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326|回复: 0

156條原解文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9 10: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6原文解读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症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症仍在者,可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硬而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伤寒者,表阳症中的麻黄汤方症,呕而持续性的发热,此发热者,是伤寒之邪气,内陷一阳中的少阳,柴胡症具者,这里省略了少阳之为病的主脉与主症,只点明了呕而发热之症以概之。
   不以柴胡汤主之,枢发一阳之风火气热,却与攻下之剂,以犯少阳三禁之法,下之后,胸胁下之满未去,往来寒热未愈,发热而呕吐不止者,仍属于柴胡汤方症的治疗范畴,当复与柴胡汤法,升发枢透少阳之风火气热。
柴胡汤方症经过误用攻下之剂,虽柴胡症仍在,又复与柴胡汤法的正确治疗方法,但终是作了误治性的攻下之药,克伐之剂,正气受挫,虽未发生逆变,但复服柴胡汤剂后,柴胡汤法复聚三阳中的正阳之悍气,秉乘乾中阳离中火,迫使正邪之气交争,发作蒸蒸而振之阳热,从一阳发展到二阳,再由二阳调集的合热之正气,发作蒸蒸之热势,调动水津,迫使邪气,从阳还表,作汗而解。
如果攻下后,邪气内陷,结于痰瘀水热,导致胸胁脘腹胀满而痛,不可近者,脉沉而紧者,则为结胸之症,大陷胸汤主之。
如果邪气内陷,不为结胸,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满之症,已不属柴胡汤治疗范畴,更不为阳性的有形的结胸症的范畴,是属于攻下后,太阴失温失运,上伏君相之火,中滞津气为湿,下遏龙雷之火不藏,故当属半夏泻心汤之症,宜半夏泻心汤者,近可以宽中消痞,以温运太阴,化津为营血之源,大可以斡旋中枢之机,以平衡脏腑相连之所偏偶,远可以升坎降离,以交济阴阳水火之为用,纵深可以和调乾坤之动力,以盈虚脏腑通透运化之气机。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  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已上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擘    甘草三两  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邪气内陷,结于渗出之物,痰瘀水热,搏滞于三阳,正邪之气,瘀郁成实者,为阳性的结胸之症,脉沉而紧,属于大陷胸汤的主治范畴。
邪气内陷,结于渗出之物,痰湿虚滞,搏滞于三阴,虚中有实,为阴性的痞满之症,属于半夏泻心汤的范畴。
此未论痞症之脉者,因为痞病中的脉症病治,各有所偏,如半夏泻心汤是偏于痰湿热之痞,生姜泻心汤是偏于水湿热之痞,甘草泻心汤偏于中虚气滞之痞,五苓散是偏于水热互结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气热郁滞之痞,旋复花代赭石汤是偏于气滞上逆之痞等等。
桂枝汤的方症,在表言营卫,流行为血气,归类属阴阳,太阳相对于太阴,与少阴为表里,形成三角顶立之势,桂枝辛温以和调太阳与少阴表里之阴阳冲和之气机,以驱除表阳表阴之邪气,与太阴相对,以升发太阴之气津为营卫之源,亦属阴与阳的二进位之法,阴阳者,相合为一,分则为三,那么诸泻心汤呢?泻心者,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属乾阳离火之位,主明则下安,可以布化为三阳之为用,即一二三之阳,痞满者,小局析之,痞满于中枢,升降出入与纳化燥湿反作,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真胀是也,从中局析之,为中枢斡旋失司,脏腑相连偏倚为病,从大局来析之,首先乾坤所化生的三阳与三阴,因为不能运化而导致,坎阴离阳,不能相济,乾阳离火不施,坤阴坎水不滋,三阳中的二阳不能通透下降,三阴中二阴不能温化敷润,阳郁气热滞而为痞,阴凝寒湿滞而为满,太阴不能开发升清,相对中的太阳不释放化浊,故方与半夏泻心汤,以半夏为君为名者,半夏辛温润滑,驱除太阴中的有形浊阴之凝,升发无形气热之运,更配合以甘草,人参,干姜,大枣甘温合化,辛温敷润太阴,为清阳之气,化谷气为营卫之源,甘草配干姜,甘温合剂,以温运太阴之气,太阴运,三阴动,一阳乃生,藏于少阴为命门之火,潜于厥阴,为收敛之气,
人参甘草伍,为塞因塞用之法,以补为通之法,如同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三升七降之法,以平衡中枢之偏,此助以干姜之温馨者,有芳香醒脾,芳香辟浊,芳香醒脑,芳香开窍之功,合苓术则治腰中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之症者,这个腹重,正是三阴中的太阴失温失运,且产生有形的浊阴之气,有中滞上伏下遏之匿。
所以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相伍为用,生津为营气,辟浊为卫气,合半夏辛润通透之气,洁净三阴中有太阴之气,以复升发通降之所用,引领参,姜,草,枣补虚以复中枢斡旋之大气,寓补为通降之法,以消除痞满之为患,试看!甘草,人参,干姜,大枣者,以阳热之气的加临,理中补中,以补为通,温运太阴,太阴之开门得以启动,化湿为津血之源。
因为攻下之后,邪气内陷者,正是太阴虚滞阻碍,三阴即虚且寒为本,三阳不能通透和降为标
太阴不和,相对中的太阳亦为之不和,太阳不和于二阳之通透和降,太阴不和于二阴的升发温运,阴与阳有相隔相拒之险,内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参,草,姜,枣,平运中枢,内经曰:“中焦若衡,非平不治”,在半夏的引领下,化浊为净,化津为营,以温运太阴为务,以纠偏于脏腑相连之倾斜。
      故方中加入黄连一两,黄芩三两,相合苦寒之性,为四两之重,使阴寒之气味的加临,三阳中诸郁滞之火者,得以顺从乾阳离火之通透,亦为之通透,此亦为二阳之病发心痹,此芩连者,是以苦寒清降之法,以退出二阳中的火热之气,以洁净血府之阳火气热,与桃仁承气汤相比较中,桃仁承气汤者,则为净化血府中的浑浊之凝,殊途同归者,均是以和调少阴为病中的坎离之卦而已,因为我们人类者,无非水与火二字是也,所以内经曰:“水火者,阴阳之征桃”是也,
从这样的配合看,黄连黄芩合四两之重,秉阴性的苦寒之气味的加临,以胜三阳中的诸热,属于以寒胜热之正治之法,所谓泻心者,一心下之部位(心胃区),二心所用之神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三心所系之血脉(脉为血之府),黄连,黄芩以清泻乾阳离火,甘草,干姜以温运坎水,泻有余而补不足,助以人参,大枣,以补为通,更在去邪气的过程中,以恢二阳中的胃气,因为古人的胃气与心下者,均是属于互文见义之词,所以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著《医学三字经》曰:“心胃痛,有九种,痛不通,气血壅”,李时珍《本草纲目》黄连条曰:黄连能泻心下九中痞,心下者,也是泛指胸腹脘胁之部位。
半夏以消痞中之浊痰湿热,有形之浊热得去,无形之清阳得升,以消痞满之专药,故以半夏为名为君是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6 12: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