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690|回复: 0

热气血津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5 21: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马真知
热、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最基本物质。作者在研究人体内的热与气的认识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中西医的有关理论,又结合临床印证,辨析了热与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无形而运动不息的两种在功能上各不相同的极其精微物质。其中的热物质,在人体内的生成、输布,并在一定限度内温煦人体,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和各脏器正常的生理活动,维持气物质和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循行与代谢;而气物质,在人体内的生成、输布,推动和营养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各脏器结构组织的功能活动,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作用。依此辨析,气物质没有温煦人体的功能作用,而具有温煦功能作用的是热物质。就现有教材中所说的精、神,均缺乏临床病理的药理学支持,对此,不敢苟同。血是运行于脉管中的红色液态物质。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热、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规律体现了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热、气、血、津液是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到加工生成、输布及代谢,它们均有赖于灵力协合体的参与和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又必须依靠热的温煦和气的推动及血、津液的滋养和濡润作用。因此,热、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皆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认为:热、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就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

热气血津液学说,主要研究人体生命最基本物质的生成、输布及其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它从整体角度来研究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物质,揭示热、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给人体各脏器结构组织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可以说,《新型中医学》中最核心的基础理论,就是热气血津液。希望大家对此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中的核心内涵,用它去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

第一节 热

热是人体内活力很强、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其精微物质。人体生命运动的维持,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而人体从周围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脏器功能活动过程才能转化生成机体各部分的生命物质(即热、气、血、津液),以维持人体的生命运动。因此,热物质在人体内的生成,正是经过了这一过程。

一 热的生理功能

热对于人体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热物质生成后,通过经络来输布人体各脏器结构组织及周身。在一定限度内的热供应,能够温煦和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温煦和维持人体各脏器结构组织等正常的生理活动,温煦和维持人体中的气物质和血津液等液态物质正常的循行和代谢。人体各部都保持一定限度的体温,说明了热物质在人体内的供应与散热过程正常。

现代医学的《生理学》将有关人体各部温度及其测定与正常值告诉我们:人体各部温度并不相同。表层温度(shell temperature)要低于深部温度(core temperature)。而且由里及表,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温度梯度。特别是机体的最外层——皮肤,它受环境和衣着情况等的影响,温度波动的幅度最大,体表各部皮肤的温度差也很大。深部温度是相对稳定而均匀的。但是由于代谢水平不同,各个内脏器官的温度也略有差异。肝脏温度为38℃左右,在全身中最高。脑产热量较多,温度也接近38℃,其它内脏温度略低,直肠则更低些。由于血液不断循环,深部各个器官的温度会经常趋于一致。

生理学所说的体温,系指平均深部温度而言。由于深部温度,特别是血液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通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如果将体温计插入直肠内6厘米时,所测得的温度就接近于深部温度。直肠温度正常值为36.9-37.9℃,口腔温度(舌下)平均值比直肠低0.3℃;腋窝温度评价比口腔温度低0.4℃。正常人腋窝温度为36.0-37.4℃,就是说,正常人腋窝温度也有超过37℃的。所以,遇到腋窝温度稍超过37℃的人,在确定是否有微热这个问题上,应持谨慎态度。

正常体温有以下的一些生理变动:

1.昼夜变动在一昼夜中,体温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5时体温最低,午后2-5时最高。波动幅值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日(昼夜)节律或日周期(clrcadian rhythm)是长期的规律性的生活习惯所造成的,也就是由一种内在节律所决定。由机体内存在的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来控制的。在人类、下丘脑很可能具有生物钟的功能,但其实际结构,目前还不清楚。

2.性别变动女子的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女子的基础体温(早晨醒来,尚未起床时测定口腔温度)又随着月经周期发生有规律的变动。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期最低,排卵后体温升高,是性激素的作用所致。女子在妊娠期体温也较高。

3.年龄变动体温也与年龄有关。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发育还不完善,调节体温能力差。所以他们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动。因此,新生儿应加强护理。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所以体温偏低。

4.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时代谢增强,产热量因而增加,结果可导致体温升高。所以,临床上应待病人静一段时间以后再测体温。测定小儿体温时应防止哭闹。

此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对体温都会有影响。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体温也有影响。在测定体温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现代医学有关人体内热物质的生理作用认识十分有限,关于热物质的病理认识,如产热不足(或者供热不足),散热因阻滞后人体会产生什么疾病,则缺乏认识。

我国最早的中医医籍《黄帝内经》关于热的论述,《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它告诉我们,人体自身的热物质,就像那天上的太阳给人以温煦,若是人体自身中的热物质不能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发挥其稳定正常体温的重要作用,人就会因此产生疾病而减损寿命或夭折。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为太阳的光明普照,而人体内热物质的功能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是人体正常生命运动的维护者。这是中医发展几千年来,最早认识人体内热物质生理病理唯一的理论论述。

二 热的病理变化

1.供热不足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唇舌质体淡白或青、或爪甲青紫、苔白腻或滑而湿润,口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痰涕清稀无气味,面色苍白,畏寒喜暖,闭目不欲见人,安静,喜缩足倦卧,四肢发凉,体温低下。

上述症状的形成存在着两方面因素。其一,是人体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后,而脏器结构组织在加工生成热、气、血、津液等物质过程中,由于脏器结构组织的功能活动能力出现问题,导致了产热不足。因此,它无法满足人体生命运动对热物质的需要,才出现上述病理反映。其二,是热物质生成后,它在满足一定限度的热量供应时,通过经络渠道来输布供应给人体各脏器结构组织及周身,以温煦和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温煦和维持人体各脏器结构组织等正常的生理活动,温煦和维持人体中气物质和血津液等液态物质正常的循行和代谢。但是,由于热在脏器结构组织的经络运行过程中,在某些脏器或是某些局部组织中出现了经络障碍,热不能按正常的流量通过,并使其得不到一定限度的热量供应,导致了局部性的供热不足,同样出现上述的病理反映,这便是供热不足所引发一系列疾病的病变机理。

2.散热阻滞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唇焦、干或红肿,舌质坚敛苍老或生芒刺,舌苔粗糙且干黄,口渴喜冷饮,多饮,或唾液少,咳声重浊,痰涎黄稠,痰涕腥臭,呕吐急剧,大便臭秽,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色黄粘稠,面红耳赤,喜伸足仰卧,开目欲见人,神昏谵语,语声高亢有力,烦躁多言,发热。

上述症状的形成只存在于一个方面的内在因素,那就是热在通过人体经络往体外扩散过程中,遇到了来自某种致病因素的阻滞,而引发人体产生各种不同的疾病。如风寒或风热侵袭人体,它们将内在经络往外扩散的热,阻滞于人体肌表,均可以致使人体体表发热。若是热通过某些脏器经络往体外扩散的过程中,热阻滞于某些脏器之内的经络,则必然导致某些脏器的体温过高,致使其生理功能出现紊乱,并因此引发人体内多种脏器的病变。所以说,热在体内通过经络往体外扩散过程中遇到阻滞,就会反映出上述症状,这便是此类疾病的病变机理。

综合上述,供热不足与散热阻滞,它既是中医临床所有因热的病理变化而产生两大类型疾病的划分,又是我们在中医临床上辨析人体所有疾病性质(寒性与热性)的唯一标准。《类经·阴阳类》说:“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其本则一。”此段经文中的“阴”指的是供热不足,“阳”指的是散热阻滞。因此,在历代的中医医籍中,有关中医临床上所论述的“阴”和“阳”,均指的是供热不足与散热阻滞。例如在中医临床诊断方面有关对供热不足与散热阻滞的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又如《景岳全书·传忠录》说:“凡诊病施治,必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在诊断与调治供热不足与散热阻滞的病症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将这些经典论述综合而论,历代中医学家在临床上诊断人体疾病时,都把辨析清楚疾病是因供热不足或是散热阻滞的诊断放在了首要位置。其目的就是将人体所有疾病的性质,定性在供热不足(寒性)与散热阻滞(热性)这两者之间(或两者相兼)。所以,供热不足与散热阻滞,从疾病的本质因素上,已全面彻底地取代了中医历来在临床上所有的阴阳论述(即:阴、阳、阴证、阳证、或肾阴虚、或心阳虚、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等等)。《中药学》正是在此理论思想指导下,历代中药学家,才将所有的中药药物进行了明确的药性归类,即寒、热、温、凉、平。这样,就能便于医者根据临床诊断的供热不足与散热阻滞的病症,进行针对性或综合性的选取相应的药物来组方治疗。若是供热不足症,就可侧重选取温热类药物组方治疗。若是散热阻滞症,就侧重选取寒凉类药物组方治疗。若是供热不足与散热阻滞在某位患者身上同时相兼,那就须要医者能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来权衡利弊而进行兼并施治。



第二节 气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的、运动不息的极其精微物质,其生成过程同热物质的生成过程一样。所以,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一 气的生理功能

气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气物质在人体内生成后,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有两点。一是通过人体经络的输布,推动和营养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各脏器结构组织的功能活动,从而起到维系生命进程的作用。二是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功能作用。如果说,人体内的气物质十分充盈,并且在人体经络的输布、运行正常,就必然有利于推动和营养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各脏器结构组织的功能活动,起到维系生命进程的作用。还能够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功能作用。与此相反,若是人体内的气物质出现供气不足,或者是在经络输布过程中出现行气阻滞,就必然会导致人体发生疾病。

二 气的病理变化

气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供气不足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舌质淡、胖嫩,呼吸气短,懒言,语声低微无力,形倦乏力,形瘦无华,头晕、自汗,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或大便泄泻不止,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肌肉松弛等。

上述症状的出现,存在着很多的病理因素。在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必须考虑的是人体各脏器结构组织的功能活动因供热不足,使其功能活动减缓而导致人体的产气量不足来引发疾病;但也要明确人体各脏器结构组织因散热阻滞于内,引起人体某些脏器功能出现紊乱。由于内热增得过高,必将耗损内气,从而导致人体的整体或者局部的供气不足,也可引发上述疾病。因此,我们必须在临床上首先关注疾病是供热不足,或是散热阻滞。在此前提下,将考虑是否有供气不足或是行气失常以及其它。因为无论是供热不足,还是因为散热阻滞,它们均可以导致供气不足或行气失常的疾病。其次在来考虑是否因经络输布受阻,或外部因素,或七情所致等等。这也可以认为是供气不足的疾病机理。七情致病请参阅人脑思维机构。

2、行气阻滞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舌强不语,口眼歪斜,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躁动,猝然僵扑,胸肋脘腹胀痛,脐下动气上冲,头痛,乳胀,或各种疼痛,咳嗽,哮喘,嗳气,呃逆,呕恶等。

上述症状的出现,存在着很多病理因素。它与供气不足在临床上考虑的重要因素一样,供热不足与散热阻滞均可能导致人体内的行气阻滞。在首先确定它是因供热不足或散热阻滞以及是二者兼有的前提下,再来思考行气阻滞的其它外因与内因。所以,供气不足与行气阻滞是中医临床上的两大症状划分。为了针对这两大症状的临床治疗,古代中医学家们在寻找相应的治疗药物时,分别将自然界中采集的中药物品归类划分为几大类别(即补气、行气、降气、下气、破气)。便于医者在临床上遇到供气不足症时,选用补气的中药物品来组方治疗,遇到行气阻滞之症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去选取是否用行气类,还是降气类或是下气类以及破气类药物来组方,对症施治。

第三节 血

血是运行于脉管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其生成过程同热物质的生成过程一样。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起着约束血液运行的作用。

一 血的生理功能

血液能濡养滋润全身各脏器结构组织的生理功能。血的濡养作用可以从面色、两目、皮肤、毛发、肢体运动等方面反映出来。血的濡养作用正常,则面色红润,视物清晰,肌肤和毛发光滑等。当血的濡养作用减弱时,机体除脏器功能低下外,还会出现其它病理变化。

二 血的病理变化

血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血液不足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唇、舌、指甲色淡白无华,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肌肤干燥,毛发焦枯,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经闭等。

以上症状的出现,存在着很多的病理因素。它与供气不足或行气阻滞一样,在临床上必须首先明确这样一点:即供热不足与散热阻滞,均能导致血液不足的病理变化。在首先确立其中之一后,再去思考其它的外因与内因。

2、血液异常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久则面色黧黑,肌肤甲错,体表络脉呈缕,腹壁青筋暴露,下肢青筋胀痛,肿块、出血、紫绀,女子经期错乱,血色紫红有块,有血腥味等。

以上症状的病理因素,与血液不足的认识基本相同,不与复述。

关于血的病理变化,基本归纳为血液不足与血液异常此两大症状的划分。古代医家在针对此两大症状的用药治疗方面,将中药药物作出了这样的划分(即有补血生血、活血、散瘀、破血、止血),以利于临床上选药组方治疗。如血液不足症可选补血生血类的药物治疗。若是血液异常症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活血类药物或散瘀类、或破血类、或止血类等药物来组方治疗。

第四节 津液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器结构组织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涕、泪等,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机体内除运行于脉管内的血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

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二者均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且可以互补转化,在病理上又相互影响,故常常津液同时并称,不作严格区分。但由于它们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因此其在生理和病理上皆有一定的区别。在生理上,津的质地比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多分布于机体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并能渗入血脉,以化生血液;液的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小肠、大肠等脏腑的生理功能而生成。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尿液、汗液、粪便和呼气等来完成。

一 津液的生理功能

津液是液态物质,有较强的滋润和濡养作用。输布于体表的津液能滋润皮毛肌肉,渗入体内的津液能濡养脏腑,输注于孔窍的津液能滋润鼻、目、口、耳等官窍,渗注骨、脊、脑的津液能充养骨髓和脑髓,流入关节的津液能滋润骨节屈伸等。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调节血液浓度的作用。

二 津液的病理变化

津液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津液不足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舌红少津,烦渴、双目干涩,鼻咽干燥,燥裂,皮肤毛发干枯,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

以上症状出现,其主要的病理因素来自于人体内的散热阻滞后,引起内热过高而耗损津液所致。因此可以说,津液缺乏的症候,也有散热阻滞的症状表现。

2.津液异常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舌苔黄腻,或白腻水滑,喉中痰鸣,水入即吐,泛吐清水,咳痰清稀且多,胸胁支满,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全身或局部浮肿、大便水泻等。

以上症状出现,其病理因素较为复杂,它既有因供热不足所致,又有因散热阻滞而形成,更有其它的内外因素相兼。但无论怎样,前提仍然是首先确立它因供热不足或散热阻滞定性后,参详其它而作综合治理。

津液不足与津液异常属津液病变中的两类症状,但由于津液异常症的主要病理因素既有供热不足,又有散热阻滞之缘故,所以,在中医诊断学中将与详叙。但有关调治津液不足症的中药药物,则有生津类的可以选取。有关调治津液异常症的中药药物,则有燥湿、利湿、峻下逐水、化痰、敛汗、缩小便、止泻等类别的药物供临床需要,作针对性的选取。

认真研读热气血津液学说,大家可以从本章中明确认识到,热、气、血、津液,它既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最基本物质,又是导致人体各个脏器结构组织或某一局部或某几个局部发生病理改变的内在因素。因此,热、气、血、津液所论述的八大症状归类,其实质就是建立了一个有别于传统中医辨证方法的新八纲辨症(即为供热不足症、散热阻滞症、供气不足症、行气阻滞症、血液不足症、血液异常症、津液不足症、津液异常症)。《新型中医学》在临床上,正是以这个八纲辨症方法,取代了传统中医教材里的所有辨证方法(即八纲辨症,六经辨证,脏腑辩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它为在中医临床辨症论治中消除模糊概念,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章重点概述了供热不足与散热阻滞,它不仅是导致人体各个脏器结构组织产生疾病的本质因素,同样也是直接导致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其它基本物质,气血津液产生疾病的本质因素。所以说,供热不足与散热阻滞,是中医临床上诊断辨症人体所有疾病的总纲领。希望大家,在中医临床诊断辨症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将此慎记于心。

如果将中医与西医在人体科学的研究特色作比较,我个人认为:西医有先进的技术,科学论述了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科学透视人体脏器结构组织,检测化验血液和津液的病变数据。但对人体中热、气的生理与病理方面的认识不够。中医的最大优势,就是不仅在热、气的生理病理方面认识较为系统,而且在辨症论治上独显其能。遗叹的是没有先进的仪器来配合临床检测验证。一九九四年十月三日《中国中医药报》第四版曾报道过我急需一台综合性的人体热量系统检测仪。准确地讲,就是一台综合性的人体体温系统检测仪。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无法研究生产出来。因为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体温计,无法测出体内温度的病理变化。这便是中医药现代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有了这样一台检测仪,我们就可以科学地证明供热不足与散热阻滞的具体数据,以便科学地验证辨症治疗的实际效果,以示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