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沙猪兜

』[婴儿]食物治疗小儿呕吐、便病、腹痛、咳嗽、发热抽搐、面红身痒、耳脓(转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8: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麦门冬汤和白虎汤(体虚的人要加人参,是为“人参白虎汤”。夏天人多体虚,宜于加人参)是治疗肺炎的经典方剂。尤其白虎汤,懂得妙用,有翻手覆杯之效。
  
  肺脏对应的颜色是白色(义为白色的能入肺),虎,取“猛虎下山,力敌万钧”之义。
  白虎,意思是“白虎汤”能让肺金迅即“猛虎下山”。
  肺金为什么要“猛虎下山”?
  肺金的运行,遵循“天人同一”的原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的运行,轻易不会发生偏差。
  天空总是比地面凉润。天空只有比地面凉润,地面才能泛收到足够多的阳热。地面只有泛收到足够多的阳热(藏于地下水中),地球万物才能得以生存。
  
  人体肺脏居于上,肾脏居于下。肾脏为生命之本。
  肺脏是人体的“天空”,肺脏也必须凉润,肾脏才能得到足够的“阳热”(心火)。
  夏天,空气潮湿,温度又高。这样的空气,肺脏能得到有益的潮润,却又能遭遇无益的“高温”。肺脏温度过高,就不能将心火压到肾水里面。肺脏温度过高,过高的温度积停在上焦(心肺、脑袋),人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孩子哭叫,多半因其被“烤”而难受发出的抗议)
  肺脏温度过高,也就是西医所谓的肺炎。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8: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413#回复 作者:是处红衰翠减 回复日期:2011-7-20 12:56:00
  还有,这几天汗特别多,白天流,夜里就更厉害,但开空调就不流,到底是虚还是热?汗都是凉的,后背特多。今天食欲不错,没喊肚子痛。
  ======================================================================
  《黄帝内经》说,“胆主十二经”,胆经一旦不降,全身的升降大受掣肘。有个名方叫“小柴胡汤”,即是治“胆经发热滞降导致感冒”的经方。方子里面的黄芩去胆热。按说,胆热一清,就应大功告成了。且慢,这里面不是这么简单。
  胆经发热,下降滞缓,那胃部也不降了。胃部不降,淤滞里面,时间一长肚子痛,时间短的话,表现在胃口差。半夏降胃,“小柴胡汤”用半夏之意鲜明矣。
  
  胆热肺必热。为什么?因为胆热,心火降力不足,积停在上焦(心肺到脑袋部分),心肺受烤,烦闷难受。《药性赋》说,“黄芩去诸热”,黄芩除了去胆热,还能兼容去肺热。
  
  胆热不降,肝经即不上升。柴胡升肝经之郁,“小柴胡汤”用柴胡之意即在此。
  上热不降、中部阻滞,中上受伤较多,“小柴胡汤”里面设有党参、红枣、生姜,即是出于补强中上之意。
  
  黄芩性寒,茵陈性平。茵陈也能清胆热。这里的胆热,不似“小柴胡汤”那么严重。辛升(散)苦降。黄芩味苦,茵陈既苦又辛,既能降,又能升,所谓升肝经、降胆胃。
  上部中部升降失常,下部必定虚弱。桂附地黄丸,主要针对肾脏,水火双补。茵陈+桂附地黄丸,其意即在疏通上下,使之流利无阻。
  
  汗乃心之液。意思是说,汗水是由心脏主导分泌出来的。
  舌尖红,说明心脏君火还是难以顺畅下降。用 茵陈+桂附地黄丸,孩子夜里增尿两次,第二天舌尖没那么红了,说明心火被降下,然后透过尿液排出了。
  
  舌尖红,淡竹叶有效。淡竹叶、菊花、金银花一起烧水代茶饮,能清上焦之热。加点枸杞子,还有助明目。如果伴以 龙牡壮骨冲剂,将夜汗隐藏于肾宫,孩子就安逸了。
  如果家里面有淡竹叶、菊花、金银花、枸杞(辅以 龙牡壮骨冲剂)的话,就暂停 茵陈+桂附地黄丸,比较下哪个组合见效更快。
  
  看过清朝两个名医开方,桂附地黄丸 动辄就疏 四五十粒。楼主服过40粒 桂附地黄丸,体温是有点增加,但没有什么不舒服之感。由此知道服食数量,应根据身体需要而设,不要拘泥于说明书的框庐。

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8: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你如此能做吃的,楼主看了都恨不得要流口水了。
  不过,平白无故爱流口水,那是脾胃虚弱之征。
  脾胃虚弱,吃得又好,食物藏在胃肠里面,需要陆续下降,才能身安。运动能有助于食物下降。你家宝宝好动,即是出于此处。而如果脾胃好、胆汁旺泌的话,宝宝即使不运动,吃下去也能强劲消化。
  
  用黑豆煎水送服 理中丸,可抑制口水过度分泌。(偶尔吃点,不必长吃)
  适当增加苦味食品,如 莲子(超市有袋装的出售)、苦瓜等,这些有助于补充胆汁,辅助食物下降和消化。
  常吃淡豆豉。尤其肉食主导餐桌,淡豆豉不能可有可无。现在正是自做淡豆豉的季节。
  偶尔吃点 核桃烧韭菜,核桃温肾,韭菜暖肝。(量不宜多,宝宝不爱吃固体,用汤入面条也可)不过,宝宝出疹前后不要吃。
  
  吃面条有讲究。
  民间用麦面做包子,要么用 白萝卜 做馅,要么用 赤小豆 做馅,要么用 荠菜 做馅,要么用 菠菜 做馅。
  李时珍说,常吃小麦,有利于大大增强生育力,尤其妇女要多吃。可是,面粉有热毒,不晓得平息面粉的热毒,吃面弊多利少。而白萝卜、赤小豆、荠菜、菠菜都能抑制面粉的热毒,化弊为利。
  
  常按 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有空就按按,也有助抑制口水,化废为宝。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8: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院某师带研究生,师跟我诉苦说,现在的学生,国学底子真是太差了,上课提问“传统文化讲‘三才’是哪‘三才’”?这样的小问题,居然没有一个学生能答出。
  
  这说明,这些学生连《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没读过。
  《三字经》说,“三才者,天地人”。不要小看这一句,这可是中医的立医之基。比如,在中医里面,人的皮肤就有三层,亦即“天地人”三层。
  有个医生,用针灸治发热恶寒之病。如果是恶寒,他就用针从外而内,每一层都旋三下,谓之“补”;而如果是发热,他就用针从内而外,每一层都旋三下,谓之“泻”。据经历过的人说,此法确是神妙。(其实,传统医书里面早有著述)
  
  《三字经》还说,“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除了马,《黄帝内经》将牛羊和鸡犬豕作为人们健康饮食的主要肉品,而且这五样对应人体的五脏。其中的“豕”(读音同使)指猪。
  《大学 中庸》倡导人人都要懂中医,鼓励做上医。(此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范仲淹说得更通俗,“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范一直把这句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王勃不好高骛远,干脆实实在在地说“为人子,要知医”,悉数起来,哪个不是为人之子呢。他的意思是说,少谈培养上医,而应该多谈人人能做下医。
  
  “有是体乃有是用,无是体则无是用”,只要小时候建下做下医的文体,将来即能有成为下医的实际运用。
  因此,只要重视早期阅读,孩子将来都有望能成为下医。
  
  中国历史上,越是太平盛世,姓氏越少,越是兵荒马乱,姓氏越多。《百家姓》罗列了三百多姓氏。读过百家姓,再读读史书,书本实能发酵催生孩子成为“良相”的胸怀。
  千字文 最绝……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网 上有讲。这里不赘述了。
  
  不管造就下医,还是打造上医,施教都要以经典为主。孩子经典都能读了,再接触那些个童话,那不是小菜一碟吗。
  无论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医学的角度,自《三百千》开教,继而诗词歌赋,都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8: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便量少而黄,那是膀胱之事。膀胱位于少腹底下,在胸腹腔的最下端。
  自然界中,地下水都来自于天上,来自于天上落下的雨水。
  
  天人同一。
  膀胱可谓人体的“地下”。人体的地下水,也来自人体的“天上”。
  肺脏是人体的“天空”。肺脏之用称为“肺金”。
  宝宝之病,貌似在“地下”——膀胱,实际根源在“天上”——肺金。所谓“其标在下,其本在上”。
  
  肺金清凉收敛,肠道才能得到足够多的津液滋润;如果肺金燥热,那水分不会向下,而是从胸部以上蒸发掉。肠道枯竭,大小便不利。
  只要能凉润肺金,引之下行,金能生水(肺金济利肾水,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天地交汇,大小便通利,宝宝很快就会好起来。
  
  此证 人参白虎汤 能解于顷刻。
  白虎汤主药是生石膏。生石膏,性甘辛,微寒。质重而沉,最易下行。其甘直入胃,继而下行大肠与膀胱;其辛上行,入肺脏,凉润肺金。上下兼行,妙不可言。
  生石膏性散,而熟石膏性敛。故白虎汤用生石膏。
  
  疏方如下(配两副):
  生石膏48克(先煎10来分钟,再入他药同煎),知母10克,炙甘草6克,党参6克,粳米50克。
  
  生石膏、知母、炙甘草、党参,皆为寻常之药,普通中药房有售。
  购买生石膏时,尽量要颗粒细小的,细末较佳。粳米即平常家中烧饭的大米,一握即可(与生石膏量相当)。
  此汤容易溢出,煎煮时须在现场看守。
  一大碗多点水,蒸掉四分之三。争取两次喂完(热服),最好不超过三次。
  可加点糖调味。
  

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8: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纠个小误。
  “白虎汤主药是生石膏。生石膏,性甘辛,微寒”应为“生石膏,味甘辛,性微寒。质重而气轻。质重易下沉,气轻易上行”。
  
  顺便补充下。
  熟石膏 ,即是菜市场石膏豆腐所用的那样石膏。其性收敛,方能凝炼稀薄的豆腐脑而成固体坚实的豆腐。
  白虎汤不用熟而用生。
  
  大小便不利,下焦呈现“沙漠化”倾向。对待沙漠,一是洒水灌溉,以下解下,一是人工降雨,以上解下。白虎汤 则二者兼具,既灌溉,又“降雨”。这得益于生石膏的特殊之用——“下沉洒水以解旱,上行降雨以脱困”。大旱逢甘霖,百姓乐欢呼。
  生石膏,妙哉大用!

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8: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498#回复 作者:西头妹 回复日期:2011-7-21 22:45:00
  楼主,你好,我家宝宝今年两周岁过两个月了。我家宝宝从去年开始就会在夜里睡着了就咳嗽,干咳,没痰的。白天不会咳。看医生好不了几天又会了。楼主帮忙看一下要吃点什么!
  =======================================================================
  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睡着了就咳。
  
  假设宝宝面南而立。
  在纸上写个醒目的“心”字,贴在宝宝的心脏部位。“心”字左边的一点,表示肝木上升生心火;“心”字上面(中间)一点,表示心火上升到头面部,主宰大脑思想和面部神采,所谓“心主神明”;“心”字右边一点呢?
  
  晨起下床以后,血液在血管流动;上床入睡时,血液从血管集积肝脏,继而遁入体内流动——“左升右降,亦即肝木左升,胆木右降”。入睡时,大脑思想及脸上的神明“放假”休息,“心”字上面的一点暂时关闭,“心火”转向右边下行,透过心包,传递给胆道胆汁,以胆汁作为寄生载体。胆汁顺着胃壁下行,一路欢歌笑语,直抵肾脏,将“心火”运送隐藏到肾水中。
  
  道路要通畅,胆汁才能完成既定使命。假如胆道进出口、胃肠腔道有阻滞,胆汁不能顺行,那心火即会停积上焦。心火不能充分下行,首先炙烤肺脏而导致咳嗽,再就逆传心包,反害自己。
  
  胆汁不能顺畅下行,其阻力主要是痰积。痰分风痰和湿痰。胃肠之痰为湿痰。半夏是治湿痰的圣药。
  睡咳多因胃肠有痰积,睡咳肺必发热。
  麦门冬凉肺金,半夏去湿痰。“麦门冬汤”二者兼有,能治睡咳。
  
  疏方如下:
  麦门冬12克,姜半夏6克,陈皮2克,党参5克,炙甘草4克,山药10克,大枣4枚。
  大枣掰开入汤。
  日二服,热服。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8: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500#回复 作者:是处红衰翠减 回复日期:2011-7-21 23:21:00
  楼主,你好。
  =====================================================================
  细读了你的几次陈述,叠加起来审鉴,可以确定你家宝宝是“上盛下虚”体质,而且已经出现“阴阳格拒”的局面——“补阴难入,补阳也难入”。这样的体质,更不宜补阳,因为补阳更伤阴。
  上盛,盛在心火(上身汗多);下虚,虚在肾脏的本体软弱。处置方法为平抑上盛,补强下虚。平抑上盛,乃在于将上面的心火往下导引。
  
  引火归元、补强下虚,用“黄连阿胶汤”,黄连引心火下放,阿胶与鸡子黄补下虚。
  百度一下“黄连阿胶汤”,迎来的页面第一条 为“百度百科”,第三条 为“百度文库”。你着重看“百度文库”,这里面最后一个医案跟你家宝宝有很大的交集。医案说,“李某,男,43岁,……”。
  
  鸡子黄 也就是 鸡蛋黄。这个方子里面,只用蛋黄,不用蛋清,而且是用生鸡蛋黄调七八十度的汤药。
  在鸡蛋的大头那边,敲开不超过一分硬币大小的孔,小心倒出蛋清。蛋黄容易堵住小孔,颠倒倾倒,十来次即可磕掉蛋清。
  抠大孔洞,释放蛋黄,入调去掉渣滓的汤药。
  蛋黄味甘性温,而蛋清却性凉。黄清相搅均匀,性乃平和偏温。“黄连阿胶汤”里面的黄连、黄芩、白芍药,性皆凉寒,其地位可以看作是取代蛋清。黄连、黄芩、白芍药煎出的汤汁与蛋黄搅和,就相当于还原成黄清相搅之性。
  阿胶性平。是故“黄连阿胶汤”整体上不寒而平,适合夏日人体内虚时饮服。为保无失,煎煮时加一片蚕豆大的干姜(打裂入汤),更为稳妥。干姜还具备缩小便的功能。
  
  “黄连阿胶汤”治鼻血特效。
  你先看看百度文库的医案,熟悉下咱们再定夺。
  其他药都先停服。

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8: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观察比较用心,描述得颇为到位。
  此病貌似在肺腔,其实根子还是在肾脏。
  久咳(包括或喘或鼻塞)伤肾。
  肾水、肾火皆来自肺金。肺金一旦出了问题,那么,肾水不足、肾阳更不足。久咳(包括或喘或鼻塞)表明肺逆不降,预示着肾脏里面极度虚弱。而肾脏里面虚弱了,又反过来侮辱心肺,使心肺失去津液的滋养(肾主全身的津液)。
  三至五点正逢肺脏“值班”,气机最旺。肺腔一旦不通畅,浑身顿感束缚捆绑。
  
  心火全靠肺金凉润收敛迫降。肺金失职了,胆经即唱空城计。胆主十二经,牵制全身的升降。胆经失降,不只胆小,那是整个系统性的紊乱。肾脏收藏不到热量,膀胱里面要么虚热,要么阴寒。膀胱里面的阴寒之水,在躺卧睡下时,会逆冲而上,欺凌心肺,加剧肺部不安,破坏睡眠。
  
  中药 细辛 能温水寒,降寒水逆冲。
  中药 五味子 能补肾水,又补肾火。
  中药 干姜 能温暖中宫脾胃,助食物运化。
  
  8克五味子(捣破入煎),3克细辛,4克干姜,2克黄芩,一起喂水,两次喂服。试服之后,宝宝如果身安舒眠,即能印证楼主的上述推论。
  
  

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8: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肝藏血”、“发为血之余”、“巅顶(脑袋)之上,为厥阴(肝经)可到”,头发如何,主要由肝经说了算。而肝脏在少腹部。头发不旺或发黄,表示肝虚或下虚。入睡时,血归肝;起床时,血液要从肝脏呈放射状散布全身各处。肝脏在身体右下方的肋骨里面,也就是说,早上起床时,血液要从这里往外扩散。血液凭什么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外运呢?
  热胀冷缩。如果肝脏旁边有一股热气,肝脏里面的血液被这股热气烘托,便能够迅疾向外行散。肝脏旁边有这样的热气吗?有的。
  
  这股热气来自于肾脏。前面说过,肾脏像个热水袋。入睡时,心脏在给肾脏“充热”(就像电瓶充电那样)。睡眠质量越高,向里面充的热量越多。
  刚起床时,浑身无力,人们多认为肝脏有问题了,很少想到责任主要在肾脏,很少想到因为肾脏藏热不够,导致肝脏疏泻无力。
  当然,有的人睡眠不多或质量不高,可精力却很旺盛。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天生禀赋居高,再就是通过饮食补充因睡眠欠缺带来的不足。
  桂附地黄丸 即属外补之力。标在补肾,实际益肝。
  一般续服一周,身体即有感觉。

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6: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