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金木玄

学郝万山《伤寒论讲义》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7: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木玄 于 2012/6/28 17:19 编辑


第二节:阳明病症:
. 阳明热证
(一)栀子豉汤:(清宣胸膈郁热——阳明热证误治后的诸种变证及下后余热留扰胸膈证)
1.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221
2.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228
(二)白虎汤:(辛寒清热——阳明表里俱热和三阳合病阳明热盛证)
1.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176
2.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19
(三) 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胃热迷漫津液两伤证)
1.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2.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8
3.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9
4.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70
5.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22
(四)猪苓汤:(清热利水育阴——阳明热证误下后阴伤水热互结证)
1.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23
2.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24
.阳明实证:
(一)三承气汤证
1.
调胃承气汤:(泄下燥热,调肠胃气——阳明燥热内郁证)
A.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207)
B.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48)
C.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249)
2.
小承气汤:(破滞除满,通便泻热——阳明燥结症)

A.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13)
B.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14)
C.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50)
3.
大承气汤:(攻下实热,荡涤燥结——阳明燥热实邪内结)

A.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38)
B.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239)
C.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15)
D.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1)
E.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
(242)
F.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2)
G.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2)
H.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
I.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4)
J.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
K.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20)
(二)麻子仁丸证(润肠通便——脾约证
)
      
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247)
(三)蜜煎方证:(滋津润燥,导下通便——津伤便结证)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
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233
(四)阴阳蓄血证:(见太阳病篇)(抵当汤——逐瘀泻热)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237
(五)下法禁忌:(伤寒呕多,心下硬满,面合色赤,胃家虚冷不能食)

1.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204

2.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205

3.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206

4.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194
.胃寒气逆证:(胃寒气逆欲嘔证及上焦有热的鉴别)(温中祛寒,降逆和胃——吴茱萸汤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43

  
第三节:阳明病变
.阳明湿热发黄证:
(一)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郁蒸于里而致发黄的证)

1.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199


2.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
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3.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0
(二)栀子柏皮汤:(清泻湿热退黄,兼以护中——湿热郁蒸三焦发黄)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檗皮汤主之。(261
(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解表散邪,清热利湿——湿热发黄兼表证)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262
.阳明热入血室证:(针刺期门)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216

   

   
发表于 2012/7/18 09: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我也参考一下,最近也是在学郝师的《伤寒论》,不过是在用word作注解。

发现学习这东西,自己不抄一遍、不下笔的话,很难说真的了解或记住什么,非要自己整理一下才行。整理笔记,就是整理学习的思路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6 11: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