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窍门

记不住穴位的朋友,请進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23: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9 00:53 编辑

气海穴(脖胦穴,丹田穴,下肓穴,下言穴,气泽穴,膊胦穴,季胦穴)解析:

本穴与肺气息息相关,当腹部统气之根本。苟气海处不作吸引,则中气不能达于脐下。男子腹呼吸,全赖气海为之鼓荡,乃有吐纳也。养生家调息,绵绵若存动而愈出者,全在于此。故养生家以本穴为大气所归,犹百川之汇海者,故名“气海”。

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

个人浅见:气言元气,海意大,有两层涵义:一人身之气海;二治各种气病。肓之原穴,善升阳益气、补肾益精、扶正强壮。

气海.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23: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阴交穴 解析:

此穴为冲任肾三经之交会也。冲脉循足少阴上行,至本穴相平处,由任脉交叉互过,仍循肾脉上行,以至膈下。其上行冲贯之力尚不只膈下而止。女子至乳而乳房发,男子至口而髭须生,因冲任肾三脉俱属阴经,故名“阴交”。
   
阴,阴水之类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任脉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中有气海穴传来的热胀之气,有冲脉夹肾经而行的水湿之气外散传至本穴,二气交会后形成了本穴的天部湿冷水气,故名。

个人浅见:阴言阴经(任、冲、肾),交意交会。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23: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8 23:54 编辑

神阙穴(脐中,脐孔穴,气合穴,气舍穴,气寺穴,维会穴,命蒂穴)解析:

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常存。在内景接近大小二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之之谓神也。《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示显贵也。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本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神阙”。

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阙,牌坊也。该穴名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记。

个人浅见:神言元神,阙意宫阙,亦通缺,亏缺也。善培元固本、回阳救逆、健运脾阳、和胃理气。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2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9 00:54 编辑

水分穴(中守穴,中管穴,分水穴)解析:

本穴居下脘之下,内应胰脏。又横结肠正由此处经过。胰脏有分解乾湿之能,大肠为吸收水分之器。二者功能俱关于水,故名“水分”。

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而得名。

个人浅见:水言水液,分意分别,含分清浊、通水道、注液所生病之义。

水分.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23: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脘穴 (幽门穴) 解析:

即胃府也。本穴内应胃底大弯之处,故曰“下脘”。

下,下部也。脘,空腔,空管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上部经水在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则继续循脉而下行,如同流向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

个人浅见:下脘为胃腑三部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23: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里穴 解析:

建者,筑也,置也;里者,居也;止也。《灵枢》云:“胃有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张景岳云:“咽、贲、幽、阑、魄”五者皆胃气之所行也。本穴治腹暴痛、呃逆、不欲食、胸中苦闷等症。后人演得经验,兼取内关,用以安定闾里,通彻门户,而和中也,不愈,则检取他穴,促使吐泻,以逐外邪。但愈后仍须补此,即安内重在善后也。凡属胃中不安之症,本穴皆可为力,俾以奠定闾里,而人得安居也。故曰“建里”。

建,建设也。里,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肚腹内部。本穴物质为中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注入体内的经水有降低体内温压的作用,故名。

个人浅见:建通健,强健也,里对表。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23: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9 00:55 编辑

中脘穴(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解析:

本穴内应胃中,即近于胃小弯处也。因穴位所在,故名“中脘”。

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

个人浅见:中脘为胃腑三部之一。胃之募穴,八会之腑会,善消积、化滞、健脾和胃、通肠利便。

中脘.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23: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脘穴(上管穴,胃管穴,胃脘穴,上纪穴)解析:

本穴内应贲门。贲门,即胃上口也。故曰“上脘”。

上,上部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胸腹上部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聚集本穴后再循任脉下行,经水如由此进入任脉的巨空腔,故名。

个人浅见:上脘为胃腑三部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23: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巨阙穴(巨缺穴,巨送穴)解析:

阙为内庭中正之门,俗称中门,又称仪门。古者贵家,门必有阙,所以饰门第,别尊卑也。本穴内应腹膜,上应膈肌,为胸腹交关,分别清浊之格界,又为食道及动静脉上下通行之关隘,故名“巨阙”。

巨,大也。阙,通缺,亏缺也。巨阙名意指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位处胸腹交接处的凹陷部位,任脉上、下二部皆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为来自胸腹上部的天部湿热水气,此气因其热,既不能升又不能降,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巨大的空缺一般将外部的水气聚集,故名巨阙。

个人浅见:巨言大。阙意宫阙,亦通缺,亏缺也。心之募穴。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0: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9 00:57 编辑

鸠尾穴(尾翳穴,神府穴,骬尾穴,骭鹘穴,骬骬穴,臆前穴)解析:

穴在胸骨剑突下。肋骨分岐,如张两翼,剑突中垂,有如禽尾。不曰他鸟之尾,而必喻以鸠鸟之尾者,以鸠鸟之尾常垂善蔽也。中医称剑突为蔽骨,以其掩蔽膈肌也。故名本穴为“鸠尾”。

鸠者鸟之一种,其习性特征与鹃相近,鸠与鹃最大的不同之处即是不自营巢,而是在其它同类鸟巢内下蛋并由它鸟代为孵化。尾者余也,指鸠鸟余下之物。鸠尾名意指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任脉热散于天部的浮游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此气如同鸠鸟之余物一般,故名鸠尾。

个人浅见:鸠尾有两层涵义:一形似鸠尾;二功同鸠,可治呃逆、反胃。膏之原穴。

鸠尾.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3 0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