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FDA的警告使抗抑郁药正变得臭名昭著,但新近的两项独立研究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抗抑郁药不会增加自杀的危险。来自抑郁的危险要远远大于来自治疗的危险
张田勘
FDA的警告
抑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种常见的心理疾患,而服用抗抑郁药则是抑郁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要治疗方式。但是,随着2003年至2004年的一些研究认为,抗抑郁药有可能导致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出现更危险的自杀倾向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于2004年提出警告,并强制要求药物公司在百忧解一类抗抑郁药物包装上贴上醒目的黑色警告标签。2005年7月FDA又提出警告,抗抑郁药也可能导致成年人较高的自杀危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控服药者。
抗抑郁药真的有这么大的副作用吗?进入2006年,在美国发表的两项大型独立研究表明,抗抑郁药不仅不会增加成年人的自杀,而且会有效地帮助病人抵御抑郁症。这两项研究都是受美国联邦政府资助,且是分别进行的。
一些精神病学家为此呼吁FDA重新评估其对抗抑郁药的警告——正是这种警告使得抗抑郁药现在正变得臭名昭著,使用量减少。
美国精神病学会研究主任达雷尔·雷吉尔(DarrelA.Regier)认为,两项研究提供了有关抗抑郁药安全和有效的极强证据,他担心FDA对抗抑郁药的警告会导致更多的自杀产生,因为精神科医生在这样的警告下会很勉强地为病人开抗抑郁药处方,得不到药物帮助的病人才容易自杀。
面对医生的呼吁,FDA医药政策主任罗伯特·坦普尔表态说,这两项研究让人放心,但他们还不会作出决定。FDA会继续关注抗抑郁药的安全性,以进一步弄清它们是否安全。精神病医生没有必要担心公众因为过分关注自杀危险而不愿意使用抗抑郁药。
蒙上阴影
由于现代社会抑郁症患者的倍增,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服用抗抑郁药的人也在增加。百忧解一类的抗抑郁药能用于治疗抑郁是因为它们高效和安全,这使得许多病人能够使用它们,也因此而迅速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处方药之一。然而,在有报道说该类药物增加了自杀企图,尤其是增加了青少年的自杀危险后,百忧解一类药物蒙上了阴影。
这些报道对FDA施加了巨大压力,后者迅速采取行动,于2004年要求生产百忧解一类药物的公司加上黑色警告:抗抑郁药可能增加青少年的自杀企图。这些物药包括Prozac(百忧解)、Paxil(帕罗西汀)、Wellbutrin(丁胺苯丙酮)、Zoloft(舍曲林,又称佐洛复)、Effexor(怡诺思)、Celexa(喜普妙)等9种药物,还有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SSRI)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接着FDA又在2005年7月要求严密监测服用抗抑郁药的成年人,因为初步研究提示他们也可能有较大的自杀企图和行为。美国医疗行政机构的干预对抗抑郁药的使用产生了较大影响。
美国Medco健康顾问公司分析2000年至2003年64万名美国公众的保险处方资料,发现在此期间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的量增加了25%。但在FDA于2003年10月提出一连串针对青少年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安全性警告后,2004年第一季度,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的量下降了18%,同年第二季度又下降了5%。
而美国另一家药物咨询公司“IMS健康”的调查得出了相似结论,抗抑郁药在经过了10年的服用快速增长后在2005年的前10个月,其处方量降低了2%,也许这与FDA的警告有关。
但是,这些医药咨询公司得出的结论与FDA的评估不同,FDA调查的结果是,青少年抗抑郁药物的处方量仍在增加。
那么,到底抗抑郁药有害还是有益,人们选用它是增多还是减少了,这些对治疗抑郁症是非常重要的。
两项研究
为了客观独立地评估抗抑郁药的实际效果,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认为,不能利用药物公司的研究资料,转而由前者资助并由独立的科学家来进行评估研究。按这种条件进行的两项新的研究结果便产生了,并发表在2006年1月1日的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
在第一项研究中,西雅图的一个大型私人非赢利健康保险公司——群体健康合作社——的格雷格里·西蒙(GregoryE.Simon)等人分析了在1992年1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服用抗抑郁药的65103人的记录,同时比较他们在服药前后的自杀企图率和自杀死亡率。这是第一项大跨度时间追踪病人的大型研究。而以前的研究已经检查了这些病人中的自杀企图报道。
研究人员发现,在服药治疗开始后的第一个月,病人的自杀企图降低了60%,且在以后继续下降。抑郁症患者中总体的自杀危险是青少年高于成年人,尽管服药后自杀危险减少了,但两者的自杀危险比例仍然相当(青少年高于成人)。
研究人员特别评估了10种最新抗抑郁药(最典型的是百忧解),它们受怀疑最深,但研究发现,它们的危险性甚至更低。
西蒙等人得出结论说,也许抗抑郁药仍然对一些人产生负面作用,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抗抑郁药不会增加自杀的危险。当然有相当一些人对这类药物敏感,因此大夫应当细致监测他们的病人,但平均而言,大多数病人并不处于高度危险中。即使有危险,相对于有严重自杀企图和死于自杀来讲也是轻度危险。
第二项研究是对一个大型的服用抗抑郁药试验的评估,这个试验花费了3500万美元,取名为“D星”计划,目的是为现实生活中的抗抑郁治疗提供第一手分析资料。这个试验有2876名成年人参与,他们在美国全国41个地方的诊所、精神病医生的办公室和初级卫生机构办公室服用抗抑郁药Celexa(喜普妙),为期14周。
对第二项试验的评估是由得克萨斯大学的精神病学家约翰·拉什(JohnRush)领导的。评估结果是,在平均服药8周内,28%-33%的病人抑郁症状获得了完全的缓解,10%-15%的病人得到某些改善。
仍有怀疑
对于上述研究结果,正反两方面的评价都有。
正面的肯定是,虽然这两项研究结果并不一定比以前的结果好,但依然是令人鼓舞的,因为药物在现实生活中并非能经常起到良好的效果,许多病人也会有其他的精神和生理毛病,对他们的治疗也常常更为复杂。结论是,没有迹象证明抗抑郁药增加了自杀危险。
第二项研究的负责人拉什认为这是一个好消息。能够对一组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治疗的抑郁症病人获得极大缓解的确鼓舞人心。这个研究还将继续下去,主要是评估对药物不起作用的病人如何进行最好的治疗,包括是否有其他的药物或联合用药治疗,并获得疗效。达雷尔·雷吉尔认为,这些研究非常重要,它们证明抗抑郁药的治疗是有效的,来自抑郁的危险要远远大于来自治疗的危险。
但是也有一些医学专业人士,甚至包括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专业的人员怀疑这些结果,认为这些研究并不能证明抗抑郁药的有效性,也不能证明抗抑郁药比安慰剂更有效或更安全。比如,英格兰普利茅斯大学的心理学家欧文·基尔希(IrvingKirsch)认为,对抗抑郁药的巨大反应只是安慰剂反应,“我不认为这些研究非常有价值”。
威尔士加迪夫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大卫·希利(DavidHealy)则认为,这些药物是有用的,但未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真的能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且这些研究并没有否定服用抗抑郁药会导致某些病人增加自杀危险的可能性。就自杀危险而言,它们并没有提供太多的信息。
与此同时,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一些研究表明,虽然多数成年病人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治疗抑郁症是有益的,但也有个别病例报告证明,服用该药与自杀有关联。
目前,FDA也正在进行对服用抗抑郁药有自杀企图的成人的评估,但使用的是现有的临床资料,预计这一评估会在2006年夏天完成。届时,对抗抑郁药的评价可能更为全面,对该药的治疗政策也许会有较大的变化。
国内看法
对于抗抑郁药副作用问题的争论,中国医生表达了谨慎的看法。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梁月竹认为,虽然中国药监局并没有对FDA指出的需要特别注意的药物提出明确的意见,但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信息,他们也得知对这类药需要特别关注和慎重使用,且在临床中医生的用药是非常谨慎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使用的药物种类不多,FDA提出特别关注的药物,有很多在国内临床中都没有使用,也就不存在副作用问题;二是使用那些经过临床比较和长时期验证过的药物,其药效明确,副作用较低,如较常用的百忧解,还有治疗强迫症的佐洛复等。
其他药物也不是不用。针对儿童疾病固然需要慎重,但如果临床上确实需要,也会使用。不过用药必须十分小心,必须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协商,明确告诉他们药物的利弊,并征得家长同意,在用药后严密观察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