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师兄弟以及网友给我提问,问我如何学好中医,我一直想做一个统一的答复,这个时候恰好看见了阳光网友对于如何学中医的解说,阳光博主的回答深得我心,把我一直想说的掏心窝子话几乎全部说了出来,我就把阳光师兄的文章略加修改,统一回复大家:
我学医时间也不久,仅就自己感受略微做个汇报,以后还需要不断摸索。有了新的感受,再给大家汇报。 如何学好中医? 什么是中医? 中医是古人在生活中观察、思考、证实出来的一套治疗疾病的思维和方法,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古人云,修学要经历“信,解,行,证”四个阶段,首先要相信古人做学问写医案是比较严谨的,认真学习中医是可以治疗相当一部分疾病的,这是第一个阶段“信”。在自己学医没有这种信心之前,就要多多参访临床名家,阅读古今案例,观察被中医治好的病人,增加自己的信心。有了信心,就可以开始学中医了。 中就是不偏不倚,不靠左也不靠右,走中间的道。走中间道路的医生就是中医。我心目中的中医是,主学中医,但是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一定要懂得,西医的副作用以及中医的纠正办法也要懂得,有一些特定的疾病,西医有非常明确有效的治疗办法,并且副作用也很小,这个时候不要一味顽固死守中医。西医学一百年来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也主要是西医的功劳。不要用信仰宗教的态度去学习中医。中医是一种非常务实的,疗效较为确切的临床医学,比一定非得弄很多玄学的道理在里面。 学习好中医的关键? 我认为有两个 第一个:学习中医的发心(可以叫做发愿,立志等等)是学习好中医的第一关键。张锡纯讲过:“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一介寒儒,伏处草茅,无所谓建树也,而其愿力固不可没也。老安友信少怀,孔子之愿力也。当令一切众生皆成佛如来之愿力也。医虽小道,实济世活人之一端。 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这样子的愿力就是我们学医的榜样,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是为了救济广大病苦的患者而学中医,以不贪的心学医行医,自然良师益友渐渐会聚集到您的身边(这是一个神奇的阶段),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化解。 我从09年开始发愿力学医,三年多以来,每天我都会读诵,忆念我的发愿文多次,我把我的发愿文做成电脑桌面背景、做成手机开机问候、贴在天花板上,躺着也能看见,每天都有十几次的机会忆念起我学医的愿力,这期间发生很多看起来幸运的事情。我遇到了并且坚守了我觉得非常切合临床实际的“张仲景经方医学”,遇到了很多学医有成的人,给我很多教育和点化,我的思想翻越一座一座山峰,各路美景难以言表。 坚定的发一个善愿,这个善愿就会慢慢成真,一切都是这样的自然,我越来越感觉到愿力的神奇。 务实临床,广结善缘啊,愿我常念常愿! 第二个:一心一意学临床实用的中医 中医就是解决一个问题:如何面对当下患者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个最佳的治疗办法?如果是开药的话,每一味药是如何来的?吃药后病人会如何反应?针灸推拿的话,为何一定要选择这一些部位?理由是什么?要能够精确不含糊的表达出来。这是临床实用的中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传统医学的知识广博精深,只能选择一种或者几种学起来最容易在临床上见到实际疗效的医学流派来学习。 就我个人而言,曾经翻阅过五运六气,周易河洛象数之类的书籍,但是发现自己智力远远不及能够理解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各位看官若是智力有余,也可以学习研究这一类学问,或许在这方面能够取得一定成就。我大概暂时没有这个缘分。 我的目标就是学习临床上足够使用的中医学,这个愿望最终使我选择了久经考验的仲景医学,仲景医学把人类疾病分为六大类,每一大类包含数个主要方证,学习起来较为直接明快,处方简易,效果宏大。所以成为我的首选。 每个人学习切入点不同,比如喜欢温病的学者会让你学温病,喜欢李东垣的学者会劝你学习李东垣,喜欢黄元御的学者会劝你学习黄元御,还有一些人喜欢现今流行的火神派等等,不同的建议扑面而来,你究竟跟随谁呢? 我的答案是:跟随你的发愿。你的发愿最初是务实临床的,那样就永远不会走偏。万万不要轻轻地就忘了你的根本发愿,那样在现代信息丰富的社会,最容易糊糊涂涂。 你即使学了李东垣,黄元御,温病学,照样有人会来指点你,给你这样的那样的建议,你还要学习朱丹溪啊,你还要学习张子和啊,你还要学习周易八卦啊,等等,人的建议是无止境的,你听从别人的建议究竟听从到什么时候? 我不愿意落入这个给别人建议的窠臼之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子走,如果你看见了我的文章,觉得眼前一亮,那是你自己内心本来就是这样想的,不是我的建议,我只是帮你自己明确了你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觉得这个文章水平很差劲,那也是你自己本来就有一把尺子横在你的心里。 哈哈,本来如是 建立人体简单化的形象: 近来我参悟到,我们可以一起来想象人体从简单到复杂:哦,人就是一个容器,容器中是体液,再加个心脏,心脏跳动,体液在容器中流动,体液流动性好,体液在容器内循环的就快,反之亦然。孩子为什么身体好?体液流动性好,心脏跳得快而有力,所以孩子皮肤好身体好。然后再想象容器中加入五脏六腑等人体的脏器,脏器与脏器间用各型管道(血管、淋巴管、经络等)连接,再加上各种电线(神经系统),控制管道的线与开关,人的体液就在管道中流动。容器时时刻刻在做三件事:一是思维,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二是,呼吸。三是,饮食。五脏六腑是这个容器内的工厂,工厂内住着各种职业的工人-体细胞,确保呼吸、饮食、情绪在容器中正常运转。三件事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垃圾,垃圾由容器内清洁工(免疫细胞)负责清理。容器内常有外来入侵者搞破坏-外感病,这时容器内的军队(也是免疫细胞)负责抵御入侵和消灭已经入侵的敌人…大家可以任意地联想,人为什么生病?内伤病--管道不通了。外感病--敌人入侵,工人不工作了…… 了解人体,从整体到微观,有大概念,学习就成为有机整体了,看很多医书就可以贯穿了。 学习仲景的六经辨证,时间久了,也会形成类似的活生生的人体观。这是非常有趣味的一件事情。 原来人体就像一个热气球,有了火力,并且不漏气,就是正常。。。。 原来人体就是一套大楼的供暖系统,底下有个火炉,嘟嘟冒热气,推动整个大楼的水循环,大楼里面才会温暖如春。。。。 原来人体就是一堆堆积的煤炭,时间久了,自己就会生出内热来。。。。。 这样的一种感受,在一个中医的心里面,要比解剖学更现实。 如何开始学习中医: 建议您学习从背诵《伤寒论》原文和方剂开始,先不必学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为什么从背诵伤寒论开始,因为背诵伤寒论是仲景先师在亲自教您辨证,这是捷径。起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因为这是后世医家编辑的,混合了多家理论方剂,前后不连贯不统一,很多概念不一定正确。通过背诵《伤寒论》一是古文水平会提高,这是我诵读《伤寒论》的体会;二是你就能逐步理解仲景先师条文后面隐藏的含义;三是遇到病人,根据患者症状,《伤寒论》中的条文自然就会浮现;四是现在明医难遇,我们不跟仲景先师学习又能跟谁学习呢。五,仲景医学本身是一套比较完整的思维系统,建立一套久经考验的思维系统益处是非常巨大的。 读伤寒的过程要经历几番大死大活,很多观点会不断地受到冲击和改变。 这是最难的一个阶段,我介绍多人背诵伤寒论,没几个人完成。人总会为自己寻找轻松的借口, 常见的借口如下: 借口(1)背书会成为书呆子啊,背书会成为死读书啊。 借口(2)只要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背诵,我的某某老师就是这样告诉我的 借口(3)我这个人呢,必须理解了才可以背诵的,不然我记不住 借口(4)没有必要全背吧,只要记忆重点条文就可以了 借口(5)背诵是很好,我以后有时间再背吧。。。。。 借口(6)。。。。。。 借口(7).。。。。。。 如何背诵《伤寒论》 背书要确立一个目标,比如说,每天都背一点,复习巩固一点,切忌贪心多背,学习要长远心,少背一点,保持快乐的心。 初期每天读四分之一,只管读,每天读够十几遍,各部分轮流读诵,时间长了自然上口会背了。但一定要清楚,背书容易,抗遗忘难。对于背熟的书,一定要巩固,巩固的方法就用张礼让老师的永不遗忘法比较好。 其具体方法是:用回忆的方法巩固已经会背的知识,即背会的内容,在15分钟、50分钟、当日晚上睡前、次日晚上睡前各背一次,然后五天后、25天后、2个月后、三个月后、半年后再背一次,经过这样背书的训练可以非常牢固地巩固背诵的知识,要想达到对所背知识永远不忘,定期背一遍就可以做到。注意背书前,不要读,而是一定要去背,背不下来的内容,家人提醒后,做好记号,这是重点需要复习的内容。回忆间隔的时间,根据个人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如果背书时遗忘70%以上,则要缩短背书巩固的间隔,如果背书时遗忘很少,则可以适当拉长背书巩固的间隔。张礼让老师记忆法的核心是用回忆的方法巩固知识最有效率,能回忆出来的知识就是被大脑掌握的知识。 如果你有很多的时间背书,你可以一天背几段,背会后一小时再背新内容,循环往下,这样一天就可以背诵很多字了。 你想自学中医,能够把《伤寒论》背下来,就象打好了建高楼大厦的地基了。有了这个基础再学习中医各们各派,医术就会精深。 其余的背诵 《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 我觉得中医入门,大概如此了,我也仅仅是个初学,以后等待有了新的体会,再给各位汇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 徐风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