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8/9 13: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福建长乐县人。著有《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三字经》等。蒋庆龄在《神农本草经读》序中说:“陈修园老友精于歧黄之术,自负长沙后身,世医环而笑之 。及遇危证。缰断桅横,万手齐束,修园往,脱冠几上,探手举脉,目霍霍然上耸, 良久干笑曰:‘候本不奇,治之者扰之耳”。主人曰:‘某名医’。曰:‘误矣’。曰:‘法本朱、张、王、李’。曰:‘更误矣!天下岂有朱、张、王、 李而能愈疾者乎?’口吃吃然骂,手 然书 。方具,则又自批自赞自解,自起调刀圭、火齐,促服之 。服之如其言”。 / H" Y: j% v- |* O% G: D, o; t$ G
陈氏尚著《景岳新方砭》,尽讥讽批驳之事。谓左右归二丸是“寻常服食之剂”,“若真正肾虚病服之必增痰多气壅、食少、神昏、心下悸、吐血等病”,景岳为“厨中一好手, 医中一坏手”(《景岳新方砭》)。评李东垣“竖论以脾胃为主,立方以补中为先,循其名而亡其实, 燥烈劫阴,毫无法度”。又以“杂”字论李时珍、王肯堂,以“浅”字论李士材,以“庸”字论薛立斋,以“妄”字论赵献可,以“浮夸”论张景岳、冯楚瞻、陈远公(《长沙方歌括》)。大抵不满宋元以后崇尚臆想、 各创新说之风,而欲返仲景实学之道。他指出:《伤寒论》“是书虽论伤寒,而百病皆在其中 ”“若读《灵》、《素》、《难经》不于此求其实用,恐坠入张景岳一流以阴阳二字说到《周易》,说到音律,并及仙释, 毫无下手工夫”。(《伤寒论浅注》)他说: “长沙当日必非泛泛而求,大抵入手工夫,即以伊圣之方为据,有此病必用此方,用此方必用此药,其义精,其法严,毫厘千里之判,无一不了然于心,而后从心变化而不穷。论中桂枝证、麻黄证、柴胡证、承气证等,以方名证,明明提出大眼目,读者弗悟也。 然而可以谓之方者,非圣人不能作,非明者不能达。其药品察五运六气而取其专长,其分两因上克制化而神其妙用,宜汤,宜散,宜丸,一剂分为三服、两服、顿服、停后服、温服、少冷服、少少咽之 ,服后啜粥、不啜粥、多饮水暖水之类,而且久煮、微煮、分合煮、去滓再煮、渍取清汁、或用水,或用酒及浆水、潦水、 甘澜水之不同。宋元后诸书多略之, 而不知古圣人之心法在此”(《长沙方歌括》)又说:“其用药本于《神农本草经》,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医学三字经》)他说:“经方效如桴鼓,非若后世以地黄补阴,以人参补阳,以香砂调气,与归芎调血,笼统浮泛, 待病气衰而自愈也。《内经》云一剂知,二剂已。又云病休而卧。《伤寒论》云一服愈,不必尽剂,可知古人用药,除宿病痼病外,其效只在半剂、一二剂之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