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13|回复: 1

原文解读后的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5 09: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5条原文解读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能食,大便难,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先有表复有里。脉沉者,亦主里也。
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有外症,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不得为少阴病。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则解。
     总结:此条有表阳症,原文称为外症,即伤寒五六日,出现的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发冷之症; 還有半在裡之症,即心下滿,口不能食,大便難,脉細,即有外症(表陽症),又有裡症(裡陽症)。
   這就是論中唯一出现的一个半在外半在里的一句话,就因为此,被后世开创了半在外上半在里之先河,为半表半里的表阳症与半在表半在里的里阴症,开壁了理论基础与学术渊源,即成全了阴阳的相对性,即胡希恕所说的表阳症,表阴症,里阳症,里阴症,半表半里的阳症,半表半里的阴症,使论中的理论达到了高度完整性的高度的统一。
   刘绍武开辟了三部六病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课题,使整个伤寒论的进行了一次全速性的进展,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给世人,他们均脱离了中医的复杂性与庞大性,将中医学提速,浓缩为精华后展示给了世人,我们在此基础上又总结了一二三辨症法,就是将阴与阳各分为三次的频率振荡,也就是增与减的动态观,经过长年的临床实践后,去繁就简,取得了阶梯性的进展,这个进展就是我们的辨症法,浓缩在阴与阳的范,是以阴与阳为主,以阴阳为总纲,统一半表里寒热虚之属性,也符合内经所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之理,是以阴阳统六病,同时六病者,是指邪气加临为主,如果邪气不加临呢?也就是刘绍武所曰:“如果没有六病的存在,也就无所谓有六经的概念,如同飞机的航线,如果飞机停航呢?也就无所谓有航线”,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相对与弛张,是属于邪气的病态之观,是邪气调动了阴与阳的频率在振范中的增减关系,所以我们的一二三辨症法呢?也就没有必要有六经,脏腑,五行,三焦,气化,经络,卫气营血的辨症之法,我们只看定的是阴与阳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属病邪性质的,只取阴阳的太过与不及而已,去繁就简,提纲挚领,纲举目张,以观邪气在阴阳中频率振荡与增减中,形成“脉症病治”的概念。
   此条即有表症,也有里症,但病机均是在三阳之中,是表阳症正在向里阳症的发展中,也就是李克绍前辈说的前趋症状,在论中也有原文“伤寒五六日不大便,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若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之论,是表不和,里阳不通的症状。
     今大便难已形成,且有口不能食,中的六腑不和的现象,表阳的微结症状是将欲解,里阳症已将形成,这个形成的过程是有表阳症,演化为里阳症的,在未形成里阳症的过程中呢?这时就是称为半在表半在里的症状。
   这个半在表,半在里的症状呢?半表是阳微结,半里是大便难,是可以与小柴胡汤法,以和解半表半里之枢机,以解除半表半里之邪气的,所以原文曰:“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则解”,也就是说里阳得以通透,表阳自能释放。
   正因为谈的是半表里之症,所以也与里阳与里阴症进行了鉴别诊断,这个纯阴者,是指半表的阳症,悉入为在里的阳症,这个纯阴二字,是在表示三阳症中的半表半里之阳是也,也是属于阴阳相对的对态而言。
   脉沉而紧,是阴寒性质的脉象,但是也不能例入为少阴病,因为阴寒虚冷,是不能有汗出的,因为汗出则为虚阳浮越之脱象的,所以这个沉紧之脉,是属于三阳受寒性的邪气之脉。
   脉细与沉者,均是与表阳症的浮紧脉相互比较而论之,细与沉者,就是表阳症,已入里化热,脉以沉或细出现而已,因为我们知道里阳症,最易导致阳热冰伏,脉相应的冰伏不起,,所以原文曰:“假令纯阴者,不得有外症”是也。
发表于 2012/6/15 10: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古要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6 11: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