般只要20美金”。来自德国巴伐利亚州奥格斯堡的中医师狄特马感言,不少老病号病了20来年,已经吃不起西药了,而用了中医中药特别是经方,不仅疗效值得信赖,也不需要花太多的钱,这是中医中药有很多“粉丝” 的重要原因。

  近两三年,国内对中医经方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经方制剂发展滞后,只能成为经方知识的无偿提供者、制剂原料的廉价供应地。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耀平等业内人士介绍,日本的汉方制剂目前已在国际上占据80%的市场,韩国占了10%,而中国的份额却从5%下跌到了3%,其中大半是以原料药材廉价出口的,中成药的比例不足1/3,“不仅如此,已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外企在海外抢先提交了专利申请,中医药的市场化、产业化受到重大挑战。”

  “加强经方的研究、开发、利用,可以说迫在眉睫。”黄煌等专家建议,政府应加大对经方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在药品定价、延长药品保护期,以及新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同时,通过经济杠杆,“力促大小医院多用经方”,还要改革医科高校的经方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际应用”弊端,确保教出来的医学生能够用经方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只是“只知为什么,不知怎么办”。

记者:蒋廷玉 张宁

来源:新华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8: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经方应用在宁研讨 亟待全面推行

)“经方,让我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和尊重,让我实现了从医的价值。”这是近日在南京举办的2012全国中医经方应用研讨会上,一位来自无锡锡山区东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生毛科明,对中医经方医学最深刻的体会。
  “经方”,就是中医药经典之方,是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子。这些方子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承载,流传至今,已然成为中医学中的一面旗帜,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经方更是中医的精华。然而这样一面大旗,却丝毫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经方不仅没有在老百姓“看病吃药”中普及,甚至更多的人根本不知道经方是何物。据专家介绍,我国不少的大医院使用经方的比例只占20%左右,只有基层医院才比较多的使用经方。

  谈及可能的原因,有业内人士称,虽然经方疗效好,价格低,但是一部分医生由于缺乏“信心”或者缺乏临床经验,再加上“经济效应”,所以一般的大医院都不愿意用经方。就算是要用到中药治病,不少医生都随意组方,一开开好几十种,在不一定能根治疾病的情况下,还无形中增加了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所以,在基层医院中,才能普遍见到使用经方看病的医生。这一类医生,大多学的就是中药学,有的更是经方研究的爱好者。他们学习中医,研究经方,更将经方运用在临床中。在为基层人民治好病症的情况下,还帮助老百姓减少看病开支。对此,毛科明医生对记者讲述了他自己经历的一个例子。“在我们社区有一位老人,常年脚抽筋,看了好几个大医院,吃了好多方西药都不管用,无奈到我这里来看。我用了经方的‘芍药甘草汤’,开了5副给他,谁知老人只吃了3副,就彻底根治了。而每一副药,都用不了10元。”

  “治好了病,患者觉得神奇,都愿意相信我们,还介绍亲戚、朋友们来。无形中,我们得到了病人的尊重,而成功治愈了病人,我们也实现了自己作为医生的价值。”毛科明告诉记者,尽管自己用经方开药,无法得到多余的经济补助,但是却实现了作为医生的自身价值,同时,还得到了老百姓对自己的信任。

  与国内很少运用经方医学不同的是,在国外,尤其是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方反而利用率更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经方专家黄煌告诉记者,在日本,经方中很多中药材制剂,纳入在医保中。而美国及欧洲很多国家,都大力推行经方,不少国家还将经方纳入中医学的必修科目。

  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医生麦孟竹(Michael)就是一位深受经方之益的中草药师。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有患有长期咳嗽的毛病,一直都在吃西药却始终没有好转。十几年前,一位朋友向自己建议“去看看中医”,没想到吃了中药后,病情开始逐渐好转。从此,麦孟竹迷上了中医,甚至还报考了当地的一所中医学院。而今,行中医已有15年的麦孟竹在自己的诊所每天都要接待20人左右的病人,而每一例,都成功的治愈了。“中医经方的疗效好、副作用小,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基本一星期的药一般只要20美金”。麦孟竹告诉记者,正是经方有这么多好处,才吸引了大量的爱好者。

  相比而言,我国经方制剂发展滞后,只能成为经方知识的提供者、制剂原料的廉价供应地。对此,黄煌等专家建议,推行经方普遍实施,不仅要政府落实政策,加大对经方的研究和支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同时还必须改变高校的教学模式,从重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操作,让每一个未来的医生出了校门都能“立即上手”。

记者:罗鹏

来源:中国江苏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8: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让我找到毕生追求" 美国工程师的中医奇缘


“中医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而且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毕生追求。”11月11日,在南京举行的2012全国经方临床应用研讨会暨经方(国际)论坛上,一位从美国远道而来的嘉宾,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众多媒体讲述了中医的神奇以及他与中医的奇缘。

    他的中文名字叫麦孟竹,今年55岁,现为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永康中医诊所的针灸和中草药师。说起他的中医经历,竟然与他的一场大病有关。

    麦孟竹说,他原是一名电脑工作程,28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咳嗽不止。为了治病,他几乎用尽了西医的各种办法,但是总不见效。后来,老病未好,又添新病,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就在麦孟竹陷入深深的苦恼时,一位朋友建议他尝试一下中医治疗。开始,麦孟竹很不以为然,心想连西医都治不好的病,作为“慢郎中”的中医就能治好吗?“你不会是开玩笑吧?”麦孟竹疑惑地问朋友。

    “不是开玩笑,我是认真的。”他的朋友回答说。在这位朋友的坚持下,麦孟竹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尝试了中医治疗。一个星期后,奇迹果然出现了,麦孟竹的咳嗽病竟然彻底好了,这让他喜出望外。

    中医使用的大都是天然药物,不仅安全、负作用小,而且经济有效,理应造福更多的人。从此,作为电脑工程师的麦孟竹决定改行,当一名中医师。为了学习中医,他重回学校,在美国西雅图东方中医学院学习中医。36岁时,他终于成为了一名针灸和中草药师。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要真正学习好这门科学,最好要到它的发源地进修。而为了到中国进修,首先必须学好中文。为此,他专门到台湾学习了几年中文。在中文水平基本过关后,他又来到了北京东直门医院进修。

    中医内容繁杂,艰涩难懂,麦孟竹虽然学习了多年中医,但总感觉好像雾里看花,得不到其中的真传。就在他非常苦恼的时候,他从朋友那里偶然间看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所写的书《中医十大类方》。在这本书里,黄煌教授“不求其全,只求其真”,把中医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他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了。此后,麦孟竹慕名找到了黄煌教授,并拜他为师,中医水平大有长进。如今,他已成为美国当地口碑颇佳的中医师。

    麦孟竹尝到拜黄煌教授为师学习经方的甜头后,主动把自己的经验与美国、德国等同行分享。在他的带领下,先后有数批这些国家的中医师专门到中国向黄煌教授学习、取经。

记者:包永辉

来源:新华网




发表于 2012/11/12 23: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的政府部门甚至舆论都被西药厂控制了,中医节节败退。
发表于 2012/11/13 16: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完全是经济社会,经方药少价廉,没法赚钱。
古人探求阴阳之本,天地造化之机,制药组方,本为济世救人,何尝以盈利为目的?
发表于 2012/11/26 10: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切都是钱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0 16: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大夫不太敢开 产业规模落后日韩中医古方,我们为何用不好

六味地黄丸、逍遥丸、藿香正气丸……这些耳熟能详的中药我们并不陌生,可很少有人知道,它们都是“经方”,是中国古代医家经过近两千年的临床检验得来的经典名方。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股经方热潮,日本以经方为基础开发出的200多种现代制剂行销世界,在韩国、欧美及澳洲,经方也备受关注。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经方制剂却发展滞后,只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很多中医,尤其是年轻中医不会用、不敢用经方;不少中医院经方的使用比例也仅为20%—30%。本是我国古代智慧结晶的经方为何会遭遇“外热内冷”?怎样才能让它们再现活力?为此,《生命时报》邀请多位中医界专家共同探讨和思考。

  “千古名方”用的越来越少

  “按照目前中医学界比较普遍的说法,经方主要是指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方剂。后来,也把一些组方巧妙、疗效确切的经典方剂称为"经方"。”云南中医学院王志红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自汉唐以来,中医方剂一共有61739方,但最基本、最有效的基础方还是经方。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经常把经方作为母方,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化裁出一系列方剂。因此,有人说,如果把中医看作一棵参天古树,经方就是根干。“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方就开始面临临床应用不断萎缩、服务范围日渐狭窄等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庆国说。

  据资料显示,我国大型中医院的经方使用比例仅为20%—30%。“我在临床上很少用经方,甚至连20%都不到,只有不得已才会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系教授常章富说,现代人的疾病和古人不太一样,用一个方子治很多病,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是以经方为基础,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加减药方,组成新的方子,这样的情况很多。”

  在药店,也不难看出经方受到了冷落。一位上海中医说,在中药房,常常能见到由桑叶、菊花、连翘、金银花等十多味药组成的方子,却很难见到一张地道的经方,甚至连桂枝、柴胡、石膏、大黄等,都不太容易买到。而在高校,《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教学课时也由建国初期的二三百学时,压缩到了目前的50—70学时不等,还有不少学校将它纳入非必修课程之列。

  老百姓对经方也知之甚少,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十人,大多数表示不清楚,接近一半的人“从来没听说过经方”。

  正当经方在国内受到冷落的时候,国外却十分重视经方研究,甚至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经方热”。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说,日本将许多经方制剂纳入了医疗保险,其临床及药理研究也深入细致。以经方为基础的日本汉方,开发出了上百种现代制剂行销世界,汉方化妆品、保健品更是受到热捧。有数据显示,日本汉方制剂目前已经占据了80%的国际市场,韩国占10%,中国的份额却仅占3%,其中大半还是廉价出口的原料药材。“不仅如此,还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外企在海外抢先提交了专利申请,中医药的市场化、产业化受到重大挑战。”一位业内人士说。在欧美以及澳洲等地,经方也同样受到高度关注。

  中医精粹缘何被冷落

  经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来,却没有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得到弘扬发展,甚至很多老百姓都没有听说过,出现了“国内冷国外火”的现象,这在几位专家看来,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

  首先,应用经方对施治者的水平要求较高,很多中医不够自信,不敢用经方。经方的特点是药味精当、配伍严谨、疗效确切。在王庆国看来,现在这些反而成了导致经方受到冷落的“缺点”。药味精当意味着用药少,利润更薄;配伍严谨则表明一旦不熟练,配伍掌握不好,就可能良药变毒药。再加上现在医患关系较为紧张,许多医生怕用不好产生不良反应导致医疗纠纷,索性不用了。“现在中医界存在自信不足的现象,一些医生盲目崇拜西医,辨证论治水平下降,辨证不准,所以不敢大胆地使用经方。”王志红说,还有一些中医受西医理论的影响,用西医的理论指导中医的临床用药,难免会偏离辨证论治的精神,使用经方的几率减少。

  其次,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中国传统医学技术的传授比较保守,经方在严格的家传和师承制度下,不仅无法大面积推广普及,而且各家的应用经验不断失传。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教授指出,经方在国内并非不火,“国内科班出身的中医,很多都会用经方加减来组方。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老百姓并不了解经方。”

  第三,高校教育不足导致后备人才欠缺。王庆国感叹,现在学校一般不开设专门的经方理论学习和应用课程,学生很难对其做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因此在临床中不会用、不敢用经方。而从事经典教学的一些老师也长期脱离临床,讲解过于理论教条化,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经方的兴趣。

  第四,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政府对西医的支持力度更大,人们看病多数会首选西医。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和应用由于成分复杂,研究难度大,所以市场开发比较缓慢。”王志红告诉记者,在这种大环境下,经方的发展与传承自然也受限。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经方用药少而精,少的仅两三味,多数是七八味,对患者来说更加经济实惠。可是,有个别医院和医生,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不愿意开经方。

  要将经方发展为文化商品

  目前我国经方产业的现状,亦如中医在我国的境遇一样,在西医冲击和自身发展受限的双重困难下,很多人不太“信任”中医,这是很多专家不愿看到的情景。“如果熟悉经方就会明白,经方在古代所治的病,多是今天的常见病。古今疾病谱虽然有所改变,但只要灵活运用经方,完全可以适应现今的健康需求。”王庆国介绍。也就是说,古代经方在今天仍有很大魅力,如何能古为今用,将经方和中医的精髓传承发扬,是我们需要深思的。

  对于经方使用减少的现状,王志红提出,国内中医大多会根据患者病情,结合临床经验灵活加减用药,很少死板地套用经方。但经方辨证论治的精髓不能丢,这是中医智慧的体现。

  经方的继承与发展也离不开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在这方面,邻国日本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尽管西医在日本的发展也大行其道,但日本人还是对中医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信任感。日本人更愿意选择中药,日本几大著名制药商,都将开发中成药、中草药作为重点,把现代制药设备和技术应用到汉方药的制备上,通过技术创新,将经方开发成更加符合现代人需要的产品。此外,日本对汉方药产权的重视和保护,包括产品研发保护和市场保护,都值得借鉴。有关资料显示,日本已抢注了张仲景210个经方专利。

  对此,温建民表示,日本不但将中医推广作为一种文化,还将其变成商品在全球销售。如此一来,中药的价值成倍提高,知晓度也越来越高。这种推广,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经方不但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还需要一批真正了解中医文化、善于经营、懂得营销和推广的优秀企业家,来把经方做成一种文化在全世界进行推广。”

来源:生命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3 0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