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0748|回复: 50

秋季养生面面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21: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秋啦,估计很多朋友都在等着莲花的秋季养生文章。虽然忙,莲花也不会忘记对大家的承诺。近来多在乡村中的小寺院,真正是日起而作日落而息,越来越觉得没有手机电脑电视等等高科技的打扰,整个人是多么安闲自在。尽管每天要和众多村民聚在一起共同交流学佛的心得,讲解戒杀放生的好处,顺便普及一些中医的基础知识。一天下来说话很多,但心中欢喜,精力充沛,毫无倦感。所以说修行就在生活之中,每天的生活即是禅修!一个人的累来自于心,心中若能放下一切,身体如何用它都不会累啊!晚上坐在灯下听着窗外声声虫鸣,拿起纸笔开始为大家写这篇秋季养生的文章,对着电脑打字往往让莲花觉得失去一些灵感,更喜欢的是一本白白的稿纸,一支钢笔,圆润的笔锋,深黑的墨迹,洋洋洒洒写上自己的感想,那个时候才是最有灵感的时刻。呵呵,只是辛苦了身边人,以前是小荷辛苦的将我的手写稿子敲成电脑文档,现在又要麻烦晓彤啦(小夏按:能为师兄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一种幸福,一点都不麻烦!我们这些师兄们都盼着多帮师兄做些什么的哦)。身边这些师兄们对莲花的照顾称得上是娇惯啦,十分感恩大家给莲花的照顾,给莲花的帮助!
先来说说秋季吧。立秋已过,立秋的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秋季包括了申金月,酉金月,戌土月,三个月。
     史记律书中对申月的描述是:七月夷则,夷则这两个字指的是阴气开始生发出来凋零万物,在第十二地支中属申金。申金代表的是阴气限制毁坏万物的生长。这个月的风从北来自毕浊,浊是触动,代表万物被此风触动将慢慢凋零而死,而阳气稽滞停留。七月里有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立秋过后,暑气慢慢消退,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一些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在清晨会看到一些水汽凝结的雾气。处暑的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此时天地间万物果实成熟后开始凋零;这个时候古人说禾乃登!这个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即成熟收获的意思,到了这个节气,万物的果实都已经成熟,采摘后,各种植物即将凋零。
接下来八月是酉金月。八月是南吕,就是阳气进入了闭藏状态,酉就代表了万物的衰落衰老和死亡。这个月中包括了白露和秋分节气。白露代表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露水是因为气温变低造成的。正如《礼记》中所云: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就是期望慢慢低了,水汽凝结生了露珠。再到了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之意。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也就是说这个节气后就进入了深秋,阴气已经非常旺盛。气温继续降低,万物已经衰败。
九月的戌土月为无射,是阴气强盛,阳气被萧杀收藏至没有丝毫余留的一个月。戌五行代表着万物尽灭的一种状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凝结成霜了。再到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这个月就代表了秋季计入尾声,气温低,阳气藏,冬季要开始了。天地与人体的阳气都已经全部的收敛潜藏起来。即将进入冬季水月前的一段过渡阶段。戌月,属土,戌为火库,也就是阳气潜藏至墓库中的意思。至此,阳气已经完全收藏起来,阴气成为了季节的主导。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五行特点,秋天金旺之月,从阴阳之气来说,天地间阳气从外散而变为肃降并内收至潜藏,阴气生而减强直至旺盛,万物于阴气中凋亡。天气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最后过渡至入冬。秋季的三个月是金旺当令,金的方位主西方,色白,性燥,故燥金为秋令主气。金对应着人体的肺经和大肠经,主人一身之气,主人的皮毛发肤。这个季节的特点是燥性大,身体里肺经当值也就会更容易感知燥性,还有重要的一个过程是阳气由夏天的旺而外散进入到收摄至伏藏的过程就是靠金的肃降之力。肃降为收敛约束下降的意思。秋季的肃降是指的阳气由下降至收藏,阴气生发至旺盛的过程。这个季节阴阳两气此消彼长,养生方面的重点就是:润肺养阴!还很重要的是一定要让体内阳气顺利的肃降收藏起来,不能因不当的饮食、活动,作息等致使阳气开泄于外,这是宇宙间的阳气和人体阳气的一个对应需要,是这个季节所必须的。顺应天时,秋收收的好,收的完整,才能冬藏,阳气收不起来,冬季就无可物可藏,到了冬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问题就层出不穷了。
  真正学中医懂中医的人,就应该按照《黄帝内经》来养生,来防病,来治病。《黄帝内经》就是一部总结了大自然万物与人体对应的科学著作。详细的讲述了天地大宇宙的四季寒暑、五行之气与人体所对应的情况,讲述了人体五行与宇宙五行的呼应,讲述了人体小宇宙的运行规律。莲花平时爱反复读这部书,它不单纯是医书,它涵盖了如何认识宇宙万物,如何做人,如何修身养性。如何顺应天时,如何一生从容。《内经》告诉我们秋天该如何养生: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这就是告诉我们,秋天自然界万物收获以后,慢慢衰败,人要顺应这个季节的特点,因肃降需要,就要早睡,晚上再九点半就要入睡,早上早起稍作运动。每天的精神和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以缓解秋季的肃降之力带来的压力。要收敛控制思绪,不要忧思,急躁,这样保持肺气的通利调畅,肺气的肃降与宣发都能清净。这就是顺应秋季特点需要,来满足养阴和收阳的需要。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肺气就会受损,阳气收的也不彻底,到了冬天就容易出现完谷不化的泄泻。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1: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文字中说出一个重点,就是肺气的肃降与宣发要保持通畅,养阴和收阳要做好,这样到了冬天,肺气顺畅,阳气完全收藏入体内就不会造成冬季频繁感冒咳喘,和泄泻。有人会问,肺气不畅咳嗽是对的,怎么会泄泻呢?这个泄泻是因为在秋季阳气内收的时候,或是在进入的过程中被人们混乱的饮食,作息给阻止了,或是没有根据肃降的路线入于脾胃中而虚浮在外,脾阳不足,脘腹内虚则泄泻频发。《史记.律书》中就给我们解释的很清楚,立秋进入申金月,秋天开始后“风北至于胃宿”。胃者,言阳气就藏。就是说的在秋季的七月八月间,阳气走向闭藏,最后都进入到胃宿中。这个胃是指的二十八星宿中的胃宿,属土,为雉。是西方七个星宿中的第三宿,如同人体胃之作用一样,胃宿为谷仓,是天的仓库,屯积阳气,其对应就是人体的脾胃。人的脾胃为仓廪之官,是身体的仓库。在秋天天地间的阳气会入于天仓之中,人体的阳气呢就会收回到脾胃中。同样人体的阳气也是由脾胃中生发出来,夏天阳气全部外散,内部阳气血气空虚所以脾胃反而虚寒需要吃姜来养阳。到了秋季人体阳气也就慢慢又收回到了脾胃中,这个时候,阳气回归脾胃中,需要我们提供回收的需要。饮食清淡不能用辛辣,油腻,冰凉来刺激脾胃。如果这个时候吃了大量的辛辣,寒凉等物都会造成阳气内收不足,或是阳气外散,脾胃里没有足够的阳气,到了冬季,脾胃阳虚内寒就会出现泄泻了。而阳气虚浮于外,冬季天寒地冻,就会反复的感受寒邪而出现外感和咳喘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1: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到这里,还是忍不住啰嗦,大家不要以为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自己的身体是自己说了算的,想怎样就可以怎样。不是的,天人合一,你和宇宙万物都是一个信息体,我们在大宇宙中是小小的一个个体。就好比我们这个整个的身体是一个完整的小宇宙,体内每一个细胞就好比是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独立的形状和个体,功能各异,寿命不同,不同的细胞组成不同的组织,好似是独立的,但是你把它从身体里拿出去,这个细胞就会死。一样的,我们在宇宙间是一个组成的分子,我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权又没有绝对的独立性。我们必须顺应宇宙万物的大环境和大方向才能够顺利的活下去。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更不要不服气。在宇宙面前,你必须随顺,否则就是拿自己的寿命和健康做代价。在古时候人们都知道,一个人要顺从的是:天地君亲师!就是要听从天地时令,国君的命令,父母长辈和师长的教诲,顺从天地君亲师的人才有福报,否则一定命运多舛。为什么?你逆了根本,天地万物和父母一样是养育你的,你不顺从硬要忤逆,所谓逆天行道,那还能有好吗?你看大自然的植物动物,都是按照季节来生长发育繁殖。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1: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书说:霜降后蜇虫咸俯。就是说霜降节气后连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野生的狗熊、北极熊都是庞然大物够大力的吧?他该长的时候努力长,该藏的时候他就冬眠,冬眠饿的不行,就舔舐自己的熊掌里的脂肪来维持,到春天出来得瘦百十斤。他没有说,我这么大的个,这么大的劲,睡一冬天可惜,我出来乱跑,吃点好吃的享受享受!没有,他老老实实的忍饥挨饿躲藏一冬天,没有人教给他,他的本能就知道顺应天时。所有的动物都比人有这个本领,知道听从天时的安排。这样更容易接通宇宙的信息。比如天灾来时,动物本能就会报警,纷纷的躲避。我们自以为最有智慧的人,反倒处处体现出这方面的无能和无!山崩地裂的地震发生前一秒,我们自身也毫无感觉,只能听天由命,这会的生死自己根本无力做主。所以各位朋友,我们不过是宇宙间一个小小、小小的一部分,我们不是独立的!佛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一个毛孔中也会有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没有本领与天对抗,我们最智慧的方法是学会顺应顺从宇宙万物遵循的规律,谁要认为与天斗其乐无穷,呵呵,我只能送他五个字:无知者无畏!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1: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季在一部分作家的笔下都是丰收与喜悦充满了一种激情,而在一部分诗人词人的笔下是萧索悲凉,充满了忧愁凄苦。这其实都是秋天的真实写照,只是随个人的心境感受重点不同。因为秋季本身就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并且萧杀之力贯穿始终。对于体健气足,阴阳平衡的人来说,秋季并没有多么大的特别感觉。但对于体弱气虚之人,则难抗萧杀之力,同时阳虚之人感受不断增长的阴气,也会造成乏力疲惫,还会在情绪上忧思重重。我们都知道的黛玉悲秋,就在因为肺气弱,难禁萧杀之力,同时因金旺克木,肺主悲,肝胆主情志,于是乎千头万绪涌上心头,再看到万物凋零的景象,感受秋寒之阴风侵袭,于是悲伤不止,同时咳喘频发。其实并非林黛玉这样本身就多愁善感的人会有此表现,平时肺气弱,卫气不固,肝木弱,脾土弱的人,平时阳气不足的人,在秋季都会因为金旺克木,金旺耗土,阳气潜藏阴气过盛而出现呼吸系统不适,脾胃不适,胃口差,感觉疲惫,内心忧郁,或是睡不着,要么睡不醒,总之感觉失去了活力,整个人身心都很疲惫。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1: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有哮喘、咳喘,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在秋季容易反复发作。这些病症都与肺的主导作用有关。很多朋友对肺的认识很单一,觉得肺就是管喘气的,只有咳嗽的时候才想起来肺。其实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他处于人体内最高的位置,紧紧护卫着心脏。故内经云:肺者,相辅之官,治节出焉。就是说为君主之相,其权利仅次于而高居其他诸脏之上。 相傅之官就是指的宰相宰辅重臣。治节出焉是讲肺的作用。治节是治理和调节,出焉,就是出自于此处。肺呢居相位,能协助君主,治理和调节全身各种生理病理的活动,包括气、血、津、精、液、汗、涕、唾的生成,分布与排泄所以肺主人一身之气,能把全身之气汇聚于此进行气体交换,再分布周身。同时主导卫气巡行体表,提供防卫冷气侵扰肌体的作用。肺气有宣发和肃降两种功能,宜发是向外向上,将卫气津液布散到全身,以温煦肌膜皮毛;肺气肃降是向内向下,使肺气得降,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胧,内经中有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1: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发出来的文章都不显示的啊,难道发贴有数限制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1: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津液如何组成呢?《黄帝内经.灵枢》: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就是说津与液皆来源于我们每天食物里的水谷精微,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津的质地清稀一些;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液的质地浓稠一些。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就是告诉我们:脾将胃肠输送来的津液上输于肺。比如我们喝的水,是不会直接跑到身体里血液里的,是脾将精气上传给肺,肺通过宣发肃降功能,经三焦通道,把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内注脏腑,以濡润营养各组织器官、骨骼髓脑。因为肺主津液散布,而皮肤毛发都需要阴津的滋养,所以肺主皮毛发肤,这些全部就是肺气输布津液的作用。肺能通调水道,就是我们喝入的水不可能直接到肾经膀胱排出,这就要靠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来完成。通过宣发把津液布散到周身,也通过汗液排除一部分。通过肃降除了布散一部分外,其他的经肾膀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完成正常的水液代谢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1: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净莲花 于 2012/8/21 06:44 编辑

正因为这个原因,肺脏为娇脏,就喜润恶燥。但金性本燥,肺阴不足,遇上有内热,或是心火旺,肾水不足,或是脾土湿热燥热,那么肺就会燥会热。肺燥肺热耗失津液就好比火旺了上面烧的锅里的水一直熬着,水就会减少。当肺气在秋季感受时令燥邪,导致外则卫气失和,内则肺气失宣而无法正常的完成津液输布,并因内热而消耗阴津,直接的影响就是津液不足,燥症就随之出现。肺燥要点就是口、唇、鼻、咽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咳吐不爽,舌面少津等症状。这些全部是因为所致。外部燥邪袭肺常先有外感表证,随之出现肺燥的状况。根据燥邪偏寒与偏热的不同,又可分凉燥袭肺和温燥袭肺。凉燥大多是因外感风寒加之肺燥而成,而温燥多以感受风热加之肺燥而成。区别方法是看舌苔,舌色,看痰色。寒燥的痰清稀,舌苔薄白而干。温燥舌边尖红,舌苔黄,咽喉干痒痛为主。寒燥长时间没有清除慢慢会变为寒咳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甚至是肺炎,很多孩子的百日咳就有此而来。如果温燥日久燥邪未解,导致肺燥化火,耗劫肺阴,灼伤肺络,就变成内燥伤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1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