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9/30 09: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两次海归热潮使我们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学习西方文化
学习别人的好东西,可以丰富自己,但要消化地吸收,即同化外来文化,而不是异化自己。我国曾有两次“海归”热潮。第一次是清末出国留学生归国热潮。绝大多数回国后在祖国建设、科技发展、文化革命、推翻腐败的清ZF等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詹天佑、梁思成、鲁迅、孙中山等等。但是,个别“海归”受西方文化影响,有时并没有很好消化吸收,而是生吞活剥地学,囫囵吞枣地往回拿。回来后对自己祖宗留下的许多东西看不惯。例如,余云岫、鲁迅、汪大燮、钱玄同等在日留学,回国后认为中医落后,乃是受日本废除汉医、独尊西医思潮以及汉字落后论的影响。余云岫则更提出《废止旧医案》,要彻底消灭中医。由于海归的影响,出现了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推行白话文。从当时情况看,五四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长期看,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不对的,负面作用甚大。今天人们才又重新认识到孔老夫子的价值: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开会,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在会议结束时的新闻发布会上讲,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而我们一些国人则似“入芝兰之室”了。
第二次“海归”热潮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留学生回归。这些学成回国的专家学者为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也有个别人忘掉了自己的文化,未经消化地带回了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文化,忘掉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崇洋之风兴盛,于是乎,西方的暴露文化上了我们电视,而且越露越多(他们忘了肚脐着凉,若干年后病会找上门),他们过的是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忘记了自己的重阳节、七夕节、端午节(2004年,竟有20多家电视台宣传情人节)。2005年,几家电视台大肆宣传圣诞节;圣诞与中国何干?美国人过春节、过端午节吗?!更有甚者,极个别人可能会因为曾经留洋而忘记祖国利益,以为洋人服务为荣。被某协会开除后又供职于某外国机构的一个人,竭力鼓吹美国社会制度优越,鼓吹布什打伊拉克有理,鼓吹美国应该出兵中国消灭中国的独裁政权,俨然一副汉奸嘴脸。
我们不要忘记,美国的研究生奖励制度不仅是人才收割机,而且是培养世界各国人才拥有美国文化思想的洗脑机,关键是看自己能否把持得住。
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在呈报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中说:“哪一个国家能成功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便将由于付出的努力而在精神上、知识上和商业的影响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回报。”
美国国务院呈送国会的2002-2003年中美科技合作执行情况评价报告中说:
“中国学生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才开始大量获得美国研究生学位,随着这群学生逐渐在中国国内获取资历,拥有美国研究生学位的中国高层官员的数量也将会相应增加。就这一强有力的态势而言,中国科学家群体对中国的政策具有的影响虽然难以估量,但无疑是重要的。例如,中国卫生部中有美国教育背景的官员已经对美中双边合作及诸如艾滋病、SARS等重要卫生问题的信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他们对新思想逐渐采取了开放态度。”
我们知道,巴西和印度都曾经拒绝过美国赠与的艾滋病善款,以确保艾滋病的药物研究权和疾病治疗权控制在自己手里。我们国家接受了善款。美国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报道:50万中国农民成了国际西药厂家进行实验的白老鼠,每天仅给10元人民币。鸡瘟就是鸡瘟(尽管鸟类也患此瘟疫),又按洋人说法改叫禽流感,按洋人办法活埋无病之鸡;《参考消息》报道,美国称赞中国卫生部在禽流感方面合作愉快。中国人从来不怕流感,两副中药即可解决问题,却要大肆鼓吹永远赶不上流感病毒变异的疫苗;实际上制造了恐慌,而又劳民伤财,起到了替洋人疫苗公司作广告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