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310|回复: 14

中药材市场现状观察与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4 23: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材为何不道地了——中药材市场现状观察与思考 ①


□本报记者 孟庆普 崔 芳□

  道地中药材正面临着资源短缺甚至枯竭的境遇,假冒伪劣药材借机身价狂涨;国家不断出台中药材相关规范、标准,但生产、流通等环节有令不依。被视为国粹的中医药,因中药材面临的困境而让人忧心。

  “别让劣质中药毁了中医!”近年来,很多有识之士发出这样的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对药材生产、流通环节进行专项整顿。但就在整顿过程中,记者采访发现,问题依然突出。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收当柴烧。”这句古谚形象说明了中药材适时收获的重要性,也道出了科学生产之于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作用。

  “药材好,药才好。”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副秘书长周洵说,“现在很多人说中医治病不灵,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中药材质量出了问题。”目前因多种因素导致的中药材品质下降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传承近两千年的道地药材就真的不道地了。

  藏在金银花里的学问

  药性因种、因地、因时而不同

  盛夏的华北平原热浪袭人。汽车在乡村公路上行驶,两侧1米多高的灌木状金银花郁郁葱葱。这里是国内金银花最重要的产地之一 ——河北省巨鹿县。巨鹿县中药材产业办负责人张绍峰介绍,该县大面积种植金银花始于“非典”之后,以产量高、品质优而闻名。

  巨鹿县王虎寨镇织房村金银花生产合作社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金银花易种好管,现在村里有一半农户家庭在栽种。金银花因初开时花呈白色,后转为黄色,花开季节黄白杂生而得名。“别小看了白花黄花,采摘可有讲究。”他说,最佳采摘时间是9时~12时,有雾、阴冷或露水重时都不适宜采摘。特别是花在青白色时品质最佳,药性最好;采摘完马上就要晾晒烘干,这样对药物成分的损伤最低,也容易保存。

  我国金银花传统主产地为山东平邑、河南封丘。金银花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异绿原酸、芦丁等,其含量高低不仅取决于种子类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地理条件的影响。

  “药性因种、因地、因时而不同,处处有学问,是中药材种植的特点之一。”巨鹿县一位90多岁的老中药师手拿一把晒干的金银花说,由于药性好的价格也高,单看外表又难以辨别,所以业内一般按产地来划分中药材优劣,“如果平邑的金银花打满分的话,我们巨鹿的能打95分以上”。

  取消 “道地”标注

  是与时俱进还是一种错误

  周洵说,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指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气候等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炮制讲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记者在巨鹿县采访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药典》规定金银花正品是忍冬的干燥花蕾,而忍冬是一种藤状植物。如果严格执行药典的规定,(巨鹿产)灌木状金银花不能算道地药材。”

  但这种说法马上遭到另一位业内人士的反驳:“那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古代科技不发达,不知道金银花有效成分是什么。现在科学已经证明灌木状金银花有效成分不比藤状金银花差,《药典》应与时俱进,修改相应规定。”他同时举例,新版《药典》已取消道地药材和中药材产地标注,就是与时俱进的做法。

  “你一提这事我就有意见。”这位刚说完,又一位业内人士反驳,“道地是中药材的灵魂,像四川的贝母(川贝)、昭通的天麻、陇西的当归,就是品质的象征。《药典》取消药材道地标注,我觉得是很大的错误。”

  在记者的采访中,类似争论不绝于耳。周洵说,一些老中医在处方笺上,喜欢在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等产地,显示自己对道地药材的信任。但现在随着业内对药材产地的争论,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

  一种观点认为,中药材以及后续饮片质量均与药材产地密切相关,如地黄中的梓醇含量,河南武陟产的含量为0.81%,浙江仙居产的为0.001%,差距达800倍,如不严格标注产地,会让中药材市场鱼目混珠。再比如,市场上的天麻均打着云南昭通小草坝天麻品牌,而真正小草坝天麻所占比例不到10%。标识混乱造成产地模糊,为中药材市场买卖中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不法行为带来空间。(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自古以来,中药材道地产区就是变化的。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中药材可人工培植,进而催生很多新产区。有的原道地药材产区因各种原因逐渐衰退而被新产区所替代。像定西的党参、巨鹿的金银花、新疆的枸杞以及阿坝的瓦布贝母等,虽然不是传统道地,但在业内很有名气。如果过于苛求产地标识,不利于中药材行业发展。

  品种退化  滥用农药  缺乏计划

  中药材种植“盲目”多多

  产地从老中医处方上淡出的背后,是道地药材质量不断下降的事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君说,中药材生产包括栽培、管理、防病虫害等,各环节技术性都很强,哪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会影响中药材质量。

  首当其冲的是品种退化问题。据周洵介绍,在中药材田间管理过程中,一些药农为追求高产,经常大剂量施用无机肥或植物生长剂,促使其生长速度加快,扰乱了其自有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使品种退化,药性降低。不少药农盲目照搬一般农作物的栽培技术用于药材,如对药材种子种苗搬用薄膜育秧技术,使其耐寒性从幼苗开始就减弱,生态环境的人为改变必然影响药材质量。

  农药残留和化学污染是另一个“公害”问题。陈君近年来曾多次到中药材产地调研,“结果令人担忧”是她的感受。近期对西南某省的一次考察令其印象深刻:“散户种植田,药农每四五天要全部打一遍农药,每次都是四五种农药混合搭配着打。农残有多严重,可想而知!”

  令陈君困惑的是,作为对中药质量进行规范、管理的《药典》,对中药材农药残留量有规定的品种虽然逐年增加,但对目前药农实际应用的农药却没有涉及。

  盲目种植也是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周洵说,药材种植分散于千家万户,由于没有固定的组织去协调生产计划,药农只能凭借某一品种某一时候在市场所表现出来的价格,去判断是否种植,种植多少。这样,往往出现中药材周期性过剩或短缺的波动,进而引起价格波动,所谓“少了是宝,多了是草”;而价格波动反过来又影响药农种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以金银花为例,巨鹿县王虎寨镇织房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近几年金银花的价格出现几次反复,去年在产地的收购价达到每千克120元,今年价格一下降到每千克80元。由于价格偏低,采摘人力成本上升,不少农户今年只能眼看着熟透的金银花烂在地里,“明年种的人肯定少了”。

  一些中药厂无奈兴建GAP基地

  全面规范化还遥不可及

  鉴于农户分散种植中药材存在管理不当、农药残留等方面的问题,不少业内专家呼吁,用GAP(良好农业规范)标准规范其栽培种植。GAP是世界公认的农作物栽培标准,用GAP规范道地药材培植,使其植物特性、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均符合国际标准,是确保道地药材质量并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在陈君看来,在管理、物种保障和栽培等多方面,GAP确实有优势。“GAP要求有生产记录,还要定期检查。”作为该领域专家,陈君曾多次应政府部门邀请参与GAP基地的评估、检查,“如果我们查一种每年都要收获的植物药,一般会查3年的收获记录,包括环境、水土、物种、病虫害防治等生产过程、管理记录等。从理论上讲,这些内容在GAP基地都是可追溯的。”

  我国推行中药材GAP标准始于2000年。据报道,截至2011年,全国共认证51个品种、59家企业,以及66处中药材生产基地。陈君说,这些GAP基地多为大药厂兴建,小的几百亩,大的上万亩,主要用于保证其拳头产品的药材质量。

  GAP标准能否真正解决中药材种植环节出现的诸多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算了一笔账:GAP是自愿申请而非强制施行,目前只认证了50多个品种,而中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品种约有360种,按目前速度,完成这项工作至少还需60年。

来源:健康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23: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违规买卖明目张胆——中药材市场现状观察与思考②


□本报记者 崔 芳 孟庆普□
  
  
  长途大巴一驶入河北省安国境内,这个素以“天下第一药市”闻名的县城的特别之处就显现出来:沿途几乎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家饮片加工厂;上书“千年药都”4个字的巨大牌坊高高耸立在城区入口处;进入主城区,道路两侧不是连绵不断的中药商铺就是中药材物流门面。顶着仲夏的热浪,记者跟随某中医药大学药学专家,开始了我国北方最大中药材集散地的体验之旅。

  “基本守则”基本无人守

  记者一下车就直奔当地最热闹的中药材中心交易大厅。当地人介绍,该大厅占地15亩,共有1500多个摊位,经营2800余种药材。大厅分两层,一层卖普通中药,二层卖贵细药。

  从西门进入大厅,入口处宣传板上张贴着的“中药材经营商户基本守则”很是醒目。该守则规定:“一,严禁销售假劣中药材;二,严禁经营中药饮片……六,严禁硫黄熏蒸中药材……”

  走过宣传栏,琳琅满目的一层展位呈现在眼前。每个展位大约有半个乒乓球台大小,上面摆着几种或十几种中药饮片,放在敞着口的布袋或编织袋里供买家比较、挑选。

  不是不让卖饮片吗?面对记者的疑问,一位中年女摊主理直气壮地回答:“怎么可能?这里一直都卖饮片,只有极少数是原料药材。”

  记者接着来到二层。在一个卖菊花、玫瑰花的摊位前,记者发现这两种药各有两大箱,品相则差异很大。年轻摊主热情迎上来:“您要菊花还是玫瑰?要好的还是一般的?”她指着4箱药介绍,“白色干瘪的那箱菊花熏过硫,黄色松软的那箱没熏;骨朵大、颜色艳的玫瑰熏过,颜色比较自然的那种无硫。”

  不是不让用硫黄熏中药吗?记者的提问并未使摊主尴尬,她爽快地回答:“还是有人买啊!你可以买无硫的,但要贵一些。”

  同行的药学专家悄悄扯了扯记者的衣服,凑上来低声说:“这算好的了,还可以选。我刚刚看了下这层的贝母,估计大多数都用双氧水洗过。”她进一步解释,之所以这些“含硫”、“漂白”中药屡禁不绝,主要是外观好看,遇见不懂行的买家容易卖出高价。

  不少药商选择“找死”

  更多的摊位在销售枸杞和贝母。这些枸杞看起来有大有小、尝起来甜度也有较大差别,但清一色地放在标着“宁夏中宁产”的纸箱里。“个头大、甜、圆润,这些枸杞绝大多数是新疆产的。”随行专家苦笑着摇了摇头,指着另一个摊位上的贝母低声告诉记者,“再看这些贝母,标着松贝的名字和高价,其实里面掺了不少便宜的青贝。”

  在业内人士看来,制假售假在每个药材市场都是见怪不怪的事情,而且手段极为丰富,技术极为高超。例如,把药厂萃取过有效成分的连翘、黄连等的药渣重新包装,摆上药摊;用外形相似的亚香棒虫草等杂草代替冬虫夏草;把红苕花根茎晒干后用天麻煮水浸泡后冒充天麻;在购买者到来前的几天,把大棚里栽培的人参匆匆移植到森林,公然当野生人参卖;用三七的叶杆加工成粉冒充三七粉……

  “更可恨的是,近年来,有不法分子研制出专门用于中药材的增重剂,而这种化学合成物已证实对人体有害。”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科技合作部博士周维告诉记者。(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保守估计,药材市场上至少有两成是假货。”一位业内人士说,药材市场制假售假现象不但普遍,而且被认为“可以理解”。

  “中药材价格波动太大,即使涨价,受益的也是中间商,如果降价,伤的则是药农。”安国药材种植试验场场长李海涛说,不少品种的中药种植成本很高而售价过低。以金银花为例,金银花最好是含苞待放时采收,而从长出花骨朵到完全开花,只有短短一天时间。即使雇佣熟手采摘,一天下来采摘的金银花干燥后也只有2.5斤左右。“现在药材市场上金银花卖60多元一斤。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天采摘的金银花最终能卖150元左右。”李海涛话锋一转,“但这人一天的工资是70元。加上此前的种子、管理和土地成本,根本不赚钱。”

  既然卖药不挣钱,为什么还有人种金银花呢?此中的奥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科技合作部博士周维很清楚:“有的药商往里撒土、掺沙子,还有人用糖浆拌金银花,然后撒土粘在上面。”

  当地人调侃,如果制假售假被药监部门发现是“找死”;那么,老老实实地卖真货,则可能是“等死”。两难之下,不少药商选择“找死”。作出这一选择的原因在于:进入市场经营的药商没有准入门槛。“就像卖大白菜一样,谁都可以卖,有风声就跑,风头过了再回来。更何况多数情况下抓不到!”北京某药厂负责人张崇先说。

  专业市场不专业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现状,多位受访专家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专业市场不专业。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从2009年起,用2年时间对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对于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专家分析,首先,市场行政管理主体不明确。自1996年全国中药材市场大整顿、大清理后,留下的17个专业市场已存在16年,但谁是这个市场的管理主体,始终没有明确。开始是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取消工商管理费后,各地市场主要由药监部门管。但由于经营者没有药品许可证,药监部门只能监管有规定的品种。

  根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的调查,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安国、樟树、禹州、蕲春、舜王城和普宁市场当地设有专门的药业行政管理部门,其他市场有的是工商部门在管,有的是经贸委在管,还有的是综合机构在管。多数情况是,农业、林业、药监、工商、公安、卫生、经济多部门“混管”,但一旦市场出现什么问题,又谁都不管。

  由于管理体制不一样,管理的水平也不一样,属于市场投资者管理的主要是制度为主,一般准入门槛较低;政府管理的除制度外,行政手段相对也比较强。此外,各地的市场管理制度和内部约束机制也不一样,无论公司管理还是职能部门管理都以商家为客体,有的侧重质量、经营范围、市场秩序,有的侧重招商。但不论哪种管理主体,其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都存在问题。

  其次,对中药饮片的界定不清也是导致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根据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监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定的《整顿中药材市场的标准》第五条,中药材专业市场严禁经过炮制加工的饮片进场。但对于什么是“经过炮制加工的饮片”,标准却未明确界定。

  “有些中药材如茯苓、佛手、首乌、大黄、山药等,采收后要是不在产地进行初加工就无法干燥,但加工后肯定会发生一些物理变化。”采访中,一位药农委屈地反问,如果连这种中药材也算是饮片,那中药材市场还能卖什么?
  
来源:健康报
发表于 2012/8/15 10: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中药不治病,还有这一个原因:大夫开方的计量单位是克。抓药的用是钱称。1钱=3克这时药量就有误差。再一换算如:0.5克、1克、4克、5克、7克他们又不用0.1克的电子称。怎么能称出准确的重量。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2: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材质控链令人心惊——中药材市场现状观察与思考③


□本报记者 崔 芳 孟庆普□   
  
  如果把中药产业看做一个由多环节组成的长链条,从药材种植到存储、运输、生产……要保证患者吃到安全、放心、管用的好药,就要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规必依。否则,如果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中药材质量就会“掉链子”。

  储存:不少药商用剧毒药防虫

  中药分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三类。为了能发挥最好的药效,最好使用当年产的中药材。中药材中,人们耳熟能详的金银花、菊花、枸杞等不少品种可以每年产出。不能每年产出的品种,如果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药效。

  近年来,中药材的价格波动大,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囤积惜售的药商越来越多。一位药商告诉记者:“去年,中药材价格暴涨。一旦出货,补货就得花更高的价钱,不少人就索性存货观望。”因此,中药储存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环节,防霉、防虫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记者在北方某省一家中药材种植机构的饮片室暗访时发现,几乎每个展柜的饮片旁,都放着一小碟灰白色、烟灰样的粉末。解说员告诉记者,这种粉末是磷化铝,亦称磷毒净,是一种剧毒化学药剂,常用于粮食仓储杀虫,近年来也应用于中药杀虫。

  据了解,常规的磷化铝使用方法是:在已堆垛好的药堆上覆盖多层麻袋,然后施磷化铝于麻袋上,立即密封库房或用塑料薄膜罩帐熏蒸。按仓库空间每立方米用5克~7克施药,一般投药后密闭3天~5天即可达到杀虫效果。磷化铝的杀虫效果能保持几个月,如果储存一年,要投药3次~4次。如果是在更容易霉变生虫的南方,杀虫次数可能还要增加。

  据介绍,磷化铝的施药技术要求很高,既要把握量,又要控制好周边环境。人畜一旦吸入或误食,都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近年来,因使用该方法不当致人死亡的新闻数次见诸报端。

  对于磷化铝熏蒸问题,在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之一的河北安国,一位受访的药商显得不以为然:“这还是好的呢!我知道的还有人直接在干草上撒上大量敌敌畏粉,然后点燃,用毒烟杀虫。”

  运输:包装简单随意

  在河北安国采访时,当地人介绍,安国虽然也产中药材,但产量、品种都有限。安国药材市场上目前有超过2000种中药,绝大多数是从外地运来的。(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中药材质控链令人心惊

  安国的物流业比较发达。在城区主干道两侧,挂着“物流”字样的门面房不在少数。当地人介绍,有些物流公司在运送中药材时包装很随意。能用袋装的,就大都用尼龙编织袋装,而所用的包装袋上印有各种饲料品牌字样,甚至有的印有尿素、农药等品牌字样;能捆扎的就用铁丝、尼龙绳、麻绳捆扎,五花八门。在当地,记者看到一些原料药材没有任何包装,简单堆在农用小四轮车上送往就近的交货点。

  在西北等地的药材交易市场参观时,记者在一个仓库门口看到,用旧编织袋装着的中药材正在装货、准备发运,编织袋上只有用黑色笔手写的药材种类名称。

  专家介绍,对于中药材包装的监管有一定漏洞。《药品管理法》明确要求,发运中药材必须有包装,但并没有规定包装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生产:一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

  针对中药饮片生产、加工环节,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推进中药饮片等类别药品监督实施GMP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届时未在规定期限内达到GMP要求并取得《药品GMP证书》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将一律停止生产。

  但GMP真正落实起来却遭遇难题:一方面,饮片企业一般要生产三四百个至五六百个品种,而且产量小、批号多。按照GMP相关规定,饮片企业要在有效期内每年按照全项检验内容对每个品种检验一次,这对企业来说不仅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作量,而且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另一方面,GMP认证对质检仪器设备要求高,仪器投入成本太大。据了解,企业要配备液相、气相检测仪器,还要有原子吸收、薄层扫描仪、质谱仪等,这样的仪器每台至少要几十万元。实力较强的企业咬牙投资购置设备,通过了GMP评审;但随之而来的生产成本过高难题,让不少企业打起了“小九九”。

  “我们这里的小作坊饮片生产并没有消失,反倒是很多企业通过GMP评审后不再开工生产了。”河北安国的一位药商说,这些GMP企业平时不开机、不动用质检设备,都是从小作坊购买加工好的饮片,到厂里分装一下,就贴着GMP的标签堂而皇之地出了厂。“当然,如果赶上药监部门检查,就把机器打开装装样子。”

  据介绍,中药与西药的药品质量控制方式并不相同。中药由于成分复杂,无法像西药一样对所有成分进行质控,只能对《药典》中要求的关键指标进行检验。“这样一来,对于一些药企来说,替代投料、提取成分添加勾兑也能蒙混过关。”广东某药企质保副经理说。

  “大多数药企、饮片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呈多、小、散局面,中药材的批次多、量又大,药监部门以现有的人力、技术力量根本管不过来。”采访中,南方某市药监局一位负责人抱怨。
  

来源:健康报
发表于 2012/8/17 16: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材质量应从中药房抓起
发表于 2012/8/17 16: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房开张应把是否有高级中药鉴别师作为一个硬条件.
发表于 2012/8/17 16: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中药房需有多个部门审批
发表于 2012/8/17 16: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的流通环节却很难把关,中药材市场好坏参杂,只有靠中药房的鉴别师去分辨,而把住中药流向百姓的最后一关.
发表于 2012/8/17 16: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而把假冒伪劣中药拒之于合法的零售商铺之外.
发表于 2012/8/17 16: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假冒伪劣中药仅在批发商之间流转直至最后仍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7: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