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儒释道

【连载】儒释道学针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00: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律医算第九  法野


西南才子问于儒释道曰:兄昨日开讲《八正神明》,何故挂一漏万,于最后最紧要处,反倒默默不语?《经》曰:【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此何谓哉?

释道乃为略说《三九》。

《经》云【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此处三部九候者,李濒湖之所以立二十七脉也。世人多自恃才学,其必曰:脉学自少而多,自简而繁,非专为三部九候而设其二十七;二十七脉是脉象,三部九候是脉法,两不相干,况后世又有二十八脉名曰“疾”者,故此不信我言,此是彼人不知天地之所以然也。

豫霏子不解而问曰:此处经文所论“神明”,言天地人三部九候,可取代《九针十二原》而上达针道,兄何故独言脉法,又论其二十七,是置《九针》于何地焉?

释道答曰:三部九候为天、地、人之纲纪,上达于神明,下通于幽冥,三而三则地之九野,九而三则人之二十七脉。是故三部九候二十七,天地人相合也。三三相参,则二十七中有其九也。故《九针》之论,可以一览无余。

小行者问曰:三部九候二十七脉于九针,行者知之矣。二十七脉于十二原,如之奈何?

儒释道问曰:何谓十二原?

小行者对曰:十二者,六其二,三其四也,然否?

释道对曰:果然!小子聪慧,当为汝细说《三九》,汝今谛听,极善思维。

《三九》者,三也,九也。三者天地人,九者亦天地人。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故其数九为大。

《针经》卷首,论五脏六腑所出之处。五五二十五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络脉,凡二十七。此二十七脉,本于五脏,亦即二十七脉象之原,今方知古人之妙,妙在天地泰交。

天地泰交者,即脏腑相合也。《经》云:五脏禀三百六十五节之气味。而又腧出于二十七脉。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气味者,因先有其十二原也。

十二原者,六腑其有二;四关其有三,故行者所言,合于《经》也。二十七脉随五脏而合于六腑之十二原。推而广之,五脏五五二十五,六腑六六三十六,三四二六一十二,天地日月三六五,凡此皆相应而不殆。故二十五、三十六,一十二,二十七,皆在于三百六十五。天地日月者,《八正神明》之论也。故《八正神明》末尾有言:【九针之论,不必存也】。非但九针不必有论,二十五、三十六皆可不论,三部九候,一言而终。出入游行,神气之明,此又是《十二原》合于《八正》也。故《九针》本来存于《八正》之内,是不能独存于天下也。

霏子闻言,大惑不解:愚闻《灵枢》有《九针论》一篇,与《九针十二原》相类却不知其要,请兄明言。

“善哉,善哉”,释道笑曰:《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黄帝问九针之与人体,焉知不是《八正》所谓“九针之论,不必存也”。今《灵枢》表里,《内经》上下,无不是起于一而终于九也。九针之名,皆在“天地人时音律星风野”。九针之数,在于黄钟。黄钟长九寸,九九八十一分。故《内经》上下八十一篇。其理明哉。

见西南才子愁眉不语。释道问曰:子何虑之有?

不答。

再问之,虑甚而不答,乃至怆然而涕下。

三问之,始收泪答言曰:小子闻黄钟其数十,今兄言其九,弟虽知其有道,终不能解,请兄明释其道。

“远乎哉,虑也!”释道出《太史公遗书》一册,指示之曰:黄钟者,始于黄帝,《内经》者,亦始于黄帝。黄帝之尺九寸,寸九分,故一尺黄钟合八十一分,一部《针经》合八十一章。后有先君虞夏,重制度量,定尺度为十寸,一寸十分,新制黄钟乃满百分。黄帝制律吕十二,而尺八十一分者,算律之本也。虞夏之尺十寸百分者,度量之本也。此本不欲多说,盖今者《乐经》不传也久矣,人之无知律吕者,亦乎众矣。

忽闻小行者号啕大哭,片刻,室内众人皆呼天抢地矣。释道不忍视之,掩面而问之曰:吾知汝等所苦,然为兄岂非更苦?!黄帝制六吕十二律而本于五音者,天地五六之造化也,运气使然,帝爱民也甚。今人不知律吕者,是不知《史》也。不知史者,苦甚!

黄帝制九寸八十一分为算律之本。故律吕与算学,皆本于九也。算学有《九章》,其理明也。六律十二吕者,其数正应人之经脉,是参天俩地而得六,阴阳相推而有十二。其管器之长短大小,皆起于黄钟而法于九。律吕十二品而其数皆合于九,此正是九针之数也。故《九针论》曰:【九针之数,在于黄钟】。《九针十二原》明乎九与十二相和,奈何世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乃至《乐经》失传。算律相失。

中国之算律,算也好,律也罢,皆一体同源,本诸九。今数学高手,又有几人能通宫商?倒是西方有一物理学家,善使小提琴者,能知算律之合。然彼泰西,焉能知其根源?

三人听闻至此,尽收其窘相而问曰:源流如何?

释道正身体,对书册,高声答曰:源流者,在于《河》《洛》!

《洛书》数九,《针经》数亦法九,岐黄不厌其烦,娓娓道来。《河图》数十,因而制音,五十音而大衍。今人不知五音原始,更不能知五十音之舌齿。不知《洛书》之九与十二,不知《河图》之五、六,岂能知天地之奥妙?明知其九与十二则《针经》可以通达;明知五六则运气可以造化。五十营之与五十音,其有类乎?纳甲六十音之与灵龟飞腾,其有应乎?不知河图之五,不知洛书之十二,安能知六十甲子之先后?此乃是《河图》、《洛书》相和,万变定基!

九与十二,五与六,此是《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所言九针之应九野,五脏六腑之气血,十二经之表里也。

呜呼,快哉!众人至此方知《内经》之与《河洛》,其无能分也,《河洛》之与音、律、医、算,皆不能分也。仲景之方术,其方大术也;药王之精诚,其精诚然也。降龙伏虎,朱雀玄武。本《内经》者,先本《河洛》,故真人《大医》所习之业,多在山、医、命、卜、相。非是《内经》本山、医、命、卜、相,实则各家皆本于《河洛》也。天地人时音律星风野,并与其十,各种数学之模型,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藏之科学。无此科学之根据,则四大发明,发而不灵;平砂玉尺,持而无凭。由此科学,深求《三九》,则音律、医、算,皆大技艺也;中医科学之惑,可以解矣。

众医皆笑,唯释道忧,夜不能寐!作词一首,步东坡韵,以此会友。

《江城子》——医理真传

小子蒙昧阴与阳,
天苍苍,
野茫茫,
临观与求,
黄帝坐明堂。

温凉河畔寻太守,
登闻鼓,
孔桥旁。

藏精发微机开张;
招摇郎,
游何方?
葛岭朝暾,
朴抱隋与唐。

《大医精诚》勉后学,
问《老》《庄》。
《河》《洛》扬!

——————————丙戌春三月十九 后生晚辈儒释道作于沪上。


二〇〇六年四月十四日星期五23时36分

[ Last edited by 儒释道 on 2006/4/15 at 11:12 ]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9: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巧不工第十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历兑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骨至阴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上七百五十七字,以十四正经和为一篇。每日先以《伤寒◎序》一遍为引,后将上文速读一遍,日三遍。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百日行之,针道自通。


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五日星期六19时12分

[ Last edited by 儒释道 on 2006/5/25 at 11:20 ]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21: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尔马林 第十一

谷雨日,西南才子出游而归,问释道曰:愚已知经络之穴,而不知其气血,兄但言其如如环无端,窃以为其必有差别,请兄告之。
释道对曰:气血之多少,《内经》本有明言,在于《素问◎气血形志气》之与《灵枢◎经水》,今当为汝细说。
============


《灵枢◎经水》

【黃帝問於歧伯曰:經脈十二者,外合於十二經水,而內屬於五臟六腑。夫十二經水者,其有大小、深?#092;、廣狹、遠近各不同;五臟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應奈何?】

人有十二经脉,天地间又有十二经水:清渭海湖汝渑淮漯江河济漳。经络内属于脏腑,经水外通于天地。经水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脏腑有大小、受谷多少、气血厚薄、位置高下一一相应。


【夫經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臟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穀而行之,受氣而揚之;經脈者受血而營之。合而以治,奈何?】

经水受水而行;五脏藏精神魂魄意,六腑受其谷而化物传导,受其脏气而通达表里;经络受血而营,泽被周身。脏腑经络经水当合成一象,其象之大,不可了知。


【刺之深?#092;,炙之壯數,可得聞乎?】

用针有度,出入有度,深浅有度,壮数有度,此皆大小、深浅、广狭、远近之应象也。象之大而不可见,故愿得闻。


【歧伯答曰:善哉問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廣不可量,此之謂也。】

地厚处,经水深广,地薄者经水潜狭。天高处水远而且大,天矮处水近而且小。天地高广,经水以量,此之谓也。


【且夫人生於天地之間,六合之內,此天之高,地之廣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

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宇宙天地尽在于我身。不知天高地厚者不知人之寿夭祸福。欲知天地者,当先度量己身。天地高下,可以从经络之气血多少而得闻。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藏之堅脆,腑之大小穀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

解剖一词,至此流行天下。八尺之士,意在八方之人。生能切循而得其真,死可解剖但视其假。人已死,何有其气哉?不见其气,焉能辨别血之清浊,脉之长短?古人于此立心深远,后世为何不知?

后世有学西医者,解剖人体而欲知其经络,殊不知经络真谛,非道家功夫了得者不能见也。西学未见其气,便不能见其脉,如此可知今医学院内,多少浑浑噩噩之教授也。


【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其治以鍼艾,各調其經氣,固其常有合乎。】

熟读《本脏》《绝谷》《脉度》《根结》《血气形志》等篇,则自知“坚脆大小多少长短清浊血气盛衰”各各相和;至于针艾之多少,请看下文。


【黃帝曰:余聞之,快於耳不解於心,願卒聞之。】

未见其象,但以耳闻,故不解于心,愿卒闻之。


【歧伯答曰:此人之所以參天地而應陰陽也,不可不察。】

此是人之大象,不可轻易察之。传非其人,慢泄天道。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云:
多气多血惟阳明:【手足陽明多气多血】
少气太阳同厥阴:【太阳厥阴少气多血】
二少太阴常少血:【其余三经少血多气】
六经气血须分明:【辗转而为二十四经】


【凡此五臟六腑十二經水者,外有源泉,而內有所稟,此皆內外相貫,如環無端,人經亦然。】

经脉与经水相应,至此显明。


【故天為陽,地為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

人在天地间也。


【故海以北者為陰,湖以北者為陰中之陰;漳以南者為陽】

胃以下为阴,脾以下为阴中之阴。心包以上为阳。


【河以北至漳者為陽中之陰;漯以南至江者,為陽中之太陽。】

肺以下心包以上为阳中之阴。中焦总揽诸脏腑,为阳,大肠合皮毛为阳,此皆是表里之阳,阳中之阳也。


【此一隅之陰陽也,所以人與天地相參也。】

列举中华大地之经水以喻人体之阴阳,是可以由人体而知天地也。

以此观之,则人之脏腑,可为六层:

一者,肺为阳。
二者,心与心包为阳中之阴
三者,胃为阴中之阳。
四者,脾为阴中之阴,胃阳脾阴,皆在人中,故称阴;三焦大肠俱在人外故称阳。
五者,肝胆为阴
六者,肾与膀胱为阴中中之至阴

此六层者,太阴阳明脾胃为之中,此焉不是《素问》独重《太阴阳明论》而无《太阳少阴》《少阳厥阴》之论邪?顶天立地,乃可为人。


【黃帝曰:夫經水之應經脈也,其遠近?#092;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

既明其形,当问其情。


【歧伯答曰:足陽明,五臟六腑之海也,其脈大,血多氣盛,熱壯,刺此者不深勿散,不留不瀉也。】

阳明者,大于四海也,因气血盛大故,深刺之以散邪,久留之以泻其气。


【足陽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陽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陽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陰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陰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陰深一分,留二呼。】

呼者,呼吸也,息也。阳明海为最大,十一经次第减少。

【手之陰陽,其受氣之道近,其氣之來疾,其刺深者皆無過二分,其留,皆無過一呼。】

手诸经,近于心肺,迫于宗气,故气之来也疾。


【其少長、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過此者,得惡火則骨枯脈濇,刺而過此者,則脫氣。】

及刺或灸,当先以心度人形体之肥瘦,年纪之老少。度法在于天。人虽不同,天道恒常,故可以为准绳。刺之泻甚则气脱,灸之恶火则脉涩,是知涩脉源于气脱,而非单纯阴盛也。


【黃帝曰:夫經脈之大小血之多少,膚之厚薄,肉之堅脆及膕之大小,可為量度乎】

黄帝欲问度量人身形体肥瘦之法。


【歧伯答曰:其可為量度者,取其中度也。不甚脫肉,而血氣不衰也。若夫度之人,瘦而形肉脫者,惡可以量度刺乎。】

天师答言:当以常人为度。不可以气血衰少大肉萧条之人为量。更不可以久死之人为标的。此天师灼然明言,今欲尸解经络者,谬之甚矣!


【審切循捫,按視其寒溫盛衰而調之】

審切循捫按者,即上文所言度量切循也。若以死人观之,则一派阴浊,无有寒温盛衰可调矣。


【是謂因適而為之真也。】

不解其生,但剖其死,唯窃其假,弗得其真,福尔马林。阴阳匀平?
=================


行者闻之,至释道前,垂手侍立,默不敢言。释道反问之曰:今吾不言《气血形志》,而论以福尔马林者,何也?汝能知否?

行者答言:我已知之,请试言之。

福尔马林者,西医解剖最常用之物。释道我兄,必是鄙视西医之无明也。盖中医所论“气血形志”者,气血自在阴阳,形志观乎一心,《经水》所言“以心撩之”是也。《经水》末尾特特强调“因适審切循捫之情,而为之真也”西医独以解剖而求其形质,是违其真也。解剖之体,多是死物,早已阴阳绝离,精神涣散,中医视之,已非人矣。西医善以死尸度人,是其知人不明也。知人不明在先,知病不明在后,是无明之甚也。福尔马林,淋而不灵也,甚至绝离,谈何匀平?!

善哉,善哉。释道赞言:小子能知解剖之谬,则王清任白求恩者,皆下医也。然则白大夫堪称国际战士,此中情由,汝能知否?
行者闻之,悲喜交加,顿伏于地,不敢仰望。

释道沉思良久,终于开言:医者当有慈悲心,当舍身时,即当舍身,此白求恩之成名于医德也。今常有高僧大德,愿将遗体捐献,供人解剖,是看破一切红尘,了却一世业缘。其德行,是又在白大夫之上矣。
即言其上之上者,又当言其下之下者:下下者,每每劝人献血捐髓,卖卵供精,此皆是大大苦楚,蒙昧之人,反乐为之,岂不可笑?

上上之医可敬
上德之医可叹
下医实在可恼
劣医着实可恨

今欲知气血多少,且看内经足以,万不可求之于西医解剖,此解剖非彼解剖矣。

众人闻之,心有所悟,三谢乃去。


二〇〇六年四月廿一日星期五20时48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13: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气形志 第十二

既明解剖已,复次当明血气形志。今且略说《素问◎血气形志第二十四》
==================================


【夫人之常数】——血气形志者,天地气和于人之大要也。

【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言六经,归于三类:多气多血,多血少气,少血多气。


【此天之常数】——节制于六,其法天也。


【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前六归于三,今六归于手足者二,皆是参天俩地之法也。


【今知手足阴阳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虚实补泻,调其气血,今此处为何独言“去其血”哉?盖此处论诸经所苦,苦为心火所主,故但言心血,而不言气志。

后学读经,越不解处,越须留心,无不是机要,无不是诀窍。中医者,中庸之医,凡不对称不平衡处,必有隐语,读书千遍,其意自现。

【欲知背俞,先度其两乳间,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柱,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复下一度,心之俞也。复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复下一度,肾之俞也。是谓五藏之俞,灸刺之度也。】

老长一段,说机要,机要便到。俞穴者,正人与天地之枢也。上言六经,此言五俞者,是欲接应下文“五志”也。天之六,地之五,本来自有枢机,今应人体,先明五俞,而后知灸刺以通天地。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志者,肾所藏也。形乐志苦者,华其外而猝其内也。故病在心在脉,治之以灸刺,先出其血也。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如此所谓“骄奢淫逸”是也。肉者,土也。今人饮食无度,不思劳作,虽内外皆乐,却仍是病。气、血双调,故用针、石。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读经至此,难免忆念李阳波先生之鞠躬尽瘁矣。筋者,肝也。调达升降疏散之,非熨引不可,此妇孺皆知之法,何李先生游魂于此?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此处又有【病生于困渴,治之以甘药】之论,咽嗌者,咽与喉也,咽通肠胃,喉通于肺。形志皆苦,则手足太阴阳明俱伤,气血皆损,故治以百药。咽嗌者,阳明经所过也。虽言治以百药,实则,治在西方,合于肺。今以五行观五志,可知经文真假立辨也。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仁为木所主,【生于不仁】者,木生于水也。此处属水木,故以醪药荡之,按摩以疏散之。所谓惊恐者,肾所主也,经络不通者,经水不畅也。其理明乎哉,读者自当留心。


【是谓五形志也】——五行无形,天地之与人相应也。志者,肾也,气也。上文但言刺出血,下文并言气血,是天六地五,俱在于人。


【刺阳明出血气】——多气多血,故气血皆可出而无妨。

【刺太阳,出血恶气】——多血少气,与厥阴同。

【刺少阳,出气恶血】——血少气多。气血之多少,谨记三阳即可。

【刺太阴,出气恶血】——同上。

【刺少阴,出气恶血】——同上,此三者类同。

【刺厥阴,出血恶气也 】——自然是与太阳同。


故知志气血脉者,肾与心也。在天地则为阴阳南北等等,皆象之类也。

血气形志,是血形一类以象南心,气志一类以象北肾。此正天地之合于人也。血气形志经脉俞穴,皆天地五六之造化,医者不可再复蒙昧。

二〇〇六年四月二十四日星期一13时31分
发表于 2006/4/24 13: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看懂的,就是高手了么?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21: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医——第三卷《针灸》


奇正六合  第十三

既明天地五六之与人体已,当知脏腑之与天地,贯通于经络也。今日且看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之合。
==========
《灵枢◎经别第十一》


开篇,黄帝训教:人之五六合于天地之五六,而又归于天道者,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故五归于六,六归于一,乃至自然无为。人之与自然相应,贵在经脉离合出人、交通枢机。人之生老病死,医之难易终始,皆源于此。黄帝知其大象,必与天地相和,故问“奈何”。

岐伯对曰:知象者,明乎哉?明乎也!粗工不以为然,匆匆学过,上工静心止步,细细参详,故请留心于大象。

足太阳膀胱经,别出<委中>,下入肛门。归属【膀胱】,散络于【肾】,上循膂而归于【心】乃散。循膂者上行巅顶,回归足太阳主干。

足少阴肾之经,别出<委中>,先合于太阳,入【肾】后再属带脉。入【肾】后又有一分支到舌下,再到巅顶合于太阳。是为一合。

足少阳胆之经,在毛际合于厥阴。别出软肋归属于【胆】,散络于【肝】。上贯【心】,上于<瞳子髎>处合于主干。

足厥阴肝之经,别出脚背,在毛际合于少阳,随少阳之别上行,为第二合。

足阳明胃之经,别出于髀,入腹归属于【胃】,散络于【脾】,上通于【心】,上面部,合于阳明主干。

足太阴脾之经,别出于髀,与阳明之别同行,上咽,贯舌,此为三合。

手太阳小肠经;别出<肩解>,从头走足,入腋络于【心】,下行归属【小肠】。

手少阴心之经,别出<渊腋>,归属于【心】,合于手太阳。上喉出面,合足太阳主干于自内眦,此为四合。

手少阳三焦经,别出巅顶,下过缺盆,走三焦,而散于胸中。

手厥阴心包经,别出<渊腋>下三寸;人胸中属三焦,出走喉咙至耳后,于<完骨>下合于手足少阳,此为五合。

手阳明大肠经,别出<肩髃>,交督脉后,下络【肺】后,又一支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主干。

手太阴肺之经,别出<渊腋>,入体归属于【肺】,散络于【大肠】,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主干,此为六合。
==========

今知经别者,系阴阳脏腑之合也,十二正经,阴合于阳,阳入于阴。奇正六合,大概如此:

中府者,手足太阴相合也。列缺者,太阴合于任脉也。

肩髃、巨骨者,手阳明合于阳蹻也。迎香者,手足阳明相合也。

承泣者,足阳明合于阳蹻、任脉也。巨髎、地仓者,足阳明合于阳蹻也。下关、人迎者,足阳明合于足少阳也。头维者,足阳明合于足少阳、阳维也。气冲者,冲脉所起也。

公孙者,足太阴通于冲脉。三阴交者,足三阴之合也。冲门者,足太阴合于足厥阴也。府舍者,足太阴合于足厥阴与阴维也。大横、腹哀者,足太阴合于阴维也。

后溪者,手太阳合于督脉也。臑俞者,手、足太阳,阳维、阳蹻之大会也。秉风者,手三阳合于足少阳也。颧髎者,手太阳合于手少阳也。听宫者,手太阳合于手、足少阳也。

睛明者,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蹻之大会也。大杼、附分者,足太阳合于手太阳也。风门者,足太阳合于督脉也。跗阳、申脉者,过与阳蹻也。

照海、交信者,足少阴合于阴蹻也。筑宾者,足少阴通于阴维也。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部、腹通谷、幽门者,足少阴合于冲脉也。

天池者,手厥阴合于足少阳也。间使者,手厥阴通于阴维也。

外关、天髎者,手少阳通于阳维也。翳风者,手少阳合于足少阳也。角孙者,手、足少阳合于手阳明也。耳和髎者,手足少阳合于手太阳也。

瞳子髎者,手、足少阳合于手太阳也。上关、颔厌、悬厘者,手、足少阳合于足阳明也。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环跳者,足少阳合于足太阳也。本神、阳白、目窗、正营、承灵、风池、阳交者,足少阳合于阳维也。头临泣者,足少阳合于足太阳与阳维也。肩井者,手足少阳合于阳维也。带脉、五枢、维道、足临泣者,足少阳合于带脉也。居髎者,足少阳合于足阳蹻也。

章门者,足厥阴合于足少阳也。期门者。足厥阴、太阴合于阴维也。

长强者,督脉之始,合于足少阳、足少阴也。陶道、脑户、百会者,督脉合于足太阳也。哑门风府者,督脉合于阳维。神庭者,督脉合于足太阳、足阳明也。人中者,督脉合于手、足阳明也。

承浆者,任脉合于足阳明也。廉泉、天突者,任脉合于阴维也。膻中者,任脉通于心包也。巨阙者,任脉通于心脉也。上脘者,任脉合于足阳明、手太阳也。中脘者,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之大会也。下脘者,任脉合于足太阴也。阴交者,任脉合于冲脉也。石门者,任脉通于三焦也。关元者,任脉与足三阴经、手太阳大会之处也。中极者,任脉合于足三阴也。曲骨者,任脉合于足厥阴也。会阴者,任督冲三脉之大会也。
==========

上名十四正经,缘何但见其十三?手少阴心经,君主者也。其经九穴,自在逍遥。极泉、青灵以下七穴,谨按“合,经,络、郄、输原、荥、井”之顺序排列,自不与他经合和,只是他经之穴来合于心经,此亦孤家寡人乎?

少阳者,枢机也。仲景所言在与方剂,实则却在经络。今观夫足少阳胆经诸穴,一则合于带脉,而能约束纵行诸脉。二则足少阳之脉,又与诸阳脉多有会合,此诚千古医家未曾发明者也。

今愚又立“大会”者五。同道多多参详,此中似乎更有玄机。凡十二经、十四经,二十八经,奇正诸经,皆天地人交感之通路也。合和之穴,更是其中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医家不可不察也。医者,国之大事也,此之谓乎?


二○○六年四月廿四日星期一21时19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20: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日月第十四


众人闻说十四正经奇正交通之要,弗知其妙,复问于释道。道乃循行古籍,至《九卷》七十六篇而止。
==========

《灵枢◎卫气行第七十六》

【黃帝問於歧伯曰:願聞衛氣之行,出入之合,何如】

帝知经脉之大象,而不知其数理,犹如知象而不知数,故问之于岐伯天师。


【歧伯曰: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

岐伯言经脉之数,十二经脉,应十二地支,正月建寅,子午卯酉,北南东西。


【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

人之十四正经,应天之二十八宿,天星分四面,虚张房昴,北南东西。二十八宿,合于地支:房至毕是东南西卯至申是阳。昴至心是西北东是酉至寅是阴。

                                   
【陽主晝,陰主夜。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藏。】

东南西者,日升日落,为阳主昼;西北东者,月升月落,为阴主夜。此天地日月之大象也。人体经脉应此阴阳大象,如还无端。有五十周于全身,归根五脏。


【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

阴尽而阳动,阳气出于目,故知目可应房宿,其时在于卯初,在人则为足太阳睛明穴。


【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循背下至小趾之端。】

目张者,即睛明,故知穴位名称之妙也。上行于头者,如阳之升也。循项下足,为日之降,至于小指,则日落亦。故之天地在于我,天地之中有又有天地,一脉之内尚有宇宙。此处句读不同,自是另有一番天地。


【其散者,別於目銳眥】

若按经络之顺序,则足小指之后,当遁于肾经,今且别出于目锐眥,至于手太阳小肠经。


【下手太陽,下至手小指之間外側。其散者,別於目銳眥,下足少陽,注小趾次趾之間。】

小肠经下行小指外侧是少泽也。别于目锐眥者,瞳子髎也。瞳子髎者,手太阳合于手、足少阳也。小趾次趾之间者,足窍阴也。


【以上循手少陽之分側,下至小指之間。別者以上至耳前,合於頷脈,注足陽明以下行】

于瞳子髎别出于手少阳者,下行至于小指次指间之关冲穴。瞳子髎还有一分支,走耳前,合足阳明于承泣而下行。


【至跗上,入五趾之間】

足趾五穴:大趾足太阴脾经隐白;大指从毛之际足厥阴肝经大敦;中趾足阳明大肠经厉兑。小趾次趾足少阳胆经足窍阴;小趾外侧足太阳膀胱经至阴。此处言其厉兑。


【其散者,從耳下下手陽明,入大指之間,入掌中。】

其循足阳明耳至于耳前者,在耳下别出。下走手阳明。大指之间者,大指与大指次指之间商阳穴也。


【其至於足也,入足心,出內踝,下行陰分,復合於目,故為一周。】

其循足阳明而行于足跗者,入足心交接足少阴之涌泉;出内踝者,照海、交信也。照海、交信为少阴合于阴蹻也。阴蹻起于此而终于足太阳之睛明穴,是大会之会,行阳经一周也。


【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一周與十分身之八,】

卫气便行足六阳经,归于少阴,走于阴蹻者,阳中有阴也。天道二十八分之一,卫气之行亦应之。五十营除以二十八,是一周又十分之七而有余也,故曰:一周与十分身之八。以下皆仿此。



日行二舍。人氣行於身三周與十分身之六,
日行三舍。人氣行於身五周與十分身之四,
日行四舍。人氣行於身七周與十分身之二,
日行五舍。人氣行於身九周,
日行六舍。人氣行於身十周與十分身之八,
日行七舍。人氣行於身十二周在身與十分身之六,
日行十四舍。人氣二十五周於身有奇分與十分身之二,



【陽盡於陰,陰受氣矣。】

日行十四宿尽,故入夜。人受其阴气。


【其始入於陰,常從足少陰注於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復注於腎為周。】

从夜之始,卫气从足少阴归于肾脏,后走心肺肝脾,复归于肾而为一周,此是克用之序。


【是故夜行一舍,人氣行於陰藏一周與十分藏之八,亦如陽行之二十五周,而復合於目。】

每周皆归于肾,阳旦之时,于阴蹻走睛明,复合于太阳,行六阳经,即左右十二者也。


【陰陽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與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臥起之時,有早晏者,奇分不盡故也。】

天行一宿,卫气皆行人身一周又十之七分八厘五毫而有奇。天行二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也未能尽。人行五十营,终究不能尽,故人之起卧,日日不同。此也是应于天也。


【黃帝曰:衛氣之在於身也,上下往來不以期,候氣而刺之,奈何?】

即知气数,又问气象,妙哉!岐伯答以气数,伯高答于气象。


【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長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後常以平旦為紀,以夜盡為始。】

天地人皆有不能尽之气数,但可以夜尽平旦为纪,号曰终始。

【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而刺之。】

此合于《五十营》篇也。


【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者,百病不治】

故知刺灸之要,在于其时。不明此理,南辕北辙,一病成百,百病无治。


【故曰:刺實者,刺其來也,刺虛者,刺其去也。】

来为阳,为实。去为阴为虚。名曰虚实,实则补泻也。


【此言氣存亡之時,以候虛實而刺之。】

此言存亡者,实则往来也。



【是故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

不逢其时,刺之无效。


【在於三陽,必候其氣在於陽而刺之。病在於三陰,必候其氣在陰分而刺之。】

阳分阴分,以下详之:


【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四刻,人氣在陰分。】

三阳之序:太阳少阳阳明也。三阳尽则入于阴。后仿此。


水下五刻,人氣在太陽。
水下六刻,人氣在少陽。
水下七刻,人氣在陽明。
水下八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九刻,人氣在太陽。
水下十刻,人氣在少陽。
水下十一刻,人氣在陽明。
水下十二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十三刻,人氣在太陽。
水下十四刻,人氣在少陽。
水下十五刻,人氣在陽明。
水下十六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十七刻,人氣在太陽。
水下十八刻,人氣在少陽。
水下十九刻,人氣在陽明。
水下二十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二十一刻,人氣在太陽。
水下二十二刻,人氣在少陽。
水下二十三刻,人氣在陽明。
水下二十四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二十五刻,人氣在太陽,此半日之度也。】

半日之后,复归于太阳。


【從房至畢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與七分刻之四。】

此言漏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也。天、日不同,犹今日之地球自转与绕太阳公转也。


【大要曰:常以日之加於宿上也,人氣在太陽,】

天地同纪,而日月同行。故有漏水下百刻之与二十八宿合也。人应之,则终始皆在太阳也。


【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三陽行與陰分,常如是無已。】

日行一舍,天行三刻而有余。三刻者,人气行三阳尽;有余者,入于阴也。虽有余数不能除尽,但理法恒常,不为变也。


【天與地同紀,紛紛(白分白分),終而復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盡矣。】

人与天地相应,又与日月共生死也。仲景独重太阳,其有意乎?



二〇〇六年四月廿六日星期三20时09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5/1 21: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方三宝第十五

丙戌春四月初四,西元二〇〇六年五一国际劳动节。


佛历二五五〇年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圣诞。


阳光灿烂,风和日丽。


上海龙华古寺,大雄宝殿。

主持方丈上照下诚大和尚为众善男子善女人说三皈依。

皈依三宝者,皈依佛宝、皈依法宝、 皈依僧宝。

皈依佛宝者,觉而不迷
皈依法宝者,正而不邪
皈依僧宝者,净而不染


由是利故,我沈仁睿今蒙上师慈悲加披赐予法名華良;唯愿: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对佛前求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忏悔


发菩提心:
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 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  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授皈:
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

皈依佛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  天魔外道  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  是我所尊慈悯故
皈依法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  外道典籍  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  是我所尊慈悯故
皈依僧竟  宁舍生命  永不皈依  外道邪众  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  是我所尊慈悯故

发愿:
自从此后,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華良,众生无边誓愿度,我華良,烦恼无尽誓愿断。我華良,法门无量誓愿学,我華良,佛道无上誓愿成。

愿:
今身今世,妙应圆通,精诚良医;来生来世,成就无上,大医王佛。

愿:
与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运昌盛,万民康泰。


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回向:
愿此授皈功德,回向尽十方遍法界一切众生。愿授皈同修清静圆满,观礼信众,共沾法喜。

丙戌春 文殊菩萨圣诞,酉时六刻,三宝弟子華良谨识。
发表于 2006/5/3 22: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五一是文殊菩萨圣诞

为楼主的皈依感到欣喜。

蓝虽对佛心生向往,尊崇敬畏,却因知障而无法入门。心中有个疑团:

轮回从哪里来?为何会有这无限的轮回?
即便跳出了轮回,圆满成佛,到达西方净土,这是终极了吗?成佛之后是普度众生,若是众生都普度过来了呢,大家都成了佛了,到了极乐世界,下面又该去往何方呢?极乐世界外还有世界吗?我们是否还要继续超度?是否有终极呢?终极又是什么?

世界是从无到有,由静生动,那么终极是万物归一,又合为虚无?

我这些渺小的揣测。。仿佛听见上帝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23: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的讨论在《净密禅房》,相关的帖子中。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6015&fpage=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2 2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