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776|回复: 6

“在家上学”是叛离还是回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5 22: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可能对公立教育有所逃避,但并不意味着“在家上学”就能替代学校教育,也不能用过于浪漫主义的眼光把“在家上学”看成乌托邦。

  “在家上学”风生水起

  每个人总会有不同的选择。

  袁鸿林,王晓峰、徐雪金、姚泳光……当这些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在家上学”的实践者队伍正变得日益庞大。从家塾和私塾,再到微型学校,“在家上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在公众或支持、或狐疑、或反对的目光中,“在家上学”风生水起。

  袁鸿林算是国内“在家上学”的先行者了。他曾在北京大学(微博)、南开大学(微博)读书,在高校教了一段时间书以后下海经商。在其所著《14岁都能上大学》一书中,记录了女儿袁小逸“在家上学”的情况。袁小逸曾经去幼儿园上过一年学,在这一年中,袁小逸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不愿去幼儿园,还经常生病。于是袁鸿林便把女儿接回了家,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来进行教育。

  无独有偶。2011年底,一个名为“在家上学联盟”网站的出现吸引了很多家长(微博)的眼球。网站的创办者叫徐雪金,他希望“在家上学”的家长能通过这个平台即时沟通,寻找志同道合者。

  《在家上学——叛离学校教育》作者、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新玲认为,有些孩子并非在学校上学不适应、不愉快,而是他们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让孩子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样子,于是选择“在家上学”。

  支持个性?

  “差异性的发展”是支持者们认为“在家上学”带给孩子的最重要的益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表示,“在家上学”作为现代教育的探索,给了学校制度之外的选择。教育必须要突破“我们认为社会需要,我就要给你什么,你就要接受什么”的思维。任何一种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无法满足一个儿童、一个学生成长的全面需要。没有人能够知道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多少的东西,也无法提供给他所有教育的类型。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就像吃东西,吃多元复杂的会好一点。

  “孩子适合做什么,他的天赋、能力和爱好在哪里?集体化的学校教育是很难发现和识别的。而面对面的小班教学,可以观察孩子的变化,体察他的爱好、潜力和情绪。其实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人的自我发现,发现我自己能做什么!这种新的教育制度的出现的确有它的价值、合理性和必然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院长杨东平(微博)如是说。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在家上学”?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刘云杉认为,当前选择在公立学校外进行自己的教育尝试的家长更多是中产阶级,他们对教育权利的再理解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这是中国日益壮大的社会力量在教育权利上的表达。

  “‘在家上学’的孩子与在公立学校的孩子们区别不大,但是与家长的教育背景、视野、职业、家庭收入等有关系。”李新玲表示,“在家上学”的实践者确实需要一定的家庭经济保障,但并非需要花费巨额的学费。

  虽说“在家上学”得到了一些专家和家长的认同,但他们同时表示,“在家上学”并不适合所有孩子。

  苇杭书院院长杨汝清认为,“在家上学”可能推动我们现代教育的发展,但不是所有自由自主教育都是好的,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我们必须让孩子认识到学校教育和我们家庭教育是什么关系。他表示,并不赞同让孩子脱离体制教育,完全接受家庭的教育。

  走向何方?

  自“在家上学”出现以来,其在国内的合法地位问题一直饱受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义务教育法》要求孩子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源于此,不合法就成了“在家上学”首先要面对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对接问题,“体制外”的孩子如果要参加中考(微博)高考(微博)(),学籍又是一个大问题。

  对比美国,“在家上学”的背后有着完备的法律支持。

  “在家上学”在美国出现时,曾遭遇强烈的争议。但自1993年起,美国各州先后通过了父母自教自养的法案,确立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加之其家校联合机制的成熟,“在家上学”与公立学校之间形成了很好的对接机制:“在家上学”的孩子随时进入公立或私立学校继续学习,而公立学校的设施也向“在家上学”的孩子开放。有些州有“家庭学校”教育法,规定“在家上学”必须完成公立学校的法定课程和考试。

  “‘在家上学’更多是非制度化的教育。面对新事物,一方面是开放,另一方面也需要谨慎。我们思维中太容易有‘是’和‘非’、‘黑’和‘白’的二分法,但更需要的应该是‘得’和‘失’的分法。”刘云杉认为,我们可能对公立教育有所逃避,但并不意味着“在家上学”就能替代学校教育,也不能用过于浪漫主义的眼光把“在家上学”看成乌托邦。另类学校和体制内学校两个轨道之间如何连接,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

  刘云杉说,“在家上学”最为理想的设计,应该是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结合。家长也好,社会也好,有充分的教育表达权,在家学习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也需要谨慎面对。“在家上学”应该和制度化学校特征互为补充,而不是替代的非制度化教育,这样才能有一个更为良性的发展。她表示,好的教育,不是看最快的群体拿到什么,而是应该看到跑得最慢的人在这个学校里是不是感到自在,是不是得到尊重,是不是有所成长。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于 2012/7/16 09: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归。
发表于 2012/7/16 10: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社会变革很快,教育领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但接受全面普及通才基础教育还是应该的。特地只在家上学要慎重对待。孩子也很需要社会学习和接触。
发表于 2012/7/16 23: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国能做到像美国那样,我认为还是在家上学好。
发表于 2012/7/17 0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人而异。不过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学校真正能做到发展每个孩子独特的特长,也未尝不妥。因素是多方面的。
发表于 2012/7/27 22: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目前的状况
在家学习有两种:1.孩子长大之后,家长会出钱或找关系出国。这样中国的应试教育对孩子   未来的发展没有多大意义。
                             2.孩子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接受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成绩不理想,性格有缺陷等。尝试换一种教育方式。
                             
发表于 2012/7/27 23: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代家长本就是教育制度的受害者,深知教育制度的弊端。现在的小学生负担比我小时候还重,书包都改成带轮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21: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